誰能想到,曾經被同行視為「百貨業貴族」的西武百貨如今在內地卻窮途末路?
繼成都、瀋陽、長春門店陸續關閉之後,在深圳運營長達10年之久的西武百貨福田店也於9月30日結束營業。目前人員安置和清算工作接近尾聲,深圳西武已向工商部門提出公司註銷申請。
記者近日獲悉,日本西武百貨在中國的授權運營方是有「名牌王」之稱的香港富豪潘迪生掌控的公司,而潘迪生是香港著名影星楊紫瓊的前夫。此次關閉的福田店是西武百貨在中國內地的最後一家分店,這意味著西武百貨在內地市場已全線失守。分析人士認為,西武百貨在短短幾年內從天堂跌進地獄,與奢侈品代理制度的戰略轉向密切相關。
內地所有門店全線關閉
西武百貨福田店業位於深圳新城市廣場。記者從業主方母公司深圳平安商用置業獲悉,深圳西武承租新城市廣場的租賃合同已於2012年9月30日提前終止。根據深圳西武原企劃部總監李衛的說法,西武百貨已確定撤離深圳市場,深圳公司已向工商部門提出註銷申請,目前大部分工作人員已經離職,只留下兩三個人處理後續工作。
與今日的全線潰敗相比,西武百貨當初曾顯赫一時。記者從迪生創建(HK.0113)內部獲悉,曾經握有P oloR alph L auren、T om m y H ilfiger、Brooks Brothers、都彭等奢侈品獨家特許經營及專利權,並與L V、P R A D A、E rm enegildoZegna等頂級大牌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的潘迪生人送綽號「名牌潘」。潘迪生從日資手上購入香港西武百貨的部分股份,從而擁有中國及東南亞市場西武百貨的運營權。與卡佛連一樣,西武百貨曾是內地百貨同行人人敬仰的高端百貨的標杆。巔峰時期,其在香港有7家門店,深圳、成都、瀋陽合計4家,並在長春市籤約一家新店。
1993年開業的深圳羅湖店曾是西武百貨涉足內地的第一家門店,但2009年,「隨著LV專賣店轉投深圳萬象城開店,西武百貨的關店潮也隨之上演。」前西武百貨員工向記者表示,2008年籤約籌劃的長春新店於2009年7月叫停。2009年底,西武深圳羅湖店關閉。同年,運營了三年的西武成都店因累計虧損近2000萬元也於年底關閉。2010年9月,開業三年的瀋陽西武百貨也繼續關閉。記者了解獲悉,今年6月,香港太古廣場的西武百貨也剛剛關閉。
奢侈品直營擊中西武百貨死穴
「西武百貨的頹勢從2009年開始,而這一年,潘迪生接連失手奢侈品品牌的代理權。」長期關注零售業發展的分析人士智匯認為,由此不難看出,西武百貨的沒落與奢侈品近年來的直營轉型策略有直接關係。
記者調查獲悉,潘迪生代理的奢侈品品牌是西武百貨運營的核心競爭力,但2009年12月31日,迪生創建與Polo RalphLauren合約到期,從而結束對該品牌的代理。之後,以紅藍白三色 旗 幟 為 標 志 的T om m yH ilfiger合約尚未期滿,便提前將中國內地的代理權收歸己有。
「奢侈品大牌收回代理權已成趨勢,LV、Gucci等大牌在很多城市開設的都是直營店。」一家奢侈品商場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直營店可使奢侈品企業直接分享中國市場每年井噴的銷售增長,同時享受低成本擴張的優惠。「不少商場為吸引奢侈品大牌,都會開出免租1-2年的條件,而且補貼1000萬-2000萬元的裝修費。更誇張的是,有些業主還會承諾大牌們達到一定銷售額的保底。」
隨著奢侈品品牌的代理制轉型,西武百貨的品牌優勢逐漸弱化,並面臨更多的敵手。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總裁歐陽坤表示,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大概有2億人口的消費量,其中北上廣佔了大概65%,可想而知再分流到奢侈品百貨的消費者更少。奢侈品百貨一般沒有價格優勢,折扣少,但還要面臨直營店、網購、精品店的衝擊,競爭壓力很大。
「西武百貨的退出預示著高端百貨業在走下坡路。」歐陽坤表示,業內常說的「金三角」是高端百貨業、奢侈品牌和消費者三者組成的,但是目前奢侈品百貨市場中這三個方面是脫節的,這是奢侈品百貨模式的硬傷。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田愛麗 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