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應該都聽說過風洞,但風洞跟我們日常生活的直接接觸並不太多,所以可能大家並不確切地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大橋、汽車、飛機的設計就離不開它,它是什麼樣構造,又是怎麼工作的呢?為啥大橋、汽車、飛機的設計都離不開風洞呢?其實不僅僅是它們,所有跟風有關的事兒,都得能跟風洞搭上點關係。就像蓋個高樓,造個飛彈,發射火箭,甚至一些運動像自行車,這些都能用到風洞。為什麼呢?
因為涉及到空氣動力學了,空氣動力學算是流體力學的一個分支,說的是空氣是怎麼流動的。其實所有能流動的像氣體和液體,它們流動的時候絕大部分情況下都很不老實,而且氣體自身又很容易被壓縮,所以就更不老實。結果就是處在風中的物體受的力就會很不均勻,也不穩定。
再加上流速、壓強和密度、溫度這些變量就更複雜了。所以很多時候單獨靠計算是不太行了,很多時候還是得實測,實測一般就兩種方法,一種是真實條件下測,但這種一方面成本比較高,另一方面就是條件不可控。所以這個就要用到風洞。
就是在室內人為地提供一個穩定的、可重現的風環境,把要測的放到這個風洞裡,然後調好風速還有各種參數,就開始吹。同時各種數據也都方便測。那這個風洞得吹多大的風呢?其實這風洞的功能跨度還是挺大的,像土木行業,設計橋梁,考慮氣動特性,那就是模擬自然風最高等級的颱風,每秒鐘60米,那已經是相當高的了。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風洞,大致結構都是差不多的。主要就是洞體、動力系統,還有測量控制系統組成。整個風洞最核心的就是它的動力系統。低速還比較好處理,弄一個大風扇就行,但是等速度開始越來越快逐漸超過聲速的時候呢,再依靠風扇那就不太容易了。所以這時候工程師就想到了其他的方法,比如在試驗段的前面裝一個大的真空管子,試驗的時候開閥,然後真空管就開始拼命的抽氣,在這個試驗段就形成了氣流。
如果速度再快,就像咱們國家的JF12激波風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激波風洞了,用的就是反向爆轟驅動法,就是把可燃氣體點著了,然後用高溫高壓的氣體做驅動源。這個成果還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個風洞可以復現25到40公裡的高空,5到9倍聲速的高超聲速飛行條件。請注意這裡說的是復現,而不是模擬。
中國空氣動力學專家鑑定結果給了很高的評價,認為JF12攻克了60年來久未攻破的世界難題,代表了國際高超聲速風洞技術的領先水平。這裡說的不是先進水平,而是領先水平,是世界上的首次發明,對新世紀宇航技術發展具有開創性的影響。除了動力部分,剩下最後的就是測控系統了,這一部分是幹啥的呢?就是得控制好風吹得儘量穩定。還有試驗過程當中各種參數的採集。
這個就是風洞的基本情況。這些年咱們國家的工程製造業發展得如此之快,像殲20、運20和C919,還有港珠澳大橋等等一系列的成就,這背後其實都有風洞的身影。咱們國家的風洞技術和規模也在逐漸的達到世界一流的行列,不同類型的風洞配置也都很齊全,甚至有的領域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給進一步發展高精尖的工程製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