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風洞嗎?大橋、汽車、飛機的設計都離不開它

2020-12-16 經營幫

很多小夥伴應該都聽說過風洞,但風洞跟我們日常生活的直接接觸並不太多,所以可能大家並不確切地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大橋、汽車、飛機的設計就離不開它,它是什麼樣構造,又是怎麼工作的呢?為啥大橋、汽車、飛機的設計都離不開風洞呢?其實不僅僅是它們,所有跟風有關的事兒,都得能跟風洞搭上點關係。就像蓋個高樓,造個飛彈,發射火箭,甚至一些運動像自行車,這些都能用到風洞。為什麼呢?

因為涉及到空氣動力學了,空氣動力學算是流體力學的一個分支,說的是空氣是怎麼流動的。其實所有能流動的像氣體和液體,它們流動的時候絕大部分情況下都很不老實,而且氣體自身又很容易被壓縮,所以就更不老實。結果就是處在風中的物體受的力就會很不均勻,也不穩定。

再加上流速、壓強和密度、溫度這些變量就更複雜了。所以很多時候單獨靠計算是不太行了,很多時候還是得實測,實測一般就兩種方法,一種是真實條件下測,但這種一方面成本比較高,另一方面就是條件不可控。所以這個就要用到風洞。

就是在室內人為地提供一個穩定的、可重現的風環境,把要測的放到這個風洞裡,然後調好風速還有各種參數,就開始吹。同時各種數據也都方便測。那這個風洞得吹多大的風呢?其實這風洞的功能跨度還是挺大的,像土木行業,設計橋梁,考慮氣動特性,那就是模擬自然風最高等級的颱風,每秒鐘60米,那已經是相當高的了。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風洞,大致結構都是差不多的。主要就是洞體、動力系統,還有測量控制系統組成。整個風洞最核心的就是它的動力系統。低速還比較好處理,弄一個大風扇就行,但是等速度開始越來越快逐漸超過聲速的時候呢,再依靠風扇那就不太容易了。所以這時候工程師就想到了其他的方法,比如在試驗段的前面裝一個大的真空管子,試驗的時候開閥,然後真空管就開始拼命的抽氣,在這個試驗段就形成了氣流。

如果速度再快,就像咱們國家的JF12激波風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激波風洞了,用的就是反向爆轟驅動法,就是把可燃氣體點著了,然後用高溫高壓的氣體做驅動源。這個成果還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個風洞可以復現25到40公裡的高空,5到9倍聲速的高超聲速飛行條件。請注意這裡說的是復現,而不是模擬。

中國空氣動力學專家鑑定結果給了很高的評價,認為JF12攻克了60年來久未攻破的世界難題,代表了國際高超聲速風洞技術的領先水平。這裡說的不是先進水平,而是領先水平,是世界上的首次發明,對新世紀宇航技術發展具有開創性的影響。除了動力部分,剩下最後的就是測控系統了,這一部分是幹啥的呢?就是得控制好風吹得儘量穩定。還有試驗過程當中各種參數的採集。

這個就是風洞的基本情況。這些年咱們國家的工程製造業發展得如此之快,像殲20、運20和C919,還有港珠澳大橋等等一系列的成就,這背後其實都有風洞的身影。咱們國家的風洞技術和規模也在逐漸的達到世界一流的行列,不同類型的風洞配置也都很齊全,甚至有的領域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給進一步發展高精尖的工程製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障。

相關焦點

  • 汽車風洞的作用是什麼
    【太平洋汽車網】汽車風洞能夠模擬各種行車環境中遇到的空氣阻力、噪聲、熱力學狀態,以及天氣環境甚至太陽輻射等,用以測試樣車的安全性和操縱穩定性,是汽車外形設計、整車熱管理開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汽車風洞有模型風洞、實車風洞和氣候風洞等,模型風洞較實車風洞小很多,其投資及使用成本也相對小些。在模型風洞中只能對縮小比例的模型進行試驗,其試驗精度也相對低些。實車風洞則很大,建設費用及使用費用極高。
  • 超A乾貨:風洞,風洞,是個啥子玩意?
    這次可不是什麼網紅景點,也不是什麼人間美味,沒曾想,這哥們玩起了黑科技——汽車風洞。你是不是瞬間聯想到了黑洞?No!此洞非彼洞,聽么哥、么妹兒給你介紹一番。啥子是汽車風洞?么妹:這個嘛,我只知道個大概。汽車風洞就是用來產生人造氣流(人造風)的管道。
  • 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的立式風洞揭秘
    本報記者 趙波 本報通訊員 周建君  風洞,簡單地說,就是根據運動的相對性原理,用以模擬各種飛行器在空中飛行的龐大試驗設備。風洞是我國航空航天飛行器的「搖籃」,所有的飛機、火箭、衛星、飛彈、飛船都是被風洞「吹」上天空的。   陽春3月,記者走進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的立式風洞,領略風洞裡獨特的風景。
  • 風洞漫談
    風洞的歷史最早的風洞,是為了測試飛機模型的空氣動力學特性而發明的。談到飛機,大家一定會想到萊特兄弟。萊特兄弟的第一次成功飛行持續了12秒,航程36.5米。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重於空氣的航空器持續而且受控的動力飛行。萊特兄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他們把風洞技術應用到了飛機的設計中來。
  • 你知道有哪些汽車技術源自於飛機嗎?
    作為現代文明標誌性的交通工具,飛機與汽車在製造上有不少共同點,當然,航空技術要求標準和先進性是遠遠超前於汽車的,其中有不少我們熟知的汽車技術,其實就是來源於飛機,不妨列給你看看:它的問世即和飛機有關也和戰爭有關,最早出現在戰鬥機上,飛行員不需要低頭就能夠看到重要資訊,極大的方便了飛行員駕駛。
  • 來重慶吹風嗎?世界一流風洞能呼風喚雨,一年四季要啥風都有
    為了在風洞中實現降雨模擬,中國汽研汽車環境風洞的噴口安裝了噴槍,根據不同雨量大小設定,噴槍會噴出相應大小的雨滴,雨滴隨噴口氣流吹向測試車輛從而形成降雨,小雨、中雨、暴雨等不同級別的真實降雨都可模擬。​「下雪」也是它的技能之一。風洞的噴口安置了噴槍,這一噴槍能夠根據所需雪量的大小噴出夾帶水滴的高壓氣體,在風洞流道內溫度達到-10℃以下時凝結成冰粒,從而在試驗車輛前方形成了降雪,雪量大小、降雪時間都可自由控制。
  • 從海面飛行器風洞中心到中國汽研,見汽車風洞「進化史」
    在空氣動力學、聲學、熱力學等方面,仍然是中國自主品牌的最薄弱環節,在人才儲備、科研能力、試驗設備等方面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成為影響汽車在中國發展的最後一個明顯的短版。所有這些都需要使用汽車風洞。汽車風洞中巨大的人工風可以模擬不同駕駛環境下的空氣阻力、噪聲、熱力狀態、天氣環境甚至太陽輻射來測試樣車的安全性和操縱穩定性,最大限度可以減少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動力損失,為汽車的設計提供條件哪個更節能美觀。
  • 三種汽車設計的試驗方法:CAE、風洞試驗、環境艙測試
    早期的汽車的設計過程一般有以下幾個過程:工程師先設計零件圖和裝配圖樣車試製通過道路試驗檢測樣車性能因此工程師開始摸索利用仿真方法進行汽車設計,比如在計算機中對汽車進行設計、參數校核、裝配及運動仿真,在實驗室中模擬道路阻力、振動、氣溫等環境從而對汽車進行測試,從而大大減少開發周期。1、計算機輔助工程計算機輔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泛指包括分析、計算和仿真在內的研發活動。
  • 揭秘中國汽研汽車風洞
    對於汽車有興趣的讀者可能知道,把汽車放入風洞是必經之路。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剛剛建成的世界最先進的風洞,是如何「吹風」的,另外除了「吹風」,風洞還有哪些神奇功能。
  • F1風洞詳解(譯)
    圖片來自原文和網際網路】因成本和環保的原因, F1一直在考慮在賽車研發過程中禁止或至少嚴格限制風洞的使用。但要真正理解這個決定,你必須對風洞試驗有所了解:它的重要性,歷史,用途等等。風洞歷史曾經有一段時間,在賽車領域沒有人知道空氣動力學是什麼,而是去製造可以承載強大引擎動力的最輕的底盤。直到 Colin Chapman意識到如果在車上安裝一個倒立機翼,就可以通過氣流把汽車"粘"在地面上。
  • 國際一流風洞項目 助力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國際一流風洞項目 助力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4月20日,在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
  • 一座大橋需要多少緊固件,你知道嗎?
    說到橋梁鉚釘,今天就來說說三個經典案例,你知道南京長江大橋、雪梨大橋、艾菲爾鐵塔上有多少顆螺釘嗎?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它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
  • 俄羅斯中央航空流體動力研究所正在進行雙發飛機概念風洞試驗
    俄羅斯中央航空流體動力研究所正在進行雙發飛機概念風洞試驗 2019-07-19 10:25 來源:航空工業信息中心   俄羅斯中央航空流體動力研究院表示,俄研究人員正在對一種新的雙發飛機概念進行風洞試驗,該機型的潛在航程接近9000公裡。
  •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設計連建造工程實體模型風洞測試通過驗收評審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工程現階段正在進行樁基施工、鋼結構預製及加工準備和臨時碼頭、鋼棧橋、海域清淤等臨時工程施工,同步開展設計工作,各項工作均穩步推進。澳氹四橋主橋採用鋼桁架與鋼箱梁組合連續梁結構,引橋為多跨連續鋼箱梁,工程所在區域颱風影響頻繁,為全面評價大橋在施工、成橋運營階段的抗風性能及風振特性,項目委託由湖南大學風工程試驗研究中心承擔大橋實體模型風洞測試專項研究工作。
  • 建造大型風洞到底有多費錢?怪不得全世界沒幾個國家敢建!
    世界上最早的風洞是在1870年左右建成的,發展到現在 風洞的種類也變得更多了,包括低速風洞、高速風洞、超聲速風洞、激波風洞等等。當然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試飛成功也離不開風洞的功勞。為確保飛行能夠成功,美國萊特兄弟先後兩次建造風洞,第一次是在1900年,當時風洞的氣流速度為每小時50千米左右,第二年為了能更好地測試飛機的性能,又建造了一個風速為12米每秒的風洞。正是因為有前期大量試驗的結果做鋪墊,才使得1903年的「飛行者一號」試飛成功,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也就誕生了。
  • 風阻0.346怎麼來的揭秘江淮瑞風S7風洞
    [愛卡汽車 科技頻道 原創]如果大家有留意近幾年的汽車廣告,有一個詞你一定特熟悉,叫做風阻係數,或者更高大上一點,空氣動力學。這些係數和學說並不是隨便瞎說的,它們都和一個試驗息息相關,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風洞試驗。江淮瑞風S7在最新的風洞試驗中,得到了0.3464的風阻係數,這次我們將跟隨江淮瑞風S7走進這個高大上的試驗。一、風洞試驗是幹嘛的?
  • 你家小汽車為什麼開著會飄?虛擬風洞完全圖解繞流機理,看完就懂
    全文原創,本號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導讀:汽車不能起飛?不,是你不還夠快。本文將針對典型小汽車的氣動外形就行虛擬風洞吹風試驗,完全圖解汽車行駛過程中的氣流繞車身流動情況,讀完本文,你將可以從專業角度解釋諸多汽車行駛現象,乾貨滿滿,敬請收藏轉發。說明:本號專注於專業概念的科普論述,網際網路沒有新鮮事,但我們專業靠譜的知識,歡迎關注。
  • 1.2m高的水馬撼動15km的跨海大橋,原理和汽車空氣動力學有些相似
    不過一排小小的水馬竟然能讓一座跨海大橋發生異常抖動,這還是有點厲害了。而這背後的原理其實和汽車的空氣動力學也是有些相似的。大家都知道,汽車開發是應用到空氣動力學的,風阻係數這個詞就是這一體現。通過汽車的形面設計,使汽車的迎風面積儘量縮小,同時還要注意導流,讓空氣儘量貼著物體表面走,因為當較快的風速遇到凹凸不平的面,很容易產生混亂的渦流,不僅消耗汽車動能,對車身穩定性也有影響。渦流這一點很好理解,如果你有過駕駛經驗,當速度高於50km/h,你打開部分車窗,如果能感受到風伴隨著你的頭髮在臉上胡亂的吹過,那就近似是產生渦流了。
  • 科技做筆畫彩虹「--盧浦大橋背後的抗風抗震研究
    一位詩人將暢行盧浦大橋比作"彩虹漫步"。不過要在颱風頻頻影響的黃浦江上100米處擁有如此浪漫詩意,離不開堅實的科學"根基"。為在黃浦江一橋飛架世界第一拱橋,上海市科委早在2000年即啟動"盧浦大橋設計施工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特別組織了同濟大學相關專家聯合進行大橋抗風、抗震研究,才能在浦江上空作"畫",一氣鋪出主跨550米的"彩虹"。 12級颱風的風速達到多少?每秒36米!可是在同濟大學的風洞實驗室,7.5米長的"盧浦大橋"氣彈模型經受了相當每秒80米的強大氣流考驗。
  • 一個高速風洞,就難倒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一個氣動布局設計,就需要通過反覆驗證才能找到最佳設計,而整體布局、翼面形狀、參數選擇、翼身結合、外掛布局都要靠風洞試驗來計算分析。渦噴發動機在超高風速下運轉狀態也離不開風洞試驗。光是一個風洞實驗室,就足以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