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禪寺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2021-02-19 山西老鄉俱樂部

唐代是中國歷史中佛教發展的興盛時期,也是五臺山發展的極盛時期。在五臺山現存的佛教寺廟中,唐建南禪寺和佛光寺最早,堪稱文物中的瑰寶。1937年6月,佛光寺被梁思成、林徽因發現,這無疑成為了中國建築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南禪寺發現之前,佛光寺是我國僅存的已經被發掘過的唐代建築。而在20世紀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工作管理委員會在古建築普查中發現了比佛光寺更早的唐代建築南禪寺,這是繼佛光寺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南禪寺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唐代建築,也是我國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位於五臺縣西部陽白鄉李家村,坐落在村西一個頂部平坦開闊的土崗上。南禪寺創建年代不詳,寺廟規模較小,由觀音殿、菩薩殿、十王殿和大佛殿組成,其中大佛殿為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建築。大佛殿規模雖小,但製作精煉,手法古樸,飽含唐代大氣簡約的藝術風格。


  走進南禪寺,仿佛回歸到了唐代,感受到了曾經佛教藝術的興盛與輝煌。而今,南禪寺靜靜地坐落在那裡,仿佛等待著世人們去發掘他背後的故事。在歷史的演變中,經歷了1200多年依然安然無恙,這無疑顯示了唐朝建築技術的傑出成就。大殿內西縫平梁下保存有唐代墨題記:「因舊名,時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葵末時重修殿、法顯等謹志。」此則題記是大殿重修年代的確切證據。


  南禪寺大殿在我國建築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幾千年古代建築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大殿重修63年之後的公元845年「會昌法難」席捲全國,諸多寺廟被毀,南禪寺倖免於難。1200餘年中,有記載可考的五級以上地震有8次,但大殿從未從根本上損毀。此外,儘管宋、元、明、清各代對此寺都有過維修、壯繪,部分構件略有損傷,但唐風依舊,無論建築的規格還是結構以及塑像神韻都仍保持,甚是難得。


  南禪寺大殿中的17尊唐代佛像神態自若,面部豐滿,各像比例適度,與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相教如出一轍,頭上髮髻和陝西乾縣唐墓壁畫中的人物極為相似。經考察,南禪寺塑像由來於民間,因此較多地吸納了生活中人物的動態、風貌。其中主像為釋迦,盤腿坐在束腰須彌座上,兩側文殊、普賢則分別駕坐獅、象。緊依主像的是阿難、迦葉二弟子和二脅侍菩薩。這些菩薩肌膚勻淨而細膩,靈動而灑脫,豐腴而充滿了活力。尤其是文殊之前的脅侍菩薩,面龐豐盈,溫文爾雅,展現出了唐代藝術的大氣風格,也開啟了人們心中對智慧的菩薩形象,具有古典美的神韻。此外,寺中泥塑動中有靜,把外在的形態和內在的含蓄刻畫得恰到好處。


  南禪寺整體建築風格莊重樸實,將唐朝寺廟藝術的精髓展現給世人,而更加難得的是,經歷了時間的打磨,南禪寺依然能完整地呈現在那裡供後人學習欣賞。


山西老鄉總聯絡人微信號 1017323265

山西新老鄉點下面

↓↓↓↓

相關焦點

  • 南禪寺,亞洲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卻是五臺山村落中的小佛寺
    聽說中國有座最古老的寺廟距五臺山也不遠,我們就從佛光寺驅車前往一探究竟。南禪寺整體面積不大,坐北朝南,寺院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築,圍成一個精緻的四合院。南禪寺大佛殿也比較小,殿內沒有一根柱子,它不僅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它比附近的
  • 秦晉高原文化考察: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與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
    九點四十五分,我乘坐代縣至豆村的長途車,駛出美麗的代縣城,向著中國最古老最偉大的木結構建築:唐代的佛光寺和南禪寺,出發了。今天早晨,陽光燦爛,萬裡無雲。2.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十點二十七分,看到道路左邊有一座華麗的牌坊,橫額寫著「楊忠武祠」四個大字。
  • 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雕塑,與莫高窟不相上下,遊客卻寥寥無幾
    4座唐代木構建築都在山西,其中最讓古建築愛好者神往的是位於五臺山景區邊緣遊客稀少的兩座古剎:南禪寺和佛光寺。南禪寺始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年),位於忻州市五臺縣楊柏鄉李家莊附近的楊柏溝小銀河北岸,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寺院佔地面積3078平方米,由山門、東西配殿和大殿組成的院落,猶如進入了一座唐代的藝術殿堂。南禪寺雖然面積不大,卻擁有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
  • 秦晉高原文化考察: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與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
    九點四十五分,我乘坐代縣至豆村的長途車,駛出美麗的代縣城,向著中國最古老最偉大的木結構建築:唐代的佛光寺和南禪寺,出發了。今天早晨,陽光燦爛,萬裡無雲。2.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十點二十七分,看到道路左邊有一座華麗的牌坊,橫額寫著「楊忠武祠」四個大字。
  • 南禪寺,亞洲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卻是五臺山村落中的小佛寺
    聽說中國有座最古老的寺廟距五臺山也不遠,我們就從佛光寺驅車前往一探究竟。南禪寺位於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的陽白溝小銀河北岸,坐落在村西平坦開闊的土崗上,不巧的是我們一下車就下起了豆粒大的雨點,還好,不到十分鐘雨就停了。南禪寺整體面積不大,坐北朝南,寺院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築,圍成一個精緻的四合院。
  • 東京將建世界最大木結構寫字樓,也將是最大最高木結構建築
    ,這將成現存最大且最高層的木結構建築,可削減兩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世界最大規模木結構建築是東大寺大佛殿。  中國早在 5 千多年前的石器時代就已出現木構架支承屋頂的半穴居式建築,以後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發展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穿鬥式和梁架式建築。西方也從古希臘、羅馬原始木支承結構發展到後來的桁架式木屋架建築和具有西方特色的木框架填充牆建築。至今這兩種木結構體系仍在東西方的民居中被廣泛採用著。
  • 盤點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之最,不看就可惜了!
    而其中的木結構建築,又以其獨特的取材、巧妙的結構和別具風格的造型藝術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凝固的詩,立體的畫」。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木結構建築之最,來欣賞一下這些歷經千年風霜,依然盛放的美麗。
  • 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雕塑,與莫高窟不相上下,遊客卻寥寥無幾
    4座唐代木構建築都在山西,其中最讓古建築愛好者神往的是位於五臺山景區邊緣遊客稀少的兩座古剎:南禪寺和佛光寺。南禪寺始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年),位於忻州市五臺縣楊柏鄉李家莊附近的楊柏溝小銀河北岸,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寺院佔地面積3078平方米,由山門、東西配殿和大殿組成的院落,猶如進入了一座唐代的藝術殿堂。南禪寺雖然面積不大,卻擁有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
  • 那些經典的木結構建築――華夏篇
    在華夏發展的浩渺長河裡,木結構建築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我們一起走進木結構建築的世界,探索那些經典的木結構建築。世界上最大的木建築群—紫禁城紫禁城為古時天子居所,居現代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
  • 梁思成、林徽因,發現佛光寺,為何錯過更古老南禪寺?與日軍有關
    更是為了打破日本「中國沒有唐代木結構建築」的斷言。梁林夫婦憑著法國人伯希和繪製的《敦煌石窟圖錄》,在第61號石窟中唐代畫壁,五臺山圖中繪有「大佛光寺」的線索。梁氏夫婦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佛光寺。在他們的考證下,證實了大佛光寺重建的時間,公元857年。佛光寺當時被梁氏夫婦認為是中國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築。
  • 奈良法隆寺: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奈良法隆寺: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   位於日本奈良的法隆寺作為以飛鳥時代的面貌流傳至今的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廣為人知。
  • 山西南禪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
    南禪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的陽白溝小銀河的北岸,距東冶鎮8公裡。南禪寺坐北面南,規模不大,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長60米、東兩寬51米多,寺內現分東、西兩院,有殿宇6座,除主體建築大佛殿三間是唐代原物外,山門內的四合院中,東、西配殿,即建於明代的龍王廟和建於清代的觀音殿、菩薩殿。東跨院全為僧房,也是明、清時期的建築。
  •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道教木結構建築為何如此寂寥
    中國傳統建築大多使用木質材料,木結構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在長久保存上比石材為主的建築就差得遠了。我們現在能輕易見到的木結構古建築以明清時期的為主,而且多半不是原構,經過了後世的歷次重建改建,而宋元建築基本屬於國保級的,至於唐朝木構全國只確認了三處,全部都在山西,至於中唐以前的木構已經消失於歷史的塵埃之中。這些幸運地保留到今天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一大半都是各種佛教廟宇,例如現存三大唐構中的南禪寺和佛光寺大殿都是如此。
  • 中國古代比較經典的木結構建築
    木結構建築是以木結構體系為主,單純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載的結構,通過各種金屬連接件或榫卯手段進行連接和固定。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性能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正因為木結構建築的優點,所以在唐、宋、遼時期,木結構建築非常流行。1、唐代忻州南禪寺地址位於忻州市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建立於唐代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
  • 梁思成、林徽因,發現佛光寺,為何錯過更古老南禪寺?與日軍有關
    更是為了打破日本「中國沒有唐代木結構建築」的斷言。梁林夫婦憑著法國人伯希和繪製的《敦煌石窟圖錄》,在第61號石窟中唐代畫壁,五臺山圖中繪有「大佛光寺」的線索。梁氏夫婦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佛光寺。在他們的考證下,證實了大佛光寺重建的時間,公元857年。佛光寺當時被梁氏夫婦認為是中國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築。
  • 中國最早的木製古建築、最精美的雕塑——南禪寺
    中國最古老的木製建築---距今1200年的南禪寺大佛殿南禪寺大佛殿和殿內的走進南禪寺,是一個小小的院落,寺內主要建築是大佛殿,兩旁有東西配殿(菩薩殿和龍王殿),門口有山門(觀音殿),組成一個四合院。精巧的木結構因南禪寺重修時,在殿內西平梁下留有墨跡「因舊名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時重修殿法顯等謹志」,所知主體建築大佛殿三間和殿內塑像均為唐代原物。
  • 「盛唐氣象」最後的木構見證,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南禪寺
    「盛唐氣象」最後的木構見證,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南禪寺南禪寺大門很遺憾,大殿管理極嚴,立有木柵保護,想要拍攝佛像都困難,更別說爬上大梁去尋找墨跡了,但墨跡中的「建中三年」,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字記號,記錄了這座寺廟的身份和價值,那是唐德宗在位的第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三十八年歷史了,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無可置疑的國之重寶。
  • 《長安十二時辰》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全國僅四座!竟然都在山西!
    南禪寺▲南禪寺時間:唐建中三年(782年)坐標:山西省五臺縣李家村特點: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南禪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被譽為「世間瑰寶」。南禪寺大殿俊美秀麗,平實質樸,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唐武宗滅法之前所建的佛殿。殿內保存有精美的唐代雕塑,同敦煌莫高窟唐塑如出一轍,為唐代藝術的典範。
  • 山西這座寺廟 藏世界最古老木構建築 雕塑堪比莫高窟卻少有遊客!
    在文物界,一直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山西的古代建築歷來保存完善,特別是中國僅存的4座唐代木構建築全部在山西境內,其中最令古建築愛好者神往的,是兩座位於五臺山景區邊緣地帶遊客稀少的古寺:南禪寺和佛光寺。
  • 中國古代比較經典的木結構建築
    木結構建築是以木結構體系為主,單純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載的結構,通過各種金屬連接件或榫卯手段進行連接和固定。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性能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正因為木結構建築的優點,所以在唐、宋、遼時期,木結構建築非常流行。1、唐代忻州南禪寺地址位於忻州市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建立於唐代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