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義大利夜風清涼,鑽進睡袋,也不覺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溫暖的棉被——《背包十年》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103,閱讀約3分鐘
在文物界,一直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山西的古建築一直保存完好,尤其是全國僅存的4座唐代木構建築都在山西,其中最讓古建築愛好者神往的是位於五臺山景區邊緣遊客稀少的兩座古剎:南禪寺和佛光寺。
南禪寺始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年),位於忻州市五臺縣楊柏鄉李家莊附近的楊柏溝小銀河北岸,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寺院佔地面積3078平方米,由山門、東西配殿和大殿組成的院落,猶如進入了一座唐代的藝術殿堂。
南禪寺雖然面積不大,卻擁有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這座單簷協漢德祠,寬3間,進深4椽(3間),簷口深而不低暗,巨大的屋頂由12根柱子支撐,建築整體輪廓優美、雄渾,蘊含著唐代古樸、開闊、坦蕩的精神氣質。
唐代佛教興盛,不僅朝廷大肆建寺,民間也捐資建寺。公元782年,名不見經傳的法顯禪師主持修建了南禪寺大雄寶殿,他肯定沒有想到,大雄寶殿竟然穿越了1200多年的時光,成為中華大地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遺存,比被譽為"亞洲佛光"的五臺山佛光寺還要早75年。
1200多年來,南禪寺經歷了戰亂、地震等天災人禍,特別是唐武宗會昌年間(845年)的滅佛,五臺山作為重點打擊對象,許多寺廟被夷為平地,而南禪寺卻因地處偏僻、規模較小,且在州縣誌書和佛經中沒有記載而幸運地倖存下來。此外,南禪寺地勢高、背風、乾燥的環境也有利於木構建築的保存。
正殿坐北朝南,基座高約一米,正面由木門、木板和木質窗欞組成,中間的兩扇門古樸而滄桑,面對如此破舊的木門,誰也想不到正殿裡的稀世國寶。由於大佛殿的重要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南禪寺也被專家學者譽為"五臺山第一寺"。
大雄寶殿內的17尊唐代彩塑是南禪寺的又一頂級國寶。這些造像以佛祖釋迦牟尼為中心,主次分明,姿態錯落生動,營造出莊嚴和諧的佛教世界氛圍。據介紹,南禪寺的彩塑與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彩塑一樣,甚至更加精美,堪稱唐代佛教藝術的傑作。
在上世紀50年代的第一次文物普查中,學者們在大殿的梁上發現了"因故名"(時)唐代建中三歲,壬戌月住戊申、丙寅、朔耕、戊午日、癸巳等。從而證實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也打破了日本學者關於中國唐代以前沒有木構建築的論斷。
令人遺憾的是,南禪寺在1999年和2012年發生了兩起盜竊案件。1999年11月,3名竊賊盜走"禁止拍照"的蓮花座上兩尊最精美的唐代菩薩像,旁邊是一尊獅子女像,後被折斷盜走,被盜文物至今杳無音信。現在寺廟由文物部門管理。有機會不妨來這裡走走。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寂寞的旅行,誰也不能陪你走到最後。短暫的相逢,不過是下一次離別的伏筆。冷冷的潛伏者,恃機而出。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終將隨著歲月的河流慢慢流逝。直至了無痕跡,無處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