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雕塑,與莫高窟不相上下,遊客卻寥寥無幾

2020-12-10 生活童話格子鋪

七月的義大利夜風清涼,鑽進睡袋,也不覺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溫暖的棉被——《背包十年》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103,閱讀約3分鐘

在文物界,一直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山西的古建築一直保存完好,尤其是全國僅存的4座唐代木構建築都在山西,其中最讓古建築愛好者神往的是位於五臺山景區邊緣遊客稀少的兩座古剎:南禪寺和佛光寺。

南禪寺始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年),位於忻州市五臺縣楊柏鄉李家莊附近的楊柏溝小銀河北岸,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寺院佔地面積3078平方米,由山門、東西配殿和大殿組成的院落,猶如進入了一座唐代的藝術殿堂。

南禪寺雖然面積不大,卻擁有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這座單簷協漢德祠,寬3間,進深4椽(3間),簷口深而不低暗,巨大的屋頂由12根柱子支撐,建築整體輪廓優美、雄渾,蘊含著唐代古樸、開闊、坦蕩的精神氣質。

唐代佛教興盛,不僅朝廷大肆建寺,民間也捐資建寺。公元782年,名不見經傳的法顯禪師主持修建了南禪寺大雄寶殿,他肯定沒有想到,大雄寶殿竟然穿越了1200多年的時光,成為中華大地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遺存,比被譽為"亞洲佛光"的五臺山佛光寺還要早75年

1200多年來,南禪寺經歷了戰亂、地震等天災人禍,特別是唐武宗會昌年間(845年)的滅佛,五臺山作為重點打擊對象,許多寺廟被夷為平地,而南禪寺卻因地處偏僻、規模較小,且在州縣誌書和佛經中沒有記載而幸運地倖存下來。此外,南禪寺地勢高、背風、乾燥的環境也有利於木構建築的保存

正殿坐北朝南,基座高約一米,正面由木門、木板和木質窗欞組成,中間的兩扇門古樸而滄桑,面對如此破舊的木門,誰也想不到正殿裡的稀世國寶。由於大佛殿的重要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南禪寺也被專家學者譽為"五臺山第一寺"。

大雄寶殿內的17尊唐代彩塑是南禪寺的又一頂級國寶。這些造像以佛祖釋迦牟尼為中心,主次分明,姿態錯落生動,營造出莊嚴和諧的佛教世界氛圍。據介紹,南禪寺的彩塑與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彩塑一樣,甚至更加精美,堪稱唐代佛教藝術的傑作。

在上世紀50年代的第一次文物普查中,學者們在大殿的梁上發現了"因故名"(時)唐代建中三歲,壬戌月住戊申、丙寅、朔耕、戊午日、癸巳等。從而證實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也打破了日本學者關於中國唐代以前沒有木構建築的論斷。

令人遺憾的是,南禪寺在1999年和2012年發生了兩起盜竊案件。1999年11月,3名竊賊盜走"禁止拍照"的蓮花座上兩尊最精美的唐代菩薩像,旁邊是一尊獅子女像,後被折斷盜走,被盜文物至今杳無音信。現在寺廟由文物部門管理。有機會不妨來這裡走走。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寂寞的旅行,誰也不能陪你走到最後。短暫的相逢,不過是下一次離別的伏筆。冷冷的潛伏者,恃機而出。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終將隨著歲月的河流慢慢流逝。直至了無痕跡,無處追尋

相關焦點

  • 山西這座寺廟 藏世界最古老木構建築 雕塑堪比莫高窟卻少有遊客!
    在文物界,一直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山西的古代建築歷來保存完善,特別是中國僅存的4座唐代木構建築全部在山西境內,其中最令古建築愛好者神往的,是兩座位於五臺山景區邊緣地帶遊客稀少的古寺:南禪寺和佛光寺。
  • 南禪寺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1937年6月,佛光寺被梁思成、林徽因發現,這無疑成為了中國建築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南禪寺發現之前,佛光寺是我國僅存的已經被發掘過的唐代建築。而在20世紀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工作管理委員會在古建築普查中發現了比佛光寺更早的唐代建築南禪寺,這是繼佛光寺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 奈良法隆寺: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奈良法隆寺: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   位於日本奈良的法隆寺作為以飛鳥時代的面貌流傳至今的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廣為人知。
  • 薊縣古剎獨樂寺 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樓閣式建築
    觀音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高層樓閣式建築(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它就是獨樂寺,以擁有我國最古老的高層木結構樓閣式建築——觀音閣及閣內高16米、全國罕見的泥塑十一面觀音像而享譽中外。 獨樂寺俗稱大佛寺,被譽為「津門十景」之一, 1961年,獨樂寺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薊縣城內,佔地16500平方米,坐北朝南,是由山門、觀音閣和東西配殿組成的一套完整建築群,布局簡潔,主題突出,宏偉莊重。
  • 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曾打臉日本為國人出口氣
    中國古老的木構建築,大唐王朝輝煌的見證,竟然只存在日本。日本人的這番話極大的刺激了國人,更刺激了建築泰鬥梁思成,梁思成始終相信中國肯定還有唐代時期的木構建築。為了找尋中國唐代時期的木構建築,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微因以及中國營造學社一行人,在1932—1937年進行了異常艱辛的尋找之旅。他們共實地考察132個縣市,1823座古建築,但卻沒有一座是唐代的木構建築。
  • 《長安十二時辰》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全國僅四座!竟然都在山西!
    南禪寺▲南禪寺時間:唐建中三年(782年)坐標:山西省五臺縣李家村特點: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南禪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被譽為「世間瑰寶」。南禪寺大殿俊美秀麗,平實質樸,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唐武宗滅法之前所建的佛殿。殿內保存有精美的唐代雕塑,同敦煌莫高窟唐塑如出一轍,為唐代藝術的典範。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全國僅存4座,竟然都在山西
    那個遙遠的朝代你知道嗎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是唐朝建築全國僅存4座都在山西!南禪寺大殿 年代:782年(重建)坐標:山西省五臺縣東冶鎮李家莊地位: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大殿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大殿內唐代雕塑精湛,仍然保持原貌。大殿面闊、進深各3間,平面近方形,單簷歇山灰色筒板瓦頂。簷柱12根。殿前有寬敞的月臺,殿內無柱。
  • 秦晉高原文化考察: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與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
    進入寬闊的大門,一層層走,一個個建築細看。一共四重院落,庭院寬敞,建築雄偉。代縣文廟,是華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文廟。裡面也有圖文並茂的代縣文物展覽。還看到門廊裡,張榜公布的代縣一中,二中歷屆高考名錄和代縣博士、碩士名錄。
  • 南禪寺,亞洲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卻是五臺山村落中的小佛寺
    聽說中國有座最古老的寺廟距五臺山也不遠,我們就從佛光寺驅車前往一探究竟。南禪寺位於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的陽白溝小銀河北岸,坐落在村西平坦開闊的土崗上,不巧的是我們一下車就下起了豆粒大的雨點,還好,不到十分鐘雨就停了。南禪寺整體面積不大,坐北朝南,寺院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築,圍成一個精緻的四合院。
  • 明明都是莫高窟,為何敦煌莫高窟人滿為患,中原莫高窟卻無人問津
    談起莫高窟,相信每個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莫高窟在國內的知名度很高,似乎在小學課本中就已經出現過,但是只要對莫高窟有一點了解,就應該知道,莫高窟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即使對全世界來說,莫高窟也十分重要,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莫高窟,一般指的是敦煌莫高窟。
  • 濟瀆廟,河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
    中國古代,有關農業生產的許多神靈之中,最被人重視、崇拜的是水神。因為水情對古代社會農業生產是一種重要的條件,它對採集經濟、狩獵經濟或農牧經濟都有重要的作用。採集的植物飼料、牧場的水草、田地的農作物等均需要雨水灌溉;然而,過多、過大的雨水又會帶來災害。
  • 敦煌莫高窟,為什麼可以讓「中外遊客」都讚不絕口?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要是有人說龍門石窟經歷的朝代最多,那他肯定是沒有去過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最開始有前秦時期開鑿,之後見證了十六國的興旺衰敗,如果敦煌的莫高窟能講話,我相信敦煌莫高窟經歷的事情,講上三千天都講不完。
  • 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
    這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鳴沙山東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長約1600米。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歷經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周、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營造千年之久,現在洞窟492個,其中珍存北涼至元各朝代繪製的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 東京將建世界最大木結構寫字樓,也將是最大最高木結構建築
    ,這將成現存最大且最高層的木結構建築,可削減兩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世界最大規模木結構建築是東大寺大佛殿。  中國早在 5 千多年前的石器時代就已出現木構架支承屋頂的半穴居式建築,以後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發展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穿鬥式和梁架式建築。西方也從古希臘、羅馬原始木支承結構發展到後來的桁架式木屋架建築和具有西方特色的木框架填充牆建築。至今這兩種木結構體系仍在東西方的民居中被廣泛採用著。
  • 印度最古老的佛教石窟,比中國敦煌的莫高窟還古老,唐僧曾經來過
    阿旃陀石窟,英文名為Ajanta Caves,位於印度中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境內,是印度最古老的佛教石窟之一,阿旃陀石窟開鑿於公元前2世紀,一直延續到7世紀中葉。阿旃陀石窟現存30窟,全部開鑿在離地面10米到30米不等的崖面之上,場面非常壯觀。
  • 敦煌莫高窟經典雕塑
    敦煌莫高窟雕塑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靈,在石窟中處於顯著的位置,因而是石窟藝術的主題。莫高窟因系沙礫性巖石,質地疏鬆,不宜雕鑿,所以佛像多為敷彩泥塑。
  • 中國古代比較經典的木結構建築
    木結構建築是以木結構體系為主,單純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載的結構,通過各種金屬連接件或榫卯手段進行連接和固定。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性能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正因為木結構建築的優點,所以在唐、宋、遼時期,木結構建築非常流行。1、唐代忻州南禪寺地址位於忻州市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建立於唐代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
  • 來到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
    不過,榆林窟的石窟藝術絕非是莫高窟的簡單『翻版』」。(《中國國家地理》)就是這樣一個藝術寶庫,首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來遊者也是寥寥無幾,只因它深藏在瓜州(縣)的極乾旱荒漠之中,方圓數十公裡內只有風沙吹過峽谷之中。我們幾個散客從敦煌出發,一路來到一百公裡外的瓜州縣鎖陽鎮榆林窟。
  • 細看莫高窟的最全面攻略
    如今親眼所見,那些壁畫和雕塑的柔美和莊嚴依然大大超出我的想像預期。這一路再苦,也值了。趁著記憶尚算鮮活,寫一篇全面的莫高窟攻略給大家作為參考。請提前至少一個月在「莫高窟參觀預約網」公眾號預約買票。為什麼是一個月?因為最早能購買的票就是提前一個月。官方號做得簡單明了,操作起來也非常便利。
  • 敦煌印象:「飛天」是莫高窟壁畫中最常見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
    即使你沒有去過莫高窟,你也一定看到過以下圖片:圖片來自網際網路。他們都是佛教中擅長歌舞的樂神——飛天。第二把(漫畫飛天)反彈琵琶,「天女三華」甚至是家喻戶曉的名字。飛天是莫高窟壁畫中最常見、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