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節跨年的西安交大一附院白衣天使

2020-12-12 中國日報網

大年三十,除夕是團聚之時,一家人圍繞著圓桌坐在一起吃年飯、看春晚、守歲,本該是除夕夜再尋常不過的一幕,但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產科,卻有這樣一群醫護人員,為了在院及入院路上的產婦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演著一幕幕不一樣的除夕狂響曲。

除夕清晨08:00,是2018戌狗年春節假期的第一天。同往年的春節假期一樣,產科當日一線主班王佳醫師與昨日夜班的值班醫師認真交班核對病人,在韓曉兵副主任醫師的帶領下開展日常工作:查看並評估病人、處理醫囑、記錄病程、與家屬溝通談話籤字、辦理出入院……婦產科的忙碌程度,很難完全用言語描述。節假日的產科值班醫師不僅要完成查房、處理醫囑、記錄病程、辦理出院等常規工作,還有各種不確定情況發生:產房出現各種險情----胎兒窘迫、急產,外院轉送來的危急重症孕婦。產科護士們在雷春梅護士長的帶領下攻堅克難,進行一切的護理工作,不停歇的在處理醫囑、護理產婦、接出入院的患者。作為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專科、全省危急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陝西省重點學科,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產科病房更是成為全省甚至鄰省各種危重症產婦年前的「呵護中心」。

轉眼,臨近中午用餐時間,依舊可以看到奔波於產房、病房和護士站的醫護人員,一會兒這個胎心不好,那個血壓高,這個心率快……每一位產婦細小的病情波動無一不考驗醫護人員的腦力和體力。匆匆一上午,她們忘記了吃飯,更沒有時間去喝水、去休息,恨不得自己長出三頭六臂去追趕時間流逝的腳步。可是她們不能,因為處理完病區的原有病人,還會有應接不暇的新病人。在除夕,來交大一附院產科就診或住院的孕產婦都極具「個性」——不只是帶著肚子裡的寶寶,更讓醫護人員們戰戰兢兢的是孕產婦自身嚴重的合併症或併發症。中午13:15剛剛處理完一批批破水、見紅、先兆臨產、臨產的產婦後,各種來自四面八方的危重症產婦應接不暇地趕來,讓醫生護士們徹底忘記了饑渴和節日

下午05:00,突然,一位眉頭緊皺,痛苦表情的年輕孕媽和她的老公蹣跚步入醫生辦公室, 「醫生,我老婆肚子疼、見紅了,是不是要生了,你們趕緊救救我們……」!見慣「分娩萬象」的王佳醫生看到孕婦血常規結果後,也不淡定了!此孕婦的血小板只有28×109 /L(正常值為100~300×109個/L),這麼低的血小板很可能出現腦出血、胎盤早剝、產後大出血、新生兒顱內出血等兇險併發症,而且這位孕媽已經見紅了,隨時有可能發動分娩,險情一觸即發,血小板一向稀缺,怎麼辦?危急時刻,再次彰顯一附院大家庭的團隊精神,在輸血科值班醫生的協助下,與西安中心血站積極溝通,最終調派來了符合患者本人血型的血小板,大家懸在空中的心放了下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晚上19:00了,踉踉蹌蹌進來一位顏面部浮腫,神情淡漠的孕婦,開口第一句便是「醫生,我血壓高,我頭暈!」……病情就是命令,產科護士們立即投入「戰鬥」,測血壓、心電監護、各種抽血檢查……。值班醫生再次詳細詢問病史,發現產婦不僅僅是血壓高,還有更兇險的情況: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可能),這可是產科醫生和產婦們的「兇神」。產科醫務人員都深知該疾病本身的兇險性,救治這樣的產婦了,如履薄冰,尤其是節假日期間,很容易出現意外,一般醫院都不敢接收,孕婦多家輾轉來到一附院。醫護人員深知,接收救治急危重症孕產婦是白衣天使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韓曉兵副主任醫師和雷春梅護士長共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將其收住入產科重症監護室,給予嚴密心電監護及及監測胎兒胎心胎動情況,給予積極控制降壓、抑制宮縮等對症處理,尋找終止妊娠的最佳時機和契機,並安撫患者情緒,囑其不要太過焦慮和緊張,一附院產科人將會是其堅強的後盾。

兇險性前置胎盤的患者還沒有處理完,產房裡面傳來了王雪助產士求援的聲音:「快到產房來支援,產房裡hold不住了」。原來,產房裡同時有3個宮口開全的產婦,有2位產婦已經轉戰到了產床,高年資助產師陳芳珍和武崇萍正在上臺接生,浴血奮戰,指導產婦用力,急切的心情根本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第三個待產室的產婦產程進展的太快,短時間內宮口迅速開全,在外忙碌的劉睿住院醫師在聽到產房的呼叫後箭步衝去產房協助王雪助產士將產婦轉移到產房產床上,並同時兼顧臺下其他待產孕婦的胎監情況,在兩個房間的三個產床之間來回奔波,協助臺上的老師善後臺下工作。「哇……哇……哇……」!10分鐘內三個寶寶順利出生,讓產科在班醫護人員略微鬆了口氣。這一聲聲清脆的啼哭聲標誌著一個個新生命的誕生,對於產科醫護人員,新生命的平安降生才是新年最好的祝福和禮物!

10分鐘內三寶相繼出生後並不代表狗年除夕夜的終止,或許這僅僅只是產科夜班的序幕。據了解,除夕一共有四個小寶貝誕生!醫生辦公室不斷迎來各種危重產婦:全身反覆瘙癢並病情加重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孕婦,隨時可能胎死宮內;兇險性前置胎盤孕媽的血壓又升高了,血小板減少孕媽的宮口又開大了1cm……整個除夕之夜,產科的醫護人員們通宵奔波,戰鬥中平凡的崗位上!有了他們,母子平安;有了他們,家庭幸福;有了他們,狗年的春節不一樣!

面臨春節,交大一附院呼吸ICU仍然是12張病床滿員。這裡的病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他們都被冠上了一種稱謂「重症患者」,一扇生死之門讓他們與家人隔絕,極大多數病情不容樂觀,可能康復也可能走向死亡,這裡承載著無數家屬所有的希望,

在這裡時間是模糊的,沒有白天和黑夜,沒有工作日和假期。

2月15日除夕當天,一共有2位有創呼吸機患者,5位無創呼吸機患者,一位腎移植術後肺部感染患者,4位慢阻肺及重症感染患者在院,醫生護士一如既往地查房,開立醫囑,晨間護理、輸液,吸痰、安慰患者,突然一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下降至70%以下,患者呼之不應,神志不清,經過與家屬耐心地溝通,確定需要氣管插管,大家在值班三線及二線的組織之下,迅速地分工協作,準備有創呼吸機調節參數,給予鎮靜藥物,給予床旁支氣管鏡下氣管插管,固定插管,連接呼吸機,給予留置導尿,留置胃管,監測記錄,一系列常規操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直至患者氧和上升,病情穩定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我們採訪了一位入職兩年的姑娘,她的感言代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感謝爸爸媽媽對我工作無言的支持,接受我過年加班的安排,不能和你們團圓,因為除夕夜裡,回不了家的都是危重病人,他們更需要我們的守護」。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全面開診
    據了解,2018年10月,由長安區委區政府投資11億元建設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遷建工程順利完工並交付使用,2018年10月16日、17日,醫院順利搬遷並於2018年10月18日正式開業試運營。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是「兩院三區四分院」重要組成成份。長安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李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兼醫學部黨工委書記陳騰2016年10月,經過前期多次溝通,交大一附院與長安區人民政府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 西安一四一醫院變更為西安交大一附院東院
    原標題:西安一四一醫院變更為 西安交大一附院東院 4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院正式揭牌,西安一四一醫院由職工醫院變更為西安交通大學附屬醫院。東院預計3至5年內建成與總院同質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渭北地區群眾有望實現「大病不出閻良」。
  •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
    奮楫揚帆敢為先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與醫院同步成立於1956年,建院初期,婦產科條件簡陋、設備簡易、人員缺乏,只能開展一些常見疾病的診治。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斷發展,醫院婦產科在醫、教、研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婦產科的病床也由原先不足30張床位到現如今的146張床位。
  • 西安交大一附院開展腎移植40年腎臟移植突破5000例
    西安交大一附院開展腎移植40年腎臟移植突破5000例 2019-01-15 17:37:00來源:央廣網
  • 西安交大一附院:兩地三線齊發力打好防控新冠肺炎阻擊戰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2020年春節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武漢、西安兩個戰場同時發力,奮戰在武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西安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西安日常接診患者三條戰線上,扛起國家隊的使命和擔當。
  • 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援湖北醫療隊平安返陝
    西安交大一附院供圖 攝 中新網西安3月31日電 (記者 阿琳娜)經過50多天的「抗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援湖北醫療隊的共265名隊員圓滿完成任務,31日搭乘兩架包機返回陝西。 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湖北醫療隊平安回家。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與長安區醫院籤約託管協議
    點擊查看 繼西安交大一附院託管韓城民楊醫院、彬縣中醫院、延安市中醫院之後,西安市長安區醫院成為第四個與交大一附院院籤署託管關係的醫院。2016年10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政府關於西安市長安區醫院託管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長安區政府中會議廳舉行。陝西省衛生計生委、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市衛生計生委、長安區委區政府領導,交大一附院院黨政領導及職能科室負責人,省內外各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籤約儀式。此次《框架協議》的籤訂,標誌著長安區政府與交大一附院就全面託管長安區醫院的合作步入實質性階段。
  • 西安交大一附院腎移植科「腎臟移植突破5000例」
    四十載移植事業,砥礪前行;二十五年專科發展,爭創一流;五千例積澱輝煌,勇攀高峰。元月15日上午西安交大一附院腎移植科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科教樓三樓會場隆重舉行「開展腎移植40年、腎移植專科建立25年、腎臟移植突破5000例紀念活動」。
  • 西安交大一附院首開院士門診 張心湜院士親診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知名泌尿外科專家張心湜院士於8月13日上午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泌尿外科「院士門診」坐診。  儀式由西安交大一附院劉青光副院長主持,李旭院長和張心湜院士共同為「張心湜院士診室」揭牌,隨後,李旭院長還為張心湜院士呈送了醫院的開診禮品:西安交大一附院院徽、工作服以及聽診器。儀式結束後,張院士來到泌尿外科設置的院士診室正式開始為等候的患者進行診療。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與神木市醫院共建腫瘤學科啟動
    12月11日上午,神木市第一屆腫瘤治療研討會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學科與神木市醫院腫瘤科學科共建揭牌儀式在我院濱河新區院區順利舉行。我院副院長化建彪主持會議。冬歲嚴寒,萬類深藏,來自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多位腫瘤學科專家匯聚一堂,砥礪學術精神,碰撞思維火花。
  • 西安交大一附院腎臟移植突破5000例
    陝西日報訊(記者 車喜韻)1月15日上午,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紀念「腎移植40年、腎移植專科建立25年、腎臟移植突破5000例」大會上獲悉:截至目前,該院腎臟移植已達5058例,其中,患者最長健康存活時間長達32年。
  • 神木市醫院與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建立醫療協作關係
    神木市醫院與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建立醫療協作關係 索引號:6108210014/-2019-000603 發布時間:2019-03-23 10:14:33 來源籤訂協議現場  3月14日下午,神木市醫院與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籤訂協作幫扶協議,正式建立了醫療協作關係。
  • 科室素描丨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膽外科
    點擊查看 六十年沐風櫛雨,六十年拼搏奉獻,六十年一路前行,在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古城西安,一座蘊涵著深厚文化底蘊和濃鬱人文情懷的「杏林明珠」始終迸發著璀璨的光輝,她,就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西安交大一附院第四批醫療隊奔赴武漢
    2月7日,西安交大一附院第4批133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出發支援湖北。出徵儀式上,即將出發的隊員正在安慰前來送行的同事。戴吉坤攝 2月7日,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部署,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33名醫務人員緊急集結,組成醫療隊奔赴武漢,展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據介紹,此次前往武漢的133人分別來自西安交大一附院本院、長安區醫院和東院,包括30名醫生、100名護士和3名管理人員。
  • 西安交大一附院「三管齊下」助力西藏阿里地區醫療水平快速提升
    西安交大一附院「三管齊下」助力西藏阿里地區醫療水平快速提升 2019-09-12 20:38:00來源:央廣網
  • 西安交大一附院年輕女性乳腺「美沙龍」項目啟動
    西部網訊(記者 王輝)7月25日,為了推進對乳房外觀有再造要求的乳腺癌和非乳腺癌患者的乳房重建、乳房整形、乳房美容等手術,同時對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西安交大一附院聯合陝西省慈善協會、陝西省保健學會乳腺專業委員會發起年輕女性「美沙龍」項目,項目由西安交大一附院乳腺外科發起
  • 不遠千裡移家西安,花季少女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終獲新生!
    近日,在西安交大一附院腎移植科醫護的共同努力下,來自臺灣地區的同胞王某成功接受腎移植手術,術後3天肌酐就恢復正常,經過10天的治療,於5月11日康復出院。患者王某,女,21歲,正值青春年少、鮮花盛開的年齡卻罹患慢性腎臟病5期,來西安交大一附院時已經接受血液透析治療3年,備受疾病的折磨。原本美麗的臉龐因為疾病而顯得暗沉,蠟黃。纖細的胳膊也由於動靜脈內瘻的緣故,即使夏季小姑娘也不敢穿短袖,生怕自己的「與眾不同」嚇到別人。
  • 交大女神 驚豔時光
    >圖中為「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星」盧燕,1945年考入交通大學財務管理系; 圖右為「新中國第一代女記者」金鳳, 1946年考入交大工業管理系 2018年,校工會組織成立西安交大女教授聯誼會,開展豐富活動
  • 西安交大一附院腎移植超4000例 最長存活35年
    原標題:西安交大一附院腎移植超4000例 最長存活35年   中新網西安4月17日電 (記者冀浩凡)記者17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在36年的時間內實施腎臟移植手術已突破4000例,患者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者僅5歲,患者最長健康存活達35年。
  • 西安交大一附院全院取消休假 全員應急待命
    1月22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誓師動員大會,全院取消休假,全員應急待命,堅決把群眾健康放到第一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時疫險情面前,醫院是最關鍵的戰場,白衣天使是最有力的戰。該院向全院職工發出倡議,倡議幹部要衝鋒在前,黨員要奮勇當先,服從醫院安排,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積極待命,做病魔的「狙擊手」。同時,倡議廣大患者不必恐慌,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已出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將可防可控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