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除夕是團聚之時,一家人圍繞著圓桌坐在一起吃年飯、看春晚、守歲,本該是除夕夜再尋常不過的一幕,但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產科,卻有這樣一群醫護人員,為了在院及入院路上的產婦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演著一幕幕不一樣的除夕狂響曲。
除夕清晨08:00,是2018戌狗年春節假期的第一天。同往年的春節假期一樣,產科當日一線主班王佳醫師與昨日夜班的值班醫師認真交班核對病人,在韓曉兵副主任醫師的帶領下開展日常工作:查看並評估病人、處理醫囑、記錄病程、與家屬溝通談話籤字、辦理出入院……婦產科的忙碌程度,很難完全用言語描述。節假日的產科值班醫師不僅要完成查房、處理醫囑、記錄病程、辦理出院等常規工作,還有各種不確定情況發生:產房出現各種險情----胎兒窘迫、急產,外院轉送來的危急重症孕婦。產科護士們在雷春梅護士長的帶領下攻堅克難,進行一切的護理工作,不停歇的在處理醫囑、護理產婦、接出入院的患者。作為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專科、全省危急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陝西省重點學科,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產科病房更是成為全省甚至鄰省各種危重症產婦年前的「呵護中心」。
轉眼,臨近中午用餐時間,依舊可以看到奔波於產房、病房和護士站的醫護人員,一會兒這個胎心不好,那個血壓高,這個心率快……每一位產婦細小的病情波動無一不考驗醫護人員的腦力和體力。匆匆一上午,她們忘記了吃飯,更沒有時間去喝水、去休息,恨不得自己長出三頭六臂去追趕時間流逝的腳步。可是她們不能,因為處理完病區的原有病人,還會有應接不暇的新病人。在除夕,來交大一附院產科就診或住院的孕產婦都極具「個性」——不只是帶著肚子裡的寶寶,更讓醫護人員們戰戰兢兢的是孕產婦自身嚴重的合併症或併發症。中午13:15剛剛處理完一批批破水、見紅、先兆臨產、臨產的產婦後,各種來自四面八方的危重症產婦應接不暇地趕來,讓醫生護士們徹底忘記了饑渴和節日
下午05:00,突然,一位眉頭緊皺,痛苦表情的年輕孕媽和她的老公蹣跚步入醫生辦公室, 「醫生,我老婆肚子疼、見紅了,是不是要生了,你們趕緊救救我們……」!見慣「分娩萬象」的王佳醫生看到孕婦血常規結果後,也不淡定了!此孕婦的血小板只有28×109 /L(正常值為100~300×109個/L),這麼低的血小板很可能出現腦出血、胎盤早剝、產後大出血、新生兒顱內出血等兇險併發症,而且這位孕媽已經見紅了,隨時有可能發動分娩,險情一觸即發,血小板一向稀缺,怎麼辦?危急時刻,再次彰顯一附院大家庭的團隊精神,在輸血科值班醫生的協助下,與西安中心血站積極溝通,最終調派來了符合患者本人血型的血小板,大家懸在空中的心放了下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晚上19:00了,踉踉蹌蹌進來一位顏面部浮腫,神情淡漠的孕婦,開口第一句便是「醫生,我血壓高,我頭暈!」……病情就是命令,產科護士們立即投入「戰鬥」,測血壓、心電監護、各種抽血檢查……。值班醫生再次詳細詢問病史,發現產婦不僅僅是血壓高,還有更兇險的情況: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可能),這可是產科醫生和產婦們的「兇神」。產科醫務人員都深知該疾病本身的兇險性,救治這樣的產婦了,如履薄冰,尤其是節假日期間,很容易出現意外,一般醫院都不敢接收,孕婦多家輾轉來到一附院。醫護人員深知,接收救治急危重症孕產婦是白衣天使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韓曉兵副主任醫師和雷春梅護士長共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將其收住入產科重症監護室,給予嚴密心電監護及及監測胎兒胎心胎動情況,給予積極控制降壓、抑制宮縮等對症處理,尋找終止妊娠的最佳時機和契機,並安撫患者情緒,囑其不要太過焦慮和緊張,一附院產科人將會是其堅強的後盾。
兇險性前置胎盤的患者還沒有處理完,產房裡面傳來了王雪助產士求援的聲音:「快到產房來支援,產房裡hold不住了」。原來,產房裡同時有3個宮口開全的產婦,有2位產婦已經轉戰到了產床,高年資助產師陳芳珍和武崇萍正在上臺接生,浴血奮戰,指導產婦用力,急切的心情根本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第三個待產室的產婦產程進展的太快,短時間內宮口迅速開全,在外忙碌的劉睿住院醫師在聽到產房的呼叫後箭步衝去產房協助王雪助產士將產婦轉移到產房產床上,並同時兼顧臺下其他待產孕婦的胎監情況,在兩個房間的三個產床之間來回奔波,協助臺上的老師善後臺下工作。「哇……哇……哇……」!10分鐘內三個寶寶順利出生,讓產科在班醫護人員略微鬆了口氣。這一聲聲清脆的啼哭聲標誌著一個個新生命的誕生,對於產科醫護人員,新生命的平安降生才是新年最好的祝福和禮物!
10分鐘內三寶相繼出生後並不代表狗年除夕夜的終止,或許這僅僅只是產科夜班的序幕。據了解,除夕一共有四個小寶貝誕生!醫生辦公室不斷迎來各種危重產婦:全身反覆瘙癢並病情加重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孕婦,隨時可能胎死宮內;兇險性前置胎盤孕媽的血壓又升高了,血小板減少孕媽的宮口又開大了1cm……整個除夕之夜,產科的醫護人員們通宵奔波,戰鬥中平凡的崗位上!有了他們,母子平安;有了他們,家庭幸福;有了他們,狗年的春節不一樣!
面臨春節,交大一附院呼吸ICU仍然是12張病床滿員。這裡的病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他們都被冠上了一種稱謂「重症患者」,一扇生死之門讓他們與家人隔絕,極大多數病情不容樂觀,可能康復也可能走向死亡,這裡承載著無數家屬所有的希望,
在這裡時間是模糊的,沒有白天和黑夜,沒有工作日和假期。
2月15日除夕當天,一共有2位有創呼吸機患者,5位無創呼吸機患者,一位腎移植術後肺部感染患者,4位慢阻肺及重症感染患者在院,醫生護士一如既往地查房,開立醫囑,晨間護理、輸液,吸痰、安慰患者,突然一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下降至70%以下,患者呼之不應,神志不清,經過與家屬耐心地溝通,確定需要氣管插管,大家在值班三線及二線的組織之下,迅速地分工協作,準備有創呼吸機調節參數,給予鎮靜藥物,給予床旁支氣管鏡下氣管插管,固定插管,連接呼吸機,給予留置導尿,留置胃管,監測記錄,一系列常規操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直至患者氧和上升,病情穩定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我們採訪了一位入職兩年的姑娘,她的感言代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感謝爸爸媽媽對我工作無言的支持,接受我過年加班的安排,不能和你們團圓,因為除夕夜裡,回不了家的都是危重病人,他們更需要我們的守護」。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