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記遊》·桂臨塞上
信相少有知,空林天下識。
不渡有緣人,大隱隱於市。
巴山蜀水,是很多人出門旅遊喜歡去的地方,尤其是成都,這裡美食美景匯聚,閒適的生活,造就了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很多人到成都旅遊,都雲裡霧裡的,不知道怎麼遊玩,其實總結一下:文殊院,大慈寺,寬窄巷子並稱成都歷史文化保護區。也是很多來成都旅遊的遊客目的地。
關於成都的市內遊,只有外地人才會去錦裡和寬窄巷子湊熱鬧,現在的寬窄巷子和錦裡商業氣息濃厚,很多民居不是大門緊閉就是出租成為商鋪,每天人潮是洶湧,可是哪裡還有老成都的市井生活氣?資格的老成都,還有成都的韻味,都藏在文殊院裡。
成都人都懂進文殊院的流程:領取三支免費香,燒完香許下心願,再排個隊摸「福」,那一口甜甜的「文殊造臘八粥」,也成了這麼多年來成都人與文殊院結下的「緣」。
闊別成都多年,再次來到文殊院,發現這裡也變了。文殊院依舊沒變,變的是依附文殊院的那些老街巷。文殊院片區升級改造之後,有些建築依然留存了下來。這些帶著特殊時代印記的建築,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芳華。但是,更多的建築包括人卻不見了。
@桂臨塞上來成都,不是為了美食,而是那份情懷,還有懷舊。
新的文殊坊建築雖然在外觀上力求保持川西民居的黑瓦灰牆色調,但是轉了一圈,那已經不像是歡迎普通老百姓的感覺了,多了一種典雅,高貴,少了幾分親民,親切。
這或許也是全國老街巷面臨的一種普遍的問題吧?雖然建築是可以修(建)舊如舊,但是底蘊不是可以複製的。
那個時候騎著輛破車從成溫橋一路晃蕩過來,穿走於文殊院的小街小巷,足以可以消磨掉一天的時光,感受著老成都們的生活氣息和市井百態。煙霧渺渺裡,麻將的碰撞聲,川味十足的嬢嬢叫喊聲,都成為一種對於成都的記憶。
如果說大慈寺的太古裡是老成都的煙火氣所在,那麼文殊院的小街小巷裡流轉的就是老成都的生活信仰!有著一千四百年的文殊院,不管叫信相院(寺)還是空林堂,或是如今的文殊院,它的厚重和虔誠的禪音,給予了成都人那份淡定和從容!
老街坊的離去,帶走的是那份守候千年的虔誠,留下來的,不過是一種情懷,新的成都人成長起來之後,能不能繼承和延續那份虔誠?
其實那都是杞人憂天,在和不在,成都人的日子都一樣照過,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過去的日子,面對現在和未來,才是當下需要思考的。
不如,先到文殊院裡祈福一下吧!
回到成都旅遊,有一種久違的感覺!只是還是想說:
再見,成都!
成都,再見!
這裡是成都!發現成都之美!感受成都之美!
我是@桂臨塞上,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