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圈就是個輪迴,大家應該都深有體會,80年代媽媽穿的喇叭褲再度風靡全球,媽媽織的大針腳的毛衣在坎城時裝周掀起時尚風潮,甚至我們十年前最常用的尼龍編織行李袋,結果蓋上LV郵戳,這一蓋戳令一隻平凡的尼龍袋身價倍增,立刻引起全球潮界關注。
那麼大家發現沒,其實在飲品屆也是個輪迴。大家都曉得我們七八年前最愛的經典款珍珠奶茶今年又帶著「黑糖」重新橫掃大小門店。
但這也不僅僅是輪迴,喇叭褲風格有加流蘇什麼的,變得更加多樣化,珍珠奶茶同樣在原來的基礎上也變得更加有趣了。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幾款「輪迴」流行的產品,看能不能幫你在研發的過程中,尋找一些新靈感。
「新壺裝舊茶」,經典款依舊能火
孔乙己有句話:新乎哉?不新也。正適合形容下面的幾款飲品:
1 、黑糖珍珠鮮奶乃珍珠奶茶進化版
今年剛開始,茶飲圈就掀起一陣又一陣的新品浪潮,一部人可算是賺足了「髒」錢。
鹿角巷大排長隊的「黑糖鹿丸鮮奶」、樂樂茶19塊的「手炒黑糖髒髒茶」轉手能賣50!
其實嚴格來說,什麼虎紋啊、髒啊,都是表象,它的本質還是珍珠奶茶。所以說,它並不是一個新晉網紅,因為曾經的珍珠奶茶也是掀起了不小的風潮,想想小時候喝了多少年的珍珠奶茶,後來總是報導什麼珍珠奶茶不好,珍珠是膠做的等等,漸漸地銷聲匿跡。不過,這次,它又以黑糖鮮奶製成了好看的掛壁虎紋形式捲土重來,再次成為時尚弄潮兒,不知道這次能流行多久。。。
有位人士總結這一現象說:世界不需要重複造輪子,但這個世界永遠都需要更好的輪子。顯然,事實就是如此。
2、原來奶蓋本質是摩卡的變種
其實,奶蓋茶也不是茶飲屆的原創。
「奶蓋茶其實是咖啡摩卡奶油的升級版。」正宗的奶蓋茶特別之處就在於每一杯茶的上蓋都會有一層將近2CM厚的奶蓋,它要用真正純鮮奶及奶蓋粉調製而成的奶油。
不過現在流行的奶蓋茶,也有所升級從普通奶蓋到芝士奶蓋、水果奶蓋。
3、分層果茶飲的原理來自於雞尾酒
除了咖啡可以借鑑,連酒也逃不過。最近很流行分層的飲品,初次見小編就誤以為是雞尾酒,很好看呢,也很夢幻,超級適合拍照。
後來經過研究,還真都是採用了該原理:酒的密度從上往下遞增,最重的是甜度高的飲料或糖漿,其次是果汁,然後是水,純酒是最輕的。
水果茶的分層和雞尾酒分層的原理是相似的,只要掌握好分層的飲品密度,就能呈現良好的視覺效果。
4、南京的雪姬源自傳統小吃雪花酪
在南京,有一家飲品店,他家的頭牌——雪姬,竟然一瞬間讓小編感覺仿佛看到了童年夏日必吃的雪花酪!
我們先科普下雪花酪的厚重歷史,雪花酪就是冰沙打底,堅果碎、果乾、果肉碎、果汁等打頂,吃起來層次分明,意猶未盡。
其實,雪姬和雪花酪的套路一致,用草莓冰沙做底,然後又用草莓汁、草莓碎、草莓脆珠奶油做頂。
所以,雪姬為什麼能火起來,看看它模仿的大佬是誰,就能曉得。可見,形式雖然改變了,消費者對經典的產品是不會變心的。
從經典中尋找經典的研發思路
如何從「老產品」裡找到新思路?說白了就是從顧客心中最最熟悉的東西下手,加上目前流行的元素,進行微創新。在我們廣告學,有一句話,創意都是在copy的他人時的再升華。
當然,以上創新並不是盲目碰出來的,他們背後也存在研發技巧:
1、借鑑其他領域,為產品找靈感
把產品研發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每時每刻都抱著研發的思想,總能找到你想要的東西。
最常用的研發套路就是:跨界找靈感,不給自己設限。就像方太借鑑地產,搞了一批廣告海報,瞬間火了。所以我們做飲品的,可以從烘焙、調酒、甜品、果汁等模塊中尋找產品研發靈感。
比如紅豆可以做紅豆餅、紅豆奶茶、紅豆冰沙、紅豆酸奶,又比如提拉米蘇蛋糕也能夠以飲品的形式來體現,甜品楊枝甘露可以以飲品形式來體現
好口碑的產品一定存在共性。不為創意設限,從其他領域尋找靈感,是一個研發的新思路。
2、換思路,重新拼湊組合
研發新品還有一種思路:將一個經典款的產品元素進行拆解,或調整原料比例重新組合,或加入新的流行元素(比如:季節性水果、時令鮮花等),或加入通用元素調整方向(比如:糖、奶、芝士等)。
將現有的產品不斷排列組合,碰撞靈感的火花。
還有哪些飲品是「老東西」變身「小鮮肉」的?可以評論互動哦~
大家也可以評論區對剛興趣的話題進行提問或者討論,
希望幫助我們各位新手餐飲老闆少走些彎路~
(所有內容主要為大家分享學習,如有版權問題還請聯繫小編)
作者 | 姬國君 整編 | 源動力餐飲 圖片 | 鄭州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