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兩江新區吳家灣水庫變身記

2020-12-26 兩江新區網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兩江新區吳家灣水庫變身記

2020年11月26日 17:49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鬱鬱蔥蔥的水下森林生機勃發,水草搖曳、魚翔淺底……曾經的一潭「臭」水,變成了如今的水清岸綠,兩江新區吳家灣水庫(青年水庫)經過盤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發生蝶變,湖岸錯落有致,湖水清波蕩漾。

臭水變清水,科學治理顯成效

吳家灣水庫建成於1959年,屬天然湖泊,主要補水來源為雨水徑流和湖面降水。寶貴的濱水資源和綠地空間本是打造舒適宜人優美環境的有利條件,但未改造前的吳家灣水庫水體渾濁,雜草叢生,沉水植物稀少,生態系統結構單一,生態系統不穩定。湖區底泥局部為微汙染黑色底泥,偶伴陣陣惡臭,既影響棕櫚泉生態公園整體感官,又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吳家灣水庫整治前

據兩江新區市政管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去年10月起,兩江新區投入10.15億元,治理盤溪河流域水環境,讓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針對吳家灣水庫滯蓄能力弱,功能性單一;氮磷指標高,水質波動大;水體動力差,水質交換弱;生物鏈單一,生境條件差;林相較單調,配套設施舊等問題,盤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實現「清水、綠岸、智管」的總體思路,通過完善排水管網,提升水質回用,湖庫滯蓄海綿工程,湖庫綠岸打造等一系列措施,完成水生態修復,水質得到極大改善,展現出水清草靚、景美人悅的旖旎畫卷。

吳家灣水庫整治後實景

打造生機勃發水下森林

走在棧道上憑欄觀望,水蔥、菖蒲等植物長勢喜人。微風吹拂的陽光下,粼粼波光,湖水一眼見底,水草搖曳生姿,偶有魚兒躍出水面,蕩起一圈圈漣漪為休閒時光彈起一個個溫柔的音符,美妙無比。

盤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針對吳家灣水庫生態修復,通過「基地改良(清淤等)、種植沉水植物(苦草等)、種植挺水浮葉植物(荷花等)、投放水生動物(魚貝等)、新增設施設備(生境樁、魚巢、噴泉爆氣),微生物強化(淨水益生菌等)」五大措施,一改水庫生物鏈單一,水體動力差,氮磷指標高的前貌,在底質改良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水生系統,增強水質自淨能力,提高生物多樣性,營造良好的水體環境,呈現出生機勃發的水下森林。

吳家灣水庫整治後實景鳥瞰圖

景觀工程提檔升級

水清還要岸綠。吳家灣水庫景觀升級改造的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改造環形棧橋,建設出挑觀景平臺,恢復休閒亭、廣場欄杆外飾面,梳理優化岸線植物,營造煥然一新、體驗感良好的溯溪巡遊空間,一系列舉措的配合實施,將實現碧岸繁花、秀麗宜居,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吳家灣水庫景觀效果圖

同時,吳家灣水庫將結合片區地形特點,利用地形高差,打造層級溼地景觀,與茶坪水庫串聯形成綠色生態遊帶,置入科教服務設施,打造互動式科教體驗園。屆時市民將享受到綠色和諧、生態宜居、美麗休閒的高品質生活。

(記者 趙鵬 兩江新區市政管護中心供圖)

相關焦點

  • 關注|吳家灣水庫: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鬱鬱蔥蔥的水下森林生機勃發,水草搖曳、魚翔淺底……曾經的「臭水溝」,變成了如今水清岸綠的「風景區」。重慶兩江新區吳家灣水庫(又名青年水庫)經過盤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後蝶變重生,湖岸錯落有致,湖水清波蕩漾。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重慶兩江新區吳家灣水庫「變身記」
    吳家灣水庫整治後實景趙鵬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鬱鬱蔥蔥的水下森林生機勃發,水草搖曳、魚翔淺底……曾經的一潭「臭」水,變成了如今的水清岸綠,重慶兩江新區吳家灣水庫(青年水庫)吳家灣水庫景觀效果圖臭水變清水 科學治理顯成效吳家灣水庫建成於1959年,屬天然湖泊,主要補水來源為雨水徑流和湖面降水。未改造前的吳家灣水庫水體渾濁、雜草叢生,沉水植物稀少,生態系統結構單一,生態系統不穩定。
  • 水草搖曳、魚翔淺底……兩江新區金開大道旁的這個湖美不勝收!
    吳家灣水庫整治後實景水草搖曳、魚翔淺底……曾經的一潭「臭」水,變成了如今的水清岸綠,位於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區的吳家灣水庫臭水變清水,科學治理顯成效吳家灣水庫建成於1959 年,屬天然湖泊,主要補水來源為雨水徑流和湖面降水。寶貴的濱水資源和綠地空間本是打造舒適宜人優美環境的有利條件,但未改造前的吳家灣水庫水體渾濁,雜草叢生,沉水植物稀少,生態系統結構單一,生態系統不穩定。湖區底泥局部為微汙染黑色底泥,偶伴陣陣惡臭,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 水草搖曳、魚翔淺底……兩江新區金開大道旁的這個湖美不勝收!
    吳家灣水庫整治後實景水草搖曳、魚翔淺底……曾經的一潭「臭」水,變成了如今的水清岸綠,位於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區的吳家灣水庫臭水變清水,科學治理顯成效吳家灣水庫建成於1959 年,屬天然湖泊,主要補水來源為雨水徑流和湖面降水。寶貴的濱水資源和綠地空間本是打造舒適宜人優美環境的有利條件,但未改造前的吳家灣水庫水體渾濁,雜草叢生,沉水植物稀少,生態系統結構單一,生態系統不穩定。湖區底泥局部為微汙染黑色底泥,偶伴陣陣惡臭,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原標題: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一條沿長江而建的「十裡長廊」,串起大大小小的休閒廣場和濱江亭榭。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
  • 兩江新區堅持「生態+智慧」理念,打造公園城市和智慧城市樣板
    盤溪河流域整治內容主要為「1幹2支7庫」,「1幹2支」意指1條盤溪河主河道,左支後溪溝以及右支劉家溝,兩江新區範圍內流域總面積16.05平方公裡,河幹、支流總長度10.51公裡;「7庫」包括胡家溝、六一、吳家灣、茶坪、人和、百林、戰鬥7個水庫,總庫容124萬立方米。跳墩河、肖家河流域整治內容主要為「3河6庫」。
  • 新華社︱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首爾清溪川:臭水溝變身觀光處
    首爾,2010年4月29日 首爾清溪川:臭水溝變身觀光處 這是4月29日在韓國首爾市中心拍攝的清溪川一景。 清溪川,這條流淌在首爾市中心的河流,曾遭受嚴重汙染而一度成為「臭水溝」,後又被蓋入地下,建立高架橋。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之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從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首爾清溪川:臭水溝變身觀光處
    首爾,2010年4月29日 首爾清溪川:臭水溝變身觀光處 這是4月29日在韓國首爾市中心拍攝的清溪川一景。 清溪川,這條流淌在首爾市中心的河流,曾遭受嚴重汙染而一度成為「臭水溝」,後又被蓋入地下,建立高架橋。為了緩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壓力,上世紀70年代末,首爾市在「蓋板」的河道上又建成了高架路。
  • 隆堯西良前村臭水溝變身苗圃園
    「原來,這裡是個臭水溝、垃圾坑,汙水橫流、雜草叢生、垃圾遍地、臭氣衝天,多數村民都繞著走。」樊東生說:「沒想到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真讓俺的家鄉變了樣。」    「這條臭水溝是影響村莊環境的最大痼疾,也是村民和村幹部多年的心病。」西良前村村委會副主任李建民對記者說,村幹部曾多次想解決這個問題,但因拉土、填坑工程量大、耗錢多、涉及村民多,解決起來非常困難。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昔日臭水溝「變身」景觀帶!龍崗沙灣河華麗轉身讓人眼前一亮
    原標題:昔日臭水溝「變身」景觀帶!龍崗沙灣河華麗轉身讓人眼前一亮深圳特區報2019年8月11日訊 「前兩年,沙灣河就是一條『墨水河』,又黑又臭,我們連窗戶都不敢開。現在大變樣了,水清岸綠景美,朝河的房子變身成為景觀房。」在龍崗區沙灣河邊採訪,附近的居民高興地說。
  • 「龍崗治水記」② 昔日「臭水溝」今成遛娃好去處 看龍崗南約河...
    發源於炳坑水庫流經寶龍街道炳坑村、南約村龍崗街道水口村、龍新村、龍溪村等匯入龍崗河幹流流域集水面積49.9km河長9.80km早期的南約河河水清澈,水草豐美,魚蝦浮現。沿河居民依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著深圳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劇增及資源消耗,南約河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_中國經濟網——國家...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圍繞「水」字做文章 安吉大河口水庫變身人氣風景區
    近日,記者在大河口水庫庫尾偶遇江蘇遊客高勇,他的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庫尾不僅有大片溼地還有水庫美景,各種植物為如畫景致增添五彩顏色。曾經的荒灘地搖身一變,成為免費景觀點。大河口水庫位於安吉縣西北部,始建於1964年,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養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
  • 「龍崗治水記」② 昔日「臭水溝」今成遛娃好去處 看龍崗南約河...
    發源於炳坑水庫流經寶龍街道炳坑村、南約村龍崗街道水口村、龍新村、龍溪村等匯入龍崗河幹流流域集水面積49.9km河長9.80km早期的南約河河水清澈,水草豐美,魚蝦浮現。沿河居民依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著深圳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劇增及資源消耗,南約河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
  • 從「臭水溝」變身「網紅打卡地」,鄭州河流的「顏值」是如何改變的?
    為了讓河流再次「動」起來,近些年,鄭州下足真功夫——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治理工程、索須河生態提升工程、市內「兩河一渠」整治提升……曾幾何時,那些「臭水溝」變身成為「桃花源」,不但提亮了整個城市,還讓市民多了遊玩休閒的好去處。
  • 衡陽一公園迎來「大變身」,耗資2.6億元,由臭水溝完美逆襲
    湖南是我國的文化深厚的省份之一,除了深厚的偉人文化,湖南還擁有著美食與豐富的旅遊資源,更是憑藉著網絡,成為了大眾口中的「網紅」,近些年到湖南旅遊的遊客的數量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衡陽作為湖南的城市之一,同樣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座位于衡陽境內的一處完美逆襲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