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一條沿長江而建的「十裡長廊」,串起大大小小的休閒廣場和濱江亭榭。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之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從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消落帶臭水溝已成歷史,改換新顏的大周鎮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遊覽,旺季時單日遊客最多可達1萬人次。當地政府積極推進鄉村旅遊項目發展,基於生態底色的鄉村旅遊產業蓬勃興起,大周鎮的綠水青山也逐漸成了當地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這裡空氣比城裡好,一到休息日,城裡人就都跑過來了。」大周鎮五土村村民馮天瓊說。2019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59歲的馮天瓊與兩家鄰居合辦起了廊橋水鄉農家院。遊客們可以來院子裡一邊吃柴火雞、烤燒烤,一邊欣賞長江風光。「環境變好了,心情也好了。」她說,「我們自己養的雞、種的菜拿來做,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淨收入能達到3萬元。」

「五土村作為三峽庫區的移民大村,存在『人多地少』的問題。發展旅遊業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老百姓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大周鎮五土村支部書記劉照介紹,像廊橋水鄉這種農家院在鎮裡有30餘家,都是當地政府和村民合作搭建的木質結構臨時性建築,不會破壞莊稼地的土壤結構。

劉照的妻子何霞也辭去城裡的工作,回家帶頭做起了村裡的示範民宿。「希望帶動周邊的年輕村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把流行和文化結合起來,真正形成有我們三峽文化底蘊的民宿群。」何霞說。

「起初老百姓並不相信能把鄉村旅遊、農家樂做起來。」大周鎮黨委組織委員蘭國毅告訴記者,當地政府為老百姓建設好基礎設施的同時,還給創辦農家樂的老百姓提供了每家至少3000元的啟動資金。蘭國毅表示,大周鎮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資源,希望可以與當地村民一同將鄉村生態旅遊繼續做大做強,帶領老百姓走好旅遊致富的道路。(記者 王曉曈 丁英華)

(責編:白帆、劉佳)

相關焦點

  • 新華社︱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之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從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_中國經濟網——國家...
    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臭水溝變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吃上「旅遊飯」
    新華社消息,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 關注|吳家灣水庫: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鬱鬱蔥蔥的水下森林生機勃發,水草搖曳、魚翔淺底……曾經的「臭水溝」,變成了如今水清岸綠的「風景區」。重慶兩江新區吳家灣水庫(又名青年水庫)經過盤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後蝶變重生,湖岸錯落有致,湖水清波蕩漾。
  • 臨汾古城路:從「臭水溝」到「風景長廊」!!!
    今天, 臨汾廣播電視臺公眾號與臨汾音樂廣播聯合推出的專欄——「城市記憶」就帶你一起到古城路上看一看,感受這條路從「臭水溝」到「風景長廊」的變化。古城路原名北城壕,六年前,這裡還是道路狹窄、垃圾成山、臭氣燻天、蚊蠅成群的臭水溝。
  • 臭水溝變成好風景
    村民陳林英說,完全想不到,曾經的臭水溝變成了好風景。  這意想不到的變化,開始於2017年。為改變村莊面貌,時任朵郎坪村政協聯絡組組長的莫君文,走家串戶深入了解大家對於村莊發展的看法和建議,聽取河灣組群眾對「組社合一」發展的意願、產業發展的意向。經過一次次討論後,決定發展荷塘產業。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兩江新區吳家灣水庫變身記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兩江新區吳家灣水庫變身記 2020年11月26日 17:49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鬱鬱蔥蔥的水下森林生機勃發
  • 夏日最佳旅遊勝地——湖北宜昌三峽人家旅遊風景區(篇一)
    夏日最適合旅遊的地方,非湖北宜昌莫屬。大家知道宜昌,大多數是因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也就是三峽大壩。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改稱「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來源於網絡這一篇我想首先介紹一下三峽人家風景區!
  • 誠苑小區外路堵髒亂水溝臭
    在小區南邊有一個南苑公園,從小區走過去,也就5、6分鐘的路,可就是這短短路程,我們每次走都感到危險,道路的環境實在是太差了。這條上下兩條行車道的馬路,只留了不到1米寬的行人道,路的一旁是拆除了好幾年也沒拆乾淨的舊村的斷壁殘垣,一片狼藉。路邊是一條有3、4米深的臭水溝,環境很髒。在窄窄的行人道上,不僅有黑車司機,還有開餐廳的把桌子擺到外面,道路被堵得水洩不通。
  •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由山上人家、水上人家、溪邊人家三個區域組成。在這裡,你可以通過船遊與步行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領略三峽原生態的自然風光。
  • 清江畫廊,三峽人家風景區,長江三峽大壩
    5元/人三峽人家風景區宜昌旅遊必去:NO.2三峽人家風景區簡介:三峽人家風景區,國家的5A級旅遊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秀美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乘坐B9路公交至西陵一路,換乘坐10—1路公交車至三峽人家下車即可到達。
  • 臭水溝變成了清水河
    原標題:臭水溝變成了清水河  本報訊 (記者 龍丹梅 通訊員 侯祥 袁孝春)清澈的河水、乾淨的石板路、整齊排列的行道樹——如今,江津區李市鎮場鎮邊大肚子河河岸已成為當地居民休閒娛樂的場所。但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條臭水溝,居民們路過時無不掩鼻疾行。   李市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肚子河是橫貫李市街區的一條小溪流,全長2400餘米。
  • 太平溝風景區:龍江三峽
    龍江三峽 春龍江三峽 夏龍江三峽 秋龍江三峽 冬太平溝風景區是國家4A級風景區,位於鶴崗市蘿北縣境內,其中龍江三峽是太平溝風景區著名景點之一。龍江三峽是黑龍江水將內外興安嶺攔腰「斬」斷,形成的三段峽谷,水深域闊,江水蜿蜒,峰巒疊嶂,山環水繞。岸上觀為江、船上看似峽、高處望成湖、空中覽如龍,被稱為黑龍江旅遊風景線上最為奇觀、最為集中、最為獨特的自然山水畫廊。因景區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可謂:遊龍江三峽 ,賞兩國風光。
  • 「睡臭水溝」博取眼球,獲取流量,這屆網紅究竟有多「野」?
    「馬上直播,趕緊點進來,馬上睡「臭水溝「!「不睡不是人!」鏡頭前的主播神情亢奮地說著些什麼,聲嘶力竭,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臭水溝!與此同時,直播彈幕上觀看直播的用戶都在刷「趕緊睡呀!」,「騙子!」,「你怎麼不睡?!」這是我在dy上面近期刷到的視頻。
  • 浙江又一景區「逆襲」,「臭水溝」迎來巨變,耗資15億門票0元
    ,旅遊資源也不少。截止到2018年,杭州市的人均年收入達到了8萬元,經濟實力可謂讓人羨慕不已。杭州的旅遊資源也非常的豐富,是江南地區有名的旅遊城市,無論是沾染神話色彩的西湖,歷史古韻的大運河還是浪漫的西溪溼地,佛教聖地靈隱寺,都是當知名的風景名勝區。然而,在杭州這座國際化的現代都市裡,也有「黑歷史」的存在。
  • 甘肅康縣王壩鎮:「景景有條」大旅遊,紅紅火火致富路
    景區內有中國最美鄉村大水溝、何家莊2村,還有湖心島、十二灣蓮花雲海、忘憂亭、觀景平臺、青林溝將軍崖、宗教旅遊小雞山等特色景點,更兼有棒棒鞭、康中唱書、羊皮扇鼓舞等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康縣王壩鎮大水溝村農家樂。 (王玉英攝)但據記者了解,該景區在10年前還是兩條「臭水溝」, 大水溝和何家莊村還是兩個無人問津的貧困村。
  • 臭水溝「藏身」學校旁 黑臭多年無人問
    現象  水溝上漂浮大量垃圾  4月20日上午,南都記者去到現場,在環鎮路附近的旗風學校(石井)旁的一條小巷內,有一條「臭水溝」沿著學校圍牆源源不斷流著。離著不遠處,就能聞到從水溝散發出的陣陣惡臭。校門口旁邊是一個垃圾投放點,與「臭水溝」之間也有一堵高1米左右的圍牆隔著。南都記者看到,這條流著暗黑色水流的溝渠長約200米,寬約1米,溝內積著黑黑的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