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兩會特別報導:誠苑小區節前用上淨水裝置
信報記者 趙磊/攝 住進樓房還要燒煤取暖,水質太差居民不敢飲用,門口有條臭水溝,不小心就會掉進去……這就是一年前豐臺區誠苑小區南裡居民面臨的生活困境,雖然這裡是北京市第一批經濟適用房,但小區居民卻沒有過多的自豪感。入住8年來,這些問題就一直困擾著他們。 市政協委員唐俊傑從去年開始奔走呼籲,多次向政協兩會提出提案。
-
豐臺誠苑中裡小區南門外 一公裡排洪溝長年臭味燻人
這條水溝發綠泛臭已經有很多年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人來清理一下,讓水變清澈不發臭。水質呈綠色臭味很難聞1月12日下午,記者到現場了解情況。走出地鐵4號線新宮站,在路人的指引下,記者沿著槐房西路向北步行約一公裡來到了誠苑中裡小區。
-
南苑街道「微改造」打通誠苑小區道路微循環
安裝84組隔離護欄、施畫8處交通標誌、增設3塊標識牌、組建交通自治小分隊加強勸導……南苑街道堅持防疫工作不鬆懈,「民聲」訴求有迴響,近日,對誠苑小區交通道路實施「微改造」,切實打通道路微循環,使區域交通擁堵下降70%。
-
臨汾古城路:從「臭水溝」到「風景長廊」!!!
今天, 臨汾廣播電視臺公眾號與臨汾音樂廣播聯合推出的專欄——「城市記憶」就帶你一起到古城路上看一看,感受這條路從「臭水溝」到「風景長廊」的變化。古城路原名北城壕,六年前,這裡還是道路狹窄、垃圾成山、臭氣燻天、蚊蠅成群的臭水溝。
-
鞍山三條「臭水溝」舊貌換新顏
(資料圖)靈山明溝、東鞍山礦山高中明溝和太平明溝三條臭水溝曾經給附近居民帶來了很大苦惱……昨日,記者從鞍山市住建委獲悉,如今三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的竣工,這標誌著鞍山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也提前三年完成了國家要求的在2020年底前消除黑臭水體的工作目標。兩項汙水截流工程的完成,使汙水排放總量日減少1.5萬噸。
-
臭水溝垃圾山包圍富山花園(圖)
點擊進入>>> 春光明媚,可家住富山花園的居民們卻不敢開窗,因為在花園的東側有一條臭水溝 花園小區毗鄰臭水溝 從長客總站向西北方向走,就是長約千餘米的鴨綠江東街,新型的花園小區富山花園就坐落在鴨綠江東街的西側。當日,記者接到小區眾多居民的舉報,立即趕至位於五樓的小區居民周某家。推開周某家東客廳的陽臺窗戶,一股刺鼻的臭味撲面而來,隔窗眺望,眼前是一條辨不清顏色的臭水溝,緊鄰臭水溝東側是一大片垃圾山。
-
南苑街道誠苑社區「快腿應急小分隊」排險清障防汛忙
南苑街道誠苑社區 「快腿應急小分隊」,17名隊員除了2名社區幹部外,其他都是社區居民和轄區單位負責人,有熱心、有技能、有感召、講奉獻是他們的標籤。一心守護居民的防汛「戰鬥員」面對大雨、冰雹傾盆而下,南苑街道誠苑社區副主任、「快腿應急小分隊」副隊長孫勝光, 「連軸轉」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後,剛到家沒等坐穩,就騎上自行車頂風冒雨直奔自己的「責任區」——誠苑新興村。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原標題: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一條沿長江而建的「十裡長廊」,串起大大小小的休閒廣場和濱江亭榭。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
-
昔日臭水溝變身碧道公園,肇慶這裡變化真大
林韻 攝01從前,它是骯髒的臭水溝羚山湧是端州城東歷史悠久的水系主幹排水渠,原由景藍乾渠、石東乾渠、水銅乾渠及羚山湧組成,共長羚山湧碧道公園所在的水渠過去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一條水發黑、漂浮著垃圾、蚊蟲滋生的臭水溝。△羚山湧碧道公園碼頭路段。
-
新華社︱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消落帶臭水溝已成歷史,改換新顏的大周鎮吸引大量遊客前來遊覽,旺季時單日遊客量可達1萬人次。當地政府積極推進鄉村旅遊項目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蓬勃興起,大周鎮的綠水青山逐漸成了當地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
美味田螺 來自臭水溝?
近幾年,「美味內溝螺令人作嘔」的報導此起彼伏,甚至還有人拍攝到商販在渾濁內溝河撈螺的照片,這可讓吃貨們的心底有些忐忑。 【南寧市民 杜小姐:聽說螺是從臭水溝撈來的 ,比較髒,家裡面都不怎麼讓吃 】 【南寧市民 譚小姐:它裡面畢竟清理不乾淨,吃了會有不良反應。】
-
社區防控「當家人」——記南苑街道誠苑社區黨委書記孫亞麗
「誠苑社區居委會嗎?我是南裡小區的租戶,我們一家人要從外地返京上班,社區能不能讓我們進來?」「我是一名單位員工,企業馬上要復工了,復工手續如何辦理啊?」……每天一大早,南苑街道誠苑社區辦公室電話鈴聲不斷。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大約10年前,由於水位漲落對庫岸土壤的侵蝕和衝擊,消落帶臭水溝難以治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塊心病。2009年開始,萬州區陸續在長江兩岸消落帶栽植1800餘畝中山杉,極大改善了消落帶的生態環境。 消落帶臭水溝已成歷史,改換新顏的大周鎮吸引大量遊客前來遊覽,旺季時單日遊客量可達1萬人次。當地政府積極推進鄉村旅遊項目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蓬勃興起,大周鎮的綠水青山逐漸成了當地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
城區這條臭水溝,沒了!
崮河流域姜家村河多年來都是周邊居民眼中的「臭水溝」,河道淤積嚴重,兩岸垃圾成堆,河水臭氣燻天,極大的困擾周邊及下遊居民生活,髒亂差的河道已不能適應城鎮發展,舊樣貌急需改變「終於盼到了這一天,門前這條臭了幾十年的河終於變樣了。」小嶺村村民王平代家住姜家村河東岸,每到汛期,河水沒過漫水橋,去河西岸種地就成了難事,門前這條「臭水溝」讓他苦不堪言。
-
浙江又一景區「逆襲」,「臭水溝」迎來巨變,耗資15億門票0元
這裡在十多年前是有名的「棚戶區」,臭水溝,髒亂差已經不足以概括這裡,違章建築,廢品回收場,排汙小作坊,各種不同程度的破壞在華聯村和繞城村深深紮根,成為了杭州市的一大「毒瘤」,備受嫌棄。然而,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發展,如今的蘭裡可謂是「大變樣」了。
-
隆堯西良前村臭水溝變身苗圃園
「原來,這裡是個臭水溝、垃圾坑,汙水橫流、雜草叢生、垃圾遍地、臭氣衝天,多數村民都繞著走。」樊東生說:「沒想到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真讓俺的家鄉變了樣。」 「這條臭水溝是影響村莊環境的最大痼疾,也是村民和村幹部多年的心病。」西良前村村委會副主任李建民對記者說,村幹部曾多次想解決這個問題,但因拉土、填坑工程量大、耗錢多、涉及村民多,解決起來非常困難。
-
淮北一臭水溝穿村而過,地下水也變渾濁(圖)
穿村而過的不是小溪,而是臭水溝。 「眼看天又變熱了,現在村裡到處能聞到溝裡的氣味。」 七八米深的井都廢了4月10日,馬莊居民劉女士向記者反映稱,馬莊西側有一條臭水溝,氣味難聞。劉女士稱,這條臭水溝存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一直無人問津。 4月11日下午1時,記者來到了馬莊,剛走進村子裡就聽到不遠處有「譁譁」的流水聲,同時一股異味飄過來。循聲找尋,記者到了溝邊,「譁譁」的聲音就是從這裡發出的。溝裡水儘是灰黑色,令人作嘔的臭味撲面而來。
-
海鮮市場「裡面光」外面臭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8月26日訊(記者談星餘攝影報導)21日上午,市民周先生反映,板橋路海鮮市場後面有一條臭水溝,市場加工後的海鮮垃圾很多都被直接扔到溝裡,導致現在水溝變得更加腥臭難聞,使得市場後面的環境髒亂不堪。 21日上午11時許,記者在臨近濱江路口的海鮮市場後面找到了該臭水溝。
-
首爾清溪川:臭水溝變身觀光處
首爾,2010年4月29日 首爾清溪川:臭水溝變身觀光處 這是4月29日在韓國首爾市中心拍攝的清溪川一景。 清溪川,這條流淌在首爾市中心的河流,曾遭受嚴重汙染而一度成為「臭水溝」,後又被蓋入地下,建立高架橋。為了緩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壓力,上世紀70年代末,首爾市在「蓋板」的河道上又建成了高架路。
-
樂清石門潭邊的臭水溝「活」了
溫州網樂清支站訊 近日,溫州樂清市大荊鎮石門潭邊的抽水泵「嗡嗡」作響,潭水不斷被抽送到該鎮石門村的一條水圳中,原本沉寂的死水迅速開始流動,這條被網友稱為「臭水溝」的水圳頓時「活」了。網友抱怨,這條水圳已經變成了「臭水溝」。「這條水圳就在石門潭附近,寬2?3米,原本是一條用於農業灌溉的引水渠,現在水圳的灌溉功能近乎荒廢了。」一些網友反映,近年來水圳兩側建房子產生了建築垃圾,加上一些村民隨意往水圳裡丟棄生活垃圾,排放生活汙水等,導致水圳積淤嚴重,水質越來越差,幾乎成了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