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的時間究竟有多長?

2021-02-19 收藏馬未都

經常在古裝片裡看到這樣的臺詞:「一炷香的工夫,再來」

毫無疑問這是說了一個時間,那「一炷香的工夫」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古人沒有鐘錶,也沒有手機,他們是怎樣計時的?

其中他們計時的一個方法就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源於僧人打坐。

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柱香燃盡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

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仔細想想,在古代,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

因為在古代雖然也有圭表、日晷、漏壺等工具,但是以香計時,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

實際上由於環境、風力、香的長短、香料乾濕等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約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

除了一炷香,還有一盤香、一爐香。

人們還經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壓印成固定的字形或花樣,稱之為香篆。

如唐宋時,就有人將香料搗成末,調勻後灑在銅製印盤裡,做成荒文「心」字的形狀,燃其一端,整個香荒就會循序燃盡,用以計時。

人們還在香荒上刻上刻度,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這種香又稱為百刻香,常被道觀、寺院用作計時器。

用香計時,可謂古人智慧的結晶,又回歸了用香的本意——祈禱上蒼,降福人間。

因為經常用香來計時,所以香爐也就應運而生。

圖 | 觀復貓屋·仿明灑金三足沖天耳爐

古代使用銅香爐用來焚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習俗,因為焚香除了計時,還被賦予了很多超出實用範疇的儀式意義。

在幾個世紀的輾轉之中焚香所用的器具香爐也隨著這種儀式,由遙不可及變成了文人把玩器物。

 

居鬥室中,燃一爐香,就香品畫,畫中山水虛化,觀畫者形神俱遠遊。

自然雅致,怡情安然。這是古人的雅趣所在。

年代久遠、質料名貴、雕工精美的銅香爐,更是被愛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們玩賞的古董和藝術品。

☆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代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
    在古裝片裡,經常看到有人說「一炷香的工夫」,那「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呢?
  • 一剎那、一瞬間、一彈指、一須臾、一盞茶、一炷香是指多長時間?
    古代印度梵典《僧祇律》(也叫《摩訶僧祇律》)有這樣的記載: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晝夜(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如果與現代時間(一晝夜為24小時)對比,一剎那只有0.018秒、一瞬間為0.36秒、一彈指為7.2秒、一羅預為144秒、一須臾為48分鐘。
  • 一炷香的功夫是多久?
    2015年1月22日周四農曆甲午年臘月初三宜:祭祀 納財 栽種忌:買田 置業==================== 今日吉時 丑時(1:00-3:00) 卯時(5:00
  • 三炷香的含義
    中國有句俗話:「人爭一口氣,佛受一柱香」。我們總說燒香拜佛,我們在燒香拜佛的時候,會發現上香的時候都是三炷香。
  • 練太極拳一定要有時間保證,老輩講:日練三炷香
    練太極拳,或者說站樁,一定要有時間上的保證的,老輩講:日練三炷香。過去沒有表,白天就靠看日頭,晚上就靠點香。三炷香,我覺得三是多的意思,香有長有短的,六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樣長呢。這年頭還有人愛說,一袋煙的功夫,猛抽慢抽這煙也沒準啊;還有人說一頓飯的功夫,您吃粉漿麵條,還是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時間也沒準兒。一炷香,如果是線香,15分鐘吧?寺廟還講究燒高香,那香大高個,跟棒槌一樣,咱也沒燒過,就不知道多大功夫了;過去打更的不睡覺,每個時辰要出門敲敲打打,他們燒的香是更香,一根就是一個時辰。
  • 古時一炷香的時間,等於現在的多少分鐘呢?網友:計時方式妙哉!
    摘要:古時一炷香的時間,等於現在的多少分鐘呢?網友:計時方式妙哉!「現在什麼時間呢?」,我習慣性地掏出了手機來看幾點幾點呢,好奇心也隨之而來,大家都知道大約在明朝萬曆年間,傳教士利瑪竇才把西式鐘錶帶到了我國,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了。
  • 佛前上香,上一炷香好還是三炷香好?修佛人說這個數量往往最好
    那麼在這當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引起質疑的就是上香這一環節,百分之八十的人大概都不是很清楚究竟要上幾柱香最好,以及上香其中的含義。那麼接下來,就讓我來具體說說上香究竟幾柱最好以及其中代表的含義。並且上有很重要的另一件事就是,在上這一炷香之時,切記要將香安置在胸前,並且注意香燃燒的頭部需要與所拜之佛的聖像平對,以此表示自己是在求這位佛,同時心中一定不能有雜念,否則心不成佛便不會響應。所以上香時應當是心裡一直默念著想要佛保佑或是求佛顯聖一類的話語,如此佛才會實現你的願望。
  • 上普陀山祈福時,為何都說要上三炷香?其中又有什麼涵義呢?
    經常去普陀山旅行和祈福的遊客都知道,去普陀山祈福民間似乎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很多人說寺院最好早上或者是上午去,那樣陽氣足,正緣多,也有人說,普陀山各大寺院大門口的門檻不能踩,說是踩了門檻容易遇到「坎」,更有人說,只要去過一次普陀山,就要連續去上三年以示誠意,不過說得最多的還是燒香要三炷香,那麼你知道其中又有什麼涵義呢?
  • 古人是怎麼計算時間的?一個時辰,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原因無他,我們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可是古代的並沒有「小時」,這一時間計量單位。他們用的是「時辰」。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有名字,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所以相對應現在的時間劃分,一個時辰即兩個小時。
  • 拜佛為什麼要燒三炷香?看完你就明白了!
    但大多數人對為什麼要燒香及燒幾炷香並不了解,只是認為多燒必然不會怪,甚至覺得既然到寺院了,如果不給佛菩薩燒幾炷香會對佛菩薩不恭敬,會「得罪」佛菩薩。更有一些愚痴的信眾,信奉民間傳言,熱衷於燒高香、頭香,搶做功德,等等,這些行為對於正信佛教來說,都不是如理如法的,是不被支持的,對於信眾本身而言沒有利,反而容易走向功利、迷信的極端。
  • 燒香為什麼要敬三炷香,這三炷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不知道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不管是去寺廟還是去道觀,甚至是在祭祀的時候,如果是有上香這一環節的話,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的燒三炷香。那麼,這三炷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三炷香。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民間有句俗語:「神三鬼四」。所以祭祀「神靈」的時候,一般都是凡事見「三」。比方說:叩拜三次、上香三支、磕頭三下等等習俗。那麼為什麼都是三呢?而不是四、五、六,越多越好呢?我們主要聊一聊這個神秘數字三。
  • 關羽過五關,能與他抗衡的只有一位,兩人打了一炷香的時間
    在三國演義當中有著許許多多鮮活的人物,故事描寫了曾經的紛亂三國亂世,恰逢亂世總是有那麼幾個具有鮮明個性的大將,就像武聖關雲長,他的故事在後世可是家喻戶曉的,但是我們通過閱讀原著發現其實在過五關的時候竟然還有一個人能和關羽打上一炷香的時間,看得出來此人的武功不簡單呢。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為何燒香都是三炷,三炷香又有什麼含義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次拜的時候都是需要燒香,你只是知道燒香,只知道一次要燒三炷香,但是你知道為什麼要燒香,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嗎?相傳,燒香這個習俗起始於周朝,人們生煙祭天,也稱「煙忌」。「煙忌」指點火生煙,以香菸祭神。是依據「火曰炎上」的特性使神明韻享祭品(火曰炎上指火在燃燒時發光放熱、蒸騰上升的現象)。
  • 道教用香之三炷香的含義
    上香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它有什麼含義?上香的學問博大而深廣,帶著這些疑問,今天,就來深入的探討一番上香的學問。古人認為三炷香分別代表了天,地,人。天是天佑蒼生,保佑子孫後代,地是地生萬物,保佑土地食物,人則是自己的先人。燒三炷香的含義就是祈禱先人保佑自己的後代興旺,食物豐盛以及感恩先人。
  • 少林寺的商業化事實:一炷香最貴10萬元[圖]
    佛前一炷香,得花6000元?2007年3月底,一個自稱「滿也」的香客在網上描述了在少林寺的不愉快經歷,再次引發人們對這一佛門聖地的強烈質疑。    有人提出,這一事件與少林寺近年的一系列入世之舉氣脈相通,從成立少林實業公司和影視公司,到少林武僧全球巡演、海選中國「功夫之星」……在其背後,是少林寺在適應現代社會過程中日漸商業化的事實。
  • 傳承「吳派」一炷香的程良美
    漢劇四百年「傳承篇」 傳承「吳派」一炷香的程良美 《法門寺》有個動作,劉瑾要我把紗帽取了,我一個動作,紗帽一丟,發一甩,結果我的水紗網子脫了,連紗帽一起丟出去了,這叫「事故」,觀眾拍巴掌笑,是原諒我的,可我的心裡很沉重,想來師傅肯定會訓我一頓。師傅說:「你緊張了!明天上午,到家裡去一下。」旁邊人都捏一把汗。
  • 替遊客上「龍頭香」,一炷香賺300元,被稱為中國的「蜘蛛俠」
    我們外出旅遊的時候,出遊的旅遊景點多是以人們喜好來選擇的,有一些佛教信眾經常會去有關於佛教的景區,為自己和家人祈福。而在最近一段時間,有一個八角寨的龍頭香景點,深受廣大遊客的青睞,主要是因為這裡不僅僅有佛教文化,還有一些特別有趣的活動,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前來祈福。而這個龍頭香位於廣東丹霞山峰的頂部,你想像一下,平時爬山就已經很費事了,何況是在山峰的頂部,那真的是難上加難。
  • 佛前一炷香,得花6000元?避不開的少林高香
    佛前一炷香,得花6000元?  佛前一炷香,得花6000元?2007年3月底,一個自稱「滿也」的香客在網上描述了在少林寺的不愉快經歷,再次引發人們對這一佛門聖地的強烈質疑。不久前,來自烏魯木齊的香客滿也,在網上發帖描述在少林寺燒香時的不愉快經歷:香客到佛前燒一炷香,不得不支付6000元。在滿也看來,這是和尚「設下的圈套」,少林寺已經處處是「坑蒙拐騙般的欺詐和銅臭」,這篇網文傳播甚廣,再次引來人們對少林寺的非議。
  • 恩施大峽谷:不光有「一炷香」「世界地質奇觀」美不勝收
    峽谷中瀑布群、一線天、絕壁長廊、迎客松、一炷香、情侶峰、大地山川、母子情深,一步一景,美不勝收。恩施大峽谷是世界上唯一的「地縫—天坑—巖柱群」同時並存的複合型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館」,其標緻性景觀「一炷香」被外媒評為中國最美的40個景點之一。
  • 【國學趣談】「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