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建國,「仁政」治國,居魯士大帝的文治武功締造波斯帝國

2021-01-11 騰訊網

帝國的構建往往都是以擴張的手段來實現,擴張就意味著對外徵服領土。軍事鐵腕之下,常常湧動著反叛的危機,所以有效的治國之策才能保證帝國的穩固和昌盛。擴張是建國的有效手段,而「仁政」是治國的根基。因此一代大帝國的蒸蒸日上,必然少不了一個有著文韜武略的君主。波斯帝國也曾是歷史上的大帝國,從其建立到崛起就要歸功於居魯士大帝的文治武功。

波斯最開始一直臣服於其他王國,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國度。而居魯士也和波斯的命運幾乎如出一轍,自小便深受神諭給其帶來的磨難,此後才逐漸一步步變得強大,最終將波斯從一個小小的附屬鑄就成了一代大帝國。軍事擴張就是他最有力的開拓武器,而其政治措施則是安國必不可少的定神針。

居魯士大帝像

波斯第一帝國是居魯士建立的,它是從擴張之路一步步走來的。此前的波斯還曾先後成為埃蘭、亞述以及米底的附屬。波斯的擴張要從米底說起,這時的米底是由阿司提阿格斯統治。米底佔據著整個伊朗高原以及亞述等地區,統治範圍十分廣闊,所以米底王國的國力十分強盛。居魯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出生了,他是米底王國公主和波斯王子之子。米底和波斯的這場聯姻其實是米底國王有意為之,目的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國王之位。在當時普遍相信神諭的社會環境之中,夢就被認為是神的預言。米底國王在做了一個夢之後,被斷定他的女兒將會威脅到他的王國,所以米底國王便將其女兒嫁給了岡比西斯一世。這個岡比西斯一世的地位低下,再加上他的父親是米底的屬臣,就能夠防止反叛之亂的發生,米底國王的統治也能夠穩固。

波斯帝國地圖

而居魯士的出生卻又再次招致米底國王對其王位的擔憂。因為所謂的神諭再次出現,聲稱公主之子將會取代現在的米底國王成為新的國王,所以居魯士一出生就面臨著性命之危。但所幸被牧人收養,最終回到了波斯。這一時期,表面繁盛的米底王國內部早已經暗潮湧動。在米底統治之下的波斯人早已按捺不住反抗的情緒。波斯不僅需要對米底俯首稱臣、繳納賦稅,而且若是波斯人與米底人之間地位懸殊,前者還必須對後者行跪拜之禮。也就是說,波斯人在米底王國統治之下,受到種種不平等的對待,他們的不滿情緒也就日益積壓。

因此居魯士抓住時機,發動波斯人起來反抗米底。最終打敗米底軍隊,米底王國覆滅,波斯第一帝國建立。這是波斯的反抗贏來的獨立,其實也相當於是第一次勝利擴張。居魯士勝利之後,並沒有將米底國王殺掉,而且米底的哈爾帕哥斯還成了波斯的開國元勳。看似是情感的粘連不斷,其實是居魯士的「仁政」措施。因為米底國王從名義上來說是其外祖父,但從米底國王下令將居魯士處死的那一刻,兩人之間的親人關係早就已經斷裂了。而居魯士之所以還留其性命,更多的是出於政治的考慮。

波斯的擴張戰役

剛剛建立起來的波斯,民心的收服是十分重要的。而長期處在奴役之下的波斯人自然更渴望一個賢明的君主,所以居魯士此舉也可以讓波斯人看到其並不是一個一心為復仇的殘暴之人,反而是一個「以德報怨」的賢明之君。而哈爾帕哥斯由於與米底國王的恩怨從而倒向居魯士一邊,在其裡應外合之下,居魯士才能迅速瓦解米底王國。不過他畢竟是米底人,將其委以重任看似存在隱患。但其實這也從中透露出居魯士的治國之思,波斯剛剛建立,必然是需要軍事以及政治上的人才來共同建國。而米底也曾經以徵戰的手段強盛起來,其內部也會有很多將帥之才,倘若這些勢力集合在一起慢慢發展起來必然會對波斯造成威脅。而如若歸順於自己則既解除了威脅,又為波斯納入了人才。畢竟米底處於戰敗的一方,想讓其臣服,所以哈爾帕哥斯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且也穩定了哈爾帕哥斯的勢力為其所用。

波斯第一帝國模擬圖

波斯徵服了米底之後,便要應對接下來的擴張之戰。波斯的建立對於克洛伊索斯統治的呂底亞來說是極大的威脅。因為此前的呂底亞和米底王國是友邦,米底的覆滅就彰顯了著波斯勢力的崛起,日後便會對其造成威脅,所以克洛伊索斯便計劃對波斯開戰。居魯士自然也召集軍隊迎戰。在呂底亞行軍路上,士兵肆意攻佔城市,而且搶奪該地區的居民為其奴隸。由於呂底亞徵戰之路上的暴行引起沿途地區的強烈抗議,所以這些人也紛紛加入居魯士的軍隊。兩軍在戰場普鐵裡亞交戰,激烈的爭鬥之後,雙方勝負未分。隨後居魯士抓住呂底亞兵力不足的劣勢,趁機發動攻擊,最終呂底亞被攻克,克洛伊索斯成為了波斯的俘虜。

攻佔巴比倫

由此居魯士開啟了波斯下一步擴張之路。居魯士為了擴充波斯領土和壯大波斯實力,便決定向東徵戰。在其強勁的軍事實力手段之下,東伊朗和中亞等地都相繼臣服於他的威嚴之下。趁著這股擴張勢力的高漲,居魯士繼續對外徵服,波斯的疆域已經十分廣闊。徵服的欲望不斷膨脹,居魯士又將目光瞄準了鄰近的巴比倫王國。因為此時的巴比倫已經不復之前的繁盛,長時間的國內爭鬥,已經讓這個王國搖搖欲墜。納波尼德登上王位之後,其粗暴的手段引起了國內和周邊地區的強烈反抗。而且納波尼德對巴比倫主神馬都克的冷落,對於信奉神靈的巴比倫人來說是一種背叛,尤其是對於巴比倫的祭司來說。巴比倫人心散盡,內政動蕩,正是居魯士進攻的好時機。波斯大軍直逼巴比倫城,在巴比倫祭司的接應之下,順利進入巴比倫。自此,波斯的勢力範圍再次擴大。

巴比倫遺址

居魯士通過擴張和徵服,使波斯從建立逐步崛起再慢慢走上強國之路。擴張的手段建立起波斯的版圖,但要鞏固這個新生的王國還需要居魯士的「仁政」來治國。在攻佔了巴比倫之後,居魯士並沒有將巴比倫的貴族都殺掉,反而集結他們的勢力,採取安撫之策。同時對于波斯軍隊也是要求紀律嚴明,禁止士兵對被徵服之地燒殺搶掠,不能使原有的社會生產趨於停滯。除此之外,居魯士的「仁政」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關於宗教的部分。居魯士對被徵服地的傳統運作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都表示尊重。由於此前的巴比倫國王納波尼德為了得到眾神的保佑,所以便將各城邦的神靈搶奪到巴比倫城內。而居魯士則將諸神都送還了原地,而且還將馬都克重新迎上巴比倫的主神位置,還讓其子為之獻祭。

猶太人被押往巴比倫

同時居魯士還允許其徵服的王國之內的民眾返回故地,腓尼基人以及埃蘭人等都得其恩惠。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當時巴比倫中被掠奪而來的猶太人,居魯士允許其返回耶路撒冷並且修建他們的聖殿。居魯士的「仁政」措施使波斯不費一兵一卒又擴大了勢力範圍,因為在其「仁政」之下,一些城邦自動依附于波斯。同時具有豐富航海經驗的腓尼基人還將其戰船交於居魯士。原來的波斯只有陸上的作戰力量,而此時在海上也開始發展軍事力量,也為之後的擴張也奠定了基礎。居魯士的擴張和「仁政」是同時施行的,因而波斯得以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一代帝國。而居魯士也被後世稱之為居魯士大帝,雖然最終居魯士在波斯的擴張之路上死去,但他締造的波斯第一帝國為此後波斯歷代君主的擴張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筆者見解

「擴張」建國,「仁政」治國,這是居魯士締造波斯第一帝國的重要方式。擴張是居魯士的軍事手段,因為擴張,所以波斯得以建立而後迅速發展起來。擴張常伴隨著血腥的掠奪和無盡的殺戮,對於被徵服地區來說常常是災難性的。因此擴張的輝煌之下往往是危機的洶湧澎湃。但是居魯士的擴張卻是伴著「仁政」治國之策的,對於徵服之地,居魯士並沒有進行大肆的破壞,而且還十分注重保護本地的傳統。在徵服巴比倫的時候,巴比倫的祭司甚至還將城門打開,把居魯士的軍隊迎入城中。而猶太人以及腓尼基人都對其心懷感激。他們的反抗情緒被消解,也就更利于波斯統治的穩固。

居魯士仁政核心的思想就是安撫人心,民心向背對於一個國家的穩定是極其重要的。擴張打開了各地建立的圍籬,不同的文明相互碰撞,這應當是各民族交流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施加暴行滿足一時的貪慾,反而埋下反叛的威脅。居魯士的仁政策略既安定了波斯內部又避免被徵服地燃起反抗的怒火。

擴張本就是一種衝突碰撞,而如果再沒有「仁政」的加持,這樣的國家並不會獲得長久的發展。居魯士大帝雙管齊下,憑藉他的文治武功成功締造了波斯第一帝國,也為此後波斯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所以一個國家想要長足發展,「仁政」一定是重中之重,擴張只是其中一種手段而已。

參考文獻

《波斯帝國》

相關焦點

  • 居魯士大帝:米底血統的波斯帝國締造者,寬厚仁善的徵服者
    這個國家就是位於西亞的伊朗,而他們所尊奉的「國父」便是被稱作「居魯士大帝」的波斯君主居魯士二世,他以位於如今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國家起家,逐漸吞併了當時的強國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建立起了一個西至地中海,東至印度的龐大帝國——波斯帝國。他所開創的王朝,被後世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也稱為波斯第一帝國。
  • 居魯士大帝是波斯王朝擴張的最大功臣,最後卻死在了一個女人手上
    歷史文化愛好者:蘭青山說歷史大家都聽說過波斯帝國的光輝,但波斯帝國之所以後來會那麼強大,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居魯士大帝,這位英明神勇的居魯士大帝帶領了波斯帝國走向輝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述一下波斯帝國的歷史,以及這這個偉大帝國的創造者。
  • 締造波斯帝國的居魯士最後死在一個女人手中,頭骨還被做成了酒壺
    我,居魯士,世界之王當中國大地上正在上演春秋爭霸局面的時候,遠在西邊的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波斯帝國開始崛起之路,而帶領波斯崛起的就是居魯士大帝。關於居魯士的出生和成長有著神奇的傳說,他從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帶領他的子民經過了多年的東徵西拓,打敗了米底、呂底亞、巴比倫和埃及,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跨三大洲的波斯帝國。從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國,從愛琴海到印度河,從尼羅河到高加索。疆域之遼闊,我們可以想像。
  • 帝國之父:居魯士大帝如何建立阿契美尼德帝國並改變歷史
    居魯士大帝(或居魯士二世)建立了阿契美尼德帝國,在他的統治下,波斯徵服了大部分的西南和中亞以及高加索地區。公元前529年,居魯士在公元前529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他的繼任者徵服了遠至西部的巴爾幹半島和東部的印度河流域。關於賽勒斯的早期生活知之甚少;他的出生日期從公元前600年到580年不等,這取決於你讀到的資料。
  • 古代歷史上最寬容的皇帝:居魯士大帝
    ;約公元前600年至598年間—公元前530年12月4日),世稱「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古代波斯帝國(即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締造者(公元前550—529年在位)、波斯皇帝、伊朗國父。
  • 世界之王——居魯士大帝
    點擊上方「一品波斯」關注我們,每天送你好心情居魯士大帝,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是波斯皇帝。
  • 居魯士大帝——史上首個橫跨亞非歐大帝國的締造者
    公元前550年,在伊朗高原,阿黑門尼德族(即波斯王族)的居魯士二世率波斯軍隊攻陷了米底王國的都城,俘虜了米底末代君主阿司杜阿該斯,從而拉開了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龐大帝國的序幕。有意思的是,米底亡國之君阿司杜阿該斯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居魯士二世的外公。
  • 大寫的居魯士
    波斯帝國最興盛時期的版圖2500多年前,這裡或許曾是一片綠洲,河流依傍,要不居魯士怎麼會把帝國的都城選擇在這裡?在這裡,他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波斯模式四分格局的大花園。,戰勝了強大的巴比倫王朝,建立了從愛琴海到印度河,從尼羅河到高加索,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的波斯帝國。
  • 聚焦西亞,波斯帝國從何而起(上)
    和人們眼中傳統的波斯文化有別,埃蘭文明屬於前伊朗文明(Pre-Iranian civilization),地理環境上它位於今天伊朗的西南地區。◆埃蘭文明發源所在地,圖片來自visitairan公元前2700年,埃蘭王國建國於胡澤斯坦(今伊朗西南地區的省份)。它為尚未萌芽的波斯文明帶去了楔形文字、司法、曆法,還奠基了早先波斯地區的宗教信仰。在後來的波斯帝國,埃蘭人也常常身居要職。
  • 波斯帝國末代王室:國王被殺,王后難產,公主淪為亞歷山大的王后
    其實歷史上的波斯帝國有三個,分別是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非王朝,史稱波斯第一、第二、第三帝國,現在要介紹的是波斯第一帝國,即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居魯士大帝,正式王號是居魯士二世,他在公元前550年統一伊朗,建立伊朗歷史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因他的姓氏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所以史稱阿契美尼德王朝,由於正式國號是波斯,所以史稱波斯第一帝國。
  • 大流士一世痛定思痛的改革,成就了欣欣向榮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其繁榮期長達200年。波斯帝國的第三代君主,統治波斯帝國37年的大流士一世被公認為是世界古代史上傑出的帝王,是奴隸制時代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位期間,大流士一世完善和改進了波斯帝國的國家管理模式,確立了絕對君主專制,建立了整一套行之有效的對被徵服地區的統治制度,造就了波斯帝國的輝煌,也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國創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國王
    居魯士二世(波斯語: ;古希臘語:Κρο;約前600年或前576年-前530年)即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中文《新舊約聖經》譯為古列,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國創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國王(前549年—前529年在位)。在他的統治下,帝國不僅囊括了古代近東的所有文明國家,還包括了大部分西南亞,和一部分中亞及高加索地區。
  • 曾經稱霸世界版圖的帝國---波斯帝國!
    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大陸的大帝國——波斯帝國!波斯帝國是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始於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終於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菲王朝等。
  • 伊朗之旅-居魯士大帝之墓
    2,500年前居魯士大帝(公元前559-530年)在此地創建了波斯帝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飛機飛到法爾斯省上方時開始下降,舷窗外是被扎格羅斯山脈環繞的一塊盆地(圖1),十幾分鐘後飛機平穩降落設拉子。圖1: 俯瞰設拉子出了機場,我們直奔坐落於市中心的一家名叫 Niayesh Boutique 的傳統酒店,它隱藏在高大的矩形圍牆裡。
  • 歷史時光機·第三期 波斯太祖
    今天是12月4日,公元前530年,也就是2550年前的今天,波斯的開國皇帝居魯士大帝戰死疆場。沒錯,今天我們的要聊的,就是古波斯帝國的太祖皇帝,「巴比倫囚徒」的解放者 ,亞歷山大大帝的偶像 —— 居魯士大帝。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希臘人將第一個伊朗人的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稱為「波斯亞」(Persseya),即波斯,不過伊朗人會將他們的家園稱為「伊勒安」(Eire-An)或者「伊朗」(Ir-An),即「雅利安人的土地」。最初的伊朗人概念,是包含米底人、波斯人和大部分已經消失的北伊朗語族使用者(塞種人/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在內的眾多族群的大家庭。伊朗或波斯從最開始就是多語言、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國家。
  • 波斯帝國的復興與薩菲王朝的建立
    一、 波斯復國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建立了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國,開創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王朝。公元224年建立薩珊王朝。651年被阿拉伯帝國所滅,波斯的宗教也由拜火教變為伊斯蘭教,淪為了阿拉伯帝國的行省,末代王子俾路斯逃到中國。之後伊朗高原經歷了大分裂時期,塞爾柱帝國統治期,花剌子模統治期。874年波斯人建立了薩曼王朝,之後又經歷了突厥王朝和伊爾汗國和帖木兒帝國統治。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統一了伊朗高原大部。
  • 一代波斯帝國君王,最後竟然死在一個女人手上,真是太可惜了
    於是他開始逆襲了,帶領手下一大幫波斯軍隊,把自己外公所在的米底王國包括旁邊的老鄰居呂底亞也給幹掉了,甚至順手建立起波斯帝國,史稱阿契美尼德王朝。此時在波斯帝國的統治範圍內,整個西亞上的強國,已經三去其二只剩下一個新巴比倫王國在苦苦支撐了。
  • 「英雄一去豪華盡」,日暮窮途的大流士三世與波斯帝國的命運
    ,而當時遠在東方的波斯帝國,才是亞歷山大大帝堪稱強大的對手之一,波斯帝國雖然經過了一系列內部混亂的局面,但波斯帝國君王大流士三世繼位以後,卻成功穩固了形勢,他將成為亞歷山大大帝最強大的對手。 盛極而衰——波斯帝國前世今生 任何一個王朝都逃不過由盛轉衰的過程,而波斯帝國也是如此,早年在波斯這片土地上是亞述帝國在管理,隨著亞述帝國不斷的衰弱,在這片領土上崛起了三個國家瓜分了原來的亞述帝國,而佔據波斯高原的則是米底王國,米底王國統治時間並不長,大約100年的光景,就被居魯士二世領導的波斯人推翻,由於奠定了波斯帝國的強盛,
  • 波斯帝國的興起與衰落
    波斯帝國的創立者是阿黑門尼德氏族的居魯士二世。據《居魯士文書》,居魯士二世的祖先曾是安桑之王。據亞述巴尼拔的銘文,居魯士二世的祖父居魯士一世是帕爾蘇馬什之王,可能他已將安桑和帕爾蘇馬什聯合起來了。公元前7 世紀時,波斯處於米底統治之下。公元前558年,居魯士二世在波斯稱王,都帕塞波裡斯。前553年,波斯人在居魯士二世的領導之下,起兵反抗米底人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