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馬未都】失落的兩河文明

2021-02-13 觀復博物館

古巴比倫文明是距今6000年到公元前500年兩河流域一系列城市文明的總稱。在古代,兩河流域分為南北兩部分,大體以今天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為中心,北部稱亞述,南部稱巴比倫尼亞。巴比倫尼亞又可分為南部兩部分,尼普爾以北叫阿卡德,以南叫蘇美爾。以這些古都為中心,又向周圍輻射,發展了許多小城市。這些風格類似或迥異的城市點綴在美索不達比亞平原。

 

伊拉克庫德地區古遺址

 

古代兩河流域地區的主體民族是蘇美爾人、亞述人、巴比倫人,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文化的開創者,首先使用楔形文字。可以說是蘇美爾人奠定了兩河流域文明的基石。

 

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  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公元前2900年-2700年  雪花石刻人像石板  

蘇美爾文明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約公元前2600年-2500年  

金葉形綴天青石、紅瑪瑙頭飾  蘇美爾文明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公元前1894年開始,古巴比倫王國日趨繁盛,到第六代帝王漢謨拉比統治時期,已佔有了兩河流域的整個中下遊地區,強盛的國勢一直保持到約公元前1600 年。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具有軍事天才和卓越治國才能的君主。他還制訂了一種 「公平的法律」,並推廣到全國各地。「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條文,是人們研究古代巴比倫經濟制度與社會法治制度的極其重要的文物。

 

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1901年法國考古學者在古都蘇薩發現

法國巴黎羅浮宮藏

 

在兩河文明的歷史中,有一個帝國歷代諸王幾乎都是在不斷擴張徵伐中度過的,那就是亞述帝國。公元前3000年,以底格裡斯河中遊的亞述城為中心,形成城邦國家。前8世紀後期迅速崛起,先後徵服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以色列王國和巴比倫。後又徵服埃及,形成版圖東接伊朗高原、西瀕地中海、北達高加索、南鄰波斯灣的大帝國。

 

約公元前883年-公元前859年  

雪花石板雕刻亞述納齊爾帕二世 

美索不達米亞尼姆魯德地區亞述文明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傳說對於希臘人和希伯來人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聖經》中的傳說以及希臘神話很多都取材於兩河流域的神話。在《聖經·創世紀》中有這樣一段描述:眾神降特大洪水,罪惡的塵世盡遭淹沒,只有一個名叫烏特·納皮什提姆的人被神揀選,他預先準備了求生之舟,把地上的動物各選雌雄一對,帶上一家老小,在舟中倖免於難……這段關於諾亞方舟的傳說,承襲於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詩,蘇美爾人創造的《吉爾伽美什史詩》。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孕育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這個被稱為「天堂」的地方滋養出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都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想知道更多有關兩河流域失落的文明史

敬請關注7月8日(周六)晚21:40

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

 

相關焦點

  • 失落的文明——兩河文明
    從遠古至今,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一直在滋潤著兩河流域這一片廣袤的平原,作為四大文明之一的兩河流域文明,以其古老而又獨特的魅力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眼光,多方面的建樹使人嘆為觀止,但是它的不公的命運又讓人們扼腕嘆息。
  • 深入伊拉克,探索兩河文明③:失落的巴比倫遺址
    【編者按】2018年6月,姚璐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遍遊伊拉克,訪問兩河文明、蘇美爾、巴比倫…… 在此留下的遺蹟。在上一篇文章中,她前往伊拉克的大沼澤,探訪沙漠中的水鄉文明。 在此篇文章中,她終於觸摸到了古巴比倫的一絲魂魄。
  • 失落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兩河文明)|西行文化
    文章來源:2017-06-22 西行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或兩河文明。
  • 法律與文明:兩河流域文明(1)
    兩河流域失落的文明似乎古老的文明,都有一個關於洪水的傳說。
  • 俯瞰:兩河文明 東西堂主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呼:而對這裡眾多古老族群的劃分和命名,大多來自希伯來《塔納赫》諾亞的後裔:閃與含。但無論古希臘,還是希伯來,都只是對於既存事實的追認。兩河文明,比當今已知文明,都要古老。
  • 馬未都收藏戚家刀: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刀原來是仿製日本腰刀?
    如今我們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兵器中,比較典型一類是歷經明清時代的" ",這是一種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研製出來的仿製日本腰刀,這種存世的武器,也被名家馬未都收藏過一把,這種裝備在戚家軍的手上如有神助。 在中日兩軍短兵相交的時候,發揮了極大的優勢,最終幫助國家守住了疆土。
  •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京城第一收藏家,帶你從文物中讀出智慧
    》十卷典藏版,根據他主講的電視節目《收藏馬未都》匯集而成,是一部說出來的文化收藏書。但看了《醉文明》,便會徹底改觀。在讀《醉文明》之前,我總以為收藏的書充滿學究味和投機味,沒想到馬未都把歷史和古董結合起來
  • 兩河文明,其實也可以稱為「古伊拉克文明」
    一般認為,兩河文明是人類最早的文明。兩河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對這一地區的稱呼,即兩河——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方,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伊拉克共和國。因此,既然古埃及文明可以用「埃及」來稱呼,兩河文明其實也可以稱為「古伊拉克文明」。
  • 兩河流域文明的曙光
    賈莫文化與繼起的薩邁拉文化(Samarran Culture)間出現斷層—前者仍屬山側地帶,後者則是兩河文明的前身。它的農業是憑少許雨量的旱作農業,生產雙粒小麥、大麥與亞麻;馴養的物種則包括牛、綿羊與山羊。哈拉夫人可能是該區的外來者,他們擅長製作圖案設計精美的彩陶,流傳範圍很廣,遠達安納託利亞,曾一度引起其乃專為出口而制的「貿易陶」之懸想。      但兩河文明的曙光並非來自這個輝煌的文化,因為它仍沒有突破旱作農業的框限。
  • 馬未都:收藏有詐
    喝街的行規馬未都說他很幸運能成為一個收藏家,並且趕上了好時候:在他開始收藏的時候,文物都不值錢,一個碗3塊錢,他寫一篇小說能掙好幾十塊錢,夠買好多碗了;擱在現在,就是寫一本書也未必能買回一隻碗。在物求人的年代,馬未都收藏了不少好東西,在人求物的年代,他已經不怎麼收藏了。馬未都見證了人與物之間的轉化,也玩味出收藏界這個領域裡的人生哲學。馬未都真正開始收藏是回到城裡當工人的時候,後來調入中國青年出版社更加快了他的收藏速度。他當時住在北京西郊空軍總醫院,在東城上班,每天騎車大約需要40分鐘,中間路過釣魚臺國賓館,那附近有個擺地攤賣古董的跳蚤市場。
  • 找尋文明(兩河流域)
    因為兩河流域先後出現了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等等。古巴比倫文明是建立在蘇美爾文明的基礎之上,而巴比倫文明又被亞述文明、波斯文明等繼承了。可以說,蘇美爾文明是兩河文明的核心。隨著早期的蘇美爾人逐漸在此地定居,這裡開始出現最早的兩河文明。蘇美爾人聰明好學,善於經商,又擅長外交。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學校,最早的城邦,人類最早的文明。蘇美爾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和基礎,她保留文明的載體很大一部分是泥板書。所以,蘇美爾文明可以說是泥土建造的文明。此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升,這一地區逐漸出現了許多城邦國家。
  • 敘利亞:「失落文明」的古老故事
    敘利亞:「失落文明」的古老故事 劉昌玉 2016-11-12 17:48 來源:澎湃新聞
  • 馬未都:大眾收藏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
    馬未都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又一輪收藏盛世尤其是大眾收藏已經來臨,注重樂趣成為一條重要的標準。 中國人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注重曾經燦爛的文明。衣食無憂的人們紛紛轉而關注精神需求,新的一輪「收藏熱」已然形成。
  • 兩河流域文明大廈的初建
    對於猶太民族和文化的出現和發展而言,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應該說最為直接和具體。史書通常根據希臘人的稱呼把兩河流域冠之為「美索不達米亞」即「Mesopotamia」,古希臘語,意為河流之間地帶,來指代幼發拉底河(The Eupharates)和底格裡斯河(The Tigris)流經的區域,其最南部的區域由兩河之間平坦的衝積平原構成,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搖籃和中心地區。
  • 蘇美爾文明與兩河流域
    蘇美爾位於兩河流域(指亞洲西南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一帶)的南部,是兩河流域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蘇美爾人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先驅者,也是蘇美爾文明的創造者。公元前5000年代後期,蘇美爾人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
  • 世界文明歷史: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兩河下遊的衝擊平原稱美索不達米亞。西方人稱這塊地為沃月地帶,是因為其形狀似彎新月。在人類文明之初西亞由於資源貧瘠物質匱乏,而不得不四方徵戰,到處遷徙,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在這塊土地上升起。 世界上最早的兩河流域人們用泥土來建造房屋,用泥土來製造日用器皿,泥土是基本的生活資源。泥土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傳向四方的媒介。這一文明最早的創造者是蘇美爾人。
  • 出書、鑑寶、收藏,小學文化的馬未都,實力證明書中自有黃金屋
    對此,馬未都的解釋是「這一切都是讀書帶來的」。無書可讀的時代馬未都出生於1955年的北京大院裡,因為10年動亂,他沒上過大學,也沒上過中學,讀完四年小學,便退學了。馬未都的第一次身份轉換,正是讀書帶給他的結果,編輯這個身份使他的職業生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正是有了這樣的起點,人脈和資源都隨之而來了。讀書讓他更懂得收藏很多人都知道,馬未都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的館主,他為人最知名的標籤就是「大收藏家」。
  • 古代兩河文明創造的世界之最
    兩河文明是指在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現今伊拉克境內)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
  • 同是大河孕育的文明,為何兩河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差異那麼大?
    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都是古老的中東文明,均發源於大河流域,被稱為大河文明,他們之間有著許多共同點,但是也存在許多差異,兩種文明的相似性形成了今天人類文明的人類文化和倫理道德。埃及雖然沒有像兩河文明那樣的法典,但是宗教的清規戒律卻起到和法典一樣的權益,甚至效果要比法典更加有用。與之後文藝風格的產生有著很大的影響。
  • 地理環境與古代文明:埃及與兩河文明究竟如何產生與發展?
    作為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二,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地區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埃及文明與美速不達米亞文明。這樣相對封閉與孤立的地理環境儘管讓埃及文明不像兩河流域文明那樣頻繁地遭受遊牧民族的入侵,但是卻讓快速發展到頂峰的埃及文明很少遭到外部挑戰從而早早衰落了。與之相反的則是新月沃地上的兩河流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