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宗教中的老母
〔無為教—母是我,我是母〕
近代新興宗教中,許多自明代即已存在,包括先天道與一貫道,這都是受到羅清(1443-1527), 或自稱是「羅祖」後代的影響。這些新興宗教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那就是:
(一)信仰無生老母是人類的創造者與救世主;(二)由三個階段所形成的來世論; (三)直接透過宗教師拯救宇宙。這些都是羅清所創的新興宗教—「羅教」或「無為教」所強調的看法。
如其他後起的新興宗教一樣,它是以在家人為主的團體,並有千禧年的期望。羅清寫了五本被稱為「五部六冊」的寶卷,於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出版。就精確的文字而言,「無生老母」一詞,雖然沒有出現在這些著作中,但啟發所有秘密宗教的中心思想已經出現—「真空」是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祖」是「母」,家鄉與老母,是我們最真實的目的地與本性。
羅清稱這個宗教為「無為」,根據他的解釋,因為人無須做特殊的事情,就能得到解救。讀經、禪修、念佛或舉行宗教儀式,都是有為的行為,羅清認為這些都是愚蠢且誤導的。在他的著作中,他例舉自己一生中的事例:母親在他小時候就過世了,他因此體驗到人生無常的痛苦。鄰居的老母過世時,邀請出家人來誦持《金剛科儀》—一本成於十三世紀,含有《金剛經》注釋的流行科儀本,當他聽到「若一個人想要信受,只要拿起書來自己閱讀」,即有所啟發。他找到這本著作,且研讀了三年。最後,領悟到如下的道理:
我即真空,我與母,本來無二
覺悟「無二」,的確是大乘佛教對洞察「空」後的驗證。在其著作中,他不厭其煩地強調:人一定要超越性別與階級區別的傳統,並且不依賴外在的因素,才能得救, 「無僧無俗,無男無女,無戒無律」。所以,他毫不寬容地批評有組織的佛教,且相信在世俗團體的男女,都可得到覺悟與救贖。
這就難怪佛教的組織不認同他,且有所提防了。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德清到山東時,發現許多人是羅教徒,而他們對佛教完全不知情時,他感到心痛。祩宏(蓮池大師)在雲棲寺的規約中,特別禁止出家人研讀「五部六冊」,若發現有人違反了規約,就會被逐出寺院。他甚至號召所有的佛教徒來譴責羅清:
有羅姓人造「五部六冊」,號「無為卷」。愚者多從之,此訛也。彼所云「無為」者,不過將萬行門悉皆廢置,而不知萬行即空,終日為而未嘗為者,真無為也。彼口談清虛,而心圖利養,名無為而實有為耳。人見其雜引佛經,便謂亦是正道,不知假正助邪,誑嚇聾瞽。凡我釋子,宜力攘之。(正訛集,《蓮池大師全集(四) 無為卷》)
羅清熟悉妙善公主的傳說,他常在著作中提到觀音,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對他影響頗深的《金剛科儀》中,就提到了妙善,羅清在他的著作中,引用該書超過七十次。他說到:「妙善不招駙馬,成佛無疑。」。在羅清所作的《大乘嘆世無為寶卷》中,當他提到值得仿效的範例時,對妙善到香山修行,十分稱讚。
在相同的文獻中,他形容這「真身」(「真空」或老母的另一代名詞)在世間轉世為男性或女性,是多麼稀有。但當祂如此做時,祂可化現為一個面如滿月的男性, 「化顯男滿月面,賽過世尊」;或當祂化現為女性,「化顯女是魚籃,賽過觀音」 。然而在最後一段,他說真身就是菩薩,也就是觀音。這樣的句子已經隱含著這新興的神—無生老母,與佛教「空」的核心思想,及菩薩與觀音的崇拜形象有密切關連。然而,令人玩味的是羅清本人在著作中,並沒有提到無生老母是最崇高的神。
〔無生老母出現於萬曆之後〕
無生老母在何時出現,而成為秘密宗教信仰系統的一部分?明神宗萬曆十六年創立還源教的弓長,與在萬曆二十二年創立弘陽教的飄高,兩者皆與無生老母有關。此說的根據是河北巡撫黃育楩的著作。當他為官時,抄收了六十八部秘密宗教的經典,且在清宣宗道光十四年至二十一年(1834-1841)間撰寫了四本書,有意辯駁文獻中「異端」的教義。因為黃育楩經常在提出反駁前,都會從原典中大量引證,他的著作對學者而言,非常具有價值,因為有些經典已經散佚了。
黃育楩不僅連結無生老母的信仰與這兩位創始者,他還明確地宣說「老母」這名詞,是在萬曆之後才出現的。當許多秘密教的領導者,其中不只以上所提到的兩位,還有「普明、普靜、呂菩薩、米菩薩」等,都將「無生老母奉為教主」,這個名詞因此才逐漸普遍起來。「所以,她在明末才出現是沒有問題的。」(《續刻破邪詳辯》)。
根據李世瑜與韓書瑞的研究,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受到羅清與他的「五部六冊」所影響,或自稱是他的後代。然而,根據他們的研究顯示,「老母」這名詞在此五十年前,就已經出現在《皇極金丹九蓮正信皈真還鄉寶卷》(《金丹九蓮正信皈真還鄉寶卷》,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重印)中。這是在秘密宗教經典中,最早具有時代可考的文獻資料,而且,它也提供了萬曆之母李太后提倡崇拜「九蓮菩薩」的理論根據。文獻上提到:
老母是這宗教最高的神,刻劃歷史的三大劫與它們的主宰佛,信仰者會在龍華會上得救,並派遣無為祖去宣說拯救的方式(這就是金丹禪修的方法) 。
這經典中沒有將觀音比喻為「觀音老母」,而是圓通教主「九蓮觀音」,她在老母進行的拯救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觀音即是老母
保明寺是明英宗於天順元年(1457)為了呂尼所敕建。據說她曾在英宗正統十四年,英宗與蒙古的慘烈戰役(史稱「土木堡之變」)前警告過他,並在他被囚禁及後來被軟禁於家中時,出現在他面前,提供食物與水。這所尼寺連續獲得皇室的資助,並吸引了有能力的女性出家。
一五七○年與一五八○年間,積極參與寺院活動的女尼歸圓,創立了另一個稱為「大乘」的新興宗教,其支持者自稱為「大乘子」。其後,為了避免與王森創立的「東大乘」同名,而改稱為「西大乘」。歸圓非常早熟,在明穆宗隆慶五年至神宗萬曆元年間,當她大約只有十二歲時,便撰寫了自己的「五部六冊」,於萬曆十二年至十三年(1584-85)的冬天,在有名有姓的三位信徒的贊助下出版,這些經典歌頌三位女尼—呂、一個在歸圓之前的楊姓女尼與歸圓自己。
這些書提出,這三位女性是神的不同化身,這神被確認為觀音,是這間寺廟的主神。信仰者了解到,觀音本身是他們特別的神,是無生老母的化身。
這個三位一體的系統,是一種之前未曾有過的革命性想法,在這宗教裡的幾份寶卷都強調這種觀點。例如在《普度新聲救苦寶卷》中就說到:
諸祖滿天,聖賢神祇,惟有無生老母為尊。菩薩即是老母,老母即是菩薩,老祖本是觀世音菩薩,下界周轉化凡。觀音自是無生。
經典中也提到「十二圓覺菩薩」。在「第二代」寶卷,如《清源妙道顯聖真君二郎寶卷》中,我們讀到:
觀音母,來落凡,脫化呂祖。……普天下,男共女,來見無生。……頭一回,渡男女,未得完畢。二轉來,又化現,直隸開平。
明毅宗崇禎九年(1636)重印的《泰山東嶽十王寶卷》中,再度提出同樣的思想,書中讚嘆呂祖擁有深厚的宗教基礎,也宣稱她就是南海觀音。
東大乘教一名信徒所撰寫,並在明永明王永曆十三年(1659)再版的《銷釋接續蓮宗寶卷》中,說到:「觀音老母臨凡世,呂皇聖祖號圓通。」 。他撰寫經典的起源,是來自於祈求可救苦的老母,觀音老母與地藏、普賢、藥王,通通都被稱為「尊敬的老母」。
如這些後期的經典所描述,不僅將最高的神當成是女神,也將所有有名的菩薩女性化。它視天道包括一切,道教與佛教的神和平共處,並且都服從於無生老母,而她似乎是受觀音老母所指使而行動的。觀音不是降世作為這些宗教的創始者,就是偽裝成一位貧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