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初,電影《小花》以開創性的姿態橫空出世,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電影插曲《妹妹找哥淚花流》更是紅遍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這首歌曲為何會讓人印象深刻?創新之作當初又經歷了哪些爭議?電影插曲在電影講述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歌聲中的中國-妹妹找哥淚花流
03:46來自知音李谷一的藝術天地
1979年,電影《小花》在全國上映,影片插曲《妹妹找哥淚花流》也隨著電影傳遍大江南北,感動了無數觀眾。
作曲家王酩在接到創作任務後,每天都要走到大路邊,望著蜿蜒曲折的道路,想像小花思念親人的那種渴望和不安的心情,終於寫出感人至深的旋律,這旋律首先打動了王酩的妻子王香珠。
「我特別激動,上山那一段我是哭著聽完和看完的,耳目一新。」 王香珠說。
實際上,電影《小花》一開場,為了讓觀眾明白小花站在河堤上張望隊伍的原因,劇組原本拍攝了在河邊洗衣服的姑娘議論小花找哥哥的鏡頭,但在王酩的提議下,導演刪除了所有臺詞,用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配以小花的臉部特寫來表現尋找親人的主題,電影插曲也第一次參與了故事情節的講述任務。
然而,《妹妹找哥淚花流》這樣一首情深意切、婉轉動聽的歌曲在剛剛流傳的時候卻飽受非議,讓王酩壓力倍增。
「我記得我在桂林拍片子,王酩給我打了一個電話,特別特別委屈。」王香珠說:「他告訴我,王香珠,我挨批了……之後部分人去看了,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不僅電影好,小歌太好聽了,非常非常好聽。然後我就給王酩打電話,我說你頂住,我陪著你一起扛。」
由於眾多音樂人和電影人一再堅持,《妹妹找哥淚花流》得以廣泛流傳。
在電影上映前,《小花》的原定名是《覓》,後經著名電影評論家鍾惦棐建議改為《小花》,寄寓這部電影能夠成為報曉中國電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1980年,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中,電影《小花》一舉囊括多項大獎,王酩也獲得最佳音樂獎。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就像是電影的孿生姐妹一般,畫面與歌聲從此不能分割……
《妹妹找哥淚花流》(1981年隨中央樂團在上海演出)
精彩推薦
廣播節目| 北京音樂臺《名人專訪 李谷一》
熠熠生輝映《小花》1 —歌與人生
熠熠生輝映《小花》2 —歌與人生
李谷一《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
中國之聲| 歌聲裡的中國:《潔白的羽毛寄深情》
揚葩振藻羅萬象 鸞吟鳳唱抒詩情 叄 ——歌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