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夥回鄉創業養狐狸

2020-12-19 大眾數字報

  本報金鄉訊 (通訊員韓洪波 唐恆志)初見張金挺,最大的感覺就是其憨厚寡言,2008年他從濟寧技術學院畢業後,依靠熟練的電工技能,在遼寧紅河核電站找到一份好工作,月薪近6000元。創業致富的衝動,回家團聚的渴望,促使張金挺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去年5月他辭去核電站的工作,回到了家鄉金鄉縣雞黍鎮。
  在深入考察中,踏實的張金挺發現村裡的狐狸養殖已經有相當規模,並且發展了養殖合作社。在與理事長張海民的溝通中,張金挺對狐狸養殖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為慎重起見,張金挺對狐狸市場進行了更深程度的調研,回來自己算了筆帳:狐狸每年食料費用約260-280元,疫苗等費用20元,每隻每年總投資在300元左右。賣時,每隻狐狸可賣700-800元,淨賺400元上下,且狐狸市場較為穩定,皮革價格波動不大。收穫季節,購貨商更是絡繹不絕,不用過於擔心狐皮出售問題,風險較低。張古洞村組建的養殖合作社,在山東狐皮市場已有相當影響,口碑較好,這一優勢讓張金挺心裡有了底。2012年7月初,金挺拿出6萬餘元,購進養狐設施,買進公狐6隻,母狐40隻,開始了創業之路。
  然而,創業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在狐狸養殖過程中著實遇到了不少疑難病,養殖合作社通過邀請專家,及時治癒了狐狸的多發病,並且提前聯繫了收狐狸的河北客戶。這些都讓創業之初的張金挺順利度過了難關。
  眼看到了收穫的季節,憨厚的張金挺難掩喜悅。提到將來的發展,張金挺有自己的想法:一是想著來年擴產,將狐狸養殖發展到500隻,建設一個衛生的狐場,安裝上自動採食器,減少勞動力投入;二是依託合作社建立銷售網站,將養殖出籠的狐狸拍攝成照片投放在網站上,方便聯絡客戶。

相關焦點

  • 90後小夥回鄉賣柚子創業 1元1斤累壞家人
    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交通也越來越便利,而電商也開始深入鄉下,不少農民朋友也開始在網上購物,享受電商帶來的便利,也正是由於電商帶來的便利,讓不少年輕人開始返鄉創業。10月8日,攝影師來到福建漳州平和縣一農村的倉庫裡,看到正在忙碌的小陳,小陳今年25歲,是一位標準的90後,在城裡工作了幾年以後,看到電商帶來的便利,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夢想,而這個倉庫正是小陳租來存放柚子的地方。
  • 新春走基層丨琿春90後小夥放棄6位數年薪,回鄉成就創業夢
    1月19日,記者來到琿春海鮮街許幃開辦的海鮮店,這位面容稚嫩的年輕小夥正一邊忙碌著下單、打包、發貨,一邊接聽客戶電話。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僅有幾十平方米的臨街商鋪,一天就可發出上百單快遞,單日銷售額最高時可達12萬元。
  • 從「宅男」到「火鍋先生」——90後小夥劉偉創業的故事
    目前,「火鍋先生」已成為繼「海底撈」後的第二大外賣火鍋加盟品牌,成為業內品質加盟的領軍品牌。 那麼,引領這樣一家「年輕」品牌的人是誰?他又是如何實現傳統餐飲的「黑馬」式跨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下,記者走進「火鍋先生」劉偉,解密這位90後小夥的創業創新之路。
  • 山東魚臺90後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做養殖娃娃魚的「新農人」
    圖文:紅豔編者語: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中青年,背井離鄉到發達的城市工作、生活,留在農村的多是老人與兒童。但是,近些年隨著一系列惠農、富農、助農政策的鋪開,這樣的情況正逐漸發生轉變。
  • 靠地攤起家90後潮汕小夥,如今一年掙10億,曾建議創業先擺攤
    2011年的秋天,在廣中醫大學門口,一個小夥正在和舍友一起擺地攤,地上是一排排的多肉,小夥跟每個路過的行人推銷多肉植物的抗輻射作用,不一會攤前就聚集了一大批顧客。這個90後小夥就是後來國內領先的兼職招聘平臺兼職貓的創始人王銳旭。
  • 三鄉工程|豐縣90後小夥子回鄉創業種水果,登上央視演講臺
    豐縣華山鎮90後小夥馬馳,兩年前還是個五穀不分的大學畢業生,如今他已成長為依靠土地追逐夢想的新農人。近日,他登上央視農業農村頻道《遍地英雄》演講臺,向全國人民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馬馳的創業故事是徐州市開展「三鄉工程」的一個縮影。
  • 90後小夥創業賣「烤豬排」,30元一塊,顧客排隊買卻一吃就後悔!
    這個賣豬排的小攤是一個90後的小夥子在經營的。年紀輕輕就自己出來創業,也是挺讓人佩服的。90後小夥創業賣「烤豬排」,30元一塊,顧客排隊買卻一吃就後悔!小夥賣豬排就像我們平時去燒烤攤吃燒烤一樣,把整個豬排放在爐子上面去烤。一邊烤還拿著一把自製的香葉當作扇子,既能扇風又可以燻走因為天熱招來的蚊蟲。大老遠就可以聞到烤豬排的香味兒,所以很多路人都被吸引去了。
  • 淘寶新農人主播報告:80後90後佔七成,碩士博士也回鄉創業了
    此前,剛剛度過90歲生日的袁隆平院士呼籲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我希望更多青年從事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高科技的農業,不是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 記者發現,淘寶上的新農人正在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的特點。80、90後佔到了七成以上,大學本科學歷比例更是接近40%,甚至有碩士、博士畢業回鄉做新農人。
  • 種植葛根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90後小夥自主創業引領山鄉巨變
    原標題:種植葛根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90後小夥自主創業引領山鄉巨變   廬江縣冶父山鎮田埠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帶,山場面積大。過去1000多戶村民習慣了傳統耕種模式,守著荒山野嶺,靠著打工賺的辛苦錢過著並不富裕的日子。可如今這裡鬱鬱蔥蔥,生機勃勃。葛苗遍布山野。山鄉巨變,源自一位90後創業小夥子。
  • 90後大學生放棄北漂回鄉當鐵匠 他的鐵鍋遠銷國外
    原標題:利川小夥放棄北漂生活回鄉當鐵匠 他的鐵鍋遠銷國外  在利川市南坪鄉大田村有一個「
  • 我在松陽養蜜蜂 90後小夥的甜蜜事業
    「我現在在家鄉養蜜蜂,後面是我的蜜蜂基地……」 隨著鏡頭緩緩推進,視頻中的小夥帶著大家跨過了山間的河流,攀登上了低矮的山坡,再從蜂桶裡取出了一勺晶瑩的蜂蜜。 這個小夥名叫張俊傑,現在在抖音上擁有255.4萬粉絲,是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絡紅人,並用網絡人氣為家鄉「代言」,帶貨直播銷售額過千萬。 而在成為網紅之前,他是一個消防員。
  • 崇明90後小夥和「奶奶的學生」,碰撞出了「火花」!
    張薛建,崇明90後小夥在崇明豎新鎮油橋村擁有一座兩層樓的民宿——「一丁鄉舍
  • 【巨變】那些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道路上,一大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他們隻身實踐,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農村到底有何潛力,回到家鄉創業又需要什麼、能幹什麼。  在外工作不如回鄉創業  人物:張國棟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人 29歲
  • 農村小夥送外賣發現商機,回鄉創業做卡通包子,一天賣出八百個
    2019年4月28日,在河南平頂山郟縣縣城一條街道上,今年31歲的當地小夥楊松科正和妻子一起在街邊賣包子,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他們蒸籠裡的包子格外顯眼,幾乎每過一個人都要駐足觀看一番
  • 農村小夥回鄉創業,是選擇種養殖好,還是去做農村電商比較好?
    作為一個返鄉創業的農村人,我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回鄉創業的農村人來說,創業資金確實是一個重中之重。現在在農村進行一個種養殖,並不像多年前那樣,可能幾頭豬十來只雞,就算創業了。現在創業,我們需要考慮的時候,自己未來的收益和支出比例。
  • 濟寧小夥回鄉創業種櫻桃 帶領鄉親共奔致富路
    毅然決定回鄉創業 拿出全部積蓄種櫻桃今年37歲的張亞締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工作,大學生、工作好、收入穩定的他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對於他選擇回鄉創業,家人是一百個不同意。「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非得回來種地?供你上學就是為了讓你當農民的?」
  • 兩90後維吾爾族小夥41天從浙江騎行回烏魯木齊
    沒有騎行經驗,也沒有做過體能訓練,兩名新疆90後小夥愣是從浙江義烏出發,一路騎行,途徑武漢、西安、蘭州、西寧、全程6000多公裡回到老家新疆烏魯木齊市。沒有經驗 帶著勇敢的心出發11月1日,記者在首府中泉街一家餐廳見到了兩位90後維吾爾族小夥米爾·卡米力、伊力亞爾·艾爾肯。
  • 90後海歸回虞創業
    後海歸,他懷揣著熱愛旅遊的創業夢想,他帶領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落戶e遊小鎮,他和團隊研發打造有意思的旅行社交軟體。而這個有夢敢追的90後小夥,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沈強。愛旅遊的九零後海歸1992年出生的沈強老家位於崧廈瀝東,高中畢業後,他就前往美國聖路易斯大學攻讀信息管理專業。和很多的90後一樣,沈強熱愛背包旅行、喜歡享受生活,追求體驗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 90後東營小夥咋這麼牛? 辭職創業老闆竟出500萬支持
    今年25歲的徐通通,是東營的一名「創客」。後調入了所在集團的黨委辦公室,負責各子公司的督導與檢查工作,日子過的很清閒。「身上的肉就是那時候長起來的。」他調侃自己。清閒的工作沒有讓徐通通放下自己的愛好。「有不少關於技術的想法想去實現,於是就計劃辭職去創業」。2015年下半年,徐通通向領導提出了辭職,董事長聽到後非常驚訝:無論從待遇還是工作量上,徐通通的工作還算不錯,怎麼會想到辭職?
  • 90後小夥街邊賣「天價」小吃,24元一份,好吃又實惠!
    90後小夥街邊賣「天價」小吃,24元一份,好吃又實惠!現在人們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一些人由於工資低或者個人原因,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而小吃則是一個成本低,收入高的項目,要想做好小吃,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