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小夥回鄉創業種櫻桃 帶領鄉親共奔致富路

2020-12-23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7日訊「賣完了,櫻桃地裡現在也就撿撿漏了。」張亞締在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彭莊村經營著200多畝的櫻桃園,剛進六月,近30萬斤的櫻桃就已銷售一空。「咱施肥只用有機肥、菌肥、農家肥,除蟲只用太陽能滅蟲燈,櫻桃生長自然無公害,味道特別好。今年我們平均批發價格是每斤15塊錢,純利潤已經達到了200萬元。」張亞締說。

毅然決定回鄉創業 拿出全部積蓄種櫻桃

今年37歲的張亞締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工作,大學生、工作好、收入穩定的他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對於他選擇回鄉創業,家人是一百個不同意。「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非得回來種地?供你上學就是為了讓你當農民的?」家人的強烈反對並沒有改變張亞締的選擇,認定了黃土地裡也能長出金疙瘩的他,拿出全部積蓄在村西頭承包了200畝地種櫻桃。

都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張亞締這個學習機械化的門外漢卻不懼困難、從零開始,上網課、找專家、勤培訓、請顧問、跑市場,很快他就從門外漢變成了行家裡手。

能不能吃好櫻桃這碗飯,最終要靠市場說了算。「一樣種櫻桃,人家憑啥買我這個新園子的?」張亞締站在顧客的角度換位思考,快速確定了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的種植模式,生態有機健康的種植理念,生態採摘、市場批發與網絡銷售三合一的銷售模式。準確的定位、超前的思維讓基地建設的前兩年可謂是順風順水,眼見著來年夏天就可以結果見效益,卻在2015年冬季的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雪後,櫻桃樹死亡過半,兩年的心血、近百萬元的投資眼看著打了水漂。

用工優先考慮貧困戶 讓創業夢想更有價

開弓沒有回頭箭。在之後的5年時間裡張亞締再一次從零開始,先後投資400多萬元,進行移栽新樹、改良品種、悉心照料凍傷的「病號櫻桃樹」;在園區內投資建設了15噸冷庫遇冷車間、人工分揀車間、自動選果機車間等標準化車間,及時將櫻桃進行標準化、規模化分類、裝箱、儲存等全方位產業化加工儲存銷售設施,大大提升了櫻桃的產業價值鏈。

後來,憑藉著優良的品質和規模化的產品,張亞締的櫻桃園被「順豐豐巢商城」「每日優鮮」選定為直採基地,通過順豐快遞發往全國各地。單日最大包裝發貨3150單,7日內累計供貨近2萬單,總量超過6萬斤,佔同時期省內供貨量的三分之一,也是單基地供貨量最大的園區。其餘果品也銷售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成為多家高端超市的採購基地。

櫻桃園不僅實現了張亞締的創業夢,也為當地村民就近務工提供了條件。如今常年在基地裡打工負責採摘園日常管理的附近村民就有20餘人,這些都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修枝、摘果都是做慣的農活,沒尋思一個月還能掙兩千塊錢。」正在果園修枝的張慶賢是村裡的精準扶貧戶,說起來這份家門口的工作高興地合不攏嘴。「果園最忙的時候得有60多個人在這裡摘果、包裝,像我這樣的精準扶貧戶也得有4、5個。」

「一人富不算富,帶動更多人脫貧才讓我的創業夢想更有價值。」致富不忘鄉親的張亞締不僅在用工上優先考慮貧困戶,更多次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幫助他們掌握管理技術,提高就業技能,為精準扶貧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相關焦點

  • 新時代農民蔡福榮:帶領鄉親共奔小康路
    他耕種土地,經營農業,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之路,編輯農民致富秘笈,帶領父老鄉親奔小康。 困苦中求發展 1974年11月,蔡福榮出生於貴州省德江縣長堡鎮大宅頭村小溪組。長堡鎮地質結構特殊,屬於典型的砂頁巖地質,境內山多地少,且土地貧瘠,土地糧食產量很低,農民收益極低,貧困人口極多。蔡福榮家生活更加艱難,所以他初中畢業就輟學務農,17歲的他就擔起了生活的重擔。
  • 農技達人帶鄉親共奔致富路
    他們兢兢業業紮根基層,服務鄉村,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排頭兵;他們心懷夢想,勇於創新,是新時代傑出農民的典範;他們心系鄉親,帶貧致富,助力廣東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他們是「2020年廣東十大傑出高素質農民」。
  • 賀燕昌:發展鄉村旅遊 帶領鄉親致富
    賀燕昌:發展鄉村旅遊 帶領鄉親致富 2020-12-08 11:12:54   來源:安慶新聞網
  • 從綠色軍營走向綠色農場,他帶領鄉親踏上致富路
    無悔的選擇——從綠色軍營走向綠色農場出身於石臺縣丁香鎮的任紅偉,從小對大山有著深厚的感情,在軍旅生涯的最後4年,他選擇調到基地農場,從事種養殖工作。在部隊農場的這段寶貴經歷,讓任紅偉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下一個目標。十二年服役期滿,他拒絕領導的留隊申請,選擇回到老家,把自己所學帶回家鄉,帶領家鄉父老走上致富之路。
  • 帶動更多人致富!榮縣古佳鄉虞吉木回鄉創業養鴕鳥種柑橘
    近年來,榮縣大力支持鼓勵優秀農民工引商引資、帶資帶技術返鄉創業,讓他們成為助推農業農村發展的帶頭人。而榮縣古佳鄉小井衝村4組的虞吉木就是最早乘著「返鄉創業」東風的返鄉創業者之一。
  • 靈石小夥回鄉創業養鴕鳥 帶著鄉親們一起富
    「回老家創業,踏實些,有種歸屬感。」近日,在靈石縣翠峰鎮靳村山巒上的開拓種養專業合作社鴕鳥養殖基地,數百隻大小不同的鴕鳥被圈養在不同的圍場裡。 「我從小就看到父母和村裡的鄉親們,每天起早貪黑非常辛苦,但是一年到頭也掙不下幾個錢。」在靳村土生土長的王志勇曾是一名退伍軍人,早年在外打拼的他,一直希望幫助家鄉父老過上更好的生活,於是在自己的事業有所成就後便回到了家鄉。
  • 《咱們村的致富帶頭人》系列報導 龍炳火:致富不忘家鄉人 回鄉創業...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龍炳火充分發揮了農村致富帶頭人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父老鄉親一起發展產業、增收致富,他自己也成為了億禾村村委會副主任。《咱們村的致富帶頭人》系列報導之四《龍炳火:致富不忘家鄉人 回鄉創業共奔康》。2013年春,龍炳火不顧家人反對,帶著外出經商掙的380萬元「家底」,回鄉創業。
  •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2020-12-08 16:59:35   在沒當選村書記之前,吳祥便是村裡的致富能手,為人「仗義」是村民對他的至高評價。村民王金成二女兒考上了大學,家中拿不出學費想放棄,吳祥手裡沒有現金,便帶著王金成去銀行取了一萬元,讓孩子順利邁入大學校門。吳祥在花海勞動。受訪者供圖  吳祥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要從治理村容村貌入手,加寬主巷路是第一步。這意味著,部分村民家的圍欄、倉房、院牆都要退後。
  • 7年前回鄉創業 白手起家創「蘑菇王國」
    康子弘 攝  紅網長沙縣站7月8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廖真怡)7年前還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如今已成長為解決當地婦女就業難題的小微企業帶頭人,長沙縣人大代表曹宇將自己的一片汗水灑在家鄉路口鎮的土地上,憑著一股子闖勁與多年的堅守,為「共奔小康路」作出了完美的詮釋。
  • 用電商帶領鄉親致富的好巴郎
    他多次被市裡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並榮獲「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電商模式讓核桃不愁銷2012年10月,在寧波援疆指揮部的安排下,阿不都熱合曼遠赴杭州參加為期一年的電商培訓。培訓中,他勤勤懇懇學技術,還被評選為「學習標兵」。漸漸地,他腦海中也有了明確的創業想法:「村裡的核桃和紅棗品質都非常好,自己也學到了技術,可以回家創業。」
  • 羅定「蒸籠姑娘」回鄉創業 用竹子編織帶動村民致富
    帶著對竹蒸籠的特殊情感,大學畢業的她放棄了在珠三角企業當主管的工作,毅然辭職回鄉創業,用竹子編織自己的夢想,帶動村民們一起致富,共奔小康。從大城市辭職回鄉編蒸籠在泗綸鎮,許多家庭製作竹蒸籠,沈美娟家就是其中之一。沈美娟說:「記得小時候我們的學費都是靠賣竹蒸籠換來的。
  • 「90後」小夥回鄉創業養狐狸
    本報金鄉訊 (通訊員韓洪波 唐恆志)初見張金挺,最大的感覺就是其憨厚寡言,2008年他從濟寧技術學院畢業後,依靠熟練的電工技能,在遼寧紅河核電站找到一份好工作,月薪近6000元。創業致富的衝動,回家團聚的渴望,促使張金挺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 外出鄉親回鄉發展韭菜花種植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外出鄉親回鄉發展韭菜花種植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19-06-15 1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內蒙古日報社草原雲|寶花:帶領牧民種梭梭林闖出特色致富路
    在嘎查牧民們眼裡,她既是遠近聞名的防沙治沙帶頭人,更是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寶花可是我們嘎查致富的功臣,為了改善嘎查生態,增加收入,她帶領我們種梭梭林發展沙產業,還成立綜合養殖公司帶領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收入,我們村民打心眼裡感激她!」該嘎查牧民劉明說。
  • 駐馬店:小小車釐子 種出致富路
    駐馬店:小小車釐子 種出致富路 2020-05-22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媒體報導|湖北「牧羊女」劉錦秀:帶領大別山鄉親致富,16年堅守鋪就...
    她小時候因為家庭貧困, 13歲就外出打工,23歲返回家鄉創業。如今,她帶領山區農民發展黑山羊產業,示範引領返鄉農民在家門口創業,堅持不懈地向貧困宣戰,從一個普通的牧羊女成長為山區農民創新創業、產業扶貧的「領頭羊」。在她的帶領下,黑山羊產業逐步發展成為羅田縣農民脫貧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擁有「大別山牧羊女」美譽的劉錦秀,用自己辛勤奮鬥的汗水和質樸為民的行動贏得了掌聲和榮譽。
  • 養蝦亦有「稻」 河南信陽小夥返鄉創業鋪就致富路
    在河南信陽平橋區王崗鄉大山頭村的一片稻田邊,「90後」小夥劉洋看著田裡高產的蝦,憨厚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在水稻田周圍挖養蝦環溝,種一季水稻,養二季小龍蝦,每年三月份投放蝦苗之前,在田裡備足有機肥,保證土壤的營養供給,整個生長過程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保持田裡水量適當。五月份先出售第一季龍蝦,等稻收之後又能再賣一季龍蝦。
  • 賴悅東:返鄉創業種南薯 鋪就村民「致富路」
    五華岐嶺黃福村農村漢子賴悅東,他憑著一股拼搏的闖勁和對家鄉的眷戀,致富之後仍不忘回報家鄉,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一起種植南薯致富,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並一躍發展成為梅州市、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五華縣電子商務十強企業、十佳手信產品等榮譽。
  • 農村小夥回鄉創業,是選擇種養殖好,還是去做農村電商比較好?
    作為一個返鄉創業的農村人,我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回鄉創業的農村人來說,創業資金確實是一個重中之重。現在在農村進行一個種養殖,並不像多年前那樣,可能幾頭豬十來只雞,就算創業了。現在創業,我們需要考慮的時候,自己未來的收益和支出比例。
  • 「姜蔥大王」:為鄉親蹚出致富路
    鄉親們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天到晚掙不了仨核桃倆棗。那個春節,黃永喜怎麼也歡喜不起來。「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有責任為鄉親們蹚出一條致富路!」黃永喜想。此時,村上一些老黨員找到他:「永喜回來吧,我們需要你這樣的帶頭人!」鎮裡領導、村裡幹部也找到他:「我們認為,你一定能把村裡領導好!」當年春節過後,通過黨員選舉,組織考核任命,黃永喜當上了杜莊村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