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8小時,摸魚5小時,當代年輕人的病態哲學

2020-12-12 西安樞紐教育

近日,紐哥在知乎熱榜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摸魚哲學』,拒絕努力的年輕人真比老一輩活得更通透嗎?」

在網友的跟帖留言中,紐哥發現,原來抱著「上班摸魚」心態的年輕人不在少數。甚至有網友還總結了當代年輕人的上班現狀:

上班8小時,摸魚5小時;

眼前是電腦,旁邊是手機;

電腦上永遠開著「衝浪」、「吃瓜」的網頁;

微信上總有熱聊的好友;

離下班還有半個小時就做好了下班的準備。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去奮鬥,每天上班以摸魚度日?上班摸魚到底是「對自己的不負責」還是「更有前途、活得通透」呢?

年輕人為什麼會推崇「摸魚哲學」?

其實所有的中國年輕人都一樣,尤其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唯一信奉的準則就是只有付出才有回報。因為中國的整個文化傳承,以及每個人生活的大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努力、吃苦、加班,肯定能夠得到更多的回報。

若是把這句話放在十年前,應該沒人會反駁。但放在今天的環境下,想必會讓許多年輕人嗤笑。

前段時間,虎撲一網友發帖「每天多上2個小時班,結果被同事諷刺」引發熱議。該網友表示,因為個人生活習慣原因,上班會比同事早到50分鐘,午休會逗留20分鐘並且提前10分鐘開工,下班為了規避堵車又會延遲下班40分鐘。這樣累加,他每天幾乎就比同事多加班了2小時。

然而他的這種行為卻引來同事的吐槽:「你是打算當標兵嗎?」「天天這樣,來這麼早,走這麼遲,讓我們怎麼辦啊?」以至於某天他早上僅提前了10分鐘到崗,都被同事取笑道:「哎喲你來遲了。」

不僅如此,網友也發帖吐槽,評論幾乎一水兒指責他:「你要奮鬥自己創業去唄,法定工作8小時,你自願10小時,拿一樣的錢害大家都要跟你10小時,何必呢?」

不得不說,年輕人對奮鬥的態度似乎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和在工作單位主動奉獻、積極表現的父輩們不同,年輕人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開始變得沒有那麼「積極向上」了,他們抱著一種「摸魚」的心態渾渾噩噩,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是他們的底線。

「摸魚」是一種自我的「被動妥協」

如果說「打工人」、「社畜」等這類自嘲式稱謂代表著年輕上班族們對職場中自我身份的一種深度認知,那麼「摸魚」可以說是他們從這種身份出發對工作制度、社會壓力的一種反抗。

什麼是摸魚哲學?摸魚哲學源於成語「渾水摸魚」。原義是在水中捉魚,現指趁亂撈取利益,也指做事偷懶,不好好工作學習,或在集體活動中出工不出力的行為。有學者通過研究年輕人的摸魚行為,總結了當下年輕人的「摸魚」兩種類型及原因。

1、「主動摸魚」

「主動摸魚」的主要原因一是對缺乏公平的爆發,二是對無價值工作的失望。

比如說團隊合作中,有些人可能完全不幹活,但跟領導關係好,績效不降反高。多勞員工不能多得,長此以往,原本高產的人也會因為不滿而開始摸魚,甚至離職。

2、「被動摸魚」

被動摸魚完全是某些工作流程或任務分配導致的空閒造成的。例如有些高度細化的工種,兩三個小時就能完成一整天的工作,剩下的時間只好摸魚。換句話說,這群人只是在本來就無事可做時順其自然,既非心有不滿,也非主動偷懶。

所以,「上班摸魚」可以是一種心態,也可以是一種行為。在選擇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年輕人更專注於尋找自己的價值。有時摸魚不是一種自我的主動選擇,也是一種被動的妥協。

不因環境而妥協,堅持做自己

調查顯示,在中國,上班不摸魚的員工僅佔6%。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下,上班摸魚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病態社會現象。這其中既有個人的主觀因素,也有社會方面的客觀因素,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社會層面來說,社會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大的組織結構,人跟結構是互構的,結構對人的發展有限制,人對結構的發展也有影響。當一個人陷在一個結構中,他的選項將會非常少,他只能基於整體結構而做出這種選擇,而影響他做出選擇的並不僅僅是自身的問題,也有社會整體結構的影響。

當前,社會競爭壓力逐年加大,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職場上,如果公司的規章制度對員工缺少足夠的公平性,那麼職業倦怠自然而然的就像感冒一樣,成為打工人不可避免的「頑症」。對於工作安排、薪資待遇應該合理合規,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必須注重8小時工作的時效性,「摸魚式加班」不可取。只有從制度上進行良性的引導,才能有效的改善這種摸魚的病態現象。

從個人主觀意向上來說,一時的摸魚或許能為你帶來短暫的快樂,但長此以往消極怠工,只能是在職場晉升上越來越停滯不前。每天上班摸魚,在職場上不求上進,把時間都留給自己,並不代表你活得通透。如果你只是因為覺得自己看不到未來的希望而放棄努力認真工作,選擇摸魚度日,那你也離失業不遠了。

紐哥認為,當前的社會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要先從自身做起,正視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同時,要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進而培養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要相信,只要你一直堅持努力下去,踏踏實實提升自己,定能在職場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和成功。

打開微信,關注微信公眾號——「學小MI」,帶你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

相關焦點

  • 上班8小時,摸魚5小時,當代年輕人的病態哲學
    近日,紐哥在知乎熱榜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摸魚哲學』,拒絕努力的年輕人真比老一輩活得更通透嗎?」在網友的跟帖留言中,紐哥發現,原來抱著「上班摸魚」心態的年輕人不在少數。甚至有網友還總結了當代年輕人的上班現狀:上班8小時,摸魚5小時;眼前是電腦,旁邊是手機;電腦上永遠開著「衝浪」、「吃瓜」的網頁;微信上總有熱聊的好友;離下班還有半個小時就做好了下班的準備。
  • 追捧「摸魚哲學」的年輕人
    那麼「摸魚」,可以說是他們從這種身份出發對工作制度、社會壓力的一種反抗。幾年前,流傳最廣的還是「奮鬥哲學」,那時候的職場人士和準職場人士,信奉的還是「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白手起家一步步登上人生巔峰的成功故事雖然有著濃濃的雞湯味道,仍不妨礙眾多年輕人大碗喝下,為自己打一針雞血。
  • 年輕人追捧「摸魚哲學」是什麼?
    現代年輕人上班摸魚的哲學文化已經見怪不怪,但這絕不是一個明白人活得通透的表現,當然了,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狂也不一定就是聰明人,介於兩者之間的平衡之道才是活得通透的表現,這樣的人既不會每天渾渾噩噩沒有作為,還喜歡抽空各種偷懶,也不是像不要命一樣,每天恨不得吃在公司住在公司,把工作看得比一切重要。
  • 馬雲提倡996工作制,為何很多95後年輕人卻信奉「摸魚哲學」?
    Hello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關於加班的幾個觀點,在論壇中瀏覽信息的時候看到了有很多95後的年輕人,其實越來越信奉摸魚的哲學,不願意在公司裡努力熬夜加班,大家再也不願意去承受所謂的996工作制,那麼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筆者經過調查也是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 一群年輕人起早貪黑往返上海與崑山 上班花5小時在路上
    「四個小時的上下班車程,冷清的大樓和寬敞清靜的居住環境,這恐怕是魚與熊掌的不可兼得吧。」  晚上7點21分,崑山軌交11號線花橋站,又有一撥年輕人從地鐵1號口湧出,他們年輕的臉龐上掩不住一天的倦意。  上班早晚高峰 幾乎每輛班車都滿員  90後女孩黃雨晴(化名)最近有點煩。
  • 2021給自己樹立個小目標,挑個好背包,上班不要再摸魚了
    摸魚是指在水中捉魚,也指渾水摸魚,意思是乘混亂時私自撈取利益。現多用在上班族之間,指上班時間偷懶,不認真工作。具體表現在上班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或為湊齊八小時工作時間,早早做好準備等著下班。剛出社會的年輕人,總以為自己是金字塔上層的精英,結果挨了社會的毒打才發現自己其實是大部分平庸的人裡面的一員。所以他們開始追捧「摸魚哲學」,認為這樣才能比老一輩活得更加通透。即便在網際網路大廠裡,「摸魚」現象也很普遍。近日,字節跳動的員工上班摸魚,在群裡談論遊戲,被老闆張一鳴抓了個正著。
  • 上班不摸魚的員工不是好領導
    所以我今天摸了一整天的魚一點稿都沒寫那麼,在下班前一個小時本魚就跟你們聊聊上班摸魚這件事吧  上班不摸魚的員工不是好領導。 上班摸魚這件事不分年齡,不論階層,上到金融巨鱷CEO,下到辦公室灑掃阿姨。沒有人可以保持8小時高強度集中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工作,每個人上班都會摸魚的。 這件事在英文裡甚至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去解釋它,叫作「CyberLoafing」,意思是網絡閒散,指人們在工作時從事與工作無關的上網活動。
  • 節後上班摸魚的正確姿勢,你學「廢」了嗎?
    開心完之後又開始了咱們漫長得上班路。 作為節後上班的第一天,不少小夥伴都患上了「節後綜合症」 真是幹啥啥不行,摸魚第一名。 摸魚技巧得法,是一种放松壓力的表現,並能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完成工作。 劃重點:「摸魚」注重的是勞逸結合。否則,別人摸魚是放鬆自己,你摸魚是放飛自己。
  • 崇尚「摸魚哲學」和「糊弄學」的打工人,顯然是時代的產物
    如果說以前的人,是被「豪門出貴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包圍的,那麼現在的人則開始推崇「網紅達人」,「摸魚哲學」,「糊弄學」,「打工人」等時尚名詞,這可能是社會的現實,也可能是自我的放棄。「摸魚哲學」的精髓究竟是何物?
  • 馬雲不反對工作996,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摸魚」文化
    馬雲不反對工作996,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摸魚"文化偶然聽朋友說起過摸魚一詞,當時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然後就上網查了一下,原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信奉摸魚文化,上班時期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基本上都是踩點下班,不能接受加班
  • AI化身監工,上班還能摸魚嗎?
    俗話說「上班摸魚一時爽,一直摸魚一直爽。」上班族這群「時間管理大師們」往往能在上班的時間中擠出一半的時間來摸魚:在距離上班時間的最後一分鐘打卡,午飯時間未到就打開各大外賣APP,工作思路受阻就去洗手間美其名曰獲取靈感,在領導視察時能夠熟練操作ALT+Tab快捷鍵切換界面,在0.1s內切換工作狀態。
  • 網際網路打工人為什麼要摸魚?
    每天早上打開電腦的時候,「不想上班」的念頭幾乎佔據了我整個大腦,於是我一般幹一些「可以但不是很必要」的事情,從而混過早上。比如吃吃早飯,打打水,上洗手間(公司洗手間排隊的人超多這樣就有了摸魚的藉口)……就這樣過去了半個小時。我的頂頭上司其實就在我座位旁邊,但這也不影響我摸魚。摸魚的關鍵點是要裝出你其實在認真工作的樣子。
  • 馬雲不反對工作996,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摸魚」文化
    馬雲不反對工作996,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摸魚"文化偶然聽朋友說起過摸魚一詞,當時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然後就上網查了一下,原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信奉摸魚文化,上班時期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基本上都是踩點下班,不能接受加班
  • 劉慈欣電廠上班時「摸魚」寫作?行業第一的背後,網友:不得不服
    被稱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的劉慈欣,寫小說居然是從上班摸魚開始的?相信大家表示震驚的同時,也跟我一樣迫切想要知道背後的故事。1989年的時候,劉慈欣剛剛大學畢業,在一家電廠做計算機維修工程師的工作,電力系統這種工作,一年下來真正忙的時候,也就三四個月,每天按時上班,堅守在崗位上,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打發時間。
  • 8小時工作制是200多年前的發明!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滿打滿算,法律規定範圍內的上班時長,每月上限為212小時,而996的員工,每個月上班時間長達288小時。 法律寫得很清楚,但現實中的狀況實在太多了。
  • 網際網路打工人為什麼要摸魚?
    上班8小時摸魚7.5小時,因為業務能力強老闆還能忍小明 | 29歲 教育機構全託班主任張一鳴這個事怎麼說,大公司摸魚應該很常見吧。可能因為這就是我的日常,所以我見怪不怪了。可以說我的工作就是摸魚。打完卡就開始在辦公室裡發呆、嘮嗑、打遊戲,除此之外還會看小說、刷抖音,有時還會聚眾在線上鬥地主、打麻將。每天大腦狀態就是,「好煩呀,又上班了,今天要幹點啥」,每天都在找摸魚的新玩法。如果按每天8小時為工作時間來計算,我應該每天平均摸魚時長大於7.5小時。
  • 打遊戲、看綜藝、寫段子,網際網路打工人為什麼愛摸魚?
    上班8小時摸魚7.5小時,因為業務能力強老闆還能忍小明 | 29歲 教育機構全託班主任張一鳴這個事怎麼說,大公司摸魚應該很常見吧。可能因為這就是我的日常,所以我見怪不怪了。可以說我的工作就是摸魚。打完卡就開始在辦公室裡發呆、嘮嗑、打遊戲,除此之外還會看小說、刷抖音,有時還會聚眾在線上鬥地主、打麻將。每天大腦狀態就是,「好煩呀,又上班了,今天要幹點啥」,每天都在找摸魚的新玩法。如果按每天8小時為工作時間來計算,我應該每天平均摸魚時長大於7.5小時。幾乎每一次學生來問問題時我還在打遊戲,摸魚摸得我都快忘了上一次工作是什麼時候了。
  • 業餘寫作者進階之路:上班摸魚碼字的野生作家們
    董牧孜:界面文化曾做過一個系列訪談,介紹當代中國的「野生」作家們的寫作狀態。定義「野生」作家的參照系,恐怕也與中國有「作家協會」這樣的官方認證的作家機構有關。野生寫作重鎮:「網絡文學家」與「網絡民間學者」董牧孜:劉慈欣在電廠上班時「摸魚」寫作,後來成就了中國科幻界的一代領軍人物。今天的業餘寫作,跟大劉那個時代的業餘寫作也不太一樣了?
  • 職場上,你會選擇5天8小時工作制還是連續上班一個月的?
    一份只要5天八小時周末雙休工資四五千的工作,另外一份是幹一個月都上班工資七八千的工作。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選擇,不管什麼的選擇,最重要的是這份工作能不能給你帶來成長和收益。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就會知道答案。
  • 和信奉「摸魚哲學」的人交往累嗎?吃過一次虧已經夠了!
    現在網絡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摸魚哲學,很多的人都有這種生活態度,小蘭的男朋友其實就非常信奉摸魚哲學,無論是在工作當中還是在生活當中,都是非常信奉這種哲學原理。工作上面的事情,小蘭不願意多說,可是在兩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小蘭的男朋友始終信奉的摸魚哲學,在一些事情上面體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