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以前的人,是被「豪門出貴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包圍的,那麼現在的人則開始推崇「網紅達人」,「摸魚哲學」,「糊弄學」,「打工人」等時尚名詞,這可能是社會的現實,也可能是自我的放棄。
「摸魚哲學」的精髓究竟是何物?
「摸魚」源自成語「渾水摸魚」,原意指的是在水中捉魚,意思是乘混亂時私自撈取利益。現在也指偷懶、不好好幹活的行為。在《蝕·動搖》,《燕山夜話·一個雞蛋的家當》等文中均有出現。
其實,「摸魚哲學」的精髓就是一個字「混」,他們喜歡沒事兒的時候泡茶喝酒,有事兒的時候偷懶甩鍋,笑話那些老實巴交埋頭苦幹的「冤大頭」,自我享受這種行為帶來的快感,樂此不疲。
每天八小時上班,不願意天天「白加黑」,996,月末拿著還算不少的工資,沒有幹活也不會導致挨罵,沒有籤字畫押出了事也不需要承擔責任,沒有高額獎金也安慰自己還有平均績效,平平淡淡,獨善其身。
「摸魚」聽起來就像是佛系的一種變相說法,這也很符合目前大多數「社畜」的真實寫照,因為現實就像前段時間大火的日劇《半澤直樹》中說的,「下屬的功勞被上司佔為己有,上司的過錯卻是下屬的責任。」
這樣的「雙標」和高級反差黑,也讓更多的社畜們選擇了進入「摸魚哲學」行列,平時做做小事就行了,只要不出大的問題,終究還是能得到回報,總比背著「黑鍋」找不到方向,到處碰壁欲哭無淚的強。
說完「摸魚哲學」,「糊弄學」又是個什麼意思呢。
「糊弄學」,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糊裡糊塗能說得過去的做事情。引申意義是用低成本又體面的方式,應付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以看起來不敷衍的方式,去應對生活中難以推脫之事。
推崇「糊弄學」的這類人叫做「弄弄子」,針對那些生活中不想做卻又不得不做的事,弄弄子們分享經驗、求助糊弄技巧、交流「糊人糊事」,用最少的時間和最巧妙的心思糊弄過去,進而留出屬於自己的時間。
「糊弄學」看起來有些消極,但卻是「摸魚哲學」的一種升華,對於無傷大雅的瑣事,「弄弄子」們選擇了一種耗費精力較少又相對得體的做法,既照顧了對方的訴說情緒,又給自己留下「放空」的輕鬆時刻。
因此所謂的糊弄技巧,糊弄經驗也瞬間在社畜群體中炸開了鍋,各類被壓榨的「打工人」們開始尋求一種相對自由的工作方式,他們組團糊弄,組團摸魚,工作效率提高了,內心深處變的愉悅了。
但長期的「摸魚」和「糊弄」也會使人進入另外一個「舒適圈」,享受著用較少的勞動換來了較大的利益,這種暫時的身心自由也不是真正的個人自由,要想不繼續「糊弄」,還應該為了自己認真一次。
只有「摸魚」後達到自我精神上的自由,才不會被PUA。
PUA,全稱「Pick-up Artist」,原本是指男性接受過系統化學習、實踐並不斷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為,後來泛指很會吸引異性、讓異性著迷的人和其相關行為。而到了職場中,則變成了上級對下級的精神控制和道德綁架。
老闆說,「你經驗不夠,要經歷磨難才能成長」,其實是不想給你升職;經理說,「經濟不景氣,能有份工作是你的福氣」,其實是不想給你加薪;或者經常承諾你美好的工作前途卻從未兌現,像極了戀愛中的渣男……
要想不被PUA,那就要用最短的時間去「糊弄」本身工作,用剩下的時間來認真的做一些自己的事情,這也可以稱為「副業」,在主業上如果沒有上升空間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副業」來進一步打工升級。
打工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自我催眠的「舒適圈」裡打工,明明知道這是一種廉價的勞動力,卻還是捨不得一天饅頭管飽的低級物質生活,精神的極度匱乏才是萬惡之源,只有精神的自由才是前方的燈塔。
想要真正的精神自由,就要有一种放棄舒適的本事,當你處於和所有人都是同一種平臺的時候,就需要培養隨時離開這種平臺的能力,這就是要成為「為自己打工的打工人」,只有為自己打工,才能喊出來「打工人都是人上人」的口號。
· END ·
作者:三層肉夾饃,一個被醫學耽誤的段子手,一位在愛情裡的雞湯大叔 。
延伸閱讀
讀豐子愷《活著本來單純》灌籃高手手遊一周年,我終於棄遊了
《都挺好》,讓而立之年的我們,不寒而慄
中國式婚姻的苦楚,這次我是真的懂了
家,讓情更濃,讓水更清
光棍節後再談《情深深雨濛濛》
像極了愛情,《我們仨》,一位老婆婆的深情告白
NEXT IS BETTER
三層肉夾饃
2020年12月19日於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