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句容市天王鎮以「產業帶動、人才培養、生態引領」為抓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守住了綠水青山,堆起了「金山銀山」。
產業帶動 「一村一品」雛形初顯
唐陵村被譽為「長在樹上的村莊」「江南花木第一村」。而在2007年前,唐陵村卻是全鎮最貧困的村子,集體負債100萬元、年收入不到10萬元。
2007年天王鎮黨委「三顧茅廬」請回能人劉樹安任村黨支部書記,發展苗木產業。13年來,劉樹安把唐陵從一個貧困村發展成句容最富裕的村莊之一。該村現有9個經濟合作社、2個苗木專業合作社、1個花木交易市場、2個上市園林公司、1個森林產品電商城、200多家苗木註冊公司和1200多位專業苗木經紀人。2018年,唐陵村實現花木銷售48億元,人均年收入4.5萬元,村集體收入725萬元,集體資產破億元大關。
戴莊村「黨總支+合作社+農戶」的「戴莊模式」,開闢出了一條發展有機農業的「以農富農」之路。戴莊村黨委書記姚偉超說,戴莊有機農業由「點」到「面」全面開花,主要農產品有大米、茶葉、山芋、花生、野菜、雞、鴨、鵝、豬、羊等。「發展有機農業帶動了村民致富,2002年村民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今年預計收入可達2.2萬元。」
發展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各村各顯神通。天王鎮鎮長袁民說,浮山村的櫻山園、金山村的芝櫻花海……天王16個行政村結合自身實際,都在打造屬於自己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人才培養 「鄉土專家」遍地開花
唐陵村47歲的王平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大樹醫生」。她原先在外打工,後來跟著劉樹安等學農技,沒幾年就成了「鄉土專家」,現在還成立了醫樹公司。
在戴莊村,趙亞夫也帶出一批「鄉村專家」,種植草莓的杜忠富,種植有機水蜜桃的杜忠志、彭玉和,種植獼猴桃的彭玉宏等。
2018年5月10日,「亞夫團隊工作室」在戴莊村成立,2018年1月,「劉樹安工作室」在唐陵村成立,天王鎮的「鄉土專家」培養蓬勃向上。
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鄉村振興更離不開人才。天王鎮組織委員貢永芳說,近年來,天王鎮通過「挖」「育」「引」等方式培養「鄉土專家」,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近3年累計培訓「土專家」超1500人次,邀請日本專家開展培訓6批次;「亞夫團隊工作室」集聚鄉土人才和專家16人。「截至目前,共申報鎮江市優秀鄉土人才培養對象24人,擁有'169'鄉村科技人才43人。」
生態引領 「福」道綻放幸福花
產業是引擎,人才是支撐,生態「開」出幸福花。
雖然進入初冬,但浮山村的櫻花園內卻一片生機盎然,浮山村、農林村等村民們正在對櫻花樹進行養護:「明年春天,這裡又將奼紫嫣紅,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
浮山櫻花園面積達3000餘畝,園內櫻花樹達15萬株,有東京櫻、河津櫻、大島櫻等20多個品種。經過5年的苦心經營,浮山櫻花節已成為長三角最具盛名的旅遊名片之一。
與櫻花園一樣,2公裡外的金山村佔地300多畝的芝櫻花海,也在等待著明年的春暖花開。
近期,一條穿梭於青山綠水、宛如時空隧道的「句容福道」刷屏遊客朋友圈:每公裡嵌入一枚篆體「福」「句」兩字合二為一的福印,總長365公裡,寓意天天有福,彰顯句容「第一福地」文化內涵。
金山凹自然村是句容「福道」上串起的村莊之一。天王鎮黨委書記賈良旭說。近年來,天王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道路沿線環境提升,鎮村先後投入9300萬餘元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態環境。
景色美了,遊客慕名而來。浮山櫻花園、芝櫻小鎮是遠近聞名的賞花地,旅遊經濟帶來「富民經濟」:趙巷村在櫻花園附近建設12間門市房對外出租,年增收10萬元;唐陵村盤活集體資產,建設全省首家村級森林產品電商產業園,年增收20萬元;金山凹自然村在扶貧單位的幫助下新建戶外高炮廣告牌2座,成功對外出租,年增收10萬元;竹園村建成現代農業溫室大棚1400平方米對外出租,年增收10萬元;戴莊村新建茶葉加工廠1000平方米,催生紅茶加工產業,年增收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