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到青海一定要去觀賞倒淌河。不去會留下遺撼。
記得,我們順著日月山西北麓下山,只見一條小河自東向西流,這就是當地有名的「倒淌河」。倒淌河位於青海省日月山西側的倒河鎮,倒淌河全長46公裡,發源於日月山、是依靠雪融水和雨水的季節河。
它距西寧100公裡。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著,蜿蜒四十多公裡。不見滔滔,不聞譁譁,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與眾不同,自古河水往東流,唯有此河流向西,匯入青海湖。倒淌河最富有魅力,即使你來到她的身邊,恐怕也是「難見廬山真面目」。我們溯河進入山谷,十餘裡,東西寬南北狹,山色青黑,頂峰積雪,雖時夏半,照樣冰封。經途險阻,寒風慘烈,谷底水土沃潤,灌木叢叢,只見綠葉纖纖,野花點點,把窄狹的谷地裝扮得絢麗多彩。走到最深處,沙罅滲流,有幾股小泉相匯,淙淙流淌,清澈見底。河源中有梅花鹿群,因系馴養,見人不驚。誰能想到名噪河湟的倒淌河的源頭竟是這樣一股甘露般的清泉。這股清泉匯集成一條河水,在起伏的山巒中蕩來蕩去,乍看上去,那平靜明亮的河水仿佛是天女下凡扔在原野上的一條飄帶,在日月山悠悠東西,隨勢漂流;又像一位溫柔嫻靜的少女,邁著盈盈步伐,低聲唱著心底的戀歌,漫步在寂寞的曠野上……
此時此境,不由人聯想到,為什麼一條山溪,卻立於江河之林?古今往來,有多少人對她津津樂道,神話般地傳頌?也許是「山水傳名雖覺難,原是僻壤苦無端。若將此地臨秦境,應與華清最顯眼」吧,也許是「天下江河皆東流,洗盡人問喜與愁。倒淌西往不多見,奇景是在青海頭」吧,河水向東流本是常例,但這裡的河水卻往西流,可見事物發展往往有反常現象。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在《浣溪沙》中寫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日月山以東,相傳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個民族的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念家鄉父母,悲慟不止,揮淚西行,公主的淚便匯成一條東流小溪。公主擔心小河東流,至長安後恐為親人所見,故向上蒼祈求,讓其改流,天神、河神為之感動,命河水掉頭西流,形成「眾河皆向東,唯此向西流」的今古奇觀,一直流淌至今。
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傳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東西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明、狡黠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著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說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不必人考查哪件傳說更為權威,哪種神話更接近正宗,每一個傳說都為它增添了一分神秘。而終於有一天,當你滿懷著探索和尋覓的熱情來到它的身邊時,卻分明在汩汩之中聽見一聲嘆息,一陣私語般的呢響,一句溫婉的低訴,似乎有著萬種柔腸。於是你會頓悟:這是一條女性的河。倒淌河景區內建有紀念碑、帳篷城、風力金輪,在這裡,可以看河水靜靜流淌,也可以騎馬射箭,馳騁青藏草原。春天,它纖瘦孱弱,蜿蜒曲折流動著水墨畫也畫不出來的一片春愁,秋天它豐滿寬闊,奔騰中不失溫柔寬厚。它不像長江、黃河那樣,巨浪滔天,勢不可擋,露出雄性逼人的、英氣。它滿懷情感,卻從不恣意泛濫;它溫順地隨四時而變化,但又執蓍堅韌地沿自己的流向前去,百折不回,整個一個西部女人的性格。她有著女性的姿態紛退的情緒。
倒淌河兩岸氣候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著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突然噼裡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溼透,又轉眼不見了;有時天色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著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撫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裡,河南岸卻下著如注的暴雨;有時半夜裡雷電交加,清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散發著一種溼潤的芳香。就象一個任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緒!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坐落著倒淌河鎮,走進鎮子,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鎮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茫無垠的大草原;「人」字街頭,有古老的廟宇,有現代氣息的樓堂;說藏話的,夾雜著那麼多漢語詞彙,說漢話的,又時時冒出幾個倒裝句……迥異的民俗,是如此對比鮮明而又和諧統一。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市青城小學生 202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