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裔教授莊以仁回泉尋根成功

2021-02-14 銘逸會

1980年,旅居馬來西亞的莊木來全家福合影

(前排左一是以仁,左二是奶奶,右二是爺爺)

這兩天,有一位馬來西亞華裔教授趁著來泉學術交流的機會,想要為家族尋根。為此他聯繫了泉州新聞廣角,希望通過泉媒體向各界徵集線索,幫他找到祖父的家鄉。剛到達約定的見面地點,泉州海外交通史館,莊以仁就興致勃勃地拿起相機,對館外的福船進行多角度拍攝。這不僅因為他的研究方向是文化遺產領域的計算機建模和仿真技術,更因為他對船有著特殊的情感——90年前,他的爺爺莊木來就是乘船前往馬來西亞檳城,在那裡經商,成家。

莊木來與家人合影

莊以仁今年46歲,幼年時正是家族發展鼎盛期,他記得爺爺經常在一大家子吃飯時提起家鄉。莊以仁:「(爺爺)他也有告訴我們,我和我哥哥,一直灌輸你們是中國人。爺爺就是經常說福建人福建人,泉州人惠安人,我也想知道,到底我的祖先、我的爺爺住的地方是怎麼樣的,這很有感覺的。」莊以仁記不起爺爺是否曾經說過家鄉的具體名字,只知道那是個位於惠安南部的鄉村,有著大多數村莊都有的成片田地和蜿蜒小溪。爺爺關於家鄉的味覺記憶,則體現在其開辦的餐館裡幾道招牌菜——十全大補鴨、燜燒鰻魚、八珍湯,家常菜——花生湯、蚵仔面線。莊以仁回憶,爺爺奶奶曾多次回鄉,祭拜莊氏祠堂,最後一次應該是在1990年左右,當時爺爺莊木來還捐資助學。    莊以仁:「有捐錢給惠安那邊的一個學校,學校就很感激他,就好像在地面上雕刻了他的名字。我聽我姑姑說,當時是捐了一萬,三十年前的一萬還挺多的。」

莊以仁博士

1995年,莊木來在馬來西亞去世,臨終前他對家鄉念念不忘,但並未留下照片、書信等更為具體的線索。本世紀初,莊以仁在英國攻讀博士時,很多人看到他的東方面孔,都會詢問他是不是中國人,這喚起了他心底對祖國的嚮往。2013年,他決定回中國發展,並成為寧波諾丁漢大學的教授。

近些年,他也曾經短暫地來過泉州,並加入一些莊氏宗親群,發布尋根的消息,但由於線索太少,一直沒有進展。

莊以仁:「我爺爺經常跟我們講故事的時候,在我們腦海裡只是一個想像,沒有真實地去抓到他具體說的那個地方的景。我們那時候只是聽,沒有好好記錄,到今天也忘了很多。」

隨著年紀增長,莊以仁漸漸品出,那些爺爺反覆講述的家鄉趣事,飽含著老人濃濃的鄉愁。未能留存資料的遺憾,也促使莊以仁開啟了一個名為「記憶之錨」的3D文化遺產研究項目——通過虛擬實境技術,還原舊時物件,讓時光得以重現,傳統得以延續。

莊以仁:「有一天,我到了我爺爺的年紀的時候,我跟我孫子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就不必想像太多了,我直接把他們拉到虛擬環境裡,跟他們說這是什麼,我就把我的記憶之錨放在他們心裏面。」

線索一:爺爺莊木來,1907年出生。家鄉應該是在惠安南部的一個鄉村。線索二:莊木來的妻子翁玉英,是福州人,其兄弟姐妹分別叫莊火來、莊恩來、莊桃。線索三:莊木來1930年,與弟弟莊恩來一起前往馬來西亞,1990年左右曾回鄉捐資助學,當地有鐫刻留念。12月23日,泉州新聞廣角在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平臺報導了一條《馬來西亞華裔教授莊以仁回泉州尋根》的新聞。一時間 這條新聞引起各界廣泛關注,相關政府部門、民間公益團隊立即行動起來,眾多網友積極提供線索。那麼,莊以仁能順利找到爺爺的家鄉嗎?莊以仁尋根的新聞播出後,惠安縣惠人慈善公益協會主動與記者聯繫。該協會成立十八年來,每年都幫十幾個家庭成功尋親、尋根,經驗豐富。不過由於惠北地區和惠南的四個鄉鎮,分別於2000年和2010年成立泉港區和臺商投資區,而莊氏在這三個縣區是大姓,分布在一百多個村莊,跨縣區尋找猶如大海撈針。志願者們決定先從幾個最大的莊氏聚居地入手。熱心志願者跑了惠安縣圖書館、文獻館、以及受過莊氏華僑捐贈的多所學校,他們把重點摸排範圍定在臺商區秀塗村。惠安縣惠人慈善公益協會會長黃濱榕說,因為秀塗村是泉州的出海口,當初(上世紀三十年代)那邊有很多人下南洋,特別是到馬來西亞檳城這個地方。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人也把摸排重點放在秀塗村,她叫李蔚芳,是臺商投資區負責僑聯的工作人員。莊以仁尋根的事,得到省市兩級統戰部、市僑聯等部門的高度重視。李蔚芳接到上級交給的任務後,立即發動當地的莊氏宗親和普查員幫忙尋找。臺商投資區黨群工作部統戰民宗科李蔚芳說,當時我就直接把你們新聞廣角的這條信息發到群裡面,因為我們群裡都是僑譜的普查員,他們對這些信息都會比較熟悉。李蔚芳又逐一翻看臺商區近兩年登記的僑情普查信息採集表,在秀塗村的表格中,發現了一個與莊木來妹妹莊桃同名的人。進一步核查得知,這位莊桃是新加坡歸僑,並非馬來西亞人。大家在秀塗村的尋找都落了空。當相關部門和民間熱心志願者的摸排正要重新調整方向時,一條新的線索傳來,莊木來可能是臺商區東園鎮錦厝村人。臺商區負責僑聯的工作人員隨即深入了解。12月24日下午,臺商區錦繡莊公益會向東園鎮僑聯反映,經泉州、惠安、臺商區等地廣大宗親積極查找,基本確定莊木來是錦厝村針茂自然村人。李蔚芳介紹說,剛好我們錦厝村的這個麗瓊(僑譜)普查員,剛好也發我微信說,這(莊木來)不就是我叔公嗎?她對這方面工作很熟悉,而且這幾個名字她都對得上,她媽媽是14歲從馬來西亞回來的。林麗瓊告訴李蔚芳,她的外公就是莊木來的哥哥莊火來,而她的母親莊秀鳳今年已經88歲了。十幾年前,莊木來的子孫從馬來西亞移居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兩家人從此斷了聯繫。得知這些重要線索後,12月25日下午,市僑聯派專人前往針茂自然村核實相關信息。泉州市僑聯文化聯絡部部長許錦龍說,我們尋根比較害怕的是找錯了,因為經常會有些模稜兩可的信息,有可能會混淆我們,尤其是失去聯繫後,很可能會錯掉,因為同名的非常多,如果錯了很尷尬,要核實家族關係、世系關係和親屬關係,以及個人信息。我們的採訪車子剛開進針茂自然村,我們就看到林麗瓊在村口等候。她騎車在前面帶路,把我們帶到了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錦厝村針茂自然村。林麗瓊說,我媽媽好激動哦,她說她也很想念那邊的人,我就馬上拿(新聞)視頻給她看。88歲的莊秀鳳也拄著拐杖趕了過來,老人回憶,她最後一次前往馬來西亞探親是在1992年,當時莊以仁可能剛好去上大學,她沒見上面。莊秀鳳說,莊木來以前在檳城開餐館,我還在那邊幫過忙。我一直想著他們會回來的,我愛他們來,他們都還沒回來過,都不知道我們家鄉現在變成什麼樣了。老人身後這幢三層紅磚樓就是莊木來1947年回鄉後,與哥哥莊火來一起出資建造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家人搬到新房住,但莊秀鳳每年都會時不時來打掃老房子,盼望著有一天,馬來西亞的親人們回家。由於工作需要,莊以仁已回到其就職的寧波諾丁漢大學,因此未能親眼見到爺爺的家鄉,為了彌補這份遺憾,記者在現場與他進行了視頻連線。新聞播出不到兩天,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莊以仁多年的尋根心願得以實現,這讓他直呼難以置信。而當爺爺出資建造的紅磚樓,以及爺爺生前經常提起的房前菜地、水溝出現在視頻中時,46歲的莊以仁激動得熱淚盈眶,多次悄悄擦去眼角的淚花。莊以仁激動地說,啊,天啊,我不知道笑還是哭好。我的心很溫暖,你們真的是神速啊。紅磚樓房二層的布置更讓莊以仁感動不已,家鄉的親人一直把莊木來一家在馬來西亞的照片,掛在客廳的牆上。莊以仁一下就認出照片中的爺爺(阿公),還有哥哥跟爸媽,他還認出最上面的照片,是自己在檳城的家,自己生長的地方。雖從未謀面,但莊秀鳳和莊以仁並不生疏,姑侄倆通過視頻熱情地聊起了家常,互相問好,關心自家親人現在何處。莊以仁還用閩南話說,姑姑,姑姑,我一定要來看你。我要來看你。在二樓客廳另一面牆上,掛著「樂育英才」的牌匾,根據落款看出,這是1989年,錦西小學暨校董會贈予莊木來的表彰匾。這與莊木來所說捐資助學的年份相符。三十多年過去了,學校的情況怎麼樣?市僑聯一行又來到錦西小學,如今這裡已是一派現代化校園的景象。經詹舜民校長介紹,由於莊木來參與捐建的的教學樓,一樓是石頭房,二樓是磚混結構,2013年在校安工程中重建了。不過,校方十分用心,將當年記錄鄉賢、華僑捐建的石刻,都收藏起來。莊以仁通過視頻終於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那塊刻有爺爺名字的石頭。錦西小學校長詹舜民告訴莊以仁說,最重的這一塊,可能當時錢捐得多。莊以仁激動地說,「哦,木來室,哇,我一定要來3D掃描這一塊」。莊以仁向所有幫助他尋根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明年他一定要找時間,帶著家人回泉州謁祖。泉州市僑聯文化聯絡部部長許錦龍跟莊以仁說,祝賀你找到了根,找到了祖籍地,歡迎你有空回老家走走,有機會也希望你能來家鄉創業,看有什麼可以合作的項目,你這個專業是我們非常需要的。莊以仁笑容滿面地回答:「非常感謝,很感動。我一定來跟你們談談,要聚一聚。」早期,我國沿海地區民眾為謀生活,「下南洋」或遠渡重洋而僑居海外,形成了「有水的地方就有華人」的移民現象。現今,海外華人數量已逾千萬,華人憑藉吃苦耐勞、不忘根本的精神,讓華裔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海外華人愛家、念祖、追根溯源的思想觀念和傳統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然而,由於山水相隔、遷移久遠、通訊不便等緣故,不少海外華人失去了與故鄉親人的聯繫,奔波在尋根問祖的路上。      我們秉承「為華人華裔尋根」服務理念,希望幫助更多海內外尋親尋根人實現尋親尋根的心願。

相關焦點

  • 66名華裔青少年尋根運城「這裡最早叫中國」
    66名華裔青少年尋根運城「這裡最早叫中國」晉 喬7月20日,為期10天的「2019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運城營圓滿落幕。來自美國、加拿大的66名華裔青少年在山西省運城市「古中國」豐厚的文化底蘊中,重溫中國歷史,了解中國國情。
  • 海外華裔青少年:洪洞大槐樹下尋根祭祖
    海外華裔青少年:洪洞大槐樹下尋根祭祖
  • 新加坡華裔青少年泉港「尋根」 領略家鄉風土人情
    精彩的舞龍表演、地道的風味小吃、悠揚悅耳的北管……16歲的新加坡華裔青年唐森手中的相機拍個不停。「我要將此次的收穫帶回新加坡,與親人、朋友、同學分享家鄉的變化。」唐森興奮地說道。12月6日,2013年新加坡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福建泉港營在泉港一中開營。40名新加坡籍華裔青少年在一周的時間裡,領略家鄉的人文風情和燦爛的中華文化。
  • 赴埃及旅遊遇車禍 馬來西亞華裔教授一家5口受傷
    中國僑網12月30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近日,馬來西亞有華裔一家5口赴埃及旅遊度假,卻不幸遇上嚴重車禍而受傷。據了解,5名傷者分別是來自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教授羅德政、妻子符賀玲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
  • 泰國36名華裔青少年福建尋根
    泰國36名華裔青少年福建尋根 2018-10-11 20:17:55福建省僑辦與泰南華文民校聯盟總會籤訂合作交流協議 陳國仕 攝  為期12天的2018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親情中華泰國營10日上午在漳州華僑飯店開營。閩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林致遠、福建省僑辦文宣處處長張志英、漳州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許惠勇、閩南師範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全體老師以及來自泰國36名華人華僑青少年和領隊老師參加本次冬令營。
  • 華裔遊子同尋根,河南研學話未來
    1月4日,由河南省僑聯主辦,河南省外事僑務服務中心承辦的2019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河南武術營,在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完美閉營。當天下午,來自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近百名華裔營員,與活動中心學員一起研學優秀傳統文化,共話祖國美好未來,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在活動中心多功能廳,第一個推出的現學現跳中華民族舞蹈研學活動,瞬間便點燃了這些海外遊子們的激情。
  • 海外華裔及臺灣青少年福建尋根 開啟閩南文化體驗之旅
    海外華裔及臺灣青少年福建尋根 開啟閩南文化體驗之旅 2018-07「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福建洛江營開營式上,主辦方互贈紀念品。
  • 泰國華裔青少年「絲綢」尋根:感悟華夏八千年文明
    泰國華裔青少年「絲綢」尋根:感悟華夏八千年文明
  • 2018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安徽營閉營
    2018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安徽營閉營 2018-08-05 08:54:5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開營五千華裔青少年聚北京
    本報訊:由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二OO六年海外華裔及港澳臺地區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於7月1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的開營儀式。來自世界45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近五千名華裔青少年興高採烈,歡聚一堂。
  • 馬媒: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
    中國僑網3月28日電題: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馬來西亞華文小學(下文簡稱「華小」),顧名思義,是以中文作為主要教學媒介的小學,也是大馬華裔子弟接受基礎教育的地方。近年來,由於華裔生育率降低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等因素,華小的華裔生源不斷縮減。根據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2018年發布的報告,過去十年間,華小在校生人數減少了11.2萬。人數少於150人的「微型華小」共有600所,佔華小總數的46.2%。
  • 2019年「中國尋根之旅」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溫州大學分營開幕
    「如果你累了,請你靠一靠祖國的肩,僑聯與你心心相連·······」伴隨著優美動聽的歌聲,2019年「中國尋根之旅」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溫州大學分營拉開帷幕,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志願者以及營員在現場一起聆聽這首歌,歌聲在報告廳久久迴蕩,每一顆澎湃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靜。
  • 領略塞上風光 體驗神奇寧夏 「2019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
    10月15日,由中國僑聯主辦,自治區僑聯承辦的「2019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秋令營-寧夏營」,在銀川市六盤山高級中學舉行開營儀式。來自泰國的20餘名華裔青少年相聚神奇寧夏,進行為期10天的「中國尋根之旅」秋令營。
  • 安海鎮第二節海外鄉親【尋根之旅】系列活動走進龍山寺
    圖片來源 | 陳鈞圖文編輯 |安海龍山寺   4月18日至4月21日,旅居菲律賓、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澳門、臺灣的安海鄉親及華裔新生代相約歸家,開啟以「鄉音·鄉韻·鄉情」為主題的安海鎮第二節海外鄉親
  • 「2017海外華裔和香港臺灣地區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江蘇營...
    中國網7月20日訊 據致公黨中央網站消息,7月17日下午,由國務院僑辦主辦,江蘇省僑辦、江蘇省文化廳、南京市僑辦聯合承辦的「2017海外華裔和香港臺灣地區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江蘇營」開營儀式在江蘇大劇院隆重舉行
  • 馬媒:華裔外流 馬來西亞砂拉越倫樂縣華小缺華裔生源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倫樂縣,早期共有4所華小,即倫樂中華公學、砂拉央/砂拉叻中華公學、三馬丹中華公學及已停辦的三峇里中華公學。三峇里村也是當地華裔先輩最早落腳的地方。而隨著當地華裔人口外流而減少,現有的3所華小也面臨華裔生源不足的問題。當地華社區領袖表示,希望華裔子弟關心華教的發展。2019年,倫樂中華公學的學生人數共492名,超過30%是原住民學生;三馬丹中華公學共136名,僅有8名是華裔生,而2020年新生人數共142人,華裔生不到10%;砂拉央/砂拉叻中華公學共80名,大部分是華裔生。
  • 降低錄取門檻 馬來西亞警方大規模招聘華裔警員
    據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報導,馬來西亞華裔警員人數太少了,只佔警隊1.78%,警方本月起將通過各種宣傳管道,甚至降低門檻,希望把華裔警員人數提升三倍至5000人左右。  警隊為了吸引華裔加入警隊,目前已放寬錄取資格,申請者只要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中及格就可以提出申請,而近視者要加入,警方要求申請配戴隱形眼鏡就可以。  副警察總長拿督斯裡峇克裡1日早在吉隆坡警察訓練中心主持2013年第2期見習警長結業禮後,通過媒體向全國華裔民眾表達警方要廣招華裔警員的決心。
  • 馬來西亞招募華裔警員 逾3000人報名創紀錄
    中新網5月9日電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馬來西亞華裔警員招攬活動經過一個月的積極推動,如今已結束。大馬皇家警隊對於招募迴響感到非常滿意,警方共接獲來自全國3314份報名表格,這是史上招募最多華裔警員的一次活動。全國行政組助理主任賽夫表示,通過這次招募活動,警隊成功改善許多華裔子弟對警隊的看法。「這次所分派出的5951份表格中,目前已收回3314份表格。」
  • 馬來西亞一洗車中心爆炸起火 華裔男子睡夢中喪生
    中新網8月12日電 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新山市一間洗車中心爆炸起火,一名華裔男子睡夢中被燒死。據了解,火災原因疑似電線短路,當地時間8月10日清晨,馬來西亞新山市一間洗車中心爆炸起火。
  • 紐西蘭華裔少女的尋根之旅:歧視自己 但想改變世界
    中國僑網3月15日電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報導,一部講述華裔尋根故事的話劇在紐西蘭上演,其幕後主創大多是海外長大的華人移民後代。記者採訪了該話劇的製作人Julie Zhu,聽聽這個華裔女孩講述她的「尋根」故事。  文章摘編如下:  二月末三月初,暑氣將逝,《根》(Roots)在奧克蘭連映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