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鬥牛」 吳越遺風

2020-12-23 浙江在線

2020-12-18 17:28 |浙報融媒共享聯盟婺城站 |張苑 田雙雙

一個人,一頭牛,中間隔著一塊紅布,閘門一打開,人與牛便開始了一場力量間的搏鬥,這是中世紀以來歐洲鬥牛場的場景。而在與之遙望的東方,刀光劍影劃破冷風蕭瑟,肅殺的土地上奔跑著驍勇善戰的猛士,沙場歸來,家園待墾……農忙之後,他們請出農耕民族最忠實、勤勞而又勇猛的朋友,以東方式的角鬥,祭奠戰爭,呼喚和平。這項禮俗傳承千年,便有了如今的雅畈「鬥牛」。

東方「鬥牛」

入場角鬥前,每頭鬥牛都會吃下主人為之準備的8至10個生雞蛋和1斤黃酒。據說,這是為牛助興,讓牛更加威猛善戰。鬥牛喝下烈酒後,就開始「哞哞」叫喚,讓旁人不敢近前。第一組入場的兩頭牛還會被主人精心裝扮,在牛角上捆上長長的兩對須,配上一對大牛眼,說不上是喜感還是猙獰。

牛的脾氣出了名的倔,卻也千牛千相,性格迥異。如此交鋒,讓鬥牛現場拉鋸無數,精彩不斷。

第一對鬥牛選手大抵都是不溫不火的性子,鬥起來仿佛在跳交際舞,一個前進兩步,另一個就配合地後退兩步,你一拍,我一拍,輪著來。牛不著急,磨的是臺上人的性子。

緊跟著的第二對多是一樣的火爆脾氣。賽場上剛一會面,就較真上了,讓看臺上的人一下目光灼灼,起了興致。一個正面衝過來,一個就順勢頂了上去,一個正面角逐,另一個見形勢不利,迅速轉而側面進攻,如此僵持,引得看臺上的人跟著緊張起來,發出陣陣「嗷嗷」聲。很快,兩頭牛的牛角處出現了明顯血痕,

這時,拆牛手拿著牛架來到兩頭牛身邊。但任拆牛手如何軟硬兼施,兩頭牛依舊躲開旁人自顧自角鬥。兩頭鬥牛若是被勸解得不耐煩,還會忽地在賽場上奔跑起來,牛和牛的較量進而轉為人與牛的PK賽。兩名拆牛手追上牛,動作嫻熟地抱住牛的脖頸不放手,牛跑了兩圈,總算氣力耗盡,停了下來。兩名拆牛手各拽一根韁繩,拍拍牛耳,略作安撫,才喚來牛主人,將牛領回。

後續的比賽中,偶有鬥牛也許是初次上陣,剛在場上玩了一會兒就當起了「逃兵」,對手卻趁勝追擊,不肯罷休,可也是莽牛一枚,終是眼大無神,只顧自拱起腦袋往對手方向撞,不巧對方已掉頭跑了,結果直頂上牛屁股,引得眾人捧腹大笑。

吳越遺風

「鬥牛」禮俗因何而起?在婺城區雅畈鎮,有諸多版本的傳說。

有說,雅畈這一帶有群山形似白鵝,「白鵝」昂首處有古寺一座,名「銅山寺」,寺中供奉有白鵝仙師,白鵝仙師名「八寶」,守護群山八方沃土,亦即山下雅桑園、竹園、張麻等八個自然村。農曆十月二十六乃白鵝仙師凡世生辰,當地百姓為表慶賀,遂在「仙師眼下」即銅山寺下搭臺唱戲,圍場鬥牛,行賀壽禮,沿襲千年,而成禮俗。

另說,上古時積道山神與八寶山神角鬥,大戰數百回合,八寶山神得勝,當地百姓以「鬥牛」儀式祭奠那場曠古的勝利,世代傳襲。

而另一版本或與史料記載更為接近,三國時,婺州一帶乃吳國疆土,傳說當年孫權為犒賞將士,頌威猛善戰之功德,承吳越尚武之風,首創「鬥牛」賽事。

目前為止,在史料考證中,「鬥牛」禮俗最早出現的時間可追溯到唐代,見於唐時戴嵩《鬥牛圖》。該作品真跡目前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為戴嵩於婺州任推官時所作。此外,據《舊唐書》載,唐德宗時期,「鬥牛」活動空前鼎盛,「鬥牛」活動為祭神禮,鬥牛亦被視作「神獸」,不宜用於農耕勞作。鬥牛數量激增,耕牛所剩無幾,由此影響了農耕,傷了立國之本,被當時朝廷禁止。

非遺傳承

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每逢元宵、端午、中秋及白鵝仙師誕辰,銅山鬥牛場都會舉行一次「鬥牛」活動,後因物質匱乏等原因中止。1992年,「鬥牛」禮俗復興,延續至今,活動就在村中水田裡舉行。2004年,雅畈新建銅山鬥牛場,後作數次修繕。

據了解,婺城區雅畈鎮成立了鬥牛協會,有會員十餘人,多為退休老人,口口相傳著鬥牛禮俗,組織著一場場鬥牛活動,言傳身教培養著一代代拆牛手。據介紹,一頭鬥牛一年的培育成本動輒5000元,一場鬥牛活動舉辦經費不下4000元。

目前,鬥牛習俗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性項目名錄,有非遺傳承人若干名。鬥牛禮俗在現代文明的發展進程中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一批又一批的鬥牛在鬥牛場上垂垂老去,拆牛手也因年老「退役」。於是,傳承人培養和傳承經費成為雅畈「鬥牛」禮俗發展的兩大瓶頸。

各級非遺中心為推動非遺傳承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雅畈鎮當地也通過文旅融合,將「鬥牛」禮俗融入節慶活動,既推動了「鬥牛」等在地文化的傳播,也讓「鬥牛」成為一項重要的引流項目,帶動了周邊文化經濟的發展。此外,「鬥牛」還引入現代廣告及電視業運營模式,通過企業贊助等方式,支撐了「鬥牛」賽事的延續,也將「鬥牛」的觀看流量直接轉化為經濟價值。 

1608283690000

相關焦點

  • 東方「鬥牛」
    後續的比賽中,偶有鬥牛也許是初次上陣,剛在場上玩了一會兒就當起了「逃兵」,對手卻趁勝追擊,不肯罷休,可也是莽牛一枚,終是眼大無神,只顧自拱起腦袋往對手方向撞,不巧對方已掉頭跑了,結果直頂上牛屁股,引得眾人捧腹大笑。  吳越遺風  「鬥牛」禮俗因何而起?在婺城區雅畈鎮,有諸多版本的傳說。
  • 東方「鬥牛」
    後續的比賽中,偶有鬥牛也許是初次上陣,剛在場上玩了一會兒就當起了「逃兵」,對手卻趁勝追擊,不肯罷休,可也是莽牛一枚,終是眼大無神,只顧自拱起腦袋往對手方向撞,不巧對方已掉頭跑了,結果直頂上牛屁股,引得眾人捧腹大笑。  吳越遺風  「鬥牛」禮俗因何而起?在婺城區雅畈鎮,有諸多版本的傳說。
  • 【中國新聞網】「花滿婺城 看見幸福」 浙江婺城「引媒」聞「花香」
    張斌 攝   「花滿婺城 看見幸福」媒體走讀暨短視頻創意大賽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舉行,吸引百餘名中央、省市及縣區市媒體代表聚焦。婺城地處「浙江之心」,是「一帶一路」和長三角經濟圈的重點城市,也是浙江省第二大信息港和第四大都市區的核心區。婺城也是著名的中國火腿之鄉、中國花卉苗木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中國茶花之鄉,先後被評為浙江省級示範文明城區等。
  • 金華婺城雅畈:傳承非遺特色,打造「活態」古鎮
    ——雅畈鎮的銅山鬥牛,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作為金華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之一,始終在雅畈鎮九同村有著很好保留,村內的雅畈鬥牛場在每年的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農曆十月二十六等重要節日,都會安排表演上幾場精彩紛呈的「鬥牛盛宴」,而邊上就是千年古寺銅山寺,站在山間露臺上,可以眺望整個金華市區。
  • 浙江金華婺城非遺——驚豔了時光 溫潤了流年
    如今,它們活力猶在,婺城不僅保留了這些非遺文化本真的面貌,更賦予了他們新時代的內涵。 文娛「一線牽」,戲中看人生 在婺城農村,社區、老人班都有自發組織的樂隊、小唱班,不經意間就能從弄堂巷口、小河池塘邊聽到婺劇優美的唱腔。在婺劇開場前,通常會有一場不一樣的「表演」,即銀坑木偶戲。
  • 金華婺城雅畈:傳承非遺特色,打造「活態」古鎮
    此外,還有非遺小鎮裡「牛氣沖天」的金華鬥牛,婺州窯裡的「千年婺火」,雅畈鎮「鮮活」的呈現在人們面前,這是一個「活」著的小鎮。據介紹,婺城區雅畈鎮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南部,武義江南岸,距金華市中心4.5公裡,素有「花卉苗木之鄉」稱號。該鎮自古人文薈萃,商鋪林立,儒道文化交相輝映,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 把鏡頭聚焦「雙城」,用筆觸感悟變遷,大型媒體走讀細數婺城「幸福...
    有備而來的記者們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單反、無人機,用鏡頭記錄下婺城美景。「從上午的『夢幻白沙、水墨琅琊』,到現在充滿歷史韻味的古子城,婺城的美已經徹底徵服了我,我要把這份美麗帶回去,加快製作成片,讓更多的人認識婺城,感受婺城之美。」餘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葉葵這樣說道。
  • 36座古堰 書寫婺城1700年傳奇
    白沙溪是南山的主要河道,是南山文化的源頭,也是婺城人的「母親河」。1700多年,白沙溪水涓涓而下,如大美南山奔騰的血液,經由三十六堰疏導千百溝渠,靜謐而溫柔地哺育著婺南山區萬物生靈、千年生態。前不久,「白沙溪三十六堰」入圍今年中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這在金華市尚屬首例。
  • 婺城:大型媒體走讀活動 共話婺城美好未來
    「為了這一眼,我已等待了許多年,你看尖峰山下萬家燈火,仿佛換了人間……」近日,在「花滿婺城·看見幸福」大型媒體走讀活動媒體見面會現場,伴隨著《親愛的婺城,親愛的你》悠揚的旋律,中央、長三角和省、市媒體走讀婺城活動正式啟幕。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各大媒體走進婺城,聚焦「雙城」建設,感受「花滿婺城」,探訪「創新城、幸福城」背後的「成長密碼」。
  • 《中國推介》向全球推介婺城!區委書記蔡豔為婺城代言
    大家好,我是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委書記蔡豔,很榮幸在這裡向您推介文化禮儀之邦、仙山婺水之都、物華天寶之地——浙江婺城。婺城地處 「浙江之心」,是「一帶一路」和長三角經濟圈的重點城市,是浙江省第二大信息港和第四大都市區的核心區。這裡是江南天堂,宜居名城。
  • 砥礪奮進2020,婺城圖強追夢篤定前行!
    2019年婺城發展得怎麼樣?2020年婺城要怎麼幹?婺城融媒記者第一時間對全會報告進行深入解讀,助您全面深入領會報告核心內容,以饗讀者。  「雙城」戰略開局氣勢如虹,高歌唱響趕超圖強主旋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婺城高質量建設「都市經濟創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的開局之年。
  • 婺城:「真善美」落地成景 「群英會」花開婺城
    浙江在線-婺城新聞網訊(記者 傅偉炎 彭麗莎)11月17日至18日,全省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暨家國情懷培養工作培訓會在婺城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交流學習全省「真善美」種子工程建設的經驗做法,動員部署下一步工作。
  • 致婺城鄉賢的一封信
    或許,您少小離家,為夢想奮鬥;或許,您情系桑梓,為婺城拼搏;或許,您是關心婺城發展的新婺鄉人……無論您身在何方,婺城就是您的故鄉!我們為您走過的每一段旅途祝福,為您取得的每一個成就喝彩,為您遇到的每一次挑戰鼓勁……無論身在何方,您都是父老鄉親最牽掛的人!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婺江在血脈中流淌,鄉音在魂夢間縈繞。
  • 53米巨幅畫作亮相 婺城遊子妙筆繪就家鄉50年美麗蝶變
    這幅以婺城區蔣堂鎮到湯溪鎮,綿延數公裡的風俗風貌為創作底板的畫卷,用空中俯瞰的視角,將澤口村50年的變化畫在紙上,也濃縮著婺城改革發展的時光印記。湖光山色躍然紙上,民俗風情栩栩如生。今天,跟隨著這幅捲軸,感受婺城的日新月異。
  • 金華婺城新城區「升級了」!省級浙江婺城經濟開發區來了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整合設立浙江蒼南等經濟開發區的復函》(下稱《復函》),金華高樓迷注意到:浙江婺城經濟開發區榜上有名,成功升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實行省級經濟開發區政策。
  • 老照片:80年代的浙江金華,金華鬥牛與金華火腿齊名
    金華文化屬吳越文化,金華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80年代的金華,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昔日的金華的樣子。圖為80年代的大佛寺赤松亭。大佛寺位於金東區曹宅鎮,是金華的一座千年古剎。80年代的老金華站站前廣場。那時候的金華站規模雖然小,但是車來人往,旅客流量很大。80年代的金華,這座彩虹橋金華人都還記得嗎?金華的80後們應該還有在這裡玩耍的印象。
  • 一封寄給婺城的「家書」
    今年,疫情好轉後,章登庭立即回到了婺城。家住婺江邊的他,一回來就看到了門口的大變樣,原先被雜草覆蓋的地方都變成了公園,只要推開窗,就能看到市民悠閒散步,享受美麗景致。沿著婺江邊漫步,就能看到初露雄姿的金華鐵路文化公園。
  • 婺城農業迸發新活力「花滿婺城」鋪陳新畫
    今年以來,該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以「雙城」戰略為總抓手,以「花滿婺城」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十鄉百村」鄉創婺城行動,積極打造「7+X」鄉創樣板,著眼發展各類經濟新業態、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進鄉村治理等工作重點,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現代農業發展迸發新活力。
  • 宜居婺城 美麗新區
    尚格·康橋漫步樓盤總佔地面積約34452,總建築面積約80274.96,地處金華婺城新區核心位置,與區政府僅一路之隔,毗鄰婺城中學(金華四中)、婺城小學(金師附小)等眾多名校。集「城市配套」、「全電梯」、「多庭院」等眾多高品質首選優勢集於一身,成就稀缺中的經典,成為城市感性主義層峰人事匹配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 看婺城婺城新區房價走勢
    其中婺城婺城新區11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3216元/平,環比10月上漲1.19%,同比去年同期上漲6.38%。一、婺城新區二手房房價走勢婺城婺城新區11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3216元/平,環比10月上漲1.19%,同比去年同期上漲6.38%。最近一年中,8個月房價上漲,4個月房價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