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唐詩來看,以「白馬寺」為題的三首詩

2020-12-25 匯才文化

周曉明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裡,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

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

歷史上寫白馬寺的詩文難以計數,但以白馬寺為題的唐人詩中僅存三首,分別是王昌齡的《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張繼的《宿白馬寺》許渾的《白馬寺不出院僧》。

陪唐玄奘西天取經的白馬石像

一,《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

王昌齡

鞍馬上東門,裴回入孤舟。賢豪相追送,即棹千裡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煙收。薄宦忘機括,醉來即淹留。

月明見古寺,林外登高樓。南風開長廊,夏夜如涼秋。

江月照吳縣,西歸夢中遊。

眾所周知,王昌齡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其詩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發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此詩屬於古風,格律上不十分講究,雖以「白馬寺」為題,並不十分應景,和他久負盛名的邊塞詩尚有較大差距。

白馬寺內建築

《宿白馬寺》

張繼

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張繼也是盛唐詩人,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流傳至今,經久不衰,讓蘇州的寒山寺也名噪海內。此詩為七絕,首句就用了白馬馱經的典故,眼見斷碑殘剎,不禁惆悵滿懷,一番觸景生情的悽涼場景。

《白馬寺不出院僧》

許渾

禪空心已寂,世路任多岐。到院客長見,閉關人不知。

寺喧聽講絕,廚遠送齋遲。牆外洛陽道,東西無盡時。

許渾是個多產詩人,全唐詩收錄了他507首,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此詩為五律,屬對工穩,但詩境不甚流暢,稍顯板滯。《瀛奎律髓》言:「詩出於元、白之後,體格太卑,對偶太切。」對他評價不是很高。

白馬寺內建築一角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寫白馬寺的三首詩中,各有千秋,但個人偏好張繼的七絕,簡潔明了,直抵心境。

本文由周曉明(錫東刀客)原創,歡迎大家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有千古詩句流傳的詩人夜宿白馬寺,一首唐詩意境堪比《楓橋夜泊》
    這是唐詩當中的絕世名篇《楓橋夜泊》。這首詩的作者張繼是一個落第的舉子,帶著滿腹的悽涼和失落走在回鄉的路上夜不能寐,感覺到到了「月落烏啼」,聽到了「夜半鐘聲」,輾轉反側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句。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盛世迎來了最大的挑戰。詩人張繼在一個秋風秋雨的夜晚趕路,投宿白馬寺。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不選《春江花月夜》和李賀的詩?
    大家耳熟能詳並廣為流傳的廣告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流傳至今已兩百多年。它來源於《唐詩三百首》(以下簡稱《三百首》)的原序。《三百首》編者為清代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原名孫洙)。該選本是影響最大的唐詩選集,也曾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
  • 這首詩被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唐詩,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唐詩三百首,是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明珠;唐詩三百詩的壓卷之作,更是顆顆明珠中最為閃亮的一顆。都說壓軸出場的才是重頭好戲,那麼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會超越其他唐詩出色作品嗎?然而,被一些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卻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
  • 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真的嗎?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二、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句話的來歷《唐詩三百首》的作者蘅塘退士(孫洙)是乾隆十六年進士,他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裡寫到: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
  • 讀了李白《關山月》才知道 唐詩三百首中好多樂府詩也是格律詩
    有人問:「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如何欣賞李白的詩《關山月》?前言蘅塘退士對於李白的樂府詩最為青睞,除了這首《關山月》以外,李白還有十幾首詩被收到《唐詩三百首·樂府》目錄下。這首詩當然是一首樂府詩。對於詩人來說,用樂府的題目配合格律詩的形式很常見,例如唐詩三百首中的涼州詞、獨不見、出塞等不少作品都是如此。不過放在李白身上,似乎就有些不一樣,畢竟李白以古體詩見長。收錄入《唐詩三百首》中的李白樂府詩幾乎都是古體詩,例如《行路難》、《蜀道難》、《長幹行》、《長相思》、《子夜歌》等。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第二種是章燮的《唐詩三百首註疏》。如果有人說讀詩讀不懂,那麼不妨將《唐詩三百首註疏》拿來一起對讀,註疏正是為了解決不懂的問題,所以別再說讀不懂了。第三種是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註》。
  • 張九齡這首詩為什麼能排在《唐詩三百首》第一位?讀一遍就明白了
    《唐詩三百首》是很多人的啟蒙讀物,這部經典的詩集收錄了唐詩的精品,裡面每一首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而且深入人心,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不會陌生。不過這部詩集裡排在第一首的卻是選擇了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其一》,並沒有選擇李白,或者是杜甫的作品。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唐詩怡情趣
    後來我又買了一本了《唐詩三百首》,說實話,唐詩300首我並沒有每一篇都去讀,但對這本書卻如獲似寶,沒有事時我總要拿出來看一看,喜歡自己喜歡的詩。我喜歡唐詩主要是這四個方面:01、我喜歡唐詩,是因為唐詩有詩情畫意。
  • 為讓李賀入《唐詩三百首》,有人建議刪掉孟郊此詩,確實害苦女人
    所以對於他無一詩入選《唐詩三百首》,很多人是耿耿於懷的。當年清代蘅塘退士編錄《唐詩三百首》時,明確地表示,入選標準為「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按這個標準,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李憑箜篌引》、《馬詩》、《夢天》,哪一首不是唐詩中的精品?蘅塘退士已不在,所人他到底是怎麼想的,世人已無法得知,於是便有了很多猜想。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 這位「懶到家」的詩人,聽說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只有兩首,卻非常...
    「唐詩宋詞」是唐詩與宋詞的並稱,唐詩與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那麼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呢? 首先被稱為初唐四傑的就有:王勃,駱賓王,盧照鄰,楊炯。盛唐時期就更不用說了,有「詩佛」之稱的王維,有」詩仙」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
  • 張繼夜宿白馬寺,寫出一首唐詩,比《楓橋夜泊》要悽涼太多
    《楓橋夜泊》可以說是唐詩當中最精美的詩篇之一。今天依然有大批的粉絲抬高它的歷史地位,就因為其中的意象排列、其中的意境之美,都是不可多得。實際上這個詩人流傳下來的作品實在是太少了。而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一首唐詩,和那首唐詩所表達的也有很多相似。同樣是夜晚投訴,同樣是在一個秋天,也同樣和寺院有關。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是誰寫的?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諺語,主要意思就是「熟能生巧」.讀多了,模仿、轉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種薰陶,都是一種積累.講究「熟」字,到了張口就背誦,提筆就寫得出,別人講了上句,我們能夠接出下句,你一定會有文學、語文、語言能力、寫作能力、古漢語能力等等方面的長足進步的。
  • 大數據分析《唐詩三百首》發現了這五個秘密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想必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其出自《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所作原序。關於《唐詩三百首》,你還知道多少呢?唐朝最高產的五位詩人是哪些?《唐詩三百首》中哪種類型的詩最多?你的腦袋中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 《唐詩三百首》:杜甫爺爺,唯有一首詩被選入,原來是難得的經典
    對於歷史、文化的研究都有巨大意義,《唐詩三百首》是古詩中最為經典的作品集合。其中杜甫的作品就有三十五首,但是安久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欣賞的,是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唯一被選入的作品。杜審言生活在初唐時期,也曾高中進士,但是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後來也遭到貶謫。在《杜審言集》中,收錄了他的詩作共計四十三首。但是為什麼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只有一首,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 《唐詩三百首》最美五首田園詩,總有一首能直擊你的心靈
    熟讀唐詩三百首全集,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本詩是王維後期的山水詩代表作。山谷寂靜望不見人影,偶然間傳來一陣人語。夕陽的餘暉照進深林,將斑駁樹影映上青苔。終南山王維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思鄉詩,意象悠遠,情意綿綿
    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中,共收錄詩人77位,詩歌311首,相比唐代2536位詩人,五萬餘首唐詩,可以說反覆甄選,選取了唐詩的精華。那麼,在這三百餘首唐詩中,最佳思鄉詩是哪個呢?
  • 《全唐詩》中被褒貶不一的一首詩,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同樣很經典
    《全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集大成的詩歌總集,裡面收錄了唐朝眾多詩人經典的作品,並且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想要了解唐詩,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麼這一部偉大的詩集,自然是不容錯過,而且在這部詩集收錄得很全,一共是有40000多首。
  • 《唐詩三百首》中標題最長的一首詩,正文56字,標題就有50字
    比如李商隱的《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此詩因標題太長,後人不得不將其縮減為《韓冬郎既席為詩相送因成二絕》。而《唐詩三百首》中也選錄了這樣一首標題特長的詩,此詩為七言律詩,正文56個字,標題便有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