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節水標準基本是推薦性標準,和我國其他節水政策措施一樣,多為引導、倡議和鼓勵,強制性和約束性不夠,節水義務彰顯不足,與新時期國家節水工作定位和形勢需求不相匹配。」在21日召開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重點圍繞節水技術標準問題發言。
王浩呼籲處理好強制性標準與推薦性標準的關係。具體建議:逐步在火電、鋼鐵、石油化工、造紙、紡織等高耗水行業,以及馬桶、淋浴器、水龍頭等主要用水產品中推行強制性節水標準。同時,建議處理好國家標準與地方標準的關係、進一步規範相同產品不同產業鏈長度的用水定額。
會上,多位與會人員結合「節水優先」的治水方針,圍繞系統推進科學用水、高效用水和合理用水建言獻策。
大禹節水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節水與農村供水協會副會長高佔義從事農業節水技術研發工作30多年,他認為,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最大的瓶頸是「未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他建議加強灌溉用水計量、按量收費,進一步鼓勵和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在推廣應用節水灌溉工程措施的同時,推廣階梯水價,加強灌溉用水計量、按量收費,超量加價、節水獎勵,通過節水來解決農業用水短缺和用水浪費的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董新光認為,「機構改革把農田水利職能整合起來,這對實現農業節水與多技術融合發展、推動農業高效用水意義重大。」同時,他建議:把長期從事高效節水,懂專業、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充實到農業農村部門,吸取水利部門長期以來的建管經驗並完善發展適應當前形勢的建管能力;通過雙向掛牌或其他形式,把原有水利系統高效節水科技隊伍和力量管起來、用起來。
記者:羅韋
編輯:魏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