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一直被認為是可以速效「救膚」的產品,其美容成分可以快速滲入肌膚深層,給肌膚帶來保溼、美白、抗老等體驗。然而,關於面膜中的防腐劑的爭議也從未停止過,一篇名為《臺灣消基會:七成五面膜含有防腐劑,長期使用導致乳癌》的網文曾經在微信及各大網站論壇上流傳,引起許多愛美人士尤其是敏感肌人群的恐慌。那麼,敏感肌可以使用含防腐劑的面膜嗎?在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防腐劑的種類。
防腐劑是一種具有防止產品發生菌落變化、變質而存在的物質,簡而言之就是能讓我們需要的保存的東西存留的時間更長。由於幾乎所有的面膜液都是由水及一些營養成分組成的,對細菌是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所以除了明確註明不含防腐劑的面膜,其他很多面膜原料本身確實含有防腐劑。尤其是片狀面膜,因為整張面膜紙浸泡在精華液中,更易發黴、變質,所以,面膜所需的防腐劑比一般瓶裝精華液高。大體來說,面膜中使用較多的防腐劑有四類:
甲醛釋放體系防腐劑:即通過釋放甲醛來殺滅細菌防腐,常見的成分有雙咪唑烷基脲(雙甲基咪唑烷基脲、重氮烷基脲)、DMDMH乙內醯脲。前者釋放的甲醛濃度明顯高於後者,因此前者引起皮膚過敏的可能性更高。也有相關研究證實,長期使用甲醛釋放體系防腐劑可能有潛在的致癌風險。
尼泊金酯類防腐劑:又稱Parabens類防腐劑,它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防腐劑,而是具備防腐功效的復配物質。常見的有羥苯甲酯、苯甲酸甲酯、羥基苯甲酸甲酯,在沒有破口的情況下安全性較好。
苯氧乙醇:護膚品中一種常見的有機化合物,不屬於防腐劑,但與其他物質協同發揮著防腐劑的功效,常與季銨鹽配合使用,但這種配合有帶來接觸性皮炎的風險。如果單獨使用苯氧乙醇,則用量較大,對敏感肌來說,敷面膜時可能會產生灼熱感,甚至是刺痛感。
異噻唑啉酮類防腐劑:包括甲基異噻唑啉酮(簡稱MIT)和甲基氯異噻唑啉酮(簡稱CIR)兩種,一般會合用,俗稱卡松。有研究顯示,這類防腐劑是所有防腐劑中最容易導致接觸性皮炎的一種,引發皮膚過敏的概率最高。
由此可見,如果是敏感肌人群,在挑選面膜的時候應該認真閱讀成分列表,了解面膜中的防腐劑類型。因每個人體質不同,對不同的防腐劑有不同的刺激反應,因此要了解自己對哪些防腐劑會過敏,儘量排除含有這類防腐劑的面膜。
當下,還有一類無防腐體系產品,由於其安全性最高,在添加濃度以下幾乎無任何刺激性,受到了不少敏感肌人群的青睞。這類產品實際上是使用了可以替代防腐劑的原材料:一是「多元醇」,即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和乙基己基甘油這些具有防腐功能或者輔助防腐功能的原料;二是天然提取物,如牡丹根提取物和深層海洋水,Dr.Recella的αGri-X深海美妍系列就是以深層海洋水為主要成分,也是天然抗菌消炎成分。當然,這裡面能夠防腐的還是化學品,只不過是天然來源的化學品,如牡丹酚、芍藥苷、芍藥交酯、β谷甾醇、沒食子酸、丹寧酸等;三是發酵產物,是用細菌或者酵母菌發酵之後得到的最終成果。這些產物中有可能有一些天然的抗菌肽,因此有殺菌功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還是儘量選用此類防腐體系的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