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來說,麵包意味著什麼?是速食品?是零食?還是早餐的備選項?
你知道嗎?對於法國人來說,麵包就像他們的生命一般。
麵包既是主食,也可以是餐前小點,更是美味的甜品。形狀、硬度、香料配比,每個法國人都能講出自己的最愛。是不是很像我們北方人對麵條的熱忱?
《麵包人生》是英國著名作家彼得·梅爾的作品,而在這本書中,彼得·梅爾僅僅是一個「工具人」,真正講故事的,是法國著名麵包師熱拉爾·奧澤。
這本書真的充滿了法蘭西的味道,打開它,你就仿佛置身於熱拉爾奧澤的麵包房,能嗅到剛從爐子裡取出來的麵包的香味,能聽到顧客們小聲地交談和咖啡杯碰觸碟子的聲音。
作者在書中寫到,一個正宗的法國麵包師,會將他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留給灼熱的烤爐,從麵粉的配方,到麵團製作,再到塑形割包,放入嚴格溫度設置的烤爐中,每一步都經歷了幾代人的不斷總結和積累。
麵包師不但能讓人們填飽肚子,更能把快樂和對美味的期待帶給每一個家庭。
也因此,法國有句老話:「如果你在街上碰到一位麵包師,先生,向他脫帽吧。他值得尊敬。」
作者還非常貼心地在這本小小的書後面,附上了來自麵包大師的烘烤訣竅。秘訣其實有三個:
一是原料一定要新鮮。
二是製作一定要用心。
三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不斷實踐調整配方。
做麵包和人生真的很像,別人說了再多的道理,都不及你親自去實踐來得有效。
如果你喜歡麵包,如果你想要收穫親手烘焙麵包帶來的小小快樂,請放手一試。
很多人可能會說:」親手烘焙麵包好麻煩呀,為什麼不去店裡買一個呢?」
讀過這本書,你就能體會到,親手烘焙出來的麵包,其用心程度和店裡非手工製作的麵包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我自己就曾親手製作過幾隻吐司,期間過程自然是比直接購買要複雜很多。但等到麵包真正出爐的那一刻,香味縈繞在整個廚房,甚至整個家裡。看到自己的家人吃下麵包後享受的表情,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這可能也是法國麵包師能夠堅持傳承手工麵包製作的原因吧,看到每一個自店裡選中自己喜愛麵包的顧客露出的微笑,回頭客們像老朋友一樣和店員攀談,這樣的溫暖,這樣的幸福,都是小小麵包帶來的。
最令我震驚的還有書中提到的麵包大賽。這完全顛覆了我對麵包的常識,原來小小的麵團竟然可以做出如此多的形狀,真的可以說是藝術品了!
我們中國也有非常多優秀的麵包師,同樣以精湛的技藝、別出心裁地創新,在國際大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最後我想說,這本書是打開我們麵包人生的一扇門,讀過它,哪怕你對麵包產生了一點點好奇心,你都可以嘗試更多一點點,打開通往美味和創意的新世界的大門。
#讀書#
在終身學習和娛樂至死中穿梭往返的偽少女,關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