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那個時候我還正是一個玩泥巴的孩子。記憶中每天晚上會等著新聞聯播一結束,就馬上搬著小板凳和吃飯的的碗筷守在電視旁等著電視劇《喬家大院》的播出。那時候可能只是被演員精彩的表演所折服。時隔多年,當我在圖書館遊覽時,才偶爾看到餘秋雨先生的《抱愧山西》。
您能想像在十九世紀乃至以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最富有的省份竟然不是現在的那些發達省份,而這個省就是山西。直到二十世紀初,山西仍是中國的金融貿易中心。而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裡那些比較像樣的金融機構,最高大抵都在山西平遙縣和太谷縣幾條尋常的街道間。
也就從這時起,才開始慢慢了解晉商。晉商,通常意義是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和票號等。其中票號最出名。而文章開頭的喬家大院就是晉商為中國留下的完整的建築遺產。
那為什麼至今提到晉商文化,人們仍然會想到祁縣,而提及到祁縣人們會立即想到喬家大院呢?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這麼一部電視劇使得這樣。早期《喬家大院》導演胡玫就曾這樣說過:在選擇拍攝《喬家大院》前,我不只走訪喬家大院、喬家後人,還曾親自到山西走訪,山西現在仍留存元明清時期許多知名的晉商大院,常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僅山西祁縣就有古民宅千處,但是,只有喬家大院的建築保存是最為完好的。而我在探尋為什麼會是喬家大院的建築保存最為完整時,了解到喬家第三代傳人喬致庸的許多軼事,非常能代表晉商的精神,而喬家大院大約有五百年的歷史,它的存在離不開晉商這塊土壤。
舊時曾有人說:「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您能想像山西商人的廣泛足跡嗎?其實山西商業資本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代,晉南就開始了「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贊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業活動。而從明朝晉商開始興起,首先是明朝「開中制」政策的實施,為晉商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其次,山西本來礦產資源就特別豐富,手工業和加工製造業就已經初具規模,這為晉商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此外,晉南人地窄人稠,外出經商成為人們的謀生手段,晉中商人當時已遍及全國各地,北京城就有這麼一句話:「京師大賈數晉人」。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晉商商業組織開始出現。而到清朝,晉商已經成為國內實力最雄厚的商幫。當時人們對其評價也特別高。這時,潮商與徽商還有晉商是中國的三大商幫。
按照我們往常人的觀念,富裕必然是少數人殘酷剝削多數人的結果。您要這麼想那就錯了。事實上,山西商業貿易的發達和豪富人家奢華的消費,大大提高了所在地的就業幅度和整體生活水平,而大商人都是在千裡萬裡間金融流通過程中獲利的。而山西商人也很有特點,就算再有錢、再驚天動地,他們深深的記著自己的根,都特別淳樸。
晉商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山西人民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的。晉商中的幾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晉商特別講究誠信並且積極進取,他們中多有著創立家業和興宗耀祖的抱負,並且有強烈的開拓精神,不畏艱辛,敢於風險;晉商有著敬業精神,敬業是中國人民的美德,而晉商的敬業精神是被人們所稱道的;晉商熱衷於經營商業,並且勤奮刻苦;晉商特別謹慎,這個並不是畏頭畏尾,恰反,他們是將業務抓得特別緊,不打無準備的商戰;山西人一直有群體精神,這首先來源於家族間的孝悌和睦,其次來源於經商活動中業務擴大與商業競爭的需要。而喬致庸作為晉商的一員,這些全都有。
至今佇立在平遙縣西大街的日昇昌是晉商繁榮時的標誌。這大名鼎鼎的票號是中國第一家專營異地匯兌和存放款業務的票號。這是今天中國大地上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也是中國金融發展史的一個裡程碑。這實在是山西人的自豪啊。
而當今雖然晉商文化已經衰落,衰落當然不僅僅是出自在自己身上,更是上個世紀以來連續不斷的激進主義的暴力衝撞,但是晉商精神確實被國家大力推從的。而如今山西人骨子裡的淳樸也不僅僅是大山孕育的,可以說是和晉商文化有一定的聯繫的。
而新時代晉商是不忘初心,積極進取,誠信為本。回顧晉商的歷史,我們不僅僅是昂著頭自豪著,我們更應該向先輩看齊,將這種精神傳承下來。
您有什麼看法?歡迎文章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