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村鎮趣 閩臺淵源長

2020-12-26 臺灣頻道

  新華網廈門6月13日電(記者項開來)臺灣桃園縣大溪鎮、福建平和縣大溪鎮;臺灣嘉義縣雙溪裡、福建南安市雙溪村……13日晚,來自閩臺兩地的數百民眾聚會廈門,啟動「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

  本次續緣之旅為期6天,來自臺南市安平區、嘉義縣雙溪裡、嘉義縣六鬥厝、彰化縣舜田村、桃源縣大溪鎮、基隆市南靖村等350名臺灣鄉親,將分別「對口」探訪福建省泉州市和漳州的相關鎮村。

  來自嘉義縣雙溪裡的張六,祖上由福建南安遷臺,至今已有280餘年歷史。此次,張六將走訪海峽對岸的另一個雙溪——泉州市南安豐洲鎮雙溪村。

  張六說,這裡是祖先的故鄉,就想來看看先人是怎麼去的臺灣,這裡的鄉親是如何生活的,講什麼樣的話。

  臺南市安平區建平裡裡長傅建峰,是家族入臺的第七代。此次他將探訪泉州市南安的安平社區。

  「安平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記憶,就想看看這裡的安平和臺灣的是否一樣,找尋安平背後更多的文化。」傅建峰說,「兩岸同宗同血緣,借這次續緣之旅,拉近兩個『安平』的距離,希望鄉親多往來多走動。」

  福建是廣大臺胞的主要祖籍地,約有80%的臺灣鄉親祖籍在福建。據福建省臺聯副會長梁志強介紹,臺灣和大陸民眾歷史上互有遷移,其中以閩粵漢民移民臺灣居多,先民到臺灣後,聚族而居,把自己在大陸祖籍地的府、縣、鄉、村地名、街巷名和宗祠名、寺廟名,乃至家鄉的山川名勝名稱,甚至以開發建設臺灣有功的歷史人物、有影響的墾臺名人、移民首領名字、家族姓氏作為在臺灣新聚居地相應名稱,並沿用相同的堂號、傳世輩字序列,以此銘記自己的根之所在。

  福建省旅遊協會副會長鄭維榮表示,閩臺相同的地名,記下了祖籍福建的臺灣鄉親跨越海峽、篳路藍縷的艱辛,以及他們對家鄉的深深思念,更印證了兩岸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閩臺緣丨閩臺同名村鎮續緣 臺胞坂仔尋根
    據了解,閩臺同名村指的是在明清時期,福建先民遷居到臺灣墾荒拓展而形成的同宗族、同宗姓、同地域、或同地名的同宗聚落鄉村。並形成了具有豐富人文歷史特色的「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連、商緣相通、法緣相系」的緊密相結合的關係。
  • 第十屆海峽論壇·第六屆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正式啟動!
    自2013年以來,省旅發委已連續舉辦五屆「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活動,共邀請1800多名臺灣基層民眾到福建同名村鎮探訪尋根、交流考察。活動以「同名村鎮」為紐帶,既增進了閩臺同名村鎮彼此的深厚情誼,深化了臺灣同胞對福建的認知了解,實現了臺灣鄉親尋根尋祖的夢想,帶動和促進了閩臺旅遊交流交往,為閩臺旅遊交流增添了新亮點。
  •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 臺胞廈門尋根謁祖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 "← →"翻頁 6月11日,臺灣新北市石碇鄉烏塗裡和嘉義縣樸子市溪口裡的66名臺灣鄉親來到廈門同安烏塗社區,踏上「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
  • 360名臺灣同名村鎮鄉親來閩尋根謁祖
    當天,「第六屆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活動分別在廈門和福州啟動。鄭潘派等來自臺灣同名村的360名鄉親,來閩探親謁祖,兩岸同名村的鄉親執手共敘鄉情。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讓鄭潘派感到十分溫暖。 鄭潘派說,泉州有一個梧坑村,跟他們村子寫法不一樣,但同根同源。去年,鄭潘派已經找到在大陸的部分親人。
  • 360名臺灣同名村鎮鄉親來閩尋根謁祖 將赴廈漳泉等地走訪
    廈門網訊(記者 沈偉彬)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的一項主要配套活動,「第六屆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活動於6月8日分別在廈門和福州舉行了啟動儀式。
  • 閩臺同名村鎮敘緣之旅展開 兩岸「烏塗人」相約常來常往
    據悉,這是第八屆海峽論壇配套活動「2016年閩臺同名村鎮敘緣之旅」的一對同名村交流活動。本次配套活動為期5天,其間,臺灣鄉親將探訪同名村鎮,探尋同室宗親,拜謁先祖,增進認知。  在昨日的活動中,兩岸「烏塗人」進行了座談交流,到同安烏塗社區有550多年歷史的徐氏家廟拜祖,並參觀了該社區的氣排球訓練基地。
  • 首屆閩臺同名村交流大會:根索水,葉追日
    臺灣知名學者余光中一席題詞,道出了兩岸同名村鎮跨海相會的深情厚誼。第六屆海峽論壇·首屆閩臺同宗同名村交流大會16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  同根同名,同心同行。連日來,來自海峽兩岸40餘個同名村鎮的300多名宗親代表,先後走訪了福建各地的同名村鎮,探親謁祖、修繕族譜、考察交流、聯誼互動。是日,他們匯聚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分享尋親續緣的收穫與心情。
  • 溯兩岸畲鄉淵源 僑鄉漳浦投建閩臺畲族文化產業園
    溯兩岸畲鄉淵源 僑鄉漳浦投建閩臺畲族文化產業園   中新網漳浦8月20日電(陳丹妮)記者20日從僑鄉福建漳浦縣獲悉,作為全球藍姓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赤嶺畲族鄉正投建1500畝閩臺畲族文化產業園,突出發展畲族文化產業,追溯兩岸畲族淵源。
  • 近300名臺灣同名村鎮鄉親來泉尋根續緣:熟悉的感覺還在
    近300名臺灣同名村鎮鄉親來泉尋根續緣——「模樣變了,熟悉的感覺還在」品茶聽南音早報訊 (記者郭曉冰 通訊員葉俊偉 楊麗婉 文/圖)第九屆海峽論壇於6月17日開幕,作為論壇重要的配套活動之一,第九屆海峽論壇兩岸宗親交流活動——「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
  • 5天4夜尤權率團訪臺 深化閩臺交流合作
    此次交流活動熱情而去、滿載而歸,對深化閩臺交流合作具有裡程碑意義。敘鄉情會朋友「兩岸一家親、閩臺手足情」「尤書記,我們把您盼來了!」「尤書記,鄉親想您了!」閩臺同根同宗,一脈相承。閩臺同宗同名村鎮共有2693個,充分展示閩臺深厚的歷史淵源。8日下午,在南投縣草屯鄉洪姓同宗村,一場兩岸洪姓宗親對接聯誼活動正在熱烈舉行。尤權寄語大家,要把閩臺鄉情親情傳承給下一代,世世代代永遠傳承下去。
  • 交流促融合:同名村串起兩岸情 兩岸同名烏塗村初聚首
    今天的《交流促融合》系列報導,我們聚焦本屆海峽論壇的閩臺同名村聯誼活動,看看今年兩岸又有哪些村落初次結緣。  剛下大巴,來自臺灣新北市烏塗窟的鄉親們,就受到熱烈歡迎。在廈門同安烏塗社區的徐氏祠堂裡,大家向祖先祭拜、敬香,半個月前,臺灣烏塗窟的鄉親們才知道,原來在海峽對岸的廈門,也有一個叫做"烏塗"的地方。
  • 兩岸同名烏塗村初次聚首:走走看看親情濃
    中新社廈門6月11日電 題:兩岸同名烏塗村初次聚首:走走看看親情濃作者 閆旭據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資料記載,臺灣新北市石碇區烏塗裡、雲林縣內林鄉烏塗村,是廈門同安烏塗村
  • 臺灣地名與閩臺淵源 - 人民網——海峽兩岸——文化旅遊
    臺灣地名與閩臺淵源 僅從臺灣的地名,就可以看出臺灣與大陸尤其是閩臺兩岸間的淵源關係,是何等的密切。     大陸人遷徙臺灣後,為緬懷自己的家鄉,以冠友好往來 地名或冠籍地名作為自己發祥地名來紀念。閩南人對於宗親血緣關係和同鄉地緣關係,一向是比較重視的。它同所有的精美文化內涵一樣,隨著大陸移民的拓殖臺灣步伐,能極為醒目地表現自己親緣、地緣關係的無過於用「冠姓地名」和「冠藉地名」。
  • 兩岸媒體在臺灣中南部合辦「閩臺走親鄉鎮行」圖片展
    新華社臺北10月15日電(記者趙博 付敏)3年、數十名記者、150多個鄉鎮、140餘期專版……由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和臺灣導報社合辦的「閩臺走親鄉鎮行」採訪活動在金秋十月「結出碩果」。15日,集納此次專題報導成果的圖片展在彰化鹿港龍山寺開幕。
  • 福建推進閩臺鄉情延續
    福建推進閩臺鄉情延續   中新網福州9月  憑藉對臺「五緣優勢」,福建在諸如文創、娛樂、旅遊、航港物流、健康服務(醫院服務)、會展等領域的閩臺合作已奠定一定的基礎。在今年6月的海峽論壇上,19對閩臺同名村以「雙方互動、互惠雙贏」的原則,籤署友好交流合作意向。  「重點辦好海峽論壇、『媽祖之光』等活動,使之成為兩岸文化交流重要品牌。」袁榮祥認為,實施鄉情延續工程也需要整合各地對臺文化交流活動。
  • 走親 「閩臺走親鄉鎮行」入島圖片展在臺灣鹿港龍山寺揭幕
    展覽展出了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與《臺灣導報》歷時三年合作在閩臺兩地開展「閩臺走親鄉鎮行」採訪報導所採集的圖片及部分《臺灣導報》刊載版面,展覽共計50個展板,圖文並茂地呈現閩臺兩地歷史淵源、共有信俗、現今交往和臺胞祖地的發展變化。
  • 大陸與臺灣三所大學同名 原來有淵源
    大陸和臺灣的大學中,有這樣幾所是同名的。都是一個中國,既然同名,肯定有淵源。下面我們就看看這幾所同名大學有著怎樣的淵源。其實,臺灣的中山大學也是一所非常不錯的大學,以海洋科學、管理學及應用科學領域見長,是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直屬並核定的七所重點綜合研究型大學之一,邁向頂尖大學計劃成員。3.暨南大學暨南大學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百年大學,其歷史最早追溯到1907年的暨南學堂。1918年3月,暨南學校補習科正式開課,學校正式更名為「國立暨南學校」。
  • 臺灣傳統手藝福建展出 傳承人講述閩臺手藝淵源史
    原標題:臺灣傳統手藝福建展出 傳承人講述閩臺手藝淵源史  臺灣傳統手藝福建展出 傳承人講述閩臺手藝淵源史 【解說】3月3日,由福建省藝術館、福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的「藝同源、技相承」——臺灣傳統刺繡、銀飾、美濃油紙傘展演活動在福州舉行。 臺灣美濃油紙傘的傳承人李明祥對自己設計的「美濃故事傘」引以為豪。
  • 【巔峰頭條】小業態 大作為——福建深化閩臺鄉村旅遊合作促「環海峽旅遊圈」構建
    在參加南投縣草屯鄉兩岸洪姓宗親對接聯誼活動時,尤權表示,當年許多臺灣先民從福建出發,來到寶島開荒創業、繁衍生息,在創造繁華的同時也延續著中華文化和宗族傳統。如今,閩臺同宗同名村對接交流就是一種銘記祖先、銘記傳統,很有意義的形式。  福建是廣大臺胞的主要祖籍地,約有80%的臺灣鄉親祖籍在福建。
  • 閩臺客家人的淵源關係
    閩臺客家人的淵源關係 兩岸客家人有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是同一種族的淵源與流派關係。從歷史上看,臺灣客家人的「根」在大陸,福建是他們渡臺的出發點和祖居地。閩臺客家人不論血緣、親緣、文緣、地緣、神緣和物緣關係都密不可分。本文就閩、臺客家人的淵源關係,談點粗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