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同名村鎮敘緣之旅展開 兩岸「烏塗人」相約常來常往

2021-01-10 廈門網
臺胞到烏塗社區家廟參觀合影。(記者張奇輝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吳耀東)鑼鼓敲起來,腰鼓扭起來。昨日上午,同安區新民鎮烏塗社區一片熱鬧。68名來自臺灣新北市石碇區烏塗裡和嘉義縣樸子市溪口裡的鄉親來到同安烏塗社區。兩岸「烏塗人」在廈聚首,共敘同根同源之情。

  據悉,這是第八屆海峽論壇配套活動「2016年閩臺同名村鎮敘緣之旅」的一對同名村交流活動。本次配套活動為期5天,其間,臺灣鄉親將探訪同名村鎮,探尋同室宗親,拜謁先祖,增進認知。

  在昨日的活動中,兩岸「烏塗人」進行了座談交流,到同安烏塗社區有550多年歷史的徐氏家廟拜祖,並參觀了該社區的氣排球訓練基地。氣排球在烏塗社區是一項很受歡迎的運動項目,鄉親們希望把這項運動也帶到新北烏塗裡,邀臺灣鄉親一起強身健體。昨日,同安烏塗村民還為臺灣鄉親準備了氣排球和馬蹄酥作為伴手禮,新北烏塗鄉親則回贈了他們的特產——文山包種茶。新北烏塗多山地,村民主要以種茶為生。

  同安烏塗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郭淑差介紹,據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記載,臺灣新北市石碇區烏塗裡和雲林縣內林鄉烏塗村,是同安烏塗先民冠籍的同名村,早在十多年前他們就已獲知這一訊息。

  而臺灣「烏塗人」對這個情況了解甚少。新北石碇區烏塗裡裡長林卻告訴記者,他們在半個月前才得知大陸也有個烏塗,「大家知道了都很高興,一聽說可以過來看看大陸的烏塗,幾乎全村的人都報名了,但是名額有限,最後只好從中選出32人,每戶最多就一個代表」。

  儘管不少臺灣鄉親之前來過廈門,但此行給他們的感覺尤為不同。新北烏塗鄉親林金花告訴記者,以前過來是旅遊,這次是來尋根和文化交流的,以前是到景點,這次是深入到普通的村莊,所以感覺更加親切。

  「這裡種的菜跟我們那邊一樣嘛!」跨海而來的臺灣鄉親在同安烏塗走走看看,看到相似的風物倍感親切。29歲的臺灣鄉親吳軍偉說,這是他第一次到大陸,希望以後有機會常來。

  相離太久,相聚太短。一個多小時後,臺灣鄉親就踏上了回程。要上車了,臺灣鄉親王金福還在和同安烏塗的鄉親交流著,最後才在眾人的催促下匆匆登車。兩地鄉親互留電話,互相約定要經常來往。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廈門網的觀點。廈門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兩岸同名烏塗村初次聚首:走走看看親情濃
    中新社廈門6月11日電 題:兩岸同名烏塗村初次聚首:走走看看親情濃作者 閆旭據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資料記載,臺灣新北市石碇區烏塗裡、雲林縣內林鄉烏塗村,是廈門同安烏塗村
  •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 臺胞廈門尋根謁祖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6) "← →"翻頁 6月11日,臺灣新北市石碇鄉烏塗裡和嘉義縣樸子市溪口裡的
  • 第十屆海峽論壇·第六屆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正式啟動!
    本次續緣活動是第十屆海峽論壇的一項主要配套活動,以「探鄉探親,尋根尋祖」為主題,邀請臺胞入閩,旨在推動閩臺同名村鎮鄉親相互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增強感情融合,促進閩臺鄉親雙向來往,進一步深化閩臺旅遊交流與合作。福建省旅發委、相關設區市旅發委領導、閩臺同名村鎮鄉親及媒體記者約400人出席了啟動儀式。
  • 交流促融合:同名村串起兩岸情 兩岸同名烏塗村初聚首
    海峽論壇自創辦以來,兩岸民間基層交流持續熱絡。今天的《交流促融合》系列報導,我們聚焦本屆海峽論壇的閩臺同名村聯誼活動,看看今年兩岸又有哪些村落初次結緣。  剛下大巴,來自臺灣新北市烏塗窟的鄉親們,就受到熱烈歡迎。
  • 360名臺灣同名村鎮鄉親來閩尋根謁祖
    當天,「第六屆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活動分別在廈門和福州啟動。鄭潘派等來自臺灣同名村的360名鄉親,來閩探親謁祖,兩岸同名村的鄉親執手共敘鄉情。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讓鄭潘派感到十分溫暖。 鄭潘派說,泉州有一個梧坑村,跟他們村子寫法不一樣,但同根同源。去年,鄭潘派已經找到在大陸的部分親人。
  • 360名臺灣同名村鎮鄉親來閩尋根謁祖 將赴廈漳泉等地走訪
    廈門網訊(記者 沈偉彬)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的一項主要配套活動,「第六屆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活動於6月8日分別在廈門和福州舉行了啟動儀式。
  • 閩臺緣丨閩臺同名村鎮續緣 臺胞坂仔尋根
    坂仔人坂仔事 再點關注      臺灣嘉義縣劉侯氏宗親會常務監事侯冬賢先生介紹說:嘉義縣樸子市雙溪口以農業產業為主,香瓜、甘蔗、稻米品質優良,希望兩岸鄉親不僅加強親情聯誼,也在農作物生長、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農業交流合作,增進兩地鄉親的共同福祉。隨後,臺灣鄉親走進坂仔語堂故居,參觀林語花溪文博園,感受林語堂大師的家鄉情緣。
  • 同名村鎮趣 閩臺淵源長
    新華網廈門6月13日電(記者項開來)臺灣桃園縣大溪鎮、福建平和縣大溪鎮;臺灣嘉義縣雙溪裡、福建南安市雙溪村……13日晚,來自閩臺兩地的數百民眾聚會廈門,啟動「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  本次續緣之旅為期6天,來自臺南市安平區、嘉義縣雙溪裡、嘉義縣六鬥厝、彰化縣舜田村、桃源縣大溪鎮、基隆市南靖村等350名臺灣鄉親,將分別「對口」探訪福建省泉州市和漳州的相關鎮村。  來自嘉義縣雙溪裡的張六,祖上由福建南安遷臺,至今已有280餘年歷史。此次,張六將走訪海峽對岸的另一個雙溪——泉州市南安豐洲鎮雙溪村。
  • 兩岸清水祖師信眾相聚福建安溪敘緣交流
    兩岸清水祖師信眾相聚福建安溪敘緣交流 2016-06-14 16:13:17孫虹 攝   中新網安溪6月14日電 (孫虹 郭斌)「清水祖師緣、兩岸一家親」,14日,第八屆海峽論壇·「千年清水祖師」兩岸信眾敘緣交流會在福建安溪拉開序幕。  此次交流會吸引100多名臺灣嘉賓前來參加,他們中既有來自基層的清水祖師信眾,又有專門從事清水祖師文化信仰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臺灣政商各界人士。
  • 兩岸清水祖師信眾相聚福建安溪敘緣交流
    6月14日,第八屆海峽論壇·「千年清水祖師」兩岸信眾敘緣交流會在福建安溪拉開序幕。孫虹 攝   中新網安溪6月14日電 (孫虹 郭斌)「清水祖師緣、兩岸一家親」,14日,第八屆海峽論壇·「千年清水祖師」兩岸信眾敘緣交流會在福建安溪拉開序幕。  此次交流會吸引100多名臺灣嘉賓前來參加,他們中既有來自基層的清水祖師信眾,又有專門從事清水祖師文化信仰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臺灣政商各界人士。
  • 閩臺話劇界互動頻頻:他們常來,我們常去
    中新社福州5月13日電 (林春茵)「他們常來,我們常去,現在的交流更加趨向個人交往,密度更大。」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話劇導演陳大聯13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閩臺話劇界互動交流已日趨頻繁。  為期13天的首屆福建省大學生戲劇節暨海峽兩岸校園戲劇交流展演正在福州舉行,將持續到18日。藉此次活動,臺灣校園話劇登陸交流展演,吹來清新海峽風。
  • 近300名臺灣同名村鎮鄉親來泉尋根續緣:熟悉的感覺還在
    近300名臺灣同名村鎮鄉親來泉尋根續緣——「模樣變了,熟悉的感覺還在」品茶聽南音早報訊 (記者郭曉冰 通訊員葉俊偉 楊麗婉 文/圖)第九屆海峽論壇於6月17日開幕,作為論壇重要的配套活動之一,第九屆海峽論壇兩岸宗親交流活動
  • 【巔峰頭條】小業態 大作為——福建深化閩臺鄉村旅遊合作促「環海峽旅遊圈」構建
    尤權表示:「臺灣在發展休閒旅遊、鄉村旅遊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鑑的經驗,雙方將繼續鞏固和深化兩地旅遊交流合作,共同做大海峽旅遊品牌。」  在參加南投縣草屯鄉兩岸洪姓宗親對接聯誼活動時,尤權表示,當年許多臺灣先民從福建出發,來到寶島開荒創業、繁衍生息,在創造繁華的同時也延續著中華文化和宗族傳統。如今,閩臺同宗同名村對接交流就是一種銘記祖先、銘記傳統,很有意義的形式。
  • 高雄社區工作者來京交流:要像一家人一樣常來常往
    來自兩岸基層社區的管理服務人員共聚一堂,交流工作心得,暢敘友情。以高雄市六龜區新興裡裡長邱瑞明為團長的高雄京臺社區交流團一行19人,11日參訪了北京平谷的濱河、建西社區,並參加了在平谷社區服務中心舉辦的「京臺社區大講堂」。
  • 2018兩岸宮廟敘緣聯誼活動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通過聚合兩岸眾多宮廟聯合祭天,旨在發揮兩岸民間宮廟同根同源優勢,通過以道敘緣,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容並蓄道教文化,祭天祈求風調雨順、福澤兩岸人民安康。中華道教聯合總會每年都會例行舉辦祭天祈福活動,今年首次由神明指定移師臺灣南部臺南麻豆海浦池王府舉辦「2018兩岸宮廟敘緣聯誼會」。
  • 福建省閩臺合作交流團來參訪臺南鹿耳門聖母廟
    大家都期盼閩臺信仰文化和農產品貿易等基層交流提速。  「祖籍福建的臺灣鄉親90%來自閩南。就拿民族英雄鄭成功來說,他對臺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贏得兩岸鄉親的共同敬仰。」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少牧隨團來臺南,他認為,閩南文化在臺灣的延播,讓閩臺之間的交流往來特別融洽。他本人就參加過多次海峽兩岸民間文化研討會,這些文化交流讓兩岸間的溝通更為緊密、更為順暢。
  • 相約「雲端」 福建閩臺青年傳承非遺文化
    相約「雲端」 福建閩臺青年傳承非遺文化 2020年07月06日 09:39   來源:福建日報   參與互動
  • 大連涉臺研究專家參加兩岸民間宮廟敘緣交流會活動
    6月14日下午,第七屆海峽論壇•兩岸民間宮廟敘緣交流會在廈門翔鷺大酒店舉行,海峽兩岸近300家宮廟的300名代表參加了交流會。大連涉臺研究專家參加了這一交流活動,同與會的臺灣宗教文化、民間信仰代表人士進行了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