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綠色海岸 恢復生態景觀 天津提前完成整治修復岸線不少於4公裡...

2021-01-18 中國小康網

冬日的渤海灣,褪去喧囂,多了一絲恬靜氣息。沿永定新河左岸前行,在河海交界處,一群群白色的鳥如珍珠般散落在岸邊淺灘上,或覓食,或休憩。

「眼前這片河灘就是我們承擔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中的溼地修復項目,整體修復面積138公頃,修復岸線長度1.4公裡。」日前,記者來到中新天津生態城南堤步道公園,天津濱海旅遊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建帶記者沿著海堤步道邊走邊看。

一道長長的海堤隔開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態系統景觀。海堤內側是城市公園,房車露營、觀光休閒;海堤外側是溼地灘涂,河海交匯,自然野趣。

永定新河是天津北部防洪屏障,多年來,由於河口淤積,水流流速驟降,攜帶大量泥沙沉積在入海口,形成淤泥質海岸帶,生物種類匱乏、環境承載能力薄弱。

「生態修復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重點任務之一。為切實解決這片河口灘涂的淤積、阻水等問題,濱旅控股公司在中新天津生態城統一安排下,承擔了永定新河左岸溼地修復項目建設工作,因地制宜開展河口海灣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重建綠色海岸,恢復生態景觀。」楊建告訴記者,「2020年上半年我們完成了方案設計和招標工作,隨後開始施工建設,11月底順利完工,較計劃提前一個月,實現了年內開工、年內完工的目標要求。」

走進南堤步道公園休閒驛站,兩塊展板映入眼帘,溼地修復項目的概況、修復範圍、完成情況以詳細的圖文對比展示出來。工作人員介紹,按照修複方案,共實施了四項建設內容,包括削去南部灘涂東側的直角矩形區域,改善水流的流態;梳理南部灘涂西側的帶狀灘涂地形,擴大、疏通水系連通和水體交換通道;同時,在北部臨堤灘涂區域修整邊坡輪廓;對南堤岸線進行整理和修復等。項目共完成地形整理18.3萬立方米,植被恢復面積3.3萬平方米。

受到潮汐影響,每天只有幾個小時施工窗口期。採訪中,楊建一直強調,要用自然手段實現生態恢復,儘量減少人為幹預。除了在前期工作中請教專家和主管部門,反覆進行方案論證,在修復建設中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優化。他說:「比如,原來方案設計建設木樁駁岸,但建設中考慮到要和野生鳥類保持一定距離,營造自然棲息環境,最終我們把木樁建設改成了臨堤緩坡,讓潮汐自然衝刷,通過疏浚、清淤、地形整理實現灘涂植被和底棲生物自然恢復。後期,我們還會持續跟蹤監測,評估鳥類、植被、潮汐等生態修復效果。」

記者從市規劃資源局了解到,天津堅持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強化153公里海岸線保護和整治修復,截至目前,國家下達天津岸線修復不少於4公裡任務已全部完成,超額完成修復濱海溼地400公頃的任務目標,共完成整治修復溼地528公頃,通過整治修復實現「水清、岸綠、灘美」,讓人們能夠「靠海親海」。

相關焦點

  • ...天津提前完成整治修復岸線不少於4公裡、整治修復濱海溼地400...
    天津北方網訊:冬日的渤海灣,褪去喧囂,多了一絲恬靜氣息。沿永定新河左岸前行,在河海交界處,一群群白色的鳥如珍珠般散落在岸邊淺灘上,或覓食,或休憩。「眼前這片河灘就是我們承擔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中的溼地修復項目,整體修復面積138公頃,修復岸線長度1.4公裡。」日前,記者來到中新天津生態城南堤步道公園,天津濱海旅遊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建帶記者沿著海堤步道邊走邊看。
  • 打造「藍色海灣」 天津完成4公里海岸線修復工程
    目前,天津東疆東部沿海岸線1.8公裡岸線生態修復工程,已經完成了岸線防護主體。目前,正在加緊施工,確保在明年開春種植期之前,完成所有的基礎工作,通過綠化,建設生態廊道,讓岸線綠色成色更足。
  • 分類制定海岸線整治修復措施 18公裡自然岸線只增不減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昨日記者獲悉,天津今年將紮實推進藍色海灣綜合治理和海洋強市戰略,確保全市自然岸線保有量在現有的18公裡基礎上只增不減。
  • 天津保護海洋生態推進海岸線生態修復 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生態環境
    內容提要: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記者從市規劃資源局昨天組織開展的「讓我們乘風破浪再出發」——守護最美海岸線沿海行主題活動中獲悉,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公園去年底完工後,我們帶孩子過來遛彎,近距離親海、看海,挺愜意的。」
  • 山東將限期完成整治修復濱海溼地面積不少於3800公頃
    央廣網濟南6月25日消息(記者桂園)記者從山東省海洋局獲悉,目前山東29個渤海綜合攻堅海洋生態修復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按照國家統一實施期限要求,2020年年底前項目全部建設完工,全省將完成整治修復濱海溼地面積不少於3800公頃、岸線長度不少於22公裡。
  • 持續推動重大生態工程建設 高標準打造綠色城市
    內容提要:2020年,本市持續實施重大生態工程,加快推動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工程,推進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和溼地自然保護區的修復管理,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成效顯著。今年,本市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努力建設大綠大美、舒適恬靜、宜業宜居的綠色城市。
  • 到2020年大連市大陸自然岸線整治修復長度不低於15.7公裡
    到2020年大連市大陸自然岸線整治修復長度不低於15.7公裡 作者:智曼卿 2018-05-24 09:00   來源:大連日報  ,確保到2020年大連市大陸自然岸線整治修復長度不低於15.7公裡,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海島自然岸線(黃海)保有率不低於80%。
  • 山東日照實施全國首例港口岸線修復為生態岸線工程
    專家組認為,該工程遵循當地海域波浪及潮流泥沙的運動規律,利用自然力量維持人造沙灘穩定,再造了金沙灘;利用港區疏浚泥沙打造的沙灘,實現了疏浚物資源化利用,增加了生態岸線,拓展了公眾親水空間,提升了城市品位,打造了集生態海岸、海洋文化等於一體的城市景觀,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據了解,海龍灣工程是我國首批「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主體工程。
  • 臨海:整治修復臨海白沙灣海域海岸帶 還原水清岸綠的自然岸線
    新聞開始於3:55   白沙灣海岸帶,作為臨海市為數不多的城市岸線。由於灣內水質較差,為了恢復白沙灣的自然風貌,臨海市按照「宜灣則灣,宜灘則灘」的要求,於2011年初著手實施白沙灣海域海岸整治修復工程,目前已完成多個子項目。目前,工程進度如何呢?
  • 遼寧年底修復2100公頃濱海溼地
    今年,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收官年,我省將通過實施14個渤海綜合治理項目,力爭年底前完成修復濱海溼地面積2100公頃、岸線修復長度33公裡,儘快解決全省海域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完成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任務目標。
  • 海口「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三項目計劃年內全部完工 受損岸線將恢復...
    項目現場據了解,實施整治修復的區域位於海口市西海岸、海口灣和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內。項目建設包含3個子項目:①海口西海岸生態整治與修復項目,包含長濱北五路、會展中心、五源河口東側、假日海灘4個岸段的海灘整治修復工程。②海口灣生態整治與修復項目,包含岸線整治修復、濱海溼地修復、海洋生物資源恢復、水文動力及衝淤環境恢復、島體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環境監測5個重點工程。
  • 廣東「藍色海灣」整治樣本:汕頭南澳島多管齊下修復受損生態
    恢復、提升、利用和保護4月底5月初,廣東氣溫漸高,溫潤的東南季風也開始從海上徐徐吹來。位於粵東地區的汕頭市南澳島,距離入島處不遠的一處海岸上,幾名綠化工人頂著驕陽、迎著海風,正忙著給新栽下的植物澆水施肥、收拾殘枝落葉。他們的腳下,橫貫在花草間的人行步道,一些石板上依稀還殘留著水泥痕跡。
  • 環島路岸線整治工程將啟動景觀施工 包括明月廣場及步道自行車道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林雯 通訊員佘逸)環島路岸線生態修復「組合拳」的最後一項——市重點工程環島路(長尾礁至五通段)岸線整治和沙灘修復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記者昨日從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目前部分基礎施工已經完成,項目即將啟動廣場等景觀施工。  據悉,長尾礁至五通段岸線整治和沙灘修復工程總投資約9272萬元。
  • 2019長島近海養殖騰退1.26萬畝,恢復自然岸線8.7公裡
    一年來,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持續發力生態保育、綠色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新的成果。截至 目前,省市《意見》確定的102項重點工作,46項全部完成或落實;承擔的市級三重工作綜合試驗區15項精品工程,全 部按計劃推進。其中生態保護提標擴面。
  • 整治修復岸線20公裡,騰退近海養殖1.26萬畝,全區海水淡化能力達...
    多年未見的大葉藻等藻類重現長島,騰退近海養殖1.26萬畝,整治修復岸線20公裡,進島遊客過夜遊佔比超過60%,10個有居民島嶼實現海水淡化站全覆蓋……長島綜合試驗區正式設立一年多以來,省、市、縣三級傾力推動,海洋生態資源和生物群落明顯恢復,綠色發展動能加快生成,基礎設施短板逐步補齊。
  • 山體「療傷」、海岸修復,長島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生態之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長島南長山其中一颱風機的拆除場地看到,種植的碧桃等植物長勢很好,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已看不出這裡曾是風機場地的影子。山體整治前近幾年,長島還全面恢復山林植被,用「加法」推進全域生態修復。
  • 海岸侵蝕、防護與修復研究綜述
    海岸侵蝕的防護與修復應運而生,在此之前海岸大多採用硬性防護,如海堤、防波堤、丁壩,以及少數軟性防護,隨著綠色環保深入人心,同時貫徹和響應我國的 「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國家統籌支持地方開展「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生態礁島」等生態修復工程,可以看到,未來的防護與修復將會是以生態防護與修復為主。
  • 洹河景觀水系建設殷墟示範段項目:打造綠色生態水岸
    4月15日,記者走進洹河景觀水系建設殷墟示範段項目,去了解這條「景觀宜人、功能完善」的綠色生態水岸。據悉,洹河景觀規劃岸線長36公裡,總面積38平方公裡,分為西湖公園段、殷墟段、城區段、東湖公園段。該段河道全長1.5公裡,河面寬60米至180米,河底寬20米至140米。建設內容包括河岸護坡修復、河道清淤治理、堤岸步行道整修和河灘地生態修復。項目估算總投資4800萬元。該地塊因建成時間較早,後期缺乏管理及維護,導致整體沿岸濱河環境較差,影響城市濱河風貌及市民休閒、娛樂、觀景等活動。該項目建設內容為建設生態駁岸,修建臨水步道,修復河灘溼地生態景觀,重塑自然環境,造就城市節點形象。」
  • 天津12條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類 濱海新區溼地修復面積達528公頃
    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南堤步道公園,留下越冬的候鳥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觀賞。「曾經,這灘涂上布滿灰褐色汙泥。」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局副局長崔捷介紹,灘涂修復後,才有不少鳥類在此棲息。天津地處渤海灣「碗底」,有著153公里海岸線。但由於水質汙染、沿岸多泥質灘涂、海洋遠離主城區等原因,本就有「靠海不親海、臨海不見海」一說的天津,仿佛離海越來越遠。「本地的渤海海鮮,都快成奢侈品了。」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 ⑦)丨 南通長江生態修復成果:生產岸線退...
    幾年前,江蘇南通長江沿岸,還分布著高能耗貨運碼頭和不少「散亂汙」企業。2016年以來,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騰退汙染企業,整體搬遷港口,修復生態,增綠植綠,建成國家森林公園,並向市民免費開放。這裡成了市民們引以為豪的「城市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