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保護海洋生態推進海岸線生態修復 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生態環境

2020-12-13 瀟湘晨報

內容提要: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記者從市規劃資源局昨天組織開展的「讓我們乘風破浪再出發」——守護最美海岸線沿海行主題活動中獲悉,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

「公園去年底完工後,我們帶孩子過來遛彎,近距離親海、看海,挺愜意的。」昨天,正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南堤濱海步道遊覽的市民張敏對記者說。

根據規劃,南堤濱海步道向北延伸還將建立公園群落。「從南到北依次是南堤濱海步道公園、河口公園、印象海堤公園以及遺鷗公園,全長18公裡,為周邊百姓提供休閒娛樂的空間,同時也能保護海岸線。」天津濱海旅遊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規劃建設部經理付鵬介紹,海堤沿線公園建設注重對原有設施的保護,還會考慮鳥類的生存空間。為了方便市民觀鳥,主管部門在遺鷗灘涂接信號進入遊客服務中心,市民遊客可在距離鳥類四五公裡的距離欣賞鳥類。

今年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收官之年,今年年底本市將完成不少於4公裡岸線和不少於400公頃濱海溼地的修復任務。「我們有三個項目在推進,一個是東堤路3.1公裡,將於7月竣工;二是東疆1.8公裡岸線整治修復,到今年年底除了配套設施可全部完工;三是臨港段2.3公裡岸線整治修復,今年年底除了配套設施都能完工。我們目前正在推進的溼地修復包括永定河口溼地138公頃、臨港283公頃,今年都要完工。」市規劃資源局海域處四級調研員劉莉告訴記者,岸線整治修復以生態修復,岸堤種植適合鹽鹼的綠植為主,海陸水繫結合的地方則建立步道生態公園。(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來源:今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關注| 推進長江大保護,武漢打造世界知名濱水生態綠城
    記者陳卓 攝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一瓢舀起兩江水,半杯清茶三鎮香。」
  • 水生態修復成果斐然 天津南翠屏公園「脫胎換骨」
    水生態修復成果斐然 天津南翠屏公園「脫胎換骨」   2017年11月23日上午,天津市南翠屏公園水體生態修復項目成果展示會在天津市南翠屏公園荷花湖隆重舉行。本次展示會由天津市市容和園林管理委員會主辦。   水生態系統操控技術是水處理措施與給排水、綠化景觀及機電技術設備密切結合的產物,投入成本和運行費用低於傳統的物理化學治理方法。通過營造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恢復本土物種的生存環境,快速形成景觀水體生態鏈。
  • 德化:做活水文章 做美水生態
    項目自啟動以來,龍門灘鎮立足流域實際,科學規劃、精心設計、合理布局,以自然恢復為主,統籌兼顧河道防洪、排澇、綠化、環境整治等各項功能,先後開展河道兩岸生態堤防及生態護岸建設、河道清淤疏浚、灘地保護與修復、導水設施及河道沿線景觀工程基礎部分建設等河道整治工程。通過安全生態水系項目建設共砌築生態護岸990米,親水漫道和親水碼頭、鵝卵石河灘、水壩汀步、特色竹林觀賞區等景觀。
  • 修復黃金沙灘!溫州全力推進海洋生態項目建設
    沙灘修復後,該村也將美麗沙灘作為「花園村莊」建設的最大亮點,從村容村貌等村居格局上進行沙灘主題再契合,對環沙灘一帶的漁民房、民宿做統一的外立面裝飾,讓海島漁村的「漁」味更濃。  「在推進海洋生態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海洋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不僅要『治海』,還需要『治陸』『治岸』,實現從海洋到陸地的全程監控、同步治理。」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圍繞如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5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餘國東等代表委員。
  • 深圳灣休閒帶西段沙灘進行生態修復,濱海岸線將生態化改造
    ,另外對深圳灣休閒帶西段沙灘研究進行生態修復,保留人工沙灘進行養護與修復,並定期補沙。 目前,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已立項開展《深圳灣濱海岸線生態化改造規劃》項目,擬通過對深圳灣海洋地形地貌、海洋水文、海洋環境、海洋生態現狀等調查,分析深圳灣濱海岸線現狀存在問題,結合海岸帶開發利用現狀及規劃,系統梳理國內外先進城市濱海岸線生態化改造案例,並結合深圳的實際情況分析其適用條件,明確深圳灣岸段主要生態問題,構建深圳灣濱海岸段改造適宜性評估指標,提出不同岸段改造方向
  • 海南陵水修復兩潟湖生態環境資源紀實
    海南陵水的新村潟湖、黎安潟湖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海岸潟湖,曾一度陷入開發過度、汙染突出、生態退化的困境。近年來,陵水縣以藍色海灣整治為切入點,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努力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互促互進的有效路徑。陵水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省東南部,海岸線全長118.57公裡。
  • 河流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模式及措施探討
    治理好河流即可以大大幫助防汛工作的展開,又對改善水生態環境具有重大的幫助。 1河流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模式 1.1保護將河流水生態系統中保存較好的部分妥善的保護起來,禁止開發及人為幹擾,防止可能造成的生態破壞。
  • 日照:退岸還海修復千米金沙灘 黃海之濱串起「生態項鍊」
    退岸還海修復千米金沙灘 植樹造林徵服萬畝鹽鹼地  日照:黃海之濱串起「生態項鍊」  ■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媒體山東行  □ 本報記者 吳寶書 慄晟皓  7月的日照海濱,海水清澈,沙灘迷人,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愜意地同觀海天一色,共賞金沙碧浪。
  • 南平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取得實效
    富金湖畔的改變,源於南平市堅持治水優先,以「水美」點亮「城美」,在全國率先開展「水美城市」建設,升華於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理念的南平市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該試點計劃總投資約50億元,其中中央資金8.27億元,省級資金10.29億元,市、縣及其他資金31.45億元。
  • 分享|濱水公園的生態解法:以武漢長江主軸濱水公園為例
    一個多世紀的工業發展和城市擴張使濱水地區的環境狀況不斷惡化,不僅切斷了人們與河流的聯繫,也破壞了自然棲息地,加劇了水體汙染。工業發展後的生態環境設計及大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成為城市發展的重點。 02濱水片區發展遺留的問題 1.濱水生態破壞嚴重 2.產業轉型後濱江成為工業廢墟 3.市民缺少對公共空間的參與 03解法原則
  • 打造一條「會呼吸」的生態海綿濱水廊道
    「會呼吸」的海綿綠地,「會循環」的生態水廊,沿途水清岸綠、鳥語花香,處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近日,黃埔區完成生物島碧道示範段建設,率先落實廣州關於全市6條重點碧道示範段建設工作的部署。升級後的環島碧道全長6.6公裡(含2公裡室外全塑膠緩跑徑),充分利用生物島濱水優勢,融入「海綿城市」「循環經濟」等生態環保理念,創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享的生態空間,用繡花功夫打造出一條充滿活力的廣州國際生物島生態海綿濱水廊道。
  • 加強海岸線整治修復 打造廣東黃金海岸線
    我省大陸海岸線長達4114.3千米,居全國之首,且海域遼闊、海灣和海島眾多,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海岸帶資源稟賦。而湛江海岸線綿長,濱海景觀豐富。如何將這些天然的優勢利用起來?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孫省利建議,要大力實施海岸線整治修復工程,留住海岸帶美麗容顏,全面構築起海洋生態安全保護屏障,打造全國最美的廣東海岸景觀帶。    他建議,要以海岸線為基準,向陸域後退200米至500米不等(港口和公共碼頭除外),將該範圍同劃歸為國有或者集體所用,以便於統一規劃,統籌安排開發利用活動。這一公共區域可進行景觀化和生態化建設,也可以形成新的海岸帶生態產業。
  •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保護修復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沿線重要湖泊和溼地,加強洱海、草海等重要高原湖泊保護修復,推動長江岸線生態恢復,改善河湖連通性;開展長江上遊天然林公益林建設,加強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全面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加強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實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全面改善嚴重石漠化地區生態狀況;大力開展礦山生態修復,解決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問題;保護珍稀瀕危水生生物
  • 三大工程 五項措施 強力推進錦江水生態治理
    到2020年,錦江堤防整治、閘壩改造、生態修復、景觀提升、視頻監控及錦江流域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與錦江綠道建設同步完成,碧水長流、生機盎然的宜居濱水廊道初步呈現。  具體而言,第一階段,成都將力推三大工程:加快推進控源截汙工程建設、全面推進流域清淤工程、有序推進清水補水工程這三大工程。  怎樣加快推進控源截汙工程建設?
  • 肥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立足生態保護 推進生態修復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以來,肥城市作為其間的「主陣地」,率先扛起生態重構大旗,堅持修復治理「一盤棋」 統籌推進,紮實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突出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建設,全面鋪開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採煤塌陷地治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等7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 水生態文明讓「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青島更美麗
    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結合「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青島城市特色,按照「一軸兩帶」的總體布局,圍繞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水環境治理、推進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水景觀與水文化建設、深化水管理體制改革等六大任務,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 濱水綠地空間 | 江蘇南通:持續構建濱水綠地空間體系(一)
    濱水綠地和濱水公共空間規劃建設已成為城市綠色生態空間規劃建設的重點領域,完成了如上海楊浦濱江等一大批精品項目,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為總結城市濱水公共空間建設的成功經驗,持續推動城市綠色生態空間建設,提升城市公共環境建設和治理水平。
  • 德陽打造濱水生態走廊 綿遠河西岸生態整治工程預計年底完工
    德陽打造濱水生態走廊 綿遠河西岸生態整治工程預計年底完工 中 小】   作為德陽本年度完善城市功能的重點工程之一,位於旌東新區起步區內的綿遠河西岸生態整治工程
  • 山西: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全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
    為保護母親河,全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環境,高平市於今年正式啟動與實施了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採用PPP模式建設,總投資近9億元,建設周期為2年,包括蘇莊灣溼地、丹河生態長廊建設、南部中水回用工程、開發區(米山)汙水處理廠建設、天陽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開發區興園路工程及東倉河治理工程等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