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全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本站訊 初冬時節,溼冷的空氣中略帶著一絲寒意。在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各施工現場,機聲隆隆、熱火朝天、全員奮戰、奮力衝刺,激蕩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旋律,奔湧著蓬勃發展、疾步向前的幹勁與豪情。

  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是高平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動承接省委、省政府「七河治理」和晉城市委、市政府沁(丹)河流域生態治理戰略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提升我市城市品位、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動高平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當前我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源頭保護、沿線治汙、兩岸增綠、生態補水、河湖清淤、溼地淨化、中水回用」的總體思路,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傾全市之情,加快推進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全力打造「古韻長平、活力新城、錦繡高平、康養福地」,全面構建高質量轉型發展新格局。

  丹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自北向南穿城而過。為保護母親河,全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環境,高平市於今年正式啟動與實施了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採用PPP模式建設,總投資近9億元,建設周期為2年,包括蘇莊灣溼地、丹河生態長廊建設、南部中水回用工程、開發區(米山)汙水處理廠建設、天陽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開發區興園路工程及東倉河治理工程等重點項目。目前,全部開啟了「加速跑」模式,全力吹響衝鋒號角,你追我趕,奮勇前進,向著年底目標奮力衝刺。

  源頭保護 兩岸增綠 ——著力構建丹河生態長廊

  初冬時節,剛被一場冬雨洗滌過的丹河,河水愈加清澈。只見錦華街橋段,丹河岸的漫步道、騎行道已顯雛形,彎彎曲曲的道路兩旁已栽植上了各類樹種。此時的丹河一改往日容顏,脫胎換骨一般,綻放出了清新自然的新姿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讓我們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我們採取了源頭保護、沿線治汙、兩岸增綠、中水回用等系統性的修復與保護措施,還將建設10公裡的生態廊道,讓丹河串聯起老城區和高鐵新區,打造出「人在林中走,碧水城中流」的美景。當前我們已完成丹河(錦華街橋——南部兩河溼地)段的河道清淤工作;丹河(錦華街橋——龐村)段已完成3.5公裡廊道土方造型工作,正在同步進行綠化種植、騎行步道的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丹河(龐村——南部兩河溼地)段正在進行河道防滲工程土工膜的鋪設......」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現場負責人郭俊文一一向我們介紹著。

  丹河連接著高平的歷史,訴說著高平的現在,更承接著高平的未來,是高平一代代人成長的記憶。高平市委、市政府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的信心和決心勢不可擋,是為民造福,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環境的又一次生動實踐。力度之大,範圍之廣,規格之高,可謂前所未有。「我們正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幹勁,強力推進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全力以赴確保年底完成丹河下遊段5公裡的生態長廊主體建設工程,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滿意答卷。」郭俊文滿懷信心地說道。

  沿線治汙 達標排放—— 逐步讓丹河的水質好起來

  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沿線治汙是關鍵,為此我市把丹河沿線治汙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今年我市不僅將天陽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上日程,並在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米山園區新建一座汙水處理廠,這樣可有效實現丹河流域(高平)段沿線水質達標排放,讓丹河流域(高平)段告別臭水燻天的歷史,再現碧水長流的生態美景。

  天陽汙水處理廠因設備老化、工藝落後、處理能力不足,處於關停狀態。今年隨著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的正式啟動,我市下大力氣對天陽汙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改造後,處理的水質將由原來的城鎮排放標準一級A類,提升至地表水V類,有效實現汙水處理的提檔升級。來到廠區,工人師傅們正在加緊安裝新設備,地上隨處可見拆卸下來的老舊零部件。據施工人員介紹,當前他們正在進行反硝化系統和除臭系統構築物的建設。鼓風機房、配電間、脫水機房、提升泵房主體已全部完工。為了搶時間、趕進度,他們增加了人員和設備,加班加點進行施工,全力確保年底完成進水調試的目標任務。

  來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米山)汙水處理廠施工現場,安全生產倒計時牌上,「米山汙水處理廠距離完成進水目標還有45天」的字樣格外醒目。廠區內,只見塔吊林立,混凝土車、鏟車、挖掘機、運輸車等大型機械來回穿梭,施工人員堅守崗位、奮戰正酣,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郭俊文介紹,「入冬以來,我們制定了堅持搶幹50天,全力實現進水的目標。當前中建五局的施工人員堅持兩班倒,發揚團結奮進、苦幹實幹的精神,只爭朝夕、全員奮戰,確保年度完成進水目標任務。目前,工程主體框架基本完工,準備進行主體砌築、地面回填平整等工作。工程全面完工後,近期可實現處理汙水規模達10000噸/天,遠期可實現處理汙水規模至20000噸/天,將有效推進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汙水和米山鎮鎮區居民生活汙水的達標排放,最大限度減少母親河的生態壓力。」

  河路共治 增添活力 ——助力開發區和高鐵新區同城化發展

  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我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陣地,道路先行是關鍵。我市通過河路共治,將開發區興園路建設與東倉河治理同步推進,實現與高鐵新區高效銜接,助力開發區和高鐵新區同城化發展。同時可串聯起蘇莊灣溼地、南湖、牛山、丹河下遊段等生態資源,為打造「古韻長平、活力新城、錦繡高平、康養福地」增添活力,注入生機。

  開發區興園路東起米山工業大道,西至208國道。全長2.5公裡,寬36米,為雙向4車道。來到施工現場,只見寬闊的道路路基已成型,鏟車、挖掘機、運輸車輛在平坦的路面繁忙作業。據該項目施工負責人介紹,目前興園路道路路基平整、地埋管道已完成90%。標頭已鋪設水穩300米,標尾至高速路已具備鋪設水穩條件。施工人員正搶抓晴好天氣,攻堅克難、加班加點,全力以赴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年底兌現簡易通車的鄭重承諾。

  東倉河作為丹河支流,緊鄰開發區興園路,由北向南,自河西鎮蘇莊村北匯入丹河,全長22.45公裡。我市堅持河路共治,將開發區興園路建設與東倉河治理統籌推進,進一步加快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步伐。當前,東倉河治理工程高鐵橋段河道已開挖,正在進行襯砌。其他段已完成測繪,準備進行開挖。「當前隨著氣溫的反覆變化,給施工造成一定影響,我們全力調動人員、機械設備等,加緊施工,奮力衝刺,確保東倉河治理工程按照預定目標加快推進。」正在繁忙施工的工人師傅向記者說道。

  生態補水 中水回用——逐步讓丹河的水質豐起來

  高平水資源緊缺,如何讓丹河的水質豐起來,這是加強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市堅持高標準規劃,積極踐行生態環保理念,通過生態補水和中水回用兩項舉措,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逐步讓丹河的水質豐起來。

  生態補水主要是通過丹河上遊及周邊庫區的水資源對丹河進行季節性給水,解決丹河斷流、乾旱的現狀。南部中水回用工程是從兩河溼地(丹河、許河交匯處)取水,通過輸水管道連通河湖,保證老城區新城生態用水需求,從根本上解決丹河水量不足的現狀。

  當前南部中水回用工程,輸水管道已從兩河溼地(丹河、許河交匯處)鋪設至蘇莊灣溼地,一體化泵站已基本完工,輸變電工程正在進行收尾。「今年我們的工程目標是年底實現進水,將兩河溼地的水順利輸送至蘇莊灣。目前,時間緊、任務重,工人師傅堅持「白+黑」兩班作業,不怕苦、不怕累,全力衝刺,確保圓滿完成進水目標任務。」郭俊文表示。

  生態溼地 山水相依 ——逐步讓丹河的風光美起來

  逐步讓丹河的水質好起來、豐起來,最終目標是讓丹河的風光美起來,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環境,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市依託翠屏牛山、悠然南湖、古韻蘇莊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和高鐵新區高平東站便捷交通優勢,新建蘇莊灣溼地,打造大美湖區,構建起「一心兩肺,一站一村」的總體山水景觀格局。以翠屏牛山為一心,以悠然南湖和蘇莊灣溼地為兩肺,以高平東站為一站,以古韻蘇莊為一村,融入青山綠水、人文古韻、現代時尚等元素,逐步讓丹河的風光美起來,成為高平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蘇莊灣溼地工程總佔地面積630畝,可形成水面330畝,以「新城樂活水岸、綠色城市客廳」為功能定位,建設帶狀生態濱水空間,以生態慢行步道串聯起老城新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水系景觀、溼地保育、綠化、亮化、道路、智慧管理、康體遊樂設施等,共分為入口廣場區、人工湖區、親水活動區、休閒活動區、林蔭活動區、健身活動區、背景林帶種植區、中央水景區等區域。

  只見蘇莊灣溼地工程遼闊的湖域造型已成型,觀鳥臺高高聳立,遠處與松柏掩映的牛山相連。駐足此處,開闊的視野,遼闊的景色,「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生動畫卷浮動在腦海。「蘇莊灣溼地工程作為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的一項重大工程,工程量大,任務艱巨,我們全體施工人員在保質量、保安全、保進度的前提下,只爭朝夕、砥礪奮進,以時間賽跑,向目標奮進,正在加快進行湖底防滲工程土工膜的鋪設。我們的年底目標是確保年底實現進水目標,我們保證完成任務!」該項目施工負責人鄭重承諾。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在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各施工現場,全員奮戰、施工正酣,卯足了勁兒向年底目標衝刺,處處熱火朝天,處處充滿生機,處處孕育希望,譜寫著一曲滿懷激情、砥礪奮進、未來可期的生動畫卷。「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的美麗藍圖已繪就,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鼓足幹勁,攻堅克難、奮勇爭先,全力以赴加快推進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圓滿完成年底各項目標任務,向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郭俊文語氣堅定地說道。

相關焦點

  • 幸福汾水漾碧波——山西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紀實
    「加快實施汾河百公裡中遊示範區項目建設,創新投融資模式,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嚴把工程質量關,加快推進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進度,把汾河流域打造成山青、水秀、河暢、岸綠、景怡的綠色生態廊道。」這是10月15日召開的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推進會發出的號召。
  • 山西實施「七河」流域生態保護 汾河生態全面好轉
    2015年7月,我省印發《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綱要》。2016年4月,水利部與山西省政府聯合批覆了《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這是水利部會同省級政府批覆的全國第一個流域生態修復規劃。2017年1月,山西省人大審議通過了《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為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 汾河上遊林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安排會在山西管涔林局召開
    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全力保障汾河上遊林草生態保護修復十大工程順利實施,紮實推進汾河流域生態治理,把山西人民的母親河建成水利長廊、生態長廊、文旅長廊,涵養和保護好「華北水塔」。
  • 靜樂縣全力打造汾河流域42公裡生態廊道
    「你看,通過保護和修復,我們的汾河多美。」從老王的望遠鏡中看去,汾河碧波蕩漾,兩岸綠意蔥蘢。  靜樂縣位於汾河流域上遊,當地的生態建設對汾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大。近年來他們堅持「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圍繞「山、水、林、田、湖」五個方面,持續推進汾河流域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與保護。
  • 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聯席辦...
    7月17日和20日,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聯席辦主任王利,帶領聯席辦各成員單位具體負責人,對市農牧局主管負責的農牧業汙染減排工程進行督查指導,市農牧局副局長辛軍、科教科科長王智功參與陪同。
  • 山西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力爭實現「黃土不露臉」
    來源:新華網作者:王飛航記者從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這個省近日出臺《山西省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工作導則》,提出今後將全面加快林草融合發展步伐,按照「黃土不露臉」的要求,全面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
  • 打造「綠廊道」管護「大氧吧」市政協調研我市南北兩山生態保護及...
    加強我市南北兩山生態保護與治理既是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黃河流域蘭州段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為全面了解我市南北兩山生態保護及治理情況,近日,市政協開展專題調研,剖析查找存在的問題,並就如何加強保護與治理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幾十年有縣無城的澤州,發力「丹河新城」,雄起太行中原大地
    因這裡是晉城舉全市之力建設的丹河新城。丹河新城是晉城在全力開拓的一個新城區,其定位很高,「以建設國家低碳新城試點示範區、山西省新型城市示範區、晉城市高質量轉型發展戰略承載地為發展定位,全力打造人民美好生活承載地、科創產業升級策源地、生態優質發展示範地,建設以商業商務中心、康養中心、雙創中心、政務中心四大核心為支撐的生態智慧之城」。
  • 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啟動
    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啟動現場。新華社記者李雲平攝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17日電(記者李雲平)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於4月16日啟動,計劃利用3年時間持續改善烏梁素海流域生態功能。
  • 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 生態保護修複試點
    原標題: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 生態保護修複試點   2018年,南平市成為國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 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237個子項目完工
    我市作為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年多來,全市上下堅決扛起重大政治任務,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全力推進試點工程實施,其帶來的階段性成效加速顯現。固山,挺起「山之脊」。我市加強泰山石保護,關閉取締大型石頭存放和交易場所,236家經營業戶、10193塊大型石頭,全部完成封存、收回協議籤訂及建檔工作。東平縣舊縣鄉狼窩山綜合治理項目,對損毀山體進行高標準修復治理,已復綠廢棄礦山約800畝。治汙,實現「水改質」。
  • 前旗推進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
    筆者在3月6日烏拉特前旗召開的黨政聯席會議上獲悉,今年,前旗將重點推進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  會議指出,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項目是今年全市的頭號工程,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更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工程,今年是工程建設的關鍵一年,時間緊、任務重,全旗要按照工程建設行事曆,掛圖作戰、責任到人,切實盯緊抓實。
  • ...流域梅州市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編制…
    【生態保護】梅州市召開會議研究梅江-韓江流域梅州市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編制… 2020-08-12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平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取得實效
    富金湖畔的改變,源於南平市堅持治水優先,以「水美」點亮「城美」,在全國率先開展「水美城市」建設,升華於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理念的南平市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該試點計劃總投資約50億元,其中中央資金8.27億元,省級資金10.29億元,市、縣及其他資金31.45億元。
  • 小資金撬動大項目——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側記
    作為廣西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系列項目之一,金龍水庫(湖)在近期完成生態修復後,立時成為崇左市生態修復的靚麗名片,也吸引了多家銀行機構、園林公司等資本投資崇左市生態水系修復,創造了利用不到1億元山水林田湖草獎補資金,卻「四兩撥千斤」撬動35億元投資的喜人成效。近兩年來,廣西著力打造了一批生態修復效果好、資金撬動作用大、直觀效果好的亮點工程項目。
  • 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階段治理成效顯著
    近日,由中建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內蒙古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階段治理成效顯著,建設者們與沙漠荒山為戰,將沙漠變成綠洲、荒山變成林海。烏梁素海試點工程在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中排名首位,是全國最大山水林田湖草修複試點工程,沙漠治理面積位居全國同類工程之首,治理流域面積約1.47萬平方公裡,包含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工程、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水土保持與植被修復、河湖連通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農田面源及城鎮點源汙染綜合治理等5種業態、7個子工程,工程難度之大、治理種類之多、施工環境之惡劣,都在國內均屬首例。
  • 著力打造長江上遊綠色生態廊道 貴州省全力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
    著力打造長江上遊綠色生態廊道——貴州省全力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  山川歷歷,芳草萋萋。  地處西南內陸腹地、長江上遊的黔貴大地用青山和碧水鐫刻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曾經石漠遍地,如今荒山披綠,百姓開顏。  5年來,貴州牢牢守住「兩個底線」,著眼全局,深謀細處,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溼地與河湖保護修復、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綜合整治等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築牢了長江重點生態區安全屏障。
  • 重慶巫溪: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巫溪縣為全國綠化模範縣,獲得過「綠色中藥出口基地」、「中國綠色生態馬鈴薯之鄉」等榮譽稱號。是一個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圖片來源:心有寧溪團隊(巫溪臺 傅春蓉)
  • 肥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立足生態保護 推進生態修復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以來,肥城市作為其間的「主陣地」,率先扛起生態重構大旗,堅持修復治理「一盤棋」 統籌推進,紮實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突出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建設,全面鋪開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採煤塌陷地治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等7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 東方園林攜手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著手永定河生態修復工作
    為了進一步提高永定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東方園林與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將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永定河流域生態修復工作。不久前,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衛華一行到到訪東方園林。東方園林副總裁賈瑩陪同調研,之後雙方就生態、產業發展體系創新,共同推動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召開了一場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