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仲強 劉金輝
國土,是生態之魂、發展之基、民生所依。國土空間碎片化、無序化開發是發展中面臨的一道難題。「山碎、林退、水減、田瘠、湖萎」的問題橫亙在現實之中。重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是綠色循環發展的必由之路。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以來,肥城市作為其間的「主陣地」,率先扛起生態重構大旗,堅持修復治理「一盤棋」 統籌推進,紮實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突出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建設,全面鋪開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採煤塌陷地治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等7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把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群眾增收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讓群眾感受到項目實施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從亂石林立到遍地蔥蘢——礦山修復顯成效
在桃園鎮顧莊村與高新區南部交界的丘陵山區,遍地的芸苔綠意盎然,一塊塊梯田接連成片。而就在三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廢棄採石場。走到規劃牌前可以看到,在治理工作開展前山體植株破壞嚴重,原始地形地貌幾近損毀,棄渣無序堆放,與眼前的蔥蘢綠意大相逕庭。該項目整治土地3.28萬畝,新增耕地2400畝。治理過後,完善了機井、排水溝等水利設施,修建道路17.7公裡,栽植苗木和爬山虎8.5萬株,播撒草種14萬平米, 項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特別是桃園鎮顧莊村通過土地整治和三資清理,將220畝土地全部納入村集體資產管理,年承包費600元每畝,僅此項村年可增收13.2萬元。將礦山資源修復轉化為旅遊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形成了多方位一體的產業集合,走出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路子。
如今,礦山生態修復的成果已逐漸顯現,有力地助推了鄉村振興和農村產業經營結構的調整,群眾的收入得到提高,為農村脫貧攻堅注入新動能。
從荊榛滿目到長天一色——採煤塌陷地變沃土水塘
淺塘魚遊,瓜果飄香,接連成片的人工湖上碧波粼粼,遊人在此間熙來攘往、樂此不疲,儼然一副肥城後花園的模樣。來到肥城市石橫鎮、湖屯鎮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現場,又有一番不一樣的風景。
眾所周知,肥城市是山東省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隨著該地煤礦資源日漸凋敝,因開採造成的土地大面積塌陷變形、積水也就無法避免,從而導致當地群眾無法正常耕作。據介紹,該地以前是大大小小的水坑沼澤,道路上也附著著運煤後留下的煤渣。通過堅持不懈地治理,現在這裡土地復墾,水美魚肥,開啟了「宜農宜漁」的良性生態循環模式。
距離此處不遠的石橫鎮南大留村又有著不一樣的治理思路。
南大留村採煤塌陷都是荒草湖泊,有水,有雜草,土地條件不適合耕種。通過治理,將良田承包給大戶,以合作社經營,種了幾萬棵梨樹,村裡重新分配承包流轉給村民帶來了相當多的實惠和效益,大夥們都吃上了「生態飯」。
肥城市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項目計劃整治塌陷地8.47萬畝,目前已整治6.65萬畝,同時,「竹綠礦區」行動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中的重要一環,工作人員利用了竹子四季常綠、根系發達、固土能力強的特點,選取合適地塊予以栽植。不僅有效改善了礦區的生態環境,涵養淨化了水質,也形成了多樹種、層次感強的綠色屏障。治理完成後,預計改善和恢復農業耕種條件5.4萬畝,發展林業1.2萬畝,建成生態精養魚塘0.8萬畝,預計年可增加經濟效益7580萬元。
如今的採煤塌陷區早已蒼海滄田,通過水系的聯通,暢活了水面,竹林生態點綴,掩映在田壟交錯之中顯得層次分明。構建了一幅美好的生態人文和諧共處的圖景。
從腳踏實地到擎舉旗幟——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樣板」
山留得住青,水映得出綠,而今, 肥城市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效益日益凸顯,通過全效益聚合,讓群眾既享受「 綠水青山」,又收穫「 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日漸肥沃的土地, 已成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增收的「綠色銀行」,不僅託起了農民致富新希望,還襯託出鄉村振興的底色,讓往日的治理大「包袱」變成了生態新「綠洲」。
移走荒山禿嶺,移來滿目蒼翠;移走採煤沉陷區,移來良田沃土。曾經的亂石崗、塌陷區通過綜合整治成為了「綠水青山」,農村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助力了鄉村振興,成為了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
「目前,各子項工程任務總體推進基本完成,『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淨、礦綠』的治理目標初步顯現。」肥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陳憲明說到,規劃的33個子項目中,已完工32個,整治面積22.52萬畝,佔總面積的93.13%;完成投資10.87億元,佔總投資的94.69%。接下來,肥城市將對標國家績效考核指標,全力推進工程項目實施,確保全面完成全部績效考核指標,並圍繞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要求,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樣板」,讓「綠水青山」的顏值更高,讓「金山銀山」的成色更足。
眼下春盡夏來,萬物勃發,一幅關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可望而又可及的現代農村綠色發展的畫卷已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