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大事記來了

2020-12-15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慧麗 王皇

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0年大事記來了!近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永斌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介紹今年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規劃編制、保障項目用地、推動生態修復、提升城市品質、改革創新等方面亮點工作。楊永斌表示,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統籌抓好編制高水平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聚焦高質量發展,打造資源要素保障新體系;構建高品質生態,描繪濟南山水交融新畫卷三項重點任務。

加快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

開展重點片區和項目策劃研究

楊永斌說,今年以來,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堅持規劃引領走在前面、要素保障走在前面,為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了堅實支撐。

今年,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規劃引領,加快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貫徹三大國家戰略和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聚焦城市發展新定位新格局,加快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落實「新十字方針」,今年該局開展「中優、東強、西興、南美、北起」——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策劃研究,發布了《城市發展新格局之「中優」——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行動方案》,作為實施「中優」戰略部署的行動指南。

在重點片區規劃上,今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空間戰略研究完成了國際方案徵集。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編制了齊魯科創大走廊規劃,完成中科院電工所、理化所、空間應用中心等項目選址、方案設計和項目審批,啟動了黃河南岸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及重點地區城市設計。

在完善綜合交通體系上,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啟動了國土空間綜合交通戰略規劃、國際內陸港「四港聯動」交通規劃研究,完成了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規劃。

此外,該局穩妥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劃,組織完成了全市城鎮開發邊界外4235個村莊分類甄別,形成村莊布局規劃初步成果,編制完成村莊規劃170餘個。

楊永斌說,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錨定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新定位,以「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為指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高水平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超前謀劃科創廊道、產業廊道、生態廊道、交通廊道、文化廊道,發揮「山泉湖河城」交相輝映的優勢,優先確定生態保護空間,全力保障農業發展空間,有序融合城鄉建設空間,加快構建開放式、集約型、生態化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土地跟著項目走」

供地6.6萬畝保產業用地

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資源要素的有力支撐。據悉,今年以來,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土地跟著項目走」,報批建設用地5.5萬畝,供應土地6.6萬畝,妥善處理好規划過渡期內「兩規」一致性問題,有力保障了四大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鏈條、重大產業集群項目用地。

同時,堅持「增存掛鈎」機制,處置完成批而未供土地2.7萬畝、閒置土地7670畝,鼓勵企業通過自主、聯營、入股、出租、轉讓等方式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健全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督促6837畝供而未用工業用地開工建設。

此外,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以政策優供給,出臺了疫情防控期間用地和規劃服務保障12條措施,支持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的15條措施,支持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的9條措施,拓展「標準地」、「標準廠房」、新興產業用地新模式,全方位提高土地要素供給質量和使用效益。

該局築平臺建市場,出臺了濟南市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管理辦法和交易規則,搭建了二級市場交易平臺;研究制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政策,促進土地循環和節約集約利用。

楊永斌說,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聚焦高質量發展,打造資源要素保障新體系,堅持「土地跟著項目走」和「增存掛鈎」機制,妥善處理好規划過渡期「兩規」一致性問題,千方百計保障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做到「徵地即供地、拿地即開工」。強化規劃、土地市級統籌,拓展新業態、新產業用地模式,通過市場化手段推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

專項規劃做好生態修復

嚴保耕地修復山體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成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2020年,在生態修復上,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加強專項規劃編制,完成濟泰山脈一體化規劃、濟齊溼地一體化規劃、濟南市綠道網規劃和濟西溼地修建性詳細規劃,啟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生態保護規劃、黃河生態風貌帶規劃編制以及雪野片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專項規劃。國土「三調」則在摸清自然資源家底,目前,初始調查和統一時點更新調查工作基本完成。

與此同時,該局還嚴格履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加強耕地佔補平衡,開展了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制定了「田長制」工作方案,堅決守住了基本農田和耕地保護紅線。該局還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修復,制定濟南市破損山體整治工作方案,加快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了礦山復綠32處、關停露天開採礦山恢復治理107處,完成了土地礦產衛片執法監督檢查任務。

「我們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基本國策,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楊永斌說,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堅持生態優先、生態立市,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修復,統籌南部近4000平方公裡綿延山體,構建『大美泰山』生態共同體。統籌實施黃河流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高水平編制黃河生態風貌帶規劃,高質量建設黃河百裡生態廊道,打造「融河擁山、嶽瀆交匯」的生態濟南。

立法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做好歷史風貌區保護更新

濟南市自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圍繞名城保護做了大量艱苦細緻、富有成效的工作,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名城保護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歷史文化作為城市的靈魂,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護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十分緊迫。

今年,為推進濟南歷史風貌區保護更新,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頒布了《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編制完成了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要素圖冊。此外,強化特色風貌塑造,深化完善了城市色彩專項規劃、建築設計導則,完成了城市綠道網規劃。

加強重點片區、重要節點規劃設計,開展了千佛山北廣場景觀設計、中央商務區西區城市設計,深化了小清河兩岸、濟南火車站地區城市設計,完成了新東站核心區、濟鋼片區城市設計。

「六維一體」服務鏈條

服務重大項目落地

在改革創新方面,濟南市不動產登記服務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國家標準驗收,實現了不動產登記「零資料辦」「不見面辦」「交房即辦證」,榮獲山東省第二屆不動產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包攬個人賽3個金獎。

此外,智慧濟南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試點項目通過國家級驗收,成為自然資源部成立後第一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試點城市,為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提供了堅實支撐。

先行先試開展土地儲備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明確土地儲備資產、負債內涵,探索價值核算方法,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驗收,形成濟南經驗並在全國推廣。

同時,實施流程再造、深化業務融合。建立規劃、指標、徵地、供地、審批、登記「六維一體」服務體系,推行不見面審批和容缺審查機制,提升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效能,實現「徵地即供地、拿地即開工」。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把改革進行到底、把服務做到最優,打造規劃、指標、徵地、供地、審批、登記『六維一體』服務鏈條,保障重大項目快落地、早建設,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楊永斌表示。

黨建引領

開創發展新局面

在黨建方面,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發揮黨建統領作用,開創自然資源和規劃事業融合發展新局面。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建立以「熱點關注+會議精神+業務專題」為主線,以交流討論為常態的「1+3+N」理論中心組學習模式。

開展局機關「黨建+業務」雙融合「五個一」學習活動,組織開展「轉作風、提效率、優環境、樹形象」爭創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活動,以黨建引領促中心工作開展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5月,榮獲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狀。

此外,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集中開展「解決問題送服務 全力衝刺四季度」活動,班子成員帶隊到16個區縣(功能區)上門服務、解決問題115項,有力地發揮了服務保障和支撐作用。

相關焦點

  • 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乘風而起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戰略謀劃、作出重大部署,並明確提出「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 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泉水叮咚」融入「黃河大合唱」
    母親河奔騰萬裡流至濟南,自西向東流經9個區縣,綿延180餘公裡,佔山東黃河河道總長近三分之一。 對這個逐水而生、枕水而居的泉水之城而言,黃河一直有著特殊的意義。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戰略謀劃、作出重大部署,並明確提出「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
  • 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社會徵求意見 與歷史名人「沾親帶故」老...
    1月10日,記者從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為提高立法質量,確保2020年度出臺,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向社會公布,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 濟南啟動黃河生態風貌帶規劃編制!打造樣板示範線開放給市民
    濟南黃河生態風貌帶建設則是落實黃河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牛長春介紹,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圍繞建設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區和發展樣板,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了濟南黃河生態風貌帶策劃及規劃建設工作。
  • 助力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五個維度」實施濟南天橋區「1339」戰略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0日訊 8月20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四場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年初,濟南市天橋區提出實施天橋發展「1339」戰略,致力於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 泉城唱響黃河謠——山東濟南市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探索實踐
    編者按 2021年1月16日出版的《經濟日報》,在生態版頭條位置刊登了題為《泉城唱響黃河謠——山東濟南市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探索實踐》的報導,配發短評《在「黃河大合唱」中發出強音》,從黃河流域濟南段植樹造林、建設綠色生態走廊、多措並舉謀「治水」、打造「智慧生態黃河」等方面,關注濟南市在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進程中的進步和變化。
  • 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我們這一年
    2019年是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履新元年。這一年,我們完成了機構改革,肩承「兩個統一行使」的光榮使命,奮力推動事業起步開局;這一年,我們秉持「融合、團結、幹事」情懷,以新機構新擔當,展現新風貌新作為;這一年,我們圍繞中心、錨定大局,為唐山「三個努力建成」「兩個率先」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特色的黃河流域中心城市——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濟南路線圖」確定
    原標題:【肩負新使命 展現新擔當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黃河流域中心城市——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濟南路線圖」確定 7月23日,在中共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上,濟南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總體思路確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 邁向黃河時代!濟南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11月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獲悉,濟南市政協把「搶抓國家戰略機遇,當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龍頭城市」作為重大協商課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  同時,濟南市政協商量平臺也首次與議政性常委會的主題融合創新,政協委員共同為濟南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 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濟南天橋區優勢在哪?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0日訊 8月20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發布會。記者了解到,濟南市天橋區作為全市唯一地跨黃河兩岸的中心城區,在濟南闊步邁向「黃河時代」的新徵程中,先行先試、率先起勢,同時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 黃河流域十大城市排名,比長江流域十大城市差距有多大?
    黃河,中國與長江齊名的第二長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隨著中國近現代經濟重心的南移,黃河流域也逐漸落後於南方省份。隨著國家重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區域發展。在經濟方面,黃河又將被提至和長江的同一高度水平。
  • 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改革創新...
    這是構建起東營新型智慧城市「底圖」的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構建了跨越45個年份的時空大數據集,開展了自然資源、城市管理、綜治網格、生態環境等6項典型應用,形成了黃河三角洲演變、東方白鸛、城市內澇積水、空氣品質與廢氣排放等10多項大數據深度分析。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是東營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也標誌著東營智慧城市建設又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
  • 袁某訴福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馬尾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行政複議案
    原審第三人:福州市馬尾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原福州市馬尾區國土資源局),住所地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君竹路172號三鑫財富中心2號樓。法定代表人:潘振強,該局局長。委託訴訟代理人:馬靜,該局職工。福建省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羅志豐、檢察官助理林中強出庭履行職務,再審申請人袁麗珠及其委託代理人賈振華,被申請人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委託代理人嶽江濤、劉晨璐,原審第三人福州市馬尾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委託代理人馬靜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洛陽謀劃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三大項目、26個子項目,設計資金373...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譚勇 通訊員 周強 李凱5月25日,記者從省地礦局與洛陽市日前共同舉辦的地質工作助力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研討會上獲悉,省地礦局幫助洛陽市謀劃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三大項目、26個子項目,設計資金373億元。
  • 濟南將高標準開展小清河兩岸、千佛山北廣場、黃河文化展覽館等...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日訊 9月2日下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七場發布會。發布會上,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永斌表示,濟南市上半年啟動了色彩專項規劃編制,完成了新東站核心區、濟鋼片區城市設計。
  • 肖金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
    原創 肖金成 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編者按:2020年11月1日,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第十七次專題研討會在河南省鄭州市黃河迎賓館舉行。此次會議的主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沿黃中心城市的地位與使命」。
  • 強化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和城市支撐
    當前,中心城市、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載體,要因地制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黃河流域產業發展新優勢,夯實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六是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弱。黃河流域的鄭州、西安,GDP總量位列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後兩位。省會城市首位度總體偏低,西寧、蘭州、銀川等首位度相對較高的城市由於經濟實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有限。  因地制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因地制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苗長虹:強化中心城市工業經濟對黃河流域三大城市群的支撐和引領能力
    我來自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是2004年教育部批准建設的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作為來自地方高校的一名學者,近些年對黃河流域、黃河文明、沿黃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做了一些研究和思考。今天站在這裡誠惶誠恐,我把自己學習的一些心得給大家簡要做一個匯報。我匯報的題目是:《強化中心城市工業經濟對黃河流域三大城市群的支撐和引領能力》。
  • 濟南將啟動濟北新城規劃 黃河北將納入中心城區
    本報記者 王媛 攝  濟南市今年將全面啟動濟北新城總體規劃。13日,濟南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北跨與濟北新城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已經過濟南市規委會研究通過,確定了黃河以北地區為研究範圍,包括濟陽縣、商河縣全域及天橋區桑梓店鎮、大橋鎮,總面積約2250平方公裡。
  • 鹹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服務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
    鹹寧網訊(記者 王奇峰 通訊員 吳傑) 近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帶領公園辦工作人員來到梓山湖長島未來城項目現場,就正在報審的道路景觀設計、公園景觀規劃及景觀專項規劃等進行調研指導,為項目建設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