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非營利性獨立研究機構——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周四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中國從冠狀病毒大流行中脫穎而出,中國經濟總量很可能在2028年或2029年超過美國。
JCER認為,儘管近年來由於人口挑戰和投資下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預計到2035年中國經濟仍將以約3%的速度增長。對比之下,美國到2035年的經濟增長率大概保持在1%左右。
JCER預測涵蓋了兩種主要情景:一種是標準情景,這種情景下,危機一般是像地震一樣的短暫事件;另一種是「惡化」情景,這種情景下,全球化、城市化和創新等結構性趨勢,都會遭受嚴重破壞。
JCER報告指出,無論在哪種情況下,中國都以較強的實力走出了疫情危機。因此,根據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8-29年超過美國。到2035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將達到2.8萬美元——儘管這仍低於中國政府假定的3萬美元的目標。
JCER預計,在標準情景下,到2035年,中國經濟規模將達到41.8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當時美國和日本GDP總和(42.3萬億美元)。
基於對新冠疫情的良好控制以及國內需求的高速增長,國際知名機構和經濟學家紛紛上調對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預期,其中最高看到13%。
當地時間周四(10日),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上調了對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至8%,高於9月份7.7%的預期。
惠譽分析師在周四發布的報告中寫道:「這將遠遠高於我們對中國長期增長潛力(增速約5.5%)的估計,但基於2020年如此低的基數,所以這是完全可實現的。」惠譽預計中國GDP今年將增長2.3%
另外,考慮到通膨下降和人民幣升值,惠譽分析師預計,中國不會通過提高基準利率來縮減刺激。
此前,野村證券(Nomura)預計中國明年的增長率為9%,高於2020年2.1%的預期增速。法國外貿銀行曾預計,中國明年的增長率為7.8%。
摩根史坦利日前也表示,其認為中國將在2021年的時候,進入到經濟高增長、低通脹的最佳狀態之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原副總裁朱民本周三(9日)表示,中國GDP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就進入了強勢反彈的階段。如果以2020年1月1日的經濟數據為基準,2021年中國的GDP增速可能將高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