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認為,2020年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唯一正增長的國家。雖然全球病毒危機對各國造成不同的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這場危機決定了未來1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世界經濟格局。總體上來看,在亞洲除了中國之外,越南也呈現正增長,而印度則下降10%,菲律賓下降8%,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GDP將下滑6%。日本專家預測,5年後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將從危機中恢復過來,重新展現2019年前的榮景。
至於全球最關注中美兩個經濟休,日本專家則認為:中國將在2028-2029年前後,GDP總量將超過美國。到2035年,中國經濟將每年最少增長3%,而美國此階段GDP增長不超過1%。該專家認為,除了病毒危機對美國經濟打擊更嚴重之外,美國還有很多自身結構性的問題美國的GDP無法增長。首先、美國經濟高度金融化,實體經濟比較空心。
這會衍生兩個問題:一、金融化暴利,使得貧富差距擴大;二、金融化催生的強大的服務業,在疫情下導致消費產業鏈崩盤很難短時間恢復,因而失業率會居高不下。其次、美國內政和外交在2020年出現百年來的巨變,這使得新政府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糾偏,行政效率的空轉以及國際貿易環境破壞都讓美國經濟復甦更是雪上加霜。最後、從歷史來看,美國冠絕科技是保持其經濟增長的動力,但近年美國科技領先優勢在縮小,中國等其它國家的科技崛起,以及「岐視」國際科技人才的氛圍,都讓美國經濟增長依靠科技變得舉步維艱。
日本專家認,中國「雙循環戰略」可能會帶來幾個巨變:1、中國將走出改革開放40年以來依賴出口經濟格局;2、中國產業分布將更均勻,更有層次感,使自主產業鏈閉環快速形成;3、中國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培養會加大力度,甚至可能會藉助人工智慧風口將「世界工廠」轉化為掌握第四次工業工革命的主動權。
日本專家認為,到2029年中國居民人均收入可能翻倍,達到28000美元,成功邁入高收入國家聯盟。可以期待,到2035年,屆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和日本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