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下江南,到紹興上虞,便能感到南國冬日的不同——山水朗潤,青蔥依舊。這一方水土的美妙景色背後,一段段人文歷史更加令人久久回味。
2020年12月24日至26日,央媒「浙東唐詩之路」研討會召開,來自《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法治日報》、《環球人物》雜誌社、《中國旅遊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媒體記者走進上虞採風,了解「詩源東山,文化上虞」的獨特魅力。
「詩源東山,文化上虞」央媒「浙東唐詩之路」研討會現場
小小一方水土 兩項國家級「非遺」
上虞地屬河姆渡文化圈。越窯青瓷在上虞發源,作為中國最早的成熟瓷器,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舜避丹朱至此,作陶灶制陶」是關於上虞陶瓷生產的最早記載;宋代王十朋《會稽三賦》中「陶丐有灶」即是指此。唐朝陸龜蒙曾詩讚:「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央媒記者在瓷源小鎮觀看青瓷製作過程
2011年,上虞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小仙壇窯址、鳳凰山窯址群是全國文保單位。上虞區委區政府從2014年起創建瓷源文化小鎮。小鎮位於上浦鎮大善小塢村,面積3.2平方公裡,境內有禁山窯址(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通過6年努力,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藝術引領區一期已投用,藝術引領區二期、三期在建。小鎮建設目標是打造全國瓷文化傳播新高地,並結合考古遺址公園、野外拓展基地等資源,創建國家級研學旅行營地。
青瓷之外,「梁祝」傳說也在上虞演繹。上虞豐惠鎮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發生地。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作為梁祝文化藝術高峰的代表作,其第一句就點明「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濱,有一個祝英臺」。早在1952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上虞拍攝完成;2003年,《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郵票在上虞首發;2006年,上虞被正式命名為中國英臺之鄉,「梁祝」傳說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截至目前,上虞已公布五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合計160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12項;公布五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合計102人次,其中國家級1人,浙江省級13人。小小一方水土,兩項國家級「非遺」,上虞悠遠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這片土地無時無刻不閃爍著靈秀動人的光澤。
「浙東唐詩之路」 文人雅聚之地
「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千餘年前,李白寫就《秋下荊門》,尋訪東山。這座令詩仙念念不忘的山正位於上虞。東晉宰相謝安曾長期隱居在此,並與蘭亭王羲之、新昌支遁、餘姚許洵及上虞孫綽(居東山下)等名士唱和雅聚,因其「風流之東山」,這裡逐漸成為東晉之後的歷代文人墨客仰慕朝聖之地。
矗立在東山的謝安雕像。 翁奇羽攝
而南朝宋時的謝靈運、謝惠連多次相聚東山遊吟唱和,又使之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成為唐詩之路上風流人物的「心之所向」。據考證,與李白同時期前後400餘位唐代詩人,下江南,入錢塘,沿運河,溯娥江,遊歷浙東山水,尋訪名士風流,共計留下1500餘首詩詞,終於薈萃成一條獨特的「浙東唐詩之路」。
千年來,先賢文化在上虞一脈傳承。1908年,上虞小越陳氏一族的錢業巨子陳春瀾先後捐資25萬銀元,委託鄉賢王佐、近代著名教育家經亨頤共同創辦了日後有著「北南開、南春暉」美譽的春暉中學。春暉中學矗立在白馬湖畔,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潛、豐子愷等先後奔赴白馬湖畔,一時名師雲集,氣象萬千,「春暉集賢」創造了上虞近代文化史上的高光時刻。
東山景區全景圖。 翁奇羽攝
上虞山水因人而聖化,「浙東唐詩之路」因上虞而發軔。今天,上虞正在加快推進大東山景區的開發建設,全力打造「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名山聖地。
迸發創新活力 賦能全新上虞
時空穿梭,深厚悠久的歷史底蘊下,一個全新的上虞正在破土而出。自2013年底撤市設區之後,上虞正式成為紹興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老的縣,年輕的區,在新時代中煥發創新活力。
央媒記者參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
近年來,上虞區緊扣建設「創新之區、品質之城」的總體定位,將高端製造實體經濟作為上虞經濟主體的同時,著力培育以新材料、現代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為重點的八大超500億元級產業集群。其中,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依託紮實的產業基礎,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以智能製造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汽車關鍵零部件、環境裝備、精密機電和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等,加快高端裝備集聚化和規模化發展。目前已擁有多個創新平臺,包括與中國科學院控股合作共建的新材料創新研究院、中試轉化平臺和集研發、孵化、綜合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引入了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2所大學以及復旦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3家高校研究院所。初步形成了「產業+平臺+人才+專業服務」的創新生態系統。
同時,數字經濟也成為賦能上虞創新發展的活力源泉。上虞e遊小鎮作為當前浙江重點打造的122個省級特色小鎮之一,主要培育以數字遊戲、數字動漫、數字影視、網絡文學、數字試聽、數字出版等數字經濟產業。小鎮目前已累計投資超50億元,聚集各類泛娛樂企業497家,引進了一批高端配套項目,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數字遊戲產業鏈和充滿活力的數字文創生態圈。
上虞一江兩岸夜景
青春的上虞,正從歷史的薄霧中走來,從漁歌唱晚的鄉愁中走來,它與偉大時代共同飛奔,擁抱更加蔚藍廣闊的大灣區時代。(高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