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政策幫扶不僅讓我有了家,還脫了貧|六枝特區巖腳...

2020-12-10 天眼新聞

我叫謝金蓮,是六枝特區巖腳鎮雨海村一組村民,從結婚到現在,我已經在這個地方居住了二十多年,雖然來了這麼久,但以前的十多年裡,一直都是和父母住在一起,沒有自己的房子,住房沒有保障,加上收入也不穩定,就被評為了貧困戶。  2018年以前,我們一家三代9口人就住在雨海村山坡上,一棟幾十平大小的木板房裡,那時候房子因為年代久遠,風一吹整個房子都在晃,颳風下雨時住著心裡都是害怕的,生怕房子倒了。

危房改造後謝金蓮家的住房

沒有住房,一大家擠在一起生活也不方便,在家裡還沒有收入來源,加上三個孩子都在上學,所以之前十多年的時間我和丈夫一直都在浙江溫州打工,只有每年過年才回來一次,那時候的夢想就是在村裡修一棟自己的房子,寬寬敞敞地住著。  但是一直以來家裡的開支都很大,每年打工來來回回基本剩不了多少錢,所以修房子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貧困戶的帽子想摘也摘不下來。

謝金蓮在廚房做飯

直到2018年,政府實施了危房改造和「三改」政策,我家一共得到了四萬一的補助,再加上一些自家這些年存下來的積蓄,終於在村裡修建了一棟120平大小的房子,還配套修了廚房和衛生間,生活別說多方便了。  現在,我家三個孩子兩個上了初中,一個上了職校,不僅學費全免,每年還能得到學校一千多元的補助,我們只需供一點生活費就可以了。

謝金蓮在整理家務

政府補助幫我家修了房,讓我有了家,實現了願望,也讓我們一家脫了貧,過上了沒有後顧之憂的好日子。就在前段時間,因為疫情我沒有出去打工,都是在家附近做點零工,趁著這個機會,我又實現了人生中的另一個願望,和丈夫補辦了一場婚禮,現在的好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感恩政府的好政策!

謝金蓮一家在院子裡閒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聶建雲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先鋒 一面旗幟|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第一...
    2017年3月,我初到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那時,看到這個偏遠落後的村寨,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在這裡將會經歷什麼?能為這個落後的村寨帶來什麼?我開始每天和村支「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深入村組走訪,幾天下來,同事都笑我臉黑了一圈,還瘦了不少,還勸告我說:「時間還長,不要急,慢慢來」,我只能笑著回答「早一天了解清楚就能早一天幫上忙」。用了半個月,終於走遍了半坡村9個村民組570多戶農戶,對村各方面情況有了一個總體的認識。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好政策 守護好生活丨六枝特區新窯鎮新玉居委...
    我叫陳開貴,是六枝特區新窯鎮新玉居委會的一名易地扶貧搬戶,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貧窮面貌,讓我成功實現了脫貧,過上了好生活。我家一共有5口人,原本是新窯鎮聯盟村的住戶,在以前,因為我們一家無穩定收入,加上三個孩子陸續上了大學,沉重的家庭負擔全壓在了我和妻子身上,這也讓我們一家人在2013年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直到2016年,我們一家享受異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遷到了新玉居委會,掀開了脫貧致富的新篇章。
  • 「我的脫貧故事」孩子學成喜滿懷,牛壯魚肥心敞亮|六枝特區月亮河...
    我叫饒興國,今年55歲,是六盤水六枝特區月亮河鄉花德村黑羊箐村民組村民。四年前,我的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高中,家裡還有一位80多歲的母親需要照顧,因此我和妻子不能外出打工。我們一家5口人全靠種植水稻過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六枝特區融媒體中心編輯羅琴
    作為貴州六枝特區中寨鄉大補王村的幫扶人員,2017年6月23日,我接到單位通知,我的幫扶戶在1戶的基礎上增至3戶,我深感責任重大,但脫貧攻堅工作義不容辭,我堅持每月四次到大補王村走訪,與幫扶戶一起探尋著脫貧法子。一名扶貧隊員,必須要對自己結對幫扶的貧困戶的基本情況瞭然於胸。
  • 「我的扶貧故事」我用真情換來村民的信任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大壩...
    大壩村要在脫貧攻堅中出列,任務的艱巨可想而知。那麼,我如何帶領66人的扶貧隊伍開展工作呢?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將全村幫扶人員分成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及環境整治等專班,在六枝特區檔案館的支持及全體幫扶人員的努力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搬進新家幸福來 誠信經營好日子丨六枝特區牂牁...
    我叫鄭敏,是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牂牁大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聚福新苑小區的搬遷戶。搬進新家後,在國家扶貧政策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家收入穩定,已是「不愁吃、不愁穿;教育、醫療、住房都保障」的新市民。鄭敏(左)售貨給顧客生活還得繼續,日子還得過好。我含淚辦理了丈夫的喪事後,擦乾眼中的淚水,便思考著娘兒仨的日子怎麼過?怎樣撐起這個家庭?於是,我將剛滿周歲的「二寶」請奶奶在家中照管,帶著大寶一邊在浙江務工,一邊供孩子上學。
  • 「榕江戰貧記43」幫扶幹部韋文廣:我幫「老潘」脫了貧
    (受訪者供圖)2017年底,我與潘昌榮結成幫扶對子。第一次走訪讓我心裡一陣陣酸楚。「潘叔,你兒子呢?怎麼不回來裝修房子?現在國家政策好,有危房改造指標的呀!」然而,2018年初,正當我為他成功申請二級危房改造資金1.5萬元後,新問題又出現了——潘昌榮本人不僅無勞動力,大兒子常年外出務工聯繫不上,而且他自己身無分文,申請的改造資金還遠遠不夠。
  • 「我的脫貧故事」搬進新家幸福來 誠信經營好日子丨六枝特區牂牁...
    我叫鄭敏,是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牂牁大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聚福新苑小區的搬遷戶。搬進新家後,在國家扶貧政策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家收入穩定,已是「不愁吃、不愁穿;教育、醫療、住房都保障」的新市民。  搬遷前,我是六枝特區月亮河鄉直溜村播改組的村民。
  • 「我的脫貧故事」好生活如蜜般香甜丨六枝特區新窯鎮聯合村村民沙...
    我叫沙厚祥,居住在六枝特區新窯鎮聯合村河尾巴組。多年前,我家裡很苦,居住在一間窄小的瓦房裡,我弟兄姊妹3人尚小還在讀書,父母親成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在幾畝薄土上「刨」,生產出來的糧食一年到頭來還不夠餬口。在這裡我不僅每月有3000餘元的收入,還學到了做木櫃、木床、木椅、方桌等農村實用家具技術,更加欣慰的是結識了我現在的妻子,打工幾月後緣分來了,當年底我倆就回到家鄉舉行了婚禮。  我倆結婚後幾年,都是和父母們擠著居住,想建個新家搬出,讓父母們居住環境寬鬆點,一直是我的夢。
  • 「我的脫貧故事」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唐安定:住進...
    我叫唐安定,今年48歲,原居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上街組,從小家庭貧困。長大後,我獨自來到浙江一帶打拼。34歲那年,我與楊石英結婚成家,之後生育了一對兒女,但一家人在外居無定所,只能租房居住。2016年,我為了儘快結束一家人的遊子生活,便攜妻兒回到家鄉。
  • 「我的扶貧故事」背起娃兒去扶貧丨六枝特區新窯鎮新窯中學教師周麗
    我名叫周麗,系六枝特區新窯鎮新窯中學的一名女教師。  2014年7月初,接到鎮裡安排的結對幫扶貧困戶任務時,我深感不安。並非沒有民生情懷,只因在學校教學任務較為繁重,再增加項幫扶工作,我能否勝任呢?,住在間搖搖晃晃的瓦房裡;包包田組郭太興一家共7人,3個孩子1個讀高中,2個讀初中,教育經費壓力大,居住環境衛生條件差,人畜混居;韋德成家共3個人口,夫妻倆老年高,兒子韋樹榮在外務工受傷頭部顱骨有一處凹陷,常頭暈做不了重活;吳光平家共6個人口,2個孩子讀書……  面對自己結對幫扶戶所遇到的這些困難,我積極向他們宣傳脫貧攻堅有關政策激發內生動力的同時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真情澆灌脫貧花|六枝特區關寨鎮...
    我叫馬平前,是六枝特區統計局幹部,被組織派駐關寨鎮西克村第一書記。  之前,由於身體原因,我剛做膝完膝關節置換手術,組織上怕我身體吃不消,有些猶豫,我想,自己是一名黨員,又是局裡的副科級幹部,於是便毅然決然接受了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2020-12-14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真情澆灌脫貧花|六枝特區關寨鎮...
    我叫馬平前,是六枝特區統計局幹部,被組織派駐關寨鎮西克村第一書記。  之前,由於身體原因,我剛做膝完膝關節置換手術,組織上怕我身體吃不消,有些猶豫,我想,自己是一名黨員,又是局裡的副科級幹部,於是便毅然決然接受了任務。
  • ...故事」沒有脫貧攻堅,就沒有我的今天!|六枝特區關寨鎮社勒村...
    我叫毛天蘭,今年20歲,我是六枝特區關寨鎮社勒村五組村民,也是貴州醫科大學一名大一學生,我的人生軌跡,因脫貧攻堅而改變,也多虧脫貧攻堅,讓我能夠勇敢築夢、順利圓夢。與此同時,因為我家裡的住房年久未修成了危房,在2016年,我們一家還享受到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被安置到了中壩居委會移民安置點,分到了80平方的大新房子,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
  • 「我的脫貧故事」米粉小作坊鋪就脫貧發展路丨六枝特區新窯鎮馬路...
    我叫陳付琴,今年42歲,是六枝特區新窯鎮馬路村付家寨村民組村民。多年前,我和丈夫結婚後一直在外務工,雖然工作辛苦,但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充滿陽光。  天有不測風雲。丈夫在務工過程中總感身體不適便到醫院檢查,經醫生確診為肺癌。從此,家裡為醫治他的病常常入不敷出。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給了我生活的信心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雙龍小鎮...
    由於家住邊遠農村,土地少,人均不足一分田,一家人只能靠種玉米和農閒時收購廢舊物品銷售來維持生計。正遇上國家的扶貧好政策,我向組裡提出了貧困戶申請,後經組裡開會研究決定,我戶在2014年底被評為本組貧困戶之一,評為貧困戶後,幫扶人對我家進行了幫扶,通過幫扶幹部耐心細緻的工作,我家搬遷到了雙龍小鎮。
  • ...故事」沒有好政策就沒有我的好日子|六枝特區大用鎮黑曬村村民...
    被貼上貧窮標籤後,我感到很慚愧,特別是大用鎮一小的江霞老師到我家了解過後,我更加感道無地自容。所以,改變貧窮面貌成了我夢寐以求的事。劉代明家如今的房子我曾有過外出打工的想法,可兒子還小,丟下他一個人在家我實在放心不下。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好「親戚」=好日子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
    我叫李興剛,現年70歲,六枝特區月亮河鄉直溜村唐家營組的村民。全家6個人口,2013年底識別為建檔立卡戶,2016年脫貧。  脫貧不脫政策。今天,在國家教育、醫療、低保等惠民政策的幫助下,我們家過去的苦日子也一去不復返。  人怕老來窮,谷怕午時風。我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了老年期,家裡有兒子、有媳婦、有孫子、有孫女,二老本來是享清福,過天倫之樂的好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是一個伴隨我工作始終的詞彙|六枝特區關寨...
    陳詩人(右一)入戶走訪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不僅和村支兩委戰一起,和全村群眾連在一起,同時,我還是村中三戶貧困村民的幫扶人,承擔著三戶人家10口人脫貧致富的具體工作重任。村中箐頭寨的姚大爺是我的幫扶農戶之一,他是一個70多歲的獨居老人,患有殘疾和精神分裂症,脫貧面臨巨大挑戰,根據他的特性,我第一時間為其申請解決了農戶低保,並和他的監護人一起詳細布置了對老人的照顧事宜,確保了姚大爺平日的生活起居保障;同時,我還通過引導他的監護人利用貧困戶幫扶資金加入合作社發展產業,以產業聯結分紅的形式有效增加其經濟收入,在一系列兜底保障政策的扶持下,姚大爺成功在實現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