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幫扶給了我生活的信心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雙龍小鎮...

2020-12-09 天眼新聞

我老家位於安龍縣春潭街道(原招堤街道)的一個邊遠深石山區,距縣城約36公裡,是全縣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我叫陸永忠,是安龍縣春潭街道鋼廠村黃瓜爐組一位純樸的農民,1979年出生,今年41歲。由於家住邊遠農村,土地少,人均不足一分田,一家人只能靠種玉米和農閒時收購廢舊物品銷售來維持生計。正遇上國家的扶貧好政策,我向組裡提出了貧困戶申請,後經組裡開會研究決定,我戶在2014年底被評為本組貧困戶之一,評為貧困戶後,幫扶人對我家進行了幫扶,通過幫扶幹部耐心細緻的工作,我家搬遷到了雙龍小鎮。

陸永忠戶舊房

由於地理條件不好,家庭貧困,妻子也跟我離了婚,母親年邁,還有三個上學的孩子,全靠我一個人養活,每月只有不到2500元的收入,一家人的開銷壓得我幾乎喘不過氣來,可以說是舉債度日,存錢更是異想天開的事。家裡房屋年久失修已經成為危房。

2018年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我家搬遷到了雙龍小鎮16棟2單元102室120平方米的新房,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陸永忠(右二)與幫扶責任人王定方在新房商討發展計劃

我家於2018年順利脫貧,雖然貧脫了,但黨和政府、村支兩委及幫扶人王定方同志並未停止對我家的幫助,還為我家申請了城鎮低保;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為我們出謀劃策,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每次來我家,總是噓寒問暖,還不忘關心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情況,待我們就如同自己的親人一樣。近年來,兩個孩子已經畢業,均外出務工,家庭收入增加了,家庭壓力也緩解了很多,我對今後的美好生活更加有了信心。

衷心地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搬出深石山區,搬到了縣城,住進了樓房,還派來了知心的幹部,讓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更堅定了我發展的信心。

通訊員 張思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深山住新房 脫貧致富感黨恩丨安龍縣春潭街道...
    我叫馬政澤,家住安龍縣春潭街道辦事處雙龍社區雙龍小鎮,是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從深石山區搬遷進城的農戶之一。  2018年初,我們家的幫扶幹部吳軍檢察長來到家裡,問我們想不想搬進城裡去住,當時我以為他在說笑話,搬進城我們住哪裡?城裡的房子好幾千塊錢一個平方,我們哪裡買得起呢?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換真情 親如一家人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青龍村...
    在安龍縣招堤街道青龍村哪坡組青龍山一線天景區山麓,萬畝良田保護區旁,居住著一戶韋姓農家,他家就是我的扶貧戶。  韋友明今年三十八歲,小學文化,為人剛正不阿,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村青年。  我到包保戶家開展扶貧工作的次數記不清了。但在我的腦海裡總是浮現這家人的執著與熱情。每當我來到他家,他們總是笑臉相迎,端茶送水,問問有沒有用餐……給人一種家人的親切。   記得有一次,我入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了解家庭生活條件,核實家庭人口信息,計算家庭收入等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面碗裡的笑聲丨安龍縣春潭街道紅星村幫扶幹部...
    「我來找你列印貧困戶的資料,但是我有第四節課,要一點左右才能到,我還要送一個孩子回去家訪,時間可能會晚一些。」「沒事,劉老師,我在村裡等你。」「好的,謝謝領導!」這就是紅星村的扶貧幹部王指揮長,一個個子不高但卻壯實的中年男人,黝黑的皮膚透出堅毅的神情,讓人覺得無比踏實。
  • 「我的扶貧故事」心懷感恩,生活越來越好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隴西居委...
    我叫景詩棋,是安龍縣司法局職工。2018年9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成為安龍縣招堤街道隴西居委會幫扶幹部。就這樣,李民軍戶成為了我五戶包保貧困戶中的一戶。接到包保任務後,我和同事一道開始了新一輪的大遍訪「認親戚」。
  • 「我的脫貧故事」精準幫扶頂呱呱 小康生活到我家丨安龍縣招堤街道...
    我叫岑啟波,是安順學院歷史學專業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家住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刷把寨組。岑啟波勤工儉學在建築工地務工特別是2016年以來,國家公職人員直接駐到村裡與我們貧困家庭結幫扶對子,到戶了解困難情況,想辦法解決吃穿住行用各方面困難,不斷提供各種產業、就業渠道和技能培訓,我父母也接受了種植、養殖及縫紉等方面技能培訓,讓我們退耕還林種植經果作物,給建房補貼或者「三改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路上的付出都值得丨安龍縣招堤街道坡炎村...
    我叫李元敏,是安龍縣婦聯幹部。安龍縣招堤街道坡炎村是安龍縣婦聯的幫扶點,我先後在村裡任過駐村工作組組長和村第一書記。坡炎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村裡沒有一條像樣的硬化路,到村下組開展工作特別痛苦,走路走得想掉眼淚。
  • 「我的脫貧故事」一搬天地寬|安龍縣五福街道村民吳成國
    我叫吳成國,今年55歲,原來住廷必村,得到幫扶幹部安龍縣編辦陳吉超同志的幫助,2018年2月搬遷到五福街道福苑21棟3單元501號,現在我一家人有吃有穿有錢用有房住,最為高興的是我們已經是新市民了!搬遷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遠離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父老鄉親,也有些不舍,看到幫扶幹部陳吉超著急的樣子,一有空就往我家「鑽」,56歲的人了一直掛念我家的事情,我也能理解他的好心。陳吉超反覆給我說,我們搬過去後承包的責任地、林地還是我家的,可以回來繼續耕種、也可以流轉給政府,政府按每畝一定的金額給予補助。
  • 「我的扶貧故事」沾滿鄉間土 飽含幫扶情丨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貴村第...
    我叫黃茜,是安龍縣疾控中心工作人員。2017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擔任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貴村第一書記。  「楊哥這個提議好,我們脫貧攻堅工作『五個一批』中,其中一個就是發展教育脫貧一批,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優質的知識教育,是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決策。教育扶貧與發展生產、推薦就業、易地搬遷、民政兜底、醫療救助等幫扶方式同等重要。」正在大家討論、擬定晚會方案時,我的電話鈴聲響起來了,一看是三塘四組韋雲仇嬢嬢的電話。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幹部比親人對咱還好丨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
    「我同意,今年我家能脫貧了。」2017年12月28日,安龍縣委宣傳部、篤山鎮幹部來到納黑村納黑組,召開脫貧人口小組評議會,在納黑組組長毛選祿家的院壩裡,38個人圍成一個大圈,我掰著手指一口氣數出這一年我獲得的收益:「我家因戶施策得3000元補助,養牛獲得扶貧獎勵補助5000元,安居工程得5萬元補助,我家的收入已經達到4355.67元,我兒子今年考得安龍一中的教師崗位……」我叫餘方榮,是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納黑組村民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修了「小洋樓」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我叫韋配勇,是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村民。我家房子前面是大路,後面是綠海子水庫,坐在院壩就可以欣賞美景,很涼爽,很舒服。現在家裡也沒有什麼負擔,生活輕鬆了很多。前些年,妻子生病,子女也還在上學,我獨自一人挑起家庭重擔,既要照顧常年生病的妻子,又要為子女們籌備一切費用,恨不得分身來掙錢。泥水工、搬運工這些都做過,哪裡有活,我就到哪裡去。現在和以前比起來,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面貌,都好得太多。
  • 「我的脫貧故事」自強不息 生活就有希望丨安龍縣萬峰湖鎮納賴村王...
    我叫王先富,今年55歲,家住安龍縣萬峰湖鎮納賴村關山組。擁有高中學歷的我,2014年以前在廣東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原本我的家庭很幸福,但是,這份幸福卻在2014年12月4日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故打破了。殘疾人王先富自從我生病後,家裡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差,孩子還小,醫藥費、學費、生活費等開支全都壓在妻子一個人身上。妻子為了方便照顧家庭,只能在附近打點零工補貼家用,家裡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每月領取的幾百元低保金。
  • 「我的脫貧故事」「貸」來養牛錢 鼓了咱腰包丨安龍縣龍山鎮竹林村...
    我叫韋孔榮,家住安龍縣龍山鎮竹林村拉仙組,全家共3口人,我與妻子耕種田地,農閒時在駐地附近打點臨時工,吃糧沒有問題,但就是經濟發展不起來,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7年,幫扶幹部來到我家走訪,問我家有沒有一技之長,想不想發展種養殖產業。我說:「孩子還小,出外打工不方便,在家想發展養小黃牛,既可以用於耕地,又可以作為肉牛出賣,就是沒有成本資金。」妻子接著說:「我家有一片土地,土質、陽光、條件好,想利用來種植烤菸,也是沒有前期資金。」他告訴我可以貸款。
  • 「我的扶貧故事」不變的初心 真心的付出丨安龍縣棲鳳街道八坎村...
    在愛與花開的繁華季節裡,有的人忙碌著生活的點點滴滴;有的人為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而犯愁;有的人為了美好的前程而努力的奔波著,而我是一名在脫貧攻堅一線奮戰的扶貧幹部。我叫韋坤琴,根據組織的安排,2018年3月,我擔任安龍縣棲鳳街道八坎村李學軍戶的包保責任人,開始了精準排查、精準定措施、精準施策的入戶走訪工作。第一次走訪認識李學軍,他本人個子很小,很消瘦,但很勤快,自己家房前屋後收拾得挺乾淨的,當拿起扶貧宣傳資料入戶進行宣傳時,我的精準扶貧之路就開始了。
  • 「我的扶貧故事」樂歡村裡的歡樂事丨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駐村第...
    2018年2月4日,我參加完安龍縣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談話會後,帶著縣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紅頭文件,立即趕到了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報到,任駐村第一書記、村級一線指揮長、四組前沿工作組組長,同時負責幫扶王炳國、王炳魁、王貞芬等6戶建檔立卡戶。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奔富路丨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村民毛選雲
    「我是張思文,是你的包保幹部,你在哪裡打工?你哥哥在哪裡打工?」「你老家沒有房子,根據現在的政策,你可以到縣城去要一套房子。」「真的不開錢。」「搬遷過去好討老婆!」「如果你願意,有困難我解決。」毛選雲(左一)在管理自己種植的食用菌我叫毛選雲,是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的村民。我家3人,2014年度被識別為一般貧困戶,2015年度脫貧,為一般農戶。
  • 「我的脫貧故事」菌菇香 日子紅丨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村民王元軍
    看著大棚裡的菌一天比一天長勢好,我和妻子不禁相視而笑,想想這幾年家裡翻天覆地的變化,感激之情泛泛湧起。我叫王元軍,是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納賴五組的村民,家中2口人,2014年通過申請評為低保貧困戶,2018年底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此心安處是吾鄉丨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主任羅國海
    羅國海(前二)在錢相街道福菌林下經濟基地與群眾一起勞作我叫羅國海,2013年10月開始在安龍縣海子鄉工作;2016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任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稻香圓夢 教育興家丨安龍縣龍山鎮北鄉村幫扶幹部...
    2018年8月的一天,美麗的北鄉河蜿蜒在龍頭大山腳下,北鄉村稻田順著大山的身軀拾級而上,精美的小平房點綴鄉間,歡唱的小鳥、四處自由覓食的土雞,這一幅幅典型的農村畫卷,領著我走進了我的包保戶韋明立家。韋明立是安龍縣龍山鎮北鄉村立度五組的建檔立卡戶,記得第一次到他家時,一群孩子在院子裡嬉戲,走進屋裡,映入眼帘的是雜亂的物品,還有所剩不多的幾袋糧食。  「老師,坐。」中年漢子韋明立聲音洪亮地招待我,隨即雙手遞來一杯茶水。我向他道明來意,於是我們嘮起了家常。在走訪中,我逐漸清楚了他家的情況,孩子都在讀書,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養殖,產量不高,收入不多。
  • 「我的扶貧故事」讓群眾的夢想變為現實丨安龍縣五福街道黨政辦...
    我叫李晶,是安龍縣五福街道黨政辦負責人。2017年6月,休完產假的我,到納汪村四組幫扶,開始了我的扶貧故事。 作為納汪村四組前沿工作組組長,一個月時間,四組39戶164人,每家每戶都走了個遍,摸清底數掌握情況才好結對幫扶。
  • ...的脫貧故事」擺脫困苦迎接新生活丨安龍縣普坪鎮納利村村民賀朝東
    我叫賀朝東,今年40歲,是安龍縣納利村納磨組的村民,家庭成員有2人,分別是我和我女兒賀蝶。  之前我也和別人一樣,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是因一次意外,我左腳受傷嚴重,甚至被截肢,妻子離去。那些年我和女兒相依為命,生活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