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脫貧故事」擺脫困苦迎接新生活丨安龍縣普坪鎮納利村村民賀朝東

2020-12-20 天眼新聞

我叫賀朝東,今年40歲,是安龍縣納利村納磨組的村民,家庭成員有2人,分別是我和我女兒賀蝶。  之前我也和別人一樣,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是因一次意外,我左腳受傷嚴重,甚至被截肢,妻子離去。那些年我和女兒相依為命,生活真不容易。  因家中女兒年幼都在上學,我又是殘疾,自從我腳截肢後,不能幹重活,只能做點手上活,家裡沒多少收入,家庭生活非常貧困,2014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納利村位於安龍縣普坪鎮的西北面,距鎮上約5公裡左右公裡。當地村民世代靠種植玉米﹑水稻﹑薏仁米等農作物為生,起早貪黑忙碌一年,卻僅能維持基本吃喝,十分艱難。  為了改變貧困的局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決定外出務工。  但由於我腳被截肢,不能幹體力活,又沒有什麼技術,文化水平不夠高,空有一腔致富的熱情,卻只能幹一些簡單的手工活,務工的收入並沒有給家裡的經濟帶來多大的改變。  2014年,縣、鄉扶貧工作隊進駐村裡,開展結對幫扶。  我也接到了來自幫扶我的扶貧幹部電話,她跟我介紹了自己,並告訴了我關於扶貧的一些政策,瞬間讓我心裡對脫貧致富有了巨大的希望。

幫扶幹部入戶走訪

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村裡全部修建了水泥的串戶路,也給每家每戶都接通了自來水,解決了村裡每家喝水的一大難題。就連每家門口也用水泥和沙子硬化了庭院。  幫扶幹部還給我們村裡所有貧困戶講了加入合作社的政策,一開始我們都比較牴觸,並不同意加入。  但在幫扶幹部一次次的耐心講解下,我們也逐漸了解到這是一個較好的機會,於是我們也報名參與了合作社,並得到了每年的合作社分紅。  幫扶幹部根據我家的情況,給我們父女兩申請了低保金,女兒上學也得了教育資助。

賀朝東家搬遷前後對比圖

以前我們老家住的是破舊的木房子,而且是和父母兄弟居住在一起,一大家人住在那麼小的木房裡,人均面積不足14個平方,有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和女兒搬遷到安置點五福小鎮,住進了60平米的安置房,人均面積已達30平米;現在我們住房、醫療、教育有保障,吃穿不愁,家裡家居電器也基本備齊。  真的很感謝幫扶幹部的幫助以及國家政策對我們的幫助,讓我的家庭擺脫了脫貧,迎接了新生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故事」以勤勞走向幸福美好的未來丨安龍縣普坪鎮岔河村村民杜家楷
    我叫杜家楷,今年55歲,家住安龍縣普坪鎮岔河村水井灣一組,家中共5口人,我家勞動力較少,家庭成員沒有掌握什麼技能,均在家務農。村幹部和一線指揮所駐村工作隊了解我希望脫貧的願望後,積極邀請我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農民技能培訓,我吃苦好學,培訓課結束之後別人都回家了,我還拉著老師問課堂上沒聽懂的問題,這讓老師非常感動,老師也耐心地解答每一個問題。通過幾個課時的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種植養殖知識。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老馬攜手戰貧丨安龍縣普坪鎮胡巷居委會幫扶...
    我叫陳林,在安龍縣氣象局工作。馬光學是我幫扶的建檔立卡戶,年長我幾歲,我一直稱呼他為老馬。記得2016年的夏天,在時任普坪鎮胡巷村黨支部書記夏景良老同志的陪同下,我第一次走進馬光學的家。老馬看上去50多歲,右腳殘疾,給人的感覺很精明。他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後,就急忙去燒水泡茶。
  • 【脫貧故事】那木一家告別貧困迎接新生活
    【脫貧故事】那木一家告別貧困迎接新生活 2020-10-14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菌菇香 日子紅丨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村民王元軍
    我叫王元軍,是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納賴五組的村民,家中2口人,2014年通過申請評為低保貧困戶,2018年底脫貧。黨的脫貧攻堅政策猶如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我家也於2014年底被評為了低保貧困戶。從那以後,龍山鎮黨委、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安排人員對我家進行幫扶,並幫助我家加入了納賴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我家發展種養殖產業,我和妻子還享受到了農村低保生活保障。
  • 脫貧她力量 | 那木一家告別貧困迎接新生活
    脫貧她力量 | 那木一家告別貧困迎接新生活 2020-10-16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奔富路丨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村民毛選雲
    毛選雲(左一)在管理自己種植的食用菌我叫毛選雲,是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的村民。我家3人,2014年度被識別為一般貧困戶,2015年度脫貧,為一般農戶。上面確定由張思文幫扶我後,他為了我做了很多事情,針對我面臨資金困難,通過貸款、勞動力培訓就業、易地扶貧搬遷等幫扶措施,確保收入超過當年脫貧線,促進收入穩步增長,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穩定脫貧。今年我家通過勞動力就業總收入50030元,人均純收入16676.67元,穩定超過當年脫貧線。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雲: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云: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2020-12-2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的扶貧故事」小紅香米助增收丨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第一書記梁永東
    為了能快速地適應新工作,我經常到村民家走訪,了解群眾所急,解決群眾所需。每經過一戶貧困戶的房子,我就會在腦海中回憶他們的相貌,默念他們的基本家庭情況。平常工作中,碰到在田間耕作、準備出門務工或者送小孩去讀書的村民,我都會跟他們打個招呼、問問最近的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5年,足跡每一寸土地丨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第一...
    2016年3月,我帶著組織的囑託和信任,背著簡單的行囊來到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安嶺村下魯猛組前沿工作組長,千百次挨家挨戶走訪與幫扶,足跡遍及全村13個村民組的家家戶戶。再到安嶺村,我的職責除了帶領全村村民脫貧奔富,還結對幫扶了7戶貧困戶。安嶺村和很多貧困村一樣,存在區位偏遠、產業不興旺、基礎設施欠帳多、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等諸多問題。「張書記,幸虧當初聽您的話種了茶葉,現在我利用在縣城務工的空閒時間回來除草,真是『種地、打工』兩不耽誤。」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幹部比親人對咱還好丨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
    「我同意,今年我家能脫貧了。」2017年12月28日,安龍縣委宣傳部、篤山鎮幹部來到納黑村納黑組,召開脫貧人口小組評議會,在納黑組組長毛選祿家的院壩裡,38個人圍成一個大圈,我掰著手指一口氣數出這一年我獲得的收益:「我家因戶施策得3000元補助,養牛獲得扶貧獎勵補助5000元,安居工程得5萬元補助,我家的收入已經達到4355.67元,我兒子今年考得安龍一中的教師崗位……」我叫餘方榮,是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納黑組村民
  • 「我的扶貧故事」誓叫山鄉變容顏丨安龍縣招堤街道聯合村第一書記...
    2018年4月我離開新婚的妻子,品著這首《郊居即興》到安龍縣招堤街道聯合村擔任第一書記,有焦慮,也帶著憧憬。  我叫呂廷兵,在安龍縣總工會工作。初到聯合村碧空如洗,雲淡風輕,村民正在稻田中忙碌,不知名的野花在風中搖曳,沐浴著韶光,山水如畫,感覺這裡就是世外桃源。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梁永東:打造小紅香米品牌 助力村民...
    打造小紅香米品牌助農增收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第一書記 梁永東我叫梁永東,是安龍縣農業農村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被選派到龍山鎮丫科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駐村扶貧工作。為了能快速地適應新工作,我經常到村民家走訪,了解群眾所急,解決群眾所需。在走村入戶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丫科村的經濟僅依靠種植養殖業,群眾增收渠道較窄,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於是,我和村兩委班子多次商議,制定了丫科村脫貧發展計劃,調整村裡的種植產業結構,鼓勵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 「我的扶貧故事」沾滿鄉間土 飽含幫扶情丨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貴村第...
    我叫黃茜,是安龍縣疾控中心工作人員。2017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擔任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貴村第一書記。  掛了電話,聽著村民們熱烈的商量晚會事宜,邊打開電腦,棲鳳街道專班群消息提示……這幾乎就是我每天的駐村工作日常。
  • 「我的脫貧故事」自強不息 生活就有希望丨安龍縣萬峰湖鎮納賴村王...
    我叫王先富,今年55歲,家住安龍縣萬峰湖鎮納賴村關山組。擁有高中學歷的我,2014年以前在廣東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原本我的家庭很幸福,但是,這份幸福卻在2014年12月4日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故打破了。我按照程序寫了申請書遞交村民小組,通過評選,我家最終進入貧困系統,之後,家裡的情況開始慢慢好轉。通過幫扶幹部的幫助,我積極參加村裡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學習科學的種植養殖技術。2017年至2019年,依靠生豬養殖、因戶施策、殘疾人創業等補助,我每年總要買上幾頭豬自己喂,這兩年餵豬,我至少賺了2萬元。
  • 「我的扶貧故事」「外鄉人」的牽掛丨安龍縣龍山鎮柿花坪村原第一...
    安龍縣龍山鎮柿花坪村是黔西南州人民醫院的幫扶村,2017年9月,我被院黨委選派到村裡擔任第一書記,現在駐村結束,已回單位工作,但我永遠也忘不了柿花坪村的父老鄉親。到村裡後,為了改變柿花坪村的貧困面貌,我每天都與其他扶貧幹部和村黨員幹部一起,行走在柿花坪村的溝溝坎坎上,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收集民情民意,摸清本村致貧原因,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我認為,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職責不僅在於讓村民享受國家的普惠政策,更要讓村民掌握髮展的方法,發展扶貧產業,穩固脫貧。
  • 「脫貧故事」田滿妹:身殘志不殘 擁抱新生活
    說到田滿妹,村裡人談起她無不充滿同情又對她充滿敬佩,「她們雖然生活不幸,但是最終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們家對於擺脫困境,過上好日子的願望比一般人更加強烈。」在幫扶幹部、村幹部和周圍鄰居、村民持續不斷的鼓勵和耐心勸解下,她開始慢慢接受,有了信心,甚至主動積極參與到土坯房改造中。在房屋改造後,田滿妹一家住進了嶄新的磚混住房,日子開始紅火起來,生活更加有盼頭了。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給了我生活的信心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雙龍小鎮...
    我老家位於安龍縣春潭街道(原招堤街道)的一個邊遠深石山區,距縣城約36公裡,是全縣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我叫陸永忠,是安龍縣春潭街道鋼廠村黃瓜爐組一位純樸的農民,1979年出生,今年41歲。陸永忠(右二)與幫扶責任人王定方在新房商討發展計劃我家於2018年順利脫貧,雖然貧脫了,但黨和政府、村支兩委及幫扶人王定方同志並未停止對我家的幫助,還為我家申請了城鎮低保;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為我們出謀劃策,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每次來我家,總是噓寒問暖,還不忘關心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情況,
  • 「我的脫貧故事」一搬天地寬|安龍縣五福街道村民吳成國
    我叫吳成國,今年55歲,原來住廷必村,得到幫扶幹部安龍縣編辦陳吉超同志的幫助,2018年2月搬遷到五福街道福苑21棟3單元501號,現在我一家人有吃有穿有錢用有房住,最為高興的是我們已經是新市民了!於是我最終同意搬遷到安龍縣五福街道五福小鎮福苑21棟3單元501號(面積100平方,實際共同生活人口為4人,按每人20平方計算應享受80平方,多出的20平方我自願補差價)。剛開始我家是兩頭住,兩個兒子在搬遷點住,我和我老婆在原居住點住,種植一些傳統農業和經濟作物。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22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