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老馬攜手戰貧丨安龍縣普坪鎮胡巷居委會幫扶...

2020-12-16 天眼新聞

「要不是國家的好政策,要不是你們幹部的幫扶,我一個殘疾人,要想成為萬元戶,想都不敢想啊!」進入12月的第一個周末,我再次到老馬家核實2020年收入情況時,馬光學滿懷感激地說道。

我叫陳林,在安龍縣氣象局工作。馬光學是我幫扶的建檔立卡戶,年長我幾歲,我一直稱呼他為老馬。

記得2016年的夏天,在時任普坪鎮胡巷村黨支部書記夏景良老同志的陪同下,我第一次走進馬光學的家。老馬看上去50多歲,右腳殘疾,給人的感覺很精明。他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後,就急忙去燒水泡茶。趁此,我查看了一下家中的情況:木質結構的瓦面房,四周以竹蓆子為牆體,堂屋內除了一臺21英寸的老電視外,幾乎沒有像樣的家具。房間和堂屋的地面上有四五個膠盆和膠桶,裡面盛有一些水,妻子楊明芬說是因為房子漏雨,用來接雨水的。

聽我說明來意後,老馬主動向我介紹了家庭情況:全家8口人,70多歲的老母親、2個兒子、1個兒媳婦、2個孫兒和夫妻2人,有3個半勞動力(因老馬右腳有殘疾,只能算半個勞動力),3個人享受低保,1個兒子在外務工。家中有13畝旱地,沒有田,維持生計都很難。

陳林(右一)在馬光學家走訪

「我就是想搞點種養殖,養豬養牛我都有經驗,周邊草山、樹林比較寬,搞這些合適,我家人也多,都可以幫襯,我兒子還有烤酒的手藝,一直想開個小作坊烤酒賣。」當問他想發展點什麼的時候,老馬有些憧憬,但提到啟動資金時,老馬又一臉無奈。

回到村裡後,我當即與普坪鎮農商行行長、胡巷村第一書記王順禮對接,從頭到尾協助老馬辦理了5萬元的特惠貸。拿到貸款後,老馬立即召開家庭會議,當然也包含我在內。他決定把這筆資金分配用於烤酒、買豬和買牛,先通過自家出產的苞谷烤酒,烤酒的酒糟用來餵豬餵牛,豬和牛產生的糞便用作農家肥,一個循環產業鏈就這樣形成了。

通過兩年的努力,老馬的烤酒小作坊實現年產3000斤白酒,年出欄生豬6頭以上,牛8頭以上。老馬說,他家的年收入較往年增加了3萬多元。

在多次走訪中,我發現老馬家所在的林場組以前曾經種植過白山藥和生薑。幾經考證,我又「慫恿」老馬著手發展特色種植。當我把想法提出來與老馬商議時,全家人欣然同意,我馬上利用貴州農經網優勢幫助老馬家採購了白山藥及本地生薑種子。2017年初,7畝白山藥和6畝生薑正式栽種,且當年就獲得豐產,每畝白山藥純收入達5000元,生薑獲利2000元。吃到甜頭的老馬決定擴大規模,還把在外務工的兒子叫回來一起發展特色種養殖。

陳林(右一)與馬光學一家核算白山藥收入情況

如今,老馬建起了兩層合計280平方米的鋼筋混泥土小洋房,已發展白山藥產業18畝、生薑42畝、茶葉2畝、黃竹草2畝、蜜蜂12箱。在老馬家的示範帶動下,當地農戶也激發了發展動力,種植山藥、生薑,養殖蜜蜂、牛羊,幾乎家家都有自己的小產業。

陳林(左二)在馬光學家地裡查看生薑收成情況

勤勞人家早致富。我堅信,老馬家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越來越幸福。

【人物小傳】

陳林,男,中共黨員,現任安龍縣氣象局局長。2016年,任安龍縣普坪鎮胡巷居委會幫扶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龐博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從「王老師」到「王書記」 的距離丨安龍縣普坪鎮...
    我所駐的科發村是安龍縣國家級二級貧困村。在兩年多的駐村幫扶工作中,我與駐村工作隊共同努力,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科發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2017年、2018年、2019年這三年中,完成了危房改造112戶總投資200餘萬元;小康水、小康電投資100餘萬元;組組通通組路4.239千米總投資98餘萬元、串戶路3.294千米總投資50餘萬元建設,庭院硬化5萬餘平方米,投資250餘萬元,所有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 「我的脫貧故事」擺脫困苦迎接新生活丨安龍縣普坪鎮納利村村民賀...
    我叫賀朝東,今年40歲,是安龍縣納利村納磨組的村民,家庭成員有2人,分別是我和我女兒賀蝶。  之前我也和別人一樣,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是因一次意外,我左腳受傷嚴重,甚至被截肢,妻子離去。那些年我和女兒相依為命,生活真不容易。
  • ...的脫貧故事」擺脫困苦迎接新生活丨安龍縣普坪鎮納利村村民賀朝東
    我叫賀朝東,今年40歲,是安龍縣納利村納磨組的村民,家庭成員有2人,分別是我和我女兒賀蝶。  之前我也和別人一樣,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是因一次意外,我左腳受傷嚴重,甚至被截肢,妻子離去。那些年我和女兒相依為命,生活真不容易。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吹進了扶貧的春風丨安龍縣普坪鎮總科村村民...
    我叫覃榜恩,家住在安龍縣普坪鎮總科村總科組,1976年出生,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勤勞、純樸、善良是我的本性。前些年,家中經濟困難,入不敷出。那時家裡要供大兒子讀書,二兒子還小,無太多的積蓄,卻已借了別人不少錢。
  • ...故事」以勤勞走向幸福美好的未來丨安龍縣普坪鎮岔河村村民杜家楷
    我叫杜家楷,今年55歲,家住安龍縣普坪鎮岔河村水井灣一組,家中共5口人,我家勞動力較少,家庭成員沒有掌握什麼技能,均在家務農。由於之前的道路不通,交通不便,所種植的莊稼和養殖的家畜都沒有地方賣,家庭收入較少,我和妻子盧官敏的生活極其困難。在沒有通自來水的時候,我基本上每天天一亮就要走到距離家裡1公裡的水窖挑水,由於年紀大了,走路的時候,行動不怎麼方便,加之缺乏致富技能,無固定的生活經濟來源,我家在2014年的時候被識別為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心懷感恩,生活越來越好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隴西居委...
    我叫景詩棋,是安龍縣司法局職工。2018年9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成為安龍縣招堤街道隴西居委會幫扶幹部。就這樣,李民軍戶成為了我五戶包保貧困戶中的一戶。接到包保任務後,我和同事一道開始了新一輪的大遍訪「認親戚」。
  • 「我的扶貧故事」心懷感恩,生活越來越好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隴西居委...
    我叫景詩棋,是安龍縣司法局職工。2018年9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成為安龍縣招堤街道隴西居委會幫扶幹部。就這樣,李民軍戶成為了我五戶包保貧困戶中的一戶。接到包保任務後,我和同事一道開始了新一輪的大遍訪「認親戚」。
  • 「財富故事」安龍新街居委會:念好「牛」經 拓寬群眾致富「路」
    安龍縣普坪鎮新街居委會結合自身實際,藉助國家扶貧政策,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種草養牛,念好「牛」經,拓寬致富「路」。」等相關惠民政策,深入了解他的發展意願,幫助他算好「養牛帳」,增強發展肉牛養殖促增收的信心和決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同前行丨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幫扶幹部...
    海星村位於安龍縣灑雨鎮政府駐地西面,距鎮中心4公裡,是全縣扶貧攻堅特困片區。我叫陳清祿,根據組織安排,我於2018年9月到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進行扶貧幫扶工作。陳清祿(右二)與幹部們交流進村後我第一時間來到村委會,詳細了解我的包保戶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稻香圓夢 教育興家丨安龍縣龍山鎮北鄉村幫扶幹部...
    韋明立是安龍縣龍山鎮北鄉村立度五組的建檔立卡戶,記得第一次到他家時,一群孩子在院子裡嬉戲,走進屋裡,映入眼帘的是雜亂的物品,還有所剩不多的幾袋糧食。  「老師,坐。」中年漢子韋明立聲音洪亮地招待我,隨即雙手遞來一杯茶水。我向他道明來意,於是我們嘮起了家常。在走訪中,我逐漸清楚了他家的情況,孩子都在讀書,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養殖,產量不高,收入不多。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老同志丨安龍縣春潭街道當朝居委會第...
    2018年3月,剛從黔西南州稅務局督察內審科科長職位退下來的我,接到了州局領導交給的任務——派駐安龍縣春潭街道(原招堤街道)當朝居委會任第一書記。我可以說是受任於「減貧摘帽」之際,奉命在「攻城拔寨」之時。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給了我生活的信心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雙龍小鎮...
    我老家位於安龍縣春潭街道(原招堤街道)的一個邊遠深石山區,距縣城約36公裡,是全縣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我叫陸永忠,是安龍縣春潭街道鋼廠村黃瓜爐組一位純樸的農民,1979年出生,今年41歲。由於家住邊遠農村,土地少,人均不足一分田,一家人只能靠種玉米和農閒時收購廢舊物品銷售來維持生計。正遇上國家的扶貧好政策,我向組裡提出了貧困戶申請,後經組裡開會研究決定,我戶在2014年底被評為本組貧困戶之一,評為貧困戶後,幫扶人對我家進行了幫扶,通過幫扶幹部耐心細緻的工作,我家搬遷到了雙龍小鎮。
  • 「我的扶貧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2017年9月9日,組織安排我擔任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第一書記。從我開始駐村幫扶到現在,招堤的荷花已三度開落,銅鼓井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到任銅鼓井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綠海生態。我組織刷把寨組群眾加入銅鼓井村級合作社,共商制定《黔西南州農享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刷把寨組綠海子養魚生產組管理辦法(試行)》,與縣水務局籤訂養殖合同,取得綠海子養殖濾食性魚類的經營權,刷把寨組全體群眾80戶(貧困戶29戶)每戶入股2000元,用「人放天養、以水養魚、以魚淨水」的生態養殖技術,在綠海子投放花鰱魚3萬條、白鰱魚6萬條,實現產值50萬元,戶均增收達4000元。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勤勞肯幹 幸福就會長遠丨安龍縣五福街道五福...
    我叫李順雲,老家在安龍縣普坪鎮樂莊村,是一個以布依族、苗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寨。前幾年,村裡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生態脆弱,由於基礎薄弱、沒有發展思路等多方面的原因,全村很多人家一直受窮。我和丈夫生育有兩個娃娃,有個娃娃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看病治療的錢花了不少。娃娃小,老人年紀大,我只能待在家裡帶娃娃照顧老人,老公也沒得什麼技術,就在周邊給人打零工。  2014年,我家被列入村裡的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為扶貧畫添上一抹色彩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陽方居委...
    2017年9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入駐安龍縣春潭街道陽方居委會,開啟的我的扶貧旅途。  「要想富先修路」進村後,我便協調開展通組路和串戶路的硬化,從這以後每天都在組裡面轉動,通過小組會、院壩會、座談會、談心會頻繁地同群眾見面,不斷的交流打消了群眾顧慮,讓每一段串戶路和通組路順利完工。
  • 「我的扶貧故事」語重心長暖人心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阿興村幫扶幹部...
    我是一名普通的鄉村小學教師。2018年8月,我到安龍縣春潭街道阿興村下雷莊組,進行學生的就學信息臺帳建立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資料收集。此外,包保阿興村上井科組鄭純芬戶。  作為一個鄉村小學教師,走村串戶是我的基本功。自認為輕車熟路的我,幫扶後發現,這是一份重擔、一份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路上的付出都值得丨安龍縣招堤街道坡炎村...
    我叫李元敏,是安龍縣婦聯幹部。安龍縣招堤街道坡炎村是安龍縣婦聯的幫扶點,我先後在村裡任過駐村工作組組長和村第一書記。坡炎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村裡沒有一條像樣的硬化路,到村下組開展工作特別痛苦,走路走得想掉眼淚。
  • 「我的扶貧故事」稻香圓夢 教育興家丨安龍縣龍山鎮北鄉村幫扶幹部...
    韋明立是安龍縣龍山鎮北鄉村立度五組的建檔立卡戶,記得第一次到他家時,一群孩子在院子裡嬉戲,走進屋裡,映入眼帘的是雜亂的物品,還有所剩不多的幾袋糧食。  「老師,坐。」中年漢子韋明立聲音洪亮地招待我,隨即雙手遞來一杯茶水。我向他道明來意,於是我們嘮起了家常。在走訪中,我逐漸清楚了他家的情況,孩子都在讀書,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養殖,產量不高,收入不多。
  • 「我的扶貧故事」沾滿鄉間土 飽含幫扶情丨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貴村第...
    我叫黃茜,是安龍縣疾控中心工作人員。2017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擔任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貴村第一書記。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上級領導的悉心指導和關懷下,在者貴村駐村工作隊、村常務幹部的通力協作下,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我通過不斷的積累、學習、請教,在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時,理清思路,沉下氣、靜下心一一完成,很快就進入了駐村狀態,用青春年華踐行了入黨時的初心誓言。
  • 「我的扶貧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2017年9月9日,組織安排我擔任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第一書記。從我開始駐村幫扶到現在,招堤的荷花已三度開落,銅鼓井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到任銅鼓井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綠海生態。我組織刷把寨組群眾加入銅鼓井村級合作社,共商制定《黔西南州農享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刷把寨組綠海子養魚生產組管理辦法(試行)》,與縣水務局籤訂養殖合同,取得綠海子養殖濾食性魚類的經營權,刷把寨組全體群眾80戶(貧困戶29戶)每戶入股2000元,用「人放天養、以水養魚、以魚淨水」的生態養殖技術,在綠海子投放花鰱魚3萬條、白鰱魚6萬條,實現產值50萬元,戶均增收達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