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面碗裡的笑聲丨安龍縣春潭街道紅星村幫扶幹部...

2021-01-20 天眼新聞

「指揮長,你在村裡面嗎?」

「在的,劉老師。」

「我來找你列印貧困戶的資料,但是我有第四節課,要一點左右才能到,我還要送一個孩子回去家訪,時間可能會晚一些。」

「沒事,劉老師,我在村裡等你。」

「好的,謝謝領導!」

這就是紅星村的扶貧幹部王指揮長,一個個子不高但卻壯實的中年男人,黝黑的皮膚透出堅毅的神情,讓人覺得無比踏實。

劉春芳(左一)初次走訪並與群眾合影留念

自從到紅星村扶貧,一晃一年多了,我們從不認識到熟悉,扶貧工作從一無所知到輕鬆入手,多虧有他的幫助和關心,他喜歡笑,給人一種親切感,工作中他從來不指責我們,因為他知道我們隔行如隔山,我們有問他必答,慢慢地我從抱怨聲中走出,只要有工作任務,我們都按時到達,努力完成工作。隨時看到王指揮長都是在村裡,工作任務重得讓他滿眼通紅,一臉倦態,有時忙的頭髮不剪鬍子不刮,給人一種凌亂的形象,再加上那逐漸增多的白髮,不禁讓人感嘆歲月的流逝,工作的勞累,也多了些許的無奈......

用力推開指揮長的辦公室的門,門碰到了牆上,發出了一聲「砰」的響聲。「喲,劉老師來了!」他一臉笑意,輕聲說道。

我頓時臉紅了,就像做錯事的人被抓住一樣,心裡滿是歉意,他答應我的,他做到了,他在等我,而我卻以為他去吃飯不等我了,心裡多了抱怨,現在在他面前我羞愧不已。

「嗯,指揮長,你還在呀,我以為你去吃飯了。」

「沒去,你說來列印資料,我不能離開,明天的檢查我們要做好,何況你們忙完教學任務趕來村裡,很不容易,我們天天幹這工作有責任幫助你們完成好扶貧工作,這是我該做的。」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讓我無比安心和愉悅,所有的不快都如晨霧消散一空,我笑了,與他一起弄好資料,看著他認真嚴謹的工作,我心中多了許多的感慨,像他這樣踏實工作,無怨無悔的幹部不少,像他這樣的黨員幹部不少,但是能真正知道他們的人有多少呢?不多吧.......

劉春芳(右一)到戶宣傳3+1保障政策

「劉老師,你吃飯了沒,食堂有麵條,我們一起煮著吃吧!」

「對不起,是我耽誤了你吃飯,你吃吧,我在學生家吃了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沒事,我們都習慣了,嘿嘿......」

「要不我幫你煮吧,是我讓你等這麼久的,我有負罪感。」

「劉老師,說笑了,我不敢讓人民的教師給我煮麵條,我怕群眾罵我。」他說著笑話,麵條已經下鍋,在一串笑聲中我邁著輕鬆的步伐向農戶家走去,雖然我也沒吃飯,雖然肚子也餓得咕咕響,但是心裡很充實,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我不孤獨,我有最好的戰友,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完成這工作,走向勝利。

那碗麵條裡的笑聲,裝著人民.......

【人物小傳】

劉春芳,女,安龍縣第二中學教師。2019年,任安龍縣春潭街道紅星村幫扶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給了我生活的信心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雙龍小鎮...
    我老家位於安龍縣春潭街道(原招堤街道)的一個邊遠深石山區,距縣城約36公裡,是全縣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我叫陸永忠,是安龍縣春潭街道鋼廠村黃瓜爐組一位純樸的農民,1979年出生,今年41歲。正遇上國家的扶貧好政策,我向組裡提出了貧困戶申請,後經組裡開會研究決定,我戶在2014年底被評為本組貧困戶之一,評為貧困戶後,幫扶人對我家進行了幫扶,通過幫扶幹部耐心細緻的工作,我家搬遷到了雙龍小鎮。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換真情 親如一家人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青龍村...
    在安龍縣招堤街道青龍村哪坡組青龍山一線天景區山麓,萬畝良田保護區旁,居住著一戶韋姓農家,他家就是我的扶貧戶。  韋友明今年三十八歲,小學文化,為人剛正不阿,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村青年。  我到包保戶家開展扶貧工作的次數記不清了。但在我的腦海裡總是浮現這家人的執著與熱情。每當我來到他家,他們總是笑臉相迎,端茶送水,問問有沒有用餐……給人一種家人的親切。   記得有一次,我入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了解家庭生活條件,核實家庭人口信息,計算家庭收入等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沾滿鄉間土 飽含幫扶情丨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貴村第...
    我叫黃茜,是安龍縣疾控中心工作人員。2017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擔任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貴村第一書記。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上級領導的悉心指導和關懷下,在者貴村駐村工作隊、村常務幹部的通力協作下,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我通過不斷的積累、學習、請教,在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時,理清思路,沉下氣、靜下心一一完成,很快就進入了駐村狀態,用青春年華踐行了入黨時的初心誓言。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路上的付出都值得丨安龍縣招堤街道坡炎村...
    我叫李元敏,是安龍縣婦聯幹部。安龍縣招堤街道坡炎村是安龍縣婦聯的幫扶點,我先後在村裡任過駐村工作組組長和村第一書記。坡炎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村裡沒有一條像樣的硬化路,到村下組開展工作特別痛苦,走路走得想掉眼淚。
  • 「我的扶貧故事」稻香圓夢 教育興家丨安龍縣龍山鎮北鄉村幫扶幹部...
    韋明立是安龍縣龍山鎮北鄉村立度五組的建檔立卡戶,記得第一次到他家時,一群孩子在院子裡嬉戲,走進屋裡,映入眼帘的是雜亂的物品,還有所剩不多的幾袋糧食。  「老師,坐。」中年漢子韋明立聲音洪亮地招待我,隨即雙手遞來一杯茶水。我向他道明來意,於是我們嘮起了家常。在走訪中,我逐漸清楚了他家的情況,孩子都在讀書,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養殖,產量不高,收入不多。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深山住新房 脫貧致富感黨恩丨安龍縣春潭街道...
    我叫馬政澤,家住安龍縣春潭街道辦事處雙龍社區雙龍小鎮,是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從深石山區搬遷進城的農戶之一。  我家原來住在招堤街道冗華村巖山組,從這個組名你們就知道那裡是大山的深處,村裡流行一句順口溜「山旮旯裡牲口多,養頭豬兒三隻腳;起早貪黑背去賣,辛辛苦苦賺不多。」祖祖輩輩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卻怎麼也沒能刨出金娃娃來。
  • 「我的扶貧故事」心懷感恩,生活越來越好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隴西居委...
    我叫景詩棋,是安龍縣司法局職工。2018年9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成為安龍縣招堤街道隴西居委會幫扶幹部。就這樣,李民軍戶成為了我五戶包保貧困戶中的一戶。接到包保任務後,我和同事一道開始了新一輪的大遍訪「認親戚」。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幹部比親人對咱還好丨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
    2017年12月28日,安龍縣委宣傳部、篤山鎮幹部來到納黑村納黑組,召開脫貧人口小組評議會,在納黑組組長毛選祿家的院壩裡,38個人圍成一個大圈,我掰著手指一口氣數出這一年我獲得的收益:「我家因戶施策得3000元補助,養牛獲得扶貧獎勵補助5000元,安居工程得5萬元補助,我家的收入已經達到4355.67元,我兒子今年考得安龍一中的教師崗位……」我叫餘方榮,是安龍縣篤山鎮納黑村納黑組村民
  • 「我的扶貧故事」樂歡村裡的歡樂事丨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駐村第...
    2018年2月4日,我參加完安龍縣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談話會後,帶著縣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紅頭文件,立即趕到了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報到,任駐村第一書記、村級一線指揮長、四組前沿工作組組長,同時負責幫扶王炳國、王炳魁、王貞芬等6戶建檔立卡戶。
  • 「我的扶貧故事」不變的初心 真心的付出丨安龍縣棲鳳街道八坎村...
    在愛與花開的繁華季節裡,有的人忙碌著生活的點點滴滴;有的人為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而犯愁;有的人為了美好的前程而努力的奔波著,而我是一名在脫貧攻堅一線奮戰的扶貧幹部。我叫韋坤琴,根據組織的安排,2018年3月,我擔任安龍縣棲鳳街道八坎村李學軍戶的包保責任人,開始了精準排查、精準定措施、精準施策的入戶走訪工作。第一次走訪認識李學軍,他本人個子很小,很消瘦,但很勤快,自己家房前屋後收拾得挺乾淨的,當拿起扶貧宣傳資料入戶進行宣傳時,我的精準扶貧之路就開始了。
  • 「我的扶貧故事」讓群眾的夢想變為現實丨安龍縣五福街道黨政辦...
    我叫李晶,是安龍縣五福街道黨政辦負責人。2017年6月,休完產假的我,到納汪村四組幫扶,開始了我的扶貧故事。我和他一起寫申請、跑銀行……幾經爭取,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批了下來。整修圈舍,找技術人員學習,買健壯小黃牛,養牛產業我和潘伯有序推進。一晃三年過去,潘伯的牛買買賣賣,如今圈舍裡還有5頭壯牛、2頭犛牛。他兒子也推薦到廣東順德的富興電子有限公司務工,收入也還可以。
  • 「我的扶貧故事」此心安處是吾鄉丨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主任羅國海
    羅國海(前二)在錢相街道福菌林下經濟基地與群眾一起勞作我叫羅國海,2013年10月開始在安龍縣海子鄉工作;2016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任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一搬天地寬|安龍縣五福街道村民吳成國
    我叫吳成國,今年55歲,原來住廷必村,得到幫扶幹部安龍縣編辦陳吉超同志的幫助,2018年2月搬遷到五福街道福苑21棟3單元501號,現在我一家人有吃有穿有錢用有房住,最為高興的是我們已經是新市民了!「我是陳吉超,是你的包保幹部,你在哪裡打工?」「根據現在的政策,你家可以到五福街道去要一套新房子。」「新房子真的不開錢!」「搬遷過去你兒子也有新房子討老婆了!」
  • 「我的扶貧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2017年9月9日,組織安排我擔任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第一書記。從我開始駐村幫扶到現在,招堤的荷花已三度開落,銅鼓井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到任銅鼓井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綠海生態。我組織刷把寨組群眾加入銅鼓井村級合作社,共商制定《黔西南州農享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刷把寨組綠海子養魚生產組管理辦法(試行)》,與縣水務局籤訂養殖合同,取得綠海子養殖濾食性魚類的經營權,刷把寨組全體群眾80戶(貧困戶29戶)每戶入股2000元,用「人放天養、以水養魚、以魚淨水」的生態養殖技術,在綠海子投放花鰱魚3萬條、白鰱魚6萬條,實現產值50萬元,戶均增收達4000元。
  • 「我的扶貧故事」「外鄉人」的牽掛丨安龍縣龍山鎮柿花坪村原第一...
    安龍縣龍山鎮柿花坪村是黔西南州人民醫院的幫扶村,2017年9月,我被院黨委選派到村裡擔任第一書記,現在駐村結束,已回單位工作,但我永遠也忘不了柿花坪村的父老鄉親。到村裡後,為了改變柿花坪村的貧困面貌,我每天都與其他扶貧幹部和村黨員幹部一起,行走在柿花坪村的溝溝坎坎上,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收集民情民意,摸清本村致貧原因,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我認為,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職責不僅在於讓村民享受國家的普惠政策,更要讓村民掌握髮展的方法,發展扶貧產業,穩固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5年,足跡每一寸土地丨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第一...
    2016年3月,我帶著組織的囑託和信任,背著簡單的行囊來到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安嶺村下魯猛組前沿工作組長,千百次挨家挨戶走訪與幫扶,足跡遍及全村13個村民組的家家戶戶。「孫開勇戶壯勞力都不在家,大家一起出出主意,思考一下該戶下步的幫扶對策……」在村裡的產業發展會議上,我與村幹部一道商量因戶施策措施,最終為孫開勇謀劃出種植茶葉的產業計劃。「我建議你今年種植茶葉,不用像種烤菸那樣精細化管理,你有空閒時間的時候到地裡除除草、施施肥就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有你我丨安龍縣萬峰湖鎮岜皓村黨支部副...
    2018年9月,受組織安排,我到安龍縣萬峰湖鎮岜皓村擔任村支部副書記,並負責包保全村唯一一戶貧困戶韋龍登戶,與他家成了「親戚」。  通過與村幹部的簡單溝通,讓我對他家又來初略的了解。  即成了「親戚」,必須得走呀,因韋龍登長期在醫院住院,其子韋阿亂在外打工。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第735戶丨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躍村第一...
    這是我第一次走訪的者躍印象。  原本自信滿滿的我,心情變得十分沉重,感到肩上責任的更加重大。於是找來駐村工作隊與全村黨員幹部,共同畫下者躍脫貧路線圖,開始大刀闊斧般的攻堅。脫貧攻堅終見成效,2016年底,者躍村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以內,村集體經濟累計到達3萬元以上,達到退出了貧困村的條件。  「我們組有60戶人家,你是我們組裡的第61戶,我們村有734戶人家,你是我們村裡的第735戶。」老黨員李向琴常常這樣跟我說。與他們朝夕相處,他們沒有把我當外人,我儼然變成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者躍人。
  • 「我的扶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幫扶幹部丨冊亨縣雙江鎮央繞村幫扶...
    我叫梁忠勝,是冊亨縣雙江鎮民族中心學校的一名教師。根據安排,我從2018年6月開始成為央繞村的一名幫扶幹部。我被安排到央繞村央結二組,包保三戶貧困戶。第一次到農戶家走訪之前,我心裡很忐忑,我以前面對的都是學生,沒有和村民們打交道的經驗,擔心自己做不好這個工作,壓力很大。央繞村距離鎮政府20公裡,距縣城54公裡,是一個交通不便、經濟欠發展的村莊,主要產業是油茶種植、杉木種植,其中我包保的三戶都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