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2020-12-21 發發微筆記

經常在網上看到讀書博主關於自己每天一本書的經驗分享,在評論區的留言呈現兩極分化:一類是讚嘆博主厲害,另一類是質疑博主的這種做法。

我持中立態度,覺得一天讀完一本書有些囫圇吞棗了,但又對於一天一本書這樣的計劃躍躍欲試,卻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無法做到。

直到我讀完這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才相信我可以做成這件事。反覆思量之後覺得,一天一本書這件事,不應該被妖魔化,當然也沒必要神化。其實只要我們想,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一天一本書。

《無限可能》是一本教人升級大腦的學習指南。作者是吉姆·奎克,美國人,一位大腦教練,也是提升記憶力、腦力優化和快速學習方面的專家。他的方法曾經影響了埃隆·馬斯克、斯坦·李等名人。

這樣一位記憶和學習方面的專家,很容易讓人以為他是天才,從小就有這方面的天賦。事實恰好相反,吉姆童年時大腦受傷,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專注學習。

後來他通過自己獨創的學習方法顯著提升了腦力水平,從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小孩,變成閱讀速度比周圍都要快的人。

如何閱讀一本書,只是這本書的其中一節內容。作者也沒有明確提倡一天一本書的做法。我想把從這本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一天一本書」這件事情上,證明這件事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需要方法。

吉姆·奎克創造了「無限可能」。通過踐行他的方法,我相信我們也可以創造如一天一本書這樣的無限可能。

按照吉姆·奎克的無限可能模型,我們可以從這三方面入手:

破除「不可能」的限制性思維模式創造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

接下來,我將從這三個方面來分別闡述,如何將「一天一本書」從不可能變成可能,助力你養成讀書習慣。

1、破除「不可能」的限制性信念

限制性信念,就是那些已被我們接受的限制性想法,覺得自己「做不到」、「不行」此類的負面想法。

關於閱讀的誤區,就有以下這些限制性信念:

不可能一天讀完一本書書讀得快就無法理解書中內容或享受閱讀樂趣提升閱讀速度很難……限制性思維往往會制約我們的行動,將我們的腳步冷凍在起點,使我們無法啟程。

限制性信念通常有三個來源:

父母無意中貼在我們身上的「標籤」曾經失敗留下的「傷痛」不敢嘗試這些限制性信念猶如一座冰山,我們通常只著眼於冰面之上的部分,卻不去想冰面以下的巨大潛能。

所以,無論做什麼事之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打破腦海中根深蒂固的限制性思維,看到冰面下的部分。

那麼,如何拔除這些限制性思維呢?在《無限可能》一書中,吉姆·奎克給出了3個步驟,我將結合一天一本書這件事舉例子。

第一步,發現與識別:我做不到一天讀完一本書。

第二步,直面與分析:

是否有證據證明自己確實沒有能力完成這件事;

這些證據是否真實,亦或只是被內心批評和質疑的聲音扭曲後的偽證。

這一步的分析比如是:我沒時間、沒精力一天讀完一本書,我不會快速閱讀。問自己:真的是沒時間嗎?還是因為不夠重視,所以沒時間呢?既然不會快速閱讀,那就去學。

第三步,創造新信念:我能學會快速閱讀,並且做到一天讀完一本書。

只有破除限制性思維,掃清讀書誤區,我們才能不帶任何思想負擔地踐行計劃。這一點,比列計劃重要得多,它直接決定了,我們是否有意志開始。

2、創造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現在,我們有了信心,開始閱讀計劃。但我們很可能陷入三分鐘熱度的魔咒,或許是開始時躊躇滿志,到中途就洩氣了。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找到內在動力。

如何理解「內在動力」呢?吉姆·奎克有一個關於內在動力的公式:內在動力=目的×精力×微小行動

內在動力是一股支撐我們不斷向前的力量。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著手,創造內在動力。

首先,找到核心目的。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①為什麼要做所在做的事情?②為什麼這件事非做不可呢?

對於一天一本書這件事而言,我的回答是:

閱讀是我熱愛的事情,我想通過每天閱讀一本書,提升自我,用知識育兒和育己,強化內心,做寶寶的榜樣,同時分享讀書筆記和感悟,讓更多人愛上閱讀。

其次,我們要賦予大腦能量,給大腦正確的食物、優質睡眠和科學鍛鍊。吉姆·奎克在書中給出了詳細的建議。可以直接照著做。管理好精力,才能更好掌控時間。

最後是,從微小行動開始,可以理解為「微習慣」。對於培養閱讀習慣,我們可以從每天讀2頁書開始,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對於一天一本書的計劃,我的個人理解是,可以從簡單易懂的、較薄的書籍開始,慢慢選擇更厚、更有深度的書。如果一開始就要求讀完《窮查理寶典》,只怕第一天就堅持不下去。如果從《快速閱讀術》、《高分讀書法》這樣講述一個主題的實用性書籍開始,更有利於我們堅持下去。

內在動力很重要,經常有人說:「我沒有動力。」然而卻動力十足地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無限可能》告訴我們,內在動力不是「擁有」,而是靠「創造」。我們可以通過公式「內在動力=目的×精力×微小行動」創造源源不斷的動力,輔助我們繼續往前。

3、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

如果說思維模式和內在動力讓實現某件事有了可能,那麼學習和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能夠讓我們在一件事情上一直走下去。

在「一天一本書」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速讀。

市面上教授速讀等讀書方法的書籍很多,每一本學習類的書籍中也定會有關於閱讀的篇章。從中可以看出,提高閱讀效率,是許多學習者的需求。

在《無限可能》中,作者也用了一節內容來講述如何提高閱讀速度的技巧。他介紹了3個方法。

指讀法:用手指輔助閱讀;視讀法:用眼睛「讀」,心中不要「默讀」,如果克服不了默讀,可以用大聲數數「1、2、3……」的方法,淹沒內心的聲音;擴大視覺範圍:將多個詞語看成一個整體,也就是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地看,而非一個詞一個詞,將越多的詞語視為一個整體,閱讀速度就提高得越快。這幾個小方法,親測有效。閱讀就像鍛鍊,通過運用正確方法刻意練習,每個人都能提高閱讀速度。

當然,如果想實現一天讀完一本書的目標,僅僅只用以上方法還不夠。本書之外,我個人補充2個方法:

主題閱讀:同一時間段內閱讀同一主題的書,不僅有助於建立該主題的知識體系,還能大大提升閱讀速度——重複的內容可以略過。洋蔥讀書法: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複習。類似「王者速讀法」,在短時間內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把握書中內容整體的同時抓住關鍵詞。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讀書這件事上,閱讀方法就是重要的「器」。想要提高閱讀速度,就要拋棄不合時宜的舊方法,學習正確高效的讀書法,讓一天一本書變成可能。

在以上的內容中,我圍繞《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的脈絡,從思維模式、內在動力和方式方法三個方面介紹了如何讓「一天一本書」這種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其實生活裡的許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從這三個角度出發,轉換可能性,創造無限可能。讀到這裡,如果你還是覺得不可能,那就去讀讀《無限可能》這本書吧,你需要破除自己的限制性思維啦。

下一次再看到「一天一本書」的文章,在質疑之前,不妨先用上面的方法試一次,試過之後,也許你也會與他人分享自己一天讀完一本書的經驗了。

相關焦點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直到我讀完這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才相信我可以做成這件事。反覆思量之後覺得,一天一本書這件事,不應該被妖魔化,當然也沒必要神化。其實只要我們想,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一天一本書。《無限可能》是一本教人升級大腦的學習指南。
  • 如何才能做到快速讀完一本書,這4個知識點,希望你也能知道
    嗨,我是金小牛~最近看了吉姆·洛爾、託尼·施瓦茨的《精力管理》,突然有種被「點醒」的感覺。因為它正間接回答了我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能夠更加耐心、更快速度的看完一本書?結合平時的讀書經驗和書中提到的精力訓練系統,針對如何快速提升我們的閱讀能力,給出以下4點建議:1、知道「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完一本書?一本書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個月,愣是沒看完。
  • 一天讀完1本書,我是如何做到的?① | 選書
    —— 靈遙呀,一天讀完一本書,你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般來說,快速閱讀法,主要適用於致用類圖書,或是觀點類圖書,如,《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零秒思考》等等。 回答這個問題前,靈遙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讀一本書動輒好幾個月的你,讀與朋友的聊天記錄、微信公眾號裡的文章,或是微博裡的段子時,總是能夠輕輕鬆鬆做到一目十行呢?
  • 我是如何做到每天閱讀一本書的?
    不過說起來也慚愧,雖然這個時間看起來是挺長的,前前後後自己讀過的書籍至少也上千本了(家裡的藏書量也有近千本),但其實真正開始大量閱讀也是這兩三年的事情,也就是每天做到至少閱讀一本書,同時寫一些讀書心得。
  • 我推薦產品經理讀的10本書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推薦理由:這本書是阿里巴巴原產品經理蘇傑寫的一本書,賣的非常好,當時可以說掀起了一股產品經理熱潮,我系統的讀過1.0和2.0版本,基本上把產品經理應該掌握的套路說清楚了,比較適合剛剛入門的產品助理或者初級產品經理,蘇傑對這本書的定位也是適合1-3歲的產品經理,所以剛開始入行產品經理的人可以先讀這本書
  • 每年讀700本書的書評人教你如何一天讀完一本書
    但很多人也會抱怨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閱讀,或者說自己有時間,卻發覺讀的非常慢,即使勉強讀完,卻發現根本記不住書中的內容……我也一直以為擁有大把時間的人才能閱讀大量的書,可是《快速閱讀術》一書卻讓我知道:讀書多少跟是否有時間沒有關係,掌握了方法,你也可以一天讀完一本書。
  • 《讀懂一本書》:讀透1本書如何實現加速成長?樊登推薦這種方法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每本書的知識都轉化為能力呢?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01 什麼叫讀懂、吃透一本書我經常會遇到一種這樣的情況,昏昏沉沉地讀完了一本書,腦子一片空白。
  • 午後時光——我為青春讀本書
    記得最近的一次理髮,我還清晰地記得,那是在2020年的1月4日,至今已有五個月沒有理過發了,在上篇的午後時光中也曾提到過,從寒假到春休至今,立夏節氣已過,也有五個月的時光了,由於工作的原因,上網課和讀書充斥在我的日常生活之中,的確,這五個月自認為還是有一些進步的,例如這五個月的讀書量要和近五年的讀書量持平,要不是特殊時期,我覺得真的很難做到,可能也不會那樣想,
  • 如何做到一年讀100本書?
    100本書的計劃也是緣於見到簡心的一篇年度總結,說他2019年11月份看了30本書,一個月30天,那就是一天一本書的節奏,看到此數據時我當時也很震驚,這是如何完成的。看了他分享的很多快速閱讀的方法,我自己也買了一本《高效閱讀》的書,但是這本書至今還沒有看完,書中講到了「共振閱讀法」,20分鐘讀懂一本書。
  • 2018年,我給你推薦這10本書讀上篇
    關東野客的字,令人揪心,讀了他寫的故事,會令人抑鬱不止,但也正是這些故事,會給你力量,讓你堅信這個世界上有真善美,有情愛純,時隔一年半,,關東野客又推出了兩部書《我有一杯酒,可以慰風塵》,《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也正是這幾本書,關東野客的微博粉絲,從最初的10萬漲到現在的65萬,不得不承認,他的確是一個能碰觸到讀者靈魂的作家
  • 睡前讀了這本書,我居然夢見了陳道明!
    最近迷上了一本書(書名先賣個關子),每天睡覺之前讀一讀,頗覺有趣。昨晚剛好讀到關於做夢的內容,晚上就做了一個有趣的夢。更難得的是,第二天早上醒來,夢境的主要情節依然歷歷在目,不像以往,一覺醒來夢也散了。還是先來說說我夢見啥了吧。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包括怎樣閱讀這件事,也要思考。不管何種形式的閱讀,抓住閱讀的本質是關鍵。慢讀或快讀並不影響閱讀所產生的效果。在閱讀這件事上,不可急功近利,追求速度。即便是進行高效閱讀,也不應該以犧牲閱讀過程為代價。所謂高效閱讀,其本質是以吸收書中內容為前提的,你不一定要全盤吸收,只做到1%也算是有收穫。但前提是進行了思考和轉化。
  • 如何做到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
    2016年10月份,開始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到2017年8月份一共讀了41本書寫了41篇讀書筆記,後面開始挑戰100天33本書33篇讀書筆記去了。關於如何做到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分享幾點經驗。三、書皮學書皮學,看書皮提到的那些關鍵字,你沒有閱讀之前是如何理解的,閱讀之後是如何理解的,有什麼收穫。讀書之前,你問了自己幾個問題:你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它可以解決你什麼問題?
  • 36氪領讀 | 蔡康永、陳綺貞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無功利閱讀的...
    單翻看這本書的目錄,我已難掩心動:1 好書是不是愈來愈少了?有關閱讀的持續問題2 意義之海,可能性的世界有關閱讀的整體圖像3 書讀不懂怎麼辦?有關閱讀的困惑4 第一本書在哪裡?有關閱讀的開始及其代價5 太忙了沒空讀書怎麼辦?有關閱讀的時間6 要不要背誦?有關閱讀的記憶7 怎麼閱讀?
  • 如何高效地閱讀一本書?這是我用過最好的方法
    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讀完一本書,過了一段時間後,書中的許多內容都忘記了,甚至連當時感觸頗深的經典句子都不記得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個人認為可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是人的記憶規律,二是閱讀的效率。
  • 一本書,讀著讀著就厚了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起初對這句話的體會不是很深,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直到遇到這本書。這是對我人生產生影響的第一本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從頭到尾、真正讀完的第一本書。在看到這本書之前,除了課本,閱讀量為零,沒有完完整整地讀完過一本書。
  •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有感
    根據要求,我到專門到新華書店借來《如何閱讀一本書》,今天終於閱讀完了,這是我對此書的第一次閱讀。之所以強調次數,是因為我對此書的過程閱讀不盡如人意。日後,我還將再次捧起這本書,按書中介紹的方法重新閱讀。
  • 2019年,我讀了123本書,送你一份私人書單
    但打開豆瓣年度書影音報告,被自己嚇了一跳:讀過 123 本書,看過 105 部電影電視劇紀錄片。· 解決「精神需求」的問題 ·這類人不管身處何方,都需要讀書,也許是一周幾本,也許是隨身攜帶一本書,他們把書當作精神食糧、靈魂伴侶,不讀不舒服。不知道你是屬於哪一類?
  • 《高效閱讀的秘密》:閱讀並不難,30分鐘讀完一本書你也可以做到
    /讀/書/並/沒/有/那/麼/難/這兩天讀了一本書,是日本作家齋藤孝的作品——《高效閱讀的秘密》。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作者開門見山,直抒胸臆,將自己的閱讀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掌握了這55個閱讀技巧就等於開啟了閱讀能力的加速器。即使是一個從來都不讀書的人,讀了這本書的前言和序章部分,也基本上能做到分分鐘搞定一本書。可能你會問:"這也太誇張了吧?這本書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其實,我一點也沒有誇張。
  • 一場經典的冒險故事,一次深入靈魂的交流,這本書值得一讀
    這本書已經出版很久了。自從我多年前遇到他們以來,我的好友一直試圖讓我讀「霍比特人」和「指環王」的書籍。每當我試圖閱讀它們時,總會出現一些東西。但無論是學校,家庭或生活都以某種形式阻礙了我,所以我從未閱讀過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