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八月十五頭一天我們發節日福利,所以也沒啥事兒就聊起來了,我們這幾個「中老年人」湊在一起能聊的話題已經不多了,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孩子的。
由於我和另外一個同事的孩子今年都要面對小升初了,所以選擇初中的這個話題就成為了熱點話題了。
在這些人當中,我們有一位大姐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她家孩子在本地最好的一所私立學校就讀,這所學校好到什麼程度呢?
這麼說吧,他們這一所學校考入重點高中的人數比我們隨便一個區所有公立學校加起來的人數還要多……而她家孩子初一到初二一直都是年級前十名。
我們家也準備去這所學校就讀。
大姐苦口婆心的建議我不要讓孩子去,一定要慎重。
原因其實歸納起來就是兩點:
1、太辛苦。
2、對成績優秀的孩子來說會浪費太多時間在重複性的學習上,沒有時間提高自己的特色,只能被動跟著老師(各個班的老師要求內容不同,存在競爭關係)走。
而今天的問題問的是:
初三,每天6:20起床,作業一般要寫到晚上11點,大家都這樣嗎?
那麼我說說這裡的情況吧——你在起床的時候,我這大姐家的孩子已經快到學校了,而你寫完作業的時候,我這大姐的孩子還要再堅持30-60分鐘。
這是從初一就開始的生活……
用我這大姐的話來說就是:以前整天覺得孩子光浪費時間不知道學,所以天天吵孩子趕緊去學習,但是自從上了這學校後,白天天天提心弔膽老師發的各種通知、成績分析、批評……晚上天天盼著孩子早點睡,大氣兒也不敢喘就怕影響孩子,周末還得帶著孩子各個班趕場……哦對了,為了給孩子爭取更多的休息時間,他們也是在學校附近租的房子。
苦不苦?
苦!
真的太苦了!
很多人都很排斥、很反對讓孩子們這麼酷,甚至有很多人會站出來拿一些個例來證明初中這麼學的孩子到了高中會喪失自主學習能力、會沒有後勁等等……
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非常多的家長、孩子還是前僕後繼地想盡辦法也要進去受這個罪。例如我另一個朋友的孩子也是今年小升初,他們已經準備好找關係進去的資金了——因為他們的成績不夠好,很難憑分數進去……
其實原因很簡單:大家不是不承認會有「後勁不足」等等問題的發生,但是對大家而言,面對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現實,和普高率常年較低的現實,先保證孩子能夠進入一所更好的普高就稱為了當下最重要的目標——如果這個目標都達不到,那麼我有哪些「後勁」留給誰去用呢?我還有機會用嗎?
廢話了那麼多,我其實只是想告訴題主:我難,人亦難!這條路除非你不準備走了,如果你還想走下去,那麼是一定會伴隨著辛苦的!
同樣是面對辛苦,你的心態和你應對的措施就尤為重要了。
同樣的學習,同樣的寫作業,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方法最終必定會導致不同的收穫,而這一切一天兩天可能不明顯,但是一個學期下來就會出現巨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就是決定你們未來去向的關鍵——試想一下,一個一邊學一邊糾結,另一個只是埋頭學,效率會差多少?
帳,誰都會算,事實上很多人算的也很清楚,但是,事,不是人人都會去做——無論你把各種學習方式會給未來帶來怎樣的影響推算得多麼全面,你終究還是會面對要麼上去,要麼掉下來的不可抗的、不可迴避的現實。
你做好選擇了嗎?
做好了,就不要再在「累」這個問題上糾結了,選擇權從來都在你的手裡,你需要做的就是今早做出,然後去做,最終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