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觀點」臭名昭著的羅森律所——濫訴中概股的幕後黑手

2020-12-24 愛集微APP

集微網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公告,將中芯國際等四家企業列入「中國軍方企業」名單,中芯國際隨即回應,指出「列入黑名單,反映了美國國防部對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

較為出人意料的是,一個星期之後出現了一個餘波,就公告中「本公司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後,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這樣一句話,美國方面上演了一出滑稽戲。

2020年12月10日美國當地法院出現了針對中芯國際的一紙訴狀,該訴狀的原告代表其本人和其他聲稱在美國證券交易場外市場購買了公司部分證券的人士提起了訴訟。背後的「導演」不是別人,就是臭名昭著的美國羅森律師事務所(The Rosen Law Firm)。

這場針對中芯國際的集體訴訟有多荒唐?

羅森律師事務所(Rosen Law Firm)的官方主頁上列舉了近期一系列受理的案子,其中就包括該律所代理投資人控訴中芯國際的集體訴訟。在案件列表的最上端會看到「Class Period Start」和「Class Period End」,即根據美國1966年《聯邦民事訴訟規則》和1933年美國《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對進入美國資本市場公司的「不軌」行為的控訴期。

有關中芯國際的這個案子的Class Period始於今年4月23日,止於9月26日,也就是說,該律所代表在這個時間段利益受損的投資人。「Registration Deadline」指的是註冊期限,即任何覺得自己的投資行為沒有得到保護者都可以在網上註冊成為合法的原告,加入原告團,該案的註冊截止日顯示為明年的2月8日,在這一天之前,律所會找出一個原告團的「頭目」,領銜這場集體訴訟,2月8日之後會正式向美國當地法院呈堂。

該律所還非常「溫馨」地推出了中文版,然而,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的是,點擊中文頁面,有關「原告註冊截止日」變成了12月31日(如下圖),也許該律所的諸多「訟棍」們也沒有搞清楚該集體訴訟案的原告團確定日到底是哪一天。

最不可思議之處則是該案的訴狀內容。在冗長的21頁訴狀中,列舉中芯國際的「不當之處」就佔了整整17頁,總的來說基本上可以歸納成一句話:4月23日至9月26日,中芯國際的多次官方公告沒有預見到自身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單的可能,有虛假和誤導性陳述,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權益,被告則是中芯國際的諸多高管。

2004年,中芯國際在紐交所和港交所兩地上市。去年5月24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通知紐約證券交易所,根據一九三四年《美國證券交易法》申請自願將其美國預託證券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並撤銷該等美國預託證券股份和相關普通股的註冊。

退市後的中芯國際從根本上消除了美股市場的欺詐、市場操縱和內部交易等被指控的可能性,而且也逐漸脫離了以披露為核心的《美國證券法》保護投資者制度的這一基本假設前提。所以,乍一看上去,這起集體訴訟案貌似和美國司法的長臂管轄相關。但其實中芯國際依然保留了美股的外圍市場,美國投資者可以繼續持有或者在OTC(場外)市場交易,這也是羅森律所無中生有的操作空間。

中芯國際從美股退市的公告

今年4月份以來,中美的科技戰和貿易戰逐步升級,中芯國際、華為等一系列中國高科技公司面臨著美國商務部和國防部出臺的「實體清單」、「黑名單」等非市場行為的政治壓力,相關證券市場的交易勢必受到牽連,價格波動劇烈,這居然成為羅森律所等以美國證券會10b-5規則(失實陳述和遺漏)的控訴理由,倒打一耙,可謂氣焰極其囂張。

狼與狽——羅森律所與股市做空機構

羅森律師事務所堂而皇之把自己的「光輝」歷史逐條列在自己的官方主頁上,作為招攬生意的幌子。比如該律所被認定為2009-2016年中第四大最活躍證券集體訴訟律師事務所;以每位律師的案件數量、效率和獲得索賠數額為標準,為全美第一;羅森律師事務所被Law360評為全美證券集體訴訟原告律所領頭羊前三名等等。從這些「榮譽」中,我們無法推斷其訴訟的勝率,但基本可以了解他們的特色是接的案子的量非常大。他們在自我推介環節中還專門放出了「我們獨特的經驗」這個板塊,直言不諱地點出了這家律所的生存之道:羅森律師事務所在代理客戶起訴中概股公司領域「獨樹一幟,成績斐然」,可以說這基本上是一家專門針對中概股食利而肥的律所。

在羅森律所歷數自己的「光輝業績」列表中,排名第一的「獵物」當屬阿里巴巴。從2014年5月阿里巴巴提交IPO申請文件到2014年9月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完成最終上市,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只用了4個多月時間,不過2014年我國工商總局發布的一份《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成為了羅森律所發起集體訴訟衝擊的話柄,他們以阿里隱瞞IPO之前中國工商局對其在線上打假能力的評估為由,開始了四年的漫長拉鋸戰,最終在去年4月底,阿里集團以2.5億美元與集體原告達成和解,加上之前州集體訴訟達成的7500萬美元和解金,總金額達3.25億美元,這其中的7500萬州政府和解的款項恰恰就是羅森律所覬覦的主要利益所在。

羅森律所僅從阿里被訴一案中就獲得了高達6250萬美元的和解費和訴訟費(@Law360)

集微網日前也對羅森律所的業內叢林法則做過介紹:美國的許多律師事務所對證券集體訴訟的熱情空前高漲,因為他們能從案件和解費和賠償款中抽取高額報酬,通常比例能達到賠償款的20%至49%,曠日持久的集體訴訟如馬拉松一般力圖拖垮被告方的精力和體力,曾遭遇過投資人集體訴訟的時代華納公司原董事長詹姆斯·金賽(James Kimsey)深有感觸地說過:「即使沒有虛假陳述和過失遺漏,企業還是有可能被判決賠償,更不用說高昂的訴訟支出,在這樣的壓力下,被告往往寧願和解都不想把官司打到底。」

如果把羅森律所看作美國資本市場食物鏈的一端,那麼這一端的繁榮也有賴於整個中概股的生存狀態,把美國股市及其法律延伸看作一體,那麼它有「雙低門檻」的特點。

首先是入市的門檻低。與我國股票發行制度之前通行的審批制和核准制不同的是,美國股票發行實行註冊制,證券監管機構對企業上市發行股票只進行形式審核而不涉及實質審查,至於公司的企業盈利狀況、股票價值均沒有硬性規定,僅審核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備性,發行人只要信息披露充分、真實、準確就可以通過註冊,前文中已經提到阿里巴巴從提出IPO申請到最終登錄紐交所也只用了四個月,今年年初爆出財務造假醜聞的瑞幸咖啡從成立到登陸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只用了十七個月的時間,也是全球最快IPO 公司之一。

其次是訴訟門檻低。精於打中概股官司的律所搜集各種中概股有關信息隱瞞、欺詐要素、證券交易的實際發生與信賴要素等訊息,而參與集體訴訟的投資者只需提交文件籤名即可,這種律所風險代理的模式讓委託人前期不支付任何代理費,待案件和解後再抽取佣金,客觀上激勵了類似羅森律所等訴訟代理機構如「賞金獵人」一般,處心積慮地耙梳目前在美股上市的約200家中概股公司的各類財務細節。

這些法律機構需要查閱資料、實地調研、相關走訪搜集證據,於是這條產業鏈上催生了類似渾水、香櫞之類的做空公司。他們形成做空報告,釋放利空消息,然後通過先手賣空倉位再從股價下跌中平倉獲利,做空(shorting)這樣一個本來用於投資者在股票未來走勢看跌之時的自我保護機制,進行套期保值,防範化解投資風險的手段頻頻被惡意利用攫取暴利,羅森律所和做空公司有著緊密且微妙的互利輸送關係,往往對中概股形成圍殲之勢。

2011年渾水公司臥底調查東方紙業(Orient Paper)之後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做空輿論,股價暴跌的東方紙業馬上遭遇了羅森律所的集體訴訟,最終東方紙業公司總市值蒸發超90%,哪怕在公司更名之後,仍被羅森律所製作成了案例標本,成為該律所官方網站上自我宣傳的絕佳廣告。2017年年底的「紅黃藍」事件,2018年夏季的拼多多案,首先發起集體訴訟大潮的都是羅森律所。

東方紙業2011年被渾水公司做空後,又遭遇羅森律所致命一擊(@鳳凰網)

基於當前的監管環境以及美國加強對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常規審查,可以預見未來像中芯國際、阿里巴巴、東方紙業等集體訴訟案依然不會不斷出現,對美股上市的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和財務風險管控必然會提出更高要求。

結語

中芯國際昨日已經回應了羅森律所發起的這場民事集體訴訟,公司表示正在謹慎評估以上事宜,並將作出積極抗辯。類似針對中概股的羅森律所,渾水公司做空機構的存在,也是美國資本市場「大循環」的一部分,之前業界對美股上市公司和監管機構互相博弈爭論的焦點,往往集中在對投資者保護是目的還是手段這一問題上。換言之,到底監管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能實現集資功能的有效和有活力的資本市場,還是投資大眾怎樣才能公平分享應得的回報?二者的平衡裂痕在現實層面上被擅長濫訴的律所填補,過去十八年來,資本市場集體訴訟的賠償金額高達700億美元,而單單律師費就分食掉了170億美元。

不過,已經從美股抽身的中芯國際卻依然沒有逃脫羅森律所的「魔爪」,這場濫訴案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無論是1933年的美國《證券法》、1970年的《證券投資者保護法》還是1984年的《禁止內幕交易法案》,法律法規的變更和監管機構的演變背後深層次的驅動力量是政治大氣候,而絕不僅僅是資本市場本身。

(校對/零叄)

相關焦點

  • 中概股走出「深水區」?老虎證券聯合《財經》發布《2020中概股投資...
    2020年是中概股市場跌宕起伏的一年。先是疫情之下經歷美股劇烈動蕩,後又因瑞幸事件曝出,中概股一時間成為做空機構圍獵對象。雖風波不斷,但不少中概股走勢強勁,成交量頻霸美股全市場成交額前十。如蔚來年初至今已上漲愈1000%,京東、拼多多等股價也連刷歷史高位。那麼,中概股「火」了嗎?哪些中概股值得投資?
  • 「元氣滿滿」的神州系譜夢碎,22億騙局把中概股都拉下水
    作為一家瘋狂擴張、急速上市的明星公司,瑞幸從不缺曝光,但誰都沒想到這一天直接來了個大新聞,盤中數次暫停交易,也擋不住股價收盤跌於 75.7%。瑞幸的興盛和衰落是一場關乎資本的遊戲和騙局,多位神州系人士混雜其中。瑞幸必將付出相應的代價,而中概股和中國企業的信譽若一起陪葬,瑞幸更是罪罰加重。
  •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幕後黑手,策劃九一八事變,名字卻鮮為人知
    當年的日本,到底是誰在幕後指揮,侵華戰爭的最大黑手又是誰?近代日本,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洗禮後,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世界一流強國。1921年10月27日,三人見過裕仁後,便在溫泉旅館中密謀,以他們三人為核心,再加上一個東條英機,昭和軍閥團體初步成型。這一次秘密召見,便已經拉開了侵華的序幕,而幕後兩大黑手也顯露了身形。
  • 瑞幸咖啡引爆中概股做空潮!這次有啥不一樣?
    近日,瑞幸、愛奇藝、好未來、跟誰學等中概股連遭做空機構狙擊,市場人士紛紛猜測,難道2011年那場因信任危機產生的中概股「大獵殺」要重演了嗎?在當年,因東南融通等部分中概股的財務造假,讓全體中概股背上黑鍋,美國資本市場掀起一連串的做空及獵殺中概股狂潮。
  • 一文遍覽2020中概風雲 : 谷底與新高間 誰領風騷?
    長期以來,美國中概股的定價權一直在海外的機構投資者手中。但由於天然的空間距離和文化差異,大量具備「中國特色」的中概股未必能夠獲得公允定價,此前甚至不少中概股因「估值偏見」而進行了私有化。  隨著富途、RobinHood等新興網際網路券商的崛起,正在讓更豐富、更多元的交易者參與到美股的交易當中,及中概股的定價當中,中概股正在逐漸形成更公允、全面的估值體系。
  • 三本主角在幕後改造世界的小說,充當幕後黑手,創造新文明!
    大家好,我是每天為大家搜羅經典小說的無心,本次為大家帶來了三本主角在幕後改造世界的小說,充當幕後黑手,創造新文明!《飼養全人類》作者:三百斤的微笑本書字數:381.4萬字推薦理由:有趣的腦洞文,幕後黑手與靈氣復甦,欺騙全世界搞事流的小說很多,但是寫得好不崩且有趣的很少。這本書,是我目前看的平衡性寫得最好的。
  • 富途研究:一文遍覽2020中概風雲 谷底與新高間,誰領風騷?
    由疫情激發的「宅經濟」熱潮,讓拼多多、世紀互聯、嗶哩嗶哩等企業也躋身中概股漲幅Top10領域。3)流動性:6家頭部撐起半邊天,30%中概股深陷「流動性陷阱」整個中概板塊年初至今的日均成交額為168億美元,成交額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阿里巴巴(45億美元)、蔚來(35億美元)以及小鵬汽車(9億美元)。
  • 範棣:瑞幸咖啡造假或引發中概股寒冬來襲
    上周四,黑天鵝突然降至瑞幸,其股票一天5次熔斷,跌去了近80%,並引發了中概股集體大跌。在新冠全球肆虐背景下,美股四次熔斷,中概股已慘遭血洗,如今瑞幸事件更是雪上加霜。近些年,中概股財務造假的市場之問揮之不去,無疑瑞幸將引發一場中概股的誠信地震。
  • 瑞幸財務造假股價雪崩中概股人人自危搬家潮料加速
    個人行為集體買單中概股恐遇審計風暴美股市場是中國企業尋求上市的目標地點之一,目前已經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超過230隻,由於美國較早開放「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及監管較為寬鬆,不少知名的新經濟公司都登陸美股,例如阿里巴巴(09988)、京東、百度、網易及拼多多,這些優質資產落戶海外,令中國股民分外眼紅。
  • 走進後臺,揭秘澳門水舞間的「幕後黑手」!
    你萬萬不會想到,幕後的他們,其實...................都是金髮,藍眼,渾身肌肉的大帥哥!!!!明明可以靠臉?這句話已經說吐了吧?那麼多人都那麼帥又那麼努力,還甘願默默在黑暗中完美的完成每個動作。
  • 一杯咖啡毒死中概股融資,香港或成中資出海IPO僅剩出路
    據燃財經報導,瑞幸如此爽快地自曝造假,是因為美國多家律所啟動針對瑞幸的集體訴訟,加上財報披露時限臨近、新增獨董成立特別委員會,才有了上述的一幕。 當晚開盤時,瑞幸咖啡股價直接暴跌80%,40分鐘內6次熔斷,瑞幸股價一夜跌去75%,市值蒸發50億元。
  • 「芯觀點」美國國防部「軍工企業」黑名單,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
    今年九月份,「中芯或被美國實施出口管制」、「美國認為中芯有『涉軍』嫌疑,可能要加以制裁」等消息就已引起了業內震動。事實上,9月份BIS給中芯國際發函並不代表其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名單,與此次進入國防部的名單,兩者並不相同。
  • 資本市場三十年,中概股的「大航海」之路
    幾乎所有主要的美國律師事務所和銀行都開始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數家諮詢公司也「摩拳擦掌」,通過反向收購「買殼」實現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也頻頻湧現,中概股的質地也一時間變得魚龍混雜。好景不長,隨著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中概股經歷了較長的低迷期。加之金融危機爆發,中概股上市腳步一度放緩。
  • 香港"佔中"運動"幕後黑手"黎智英被曝現身元朗附近
    (原標題:香港佔中運動「幕後黑手」黎智英被曝出現在元朗附近)
  • 博時基金牟星海:中概股回流潮 港股市場迎來哪些機遇?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博時基金牟星海:中概股回流潮 港股市場迎來哪些機遇? 近期中概股回歸成為市場熱議話題,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都宣布回流港股。很多敏銳的投資者也在這中間看到了投資的機遇。中概股回歸的熱潮到底意味著什麼,釋放哪些信號?而我們又能抓住怎樣的投資機會?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國際組負責人牟星海分享了他的觀點。牟星海表示,中概股回歸首先是順應時代的變遷,以及國家對新經濟的重視和鼓勵。
  • 畢馬威:預計明年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數目比今年多
    香港 /畢馬威/募資/香港IPO/中概股 1、今年香港IPO市場預期募資總額達3,899億港元,按年升24.5%,創10年來新高。 5、今年有9隻中概股來港作第二上市,現時大約有50至60隻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機會回到香港上市,因此預期明年中概股回流的數目會比今年多,涉及的集資金額則要視乎公司規模。
  • 中概股「回家」潮:和美國比,香港的「蛋糕」更大?
    不過,最近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也有自己的苦衷。隨著中美關係日趨緊張,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面臨著來自美國監管層和資本市場的雙重重壓。而中企赴美上市,IPO也不再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美國股市曾經是融資天堂。
  • 中概股扎堆回港,是無奈也是良機
    截至目前,已有京東、網易、百勝中國、中通快遞、萬國數據、新東方等10家公司完成了港股二次上市,部分二次上市企業既保留中概股在美股,同時在香港市場發行新股。;四、這些企業的業務主要在國內,在香港上市更容易在用戶間提升品牌形象,由於美國股民對中國公司的不了解,許多赴美上市的中概股被嚴重低估,回港將會吸引更多融資。
  • 四本幕後黑手流小說,藏於幕後操縱各方勢力,暗暗得爽很過癮
    本書亮點是玩家後期還能和遊戲中的NPC互動甚至成為遊戲中主角。副本新穎,文筆不差,遊戲和現實的交互是個看點。已完結,343萬。精彩片段:虛幻的任平生看著地上受到鬼卒千刀萬剮的任寒,嘆息一聲,右手一招,便將任寒扶起來。然後他的身影融入任寒體內,任寒受到了傷勢和負面BUFF盡數被驅散,直接滿血復活!空氣中只留下任平生的寥寥餘音:「春去秋來二十載,平生只恨悔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