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受啟發把建築當藝術 貝聿銘作品享譽世界

2020-12-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導外媒稱,多才多藝、作品遍及全球的建築師貝聿銘16日去世,享年102歲。

事業橫跨數十年多類型

據美聯社5月16日報導,貝聿銘曾用巨大玻璃金字塔重振羅浮宮,並通過形狀多樣的美國搖滾名人堂表現出反叛精神。

從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美術館,到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貝聿銘的作品不一而足。他的建築以強有力的幾何形狀和巨大的空間為世界各地景觀增添了優雅,其中包括香港中銀大廈和北京香山飯店。

他的事業橫跨數十年,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一直持續到新千年。

貝聿銘潛心推敲每個項目,研究其用途,並將其與環境聯繫起來。但同樣令他感興趣的是建築的藝術性以及他所能創造的效果。

他說:「從一個層面上來說,我的目標只是讓人們樂於進入一個空間並在它周圍行走。但我也認為,建築可以影響人們,促使他們想要在生活中做更多事情。這是我認為最有趣的挑戰。」

學童時期的貝聿銘在上海受到上世紀30年代建築熱潮的啟發,後來他移民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他從最初設計辦公樓、低收入住房和混合使用的綜合設施,發展到在全世界設計博物館、市政建築和酒店。

他逐漸建立了一種融合優雅和技術的現代主義風格,作品給人以乾脆利落、嚴謹細緻的感覺。

他的重大突破是在1964年,當時他擊敗路易·卡恩和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等著名建築師,被選中設計波士頓約翰·F·甘迺迪圖書館。

謙遜的貝聿銘以外交技巧嫻熟而出名,他說服客戶把錢花在其大型項目上,並與眾多工程師和開發商合作。

對貝聿銘來說,似乎沒有什麼挑戰是難以克服的,包括位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中心伊利湖畔的搖滾名人堂。貝聿銘研究了搖滾樂的根源,在設計中把不同的形狀融為一體。他用一個類似帳篷的透明結構封頂,這個結構是「開放的——就像音樂一樣」。

1988年,裡根總統授予他國家藝術勳章。他還獲得了享有盛譽的普利茲克建築獎(1983年)和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1979年)。喬治·H·W·布希總統1992年授予他總統自由勳章。

1990年,貝聿銘正式退休,但繼續從事項目工作。他的兩個兒子——貝禮中和貝建中——子承父業,在1992年創辦貝氏建築事務所。

這是1989年3月29日拍攝的貝聿銘在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前的留影。(新華社/美聯社)

羅浮宮是其最具爭議作品

據路透社5月16日報導,貝聿銘的現代設計風格和出自他手的備受矚目的建築項目使他成為20世紀最著名、最多產的建築師之一。這些建築作品展現了精確的幾何感和一種崇尚陽光的抽象品質。

貝聿銘的建築作品由石頭、鋼筋和玻璃組成,他經常把玻璃金字塔融入他的設計項目中,如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事實證明,羅浮宮項目是貝聿銘最具爭議的作品,首要原因是他並非法國人。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選定貝聿銘為羅浮宮做設計。貝聿銘隨後花了四個月的時間研究那座博物館以及法國歷史。

貝聿銘為羅浮宮博物館做的設計極為新潮,他設計了一座用鋼架結構和玻璃牆搭建而成的金字塔型建築,以此作為博物館的前廳,附近還配有三個規模較小的金字塔型建築。

貝聿銘說,為羅浮宮做設計無疑是他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工作。他說,他希望創造一個具有現代化氣息、但又不偏離於博物館傳統部分的空間。

大師五大代表作

據法新社紐約5月16日報導,著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身後留下了5大代表性作品。這些建築呈現出優雅的幾何線條,以極具特點的不規則外形著稱。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1978年)

貝聿銘設計完成的是美國國家美術館擴建的東館。主建築的這一增加部分呈現出的是由混凝土和玻璃結構承載的兩個三角形。設計師丹尼斯·夏普曾表示,「這一建築物在70年代以及後來影響了全美國的博物館建築」。

巴黎羅浮宮金字塔(1989年)

貝聿銘設計的金屬和玻璃金字塔矗立在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巴黎羅浮宮拿破崙庭院中。貝聿銘的不凡之處在於想像出一個地下入口,它可借地下通道將博物館的3個不同側翼連接起來。位於金字塔下的中央大廳因這個龐大作品的玻璃結構而亮堂起來。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89年)

中國銀行大廈是香港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高達367.4米。這座大廈被建在花崗巖地基之上,由4個以玻璃帷幕及鋁合金建成的三角形塔樓組成,這些塔樓高度不盡相同,外表呈幾何狀,白天可反映變化的天空,晚上可照出城市的燈光。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日本美秀美術館(1997年)

該美術館有四分之三被埋藏在地下,目的是保護被列入國家保護名單的自然景觀。參觀者藉由一條邊上栽有櫻花樹的小道,然後通過一個帶有繩索的步行橋,穿過一條隧道,最後抵達主建築。這個有著三角形玻璃屋頂的建築陳列著豐富的東西方藝術藏品。

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2008年)

據設計師本人說,在一個人工島上建起的這個5層建築考慮到要體現出「伊斯蘭建築的精髓」,要求它「可被視為一個雕塑」。雄偉的沙色建築是由立方體和八角形體交錯組成的,根據光影變換而展示出不同外表,增加了具有伊斯蘭藝術特點的幾何圖案。

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相關焦點

  • 貝聿銘在世界各地留下作品 有不少成了地標性建築
    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東館,波士頓的甘迺迪圖書館,香港的中銀大廈,巴黎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長達70年的建築設計生涯中,貝聿銘在世界各地留下的不少作品都成了所在城市的地標性建築。198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授予貝聿銘時,給出的評語是:「貝聿銘給予了我們本世紀最優美的室內空間和建築形體,他作品的意義遠遠不止於此。他始終關注他的建築周邊的環境。
  • 貝聿銘建築設計作品集——經典珍藏版
    回顧貝老先生走過的建築人生,他不僅僅把震驚世界的偉大建築帶給人類,更深深的影響了無數人,讓我們向大師致敬。少年時光貝聿銘的第一代祖先在蘇州行醫賣藥,至18世紀,貝氏家族在蘇州居住了已有六百餘年,是擁有大片土地的望族,以行善和助人享譽蘇州。
  • 貝聿銘的建築藝術
    貝小金擅長中英文傳記、遊記、家族史、企業發展史寫作,著有紀實文學《大愛無悔——愛尓蘭華協會神州行善記》、企業發展史《哈美寶貝》等作品。其傾心於根文化寫作,酷愛遊歷各國,目前正在撰寫《滄海拾貝——尋訪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作品真跡》。5日下午,貝小金做客寶安文化茶座,以「貝家女」的身份深情講述「貝家」代表人物貝聿銘。
  • 作為收藏家的貝聿銘:藝術是這位建築大師「沉思的通道」
    2019年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作為建築師的貝聿銘馳名世界,而其實,貝聿銘同樣是一位極有眼光的藝術收藏家。澎湃新聞獲悉,今年11月及12月,已故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與妻子盧愛玲的藝術收藏將在紐約、香港和巴黎進行拍賣,拍品涵蓋巴內特·紐曼、趙無極、尚·杜布菲、亨利·摩爾、法蘭茲·克萊因及張大千等藝術巨匠之作。這批藝術珍藏反映了貝聿銘夫婦和藝術家好友對於創意思維在現代社會所扮演角色的共同信念,也反映了他尋找建築語言並思考的路徑。
  • 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作品回顧
    2019年5月17日消息,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另外,OPPO、小牛等的重磅新品發布會,曾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下舉行,力求突出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貝聿銘與中國建築貝聿銘於1917年4月26日出生在廣州,祖籍蘇州。而他建築夢是由一個「上海藝術博物館」 的畢業作品開始。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外媒評價生平作品個人資料介紹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外媒評價生平作品個人資料介紹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迄今為止,他的作品有70餘件,包括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各大外媒紛紛發文悼念,並給予這位享譽世界的建築師極高的評價。
  • 貝聿銘作品欣賞,懷念建築大師!
    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在美國紐約去世,享年102歲。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1917年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於1935年遠赴美國留學,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設計學,並於1955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歲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他的作品驚豔了北京、巴黎、波士頓...
    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人物介紹據東方新聞報導,貝聿銘,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
  • 102歲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作品包括羅浮宮金字塔等
    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
  • 永別了102歲的貝聿銘 | 百年作品(全集)
    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上月26日,他才剛剛度過了自己的102歲生日。   這座博物館在2008年順利開館,   貝聿銘稱這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將是他最後一個大型文化建築。
  • 圖集| 貝聿銘走了,留給世界這些震撼人心的作品
    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新館)等。貝聿銘走了,卻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著名的作品。讓我們再一次瞻仰這些震撼人心的建築吧!
  • 貝聿銘代表作有哪些?貝聿銘的全部建築作品年譜表賞析
    貝聿銘代表建築作品有哪些?  貝聿銘代表作包括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蘇州博物館、北京香山賓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等(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外媒評價生平作品個人資料介紹)。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留下了傳奇故事和作品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 圖源:視覺中國貝聿銘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優秀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貝聿銘留給世界的回憶: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和光與影的藝術
    當時,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建築師都提交了自己的方案;只有年僅47歲的貝聿銘說:「在沒有勘探現場環境之前,我無法給出任何方案。」正是這句話打動了傑奎琳,貝聿銘後來設計出了自己驚世駭俗的作品:這座屹立在海邊的、黑白分明的幾何體建築。
  • 紀念華裔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1927 全家自香港搬家回上海,就讀於上海青年會中學。1935 赴美國賓州費城賓州大學攻讀建築。1936 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住在353Massachuetts Ave.1984年,美國紐約,貝聿銘在辦公室背後是羅浮宮建築圖樣這位穿越世紀的老人建築生涯長達70年給世界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建築作品包括享譽全球的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作品有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原標題:知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於家中逝世 享年102歲)
  • 貝聿銘著名建築作品
    2019年5月16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把自己設計的建築種在了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以下為貝聿銘的部分主要作品。1956年-1963年:臺灣臺中市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與陳其寬共同設計,由陳其寬執行),路思義教堂(英語:The Luce Chapel)是一座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的基督新教禮拜堂,為著名臺灣建築師陳其寬與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之作。
  • 先生歸來:貝聿銘作品全集欣賞
    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貝聿銘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1.經典作品2.作品摘選
  • 貝聿銘去世: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華裔美籍建築師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華裔美籍建築學家貝聿銘老先生去世,享年102歲。其作品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香港中國銀行大廈、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等。近期作品有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1983年普利茲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他一生創作了70餘件作品。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代表作遍布世界各地 (1/10)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代表作遍布世界各地 (1/10)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