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垃圾分類達人:8年踏遍百餘小區「定製」分類方案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80後垃圾分類達人:8年踏遍百餘小區「定製」分類方案

2020-11-02 03:57:19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2020年11月02日 03:5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80後垃圾分類達人梅昌林——

  8年踏遍百餘小區量身「定製」分類方案

青春

  在海澱街道小南莊社區,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了這裡的「新時尚」。小南莊社區建立了全品類智能櫃機分類驛站,用「網際網路+」模式助力垃圾分類,居民只需要對著智能櫃機中央的屏幕「刷臉」,就能輕輕鬆鬆地投放各類生活垃圾,投放完成後還能獲得相應的積分獎勵。

  同樣,在香山街道四王府村,一輛垃圾移動分類回收車穿梭於各條街巷。每天早晚兩個時段,伴隨著「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的喇叭聲,居民紛紛提著自家的垃圾前來排隊投放,大家只需在機器上刷一下「垃圾分類管理卡」,就能在家門口投放廚餘垃圾和可回收物,同時完成投放垃圾稱重和積分數據的系統錄入。

  這些垃圾分類創新工作模式的背後,都有一家垃圾分類第三方服務公司的身影。公司的創始人是一位80後青年,他用8年時間踏遍了海澱區100多個小區,並結合各小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定製」垃圾分類方案,所服務的社區均100%達到考核作業標準,他也榮獲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授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達人稱號。他就是梅昌林。

  「我希望在垃圾分類這件事上,可以貢獻一些青年人的智慧。」2007年,梅昌林從部隊退役,之後開始在北京創業,從事環衛保潔,「當時北京要舉辦2008年奧運會,對環境治理非常重視,我也希望能為北京的環境出一份力。」梅昌林說。幾年以來,他公司的環衛保潔工作得到了街道的認可和肯定,2012年,海澱三環小區想做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首先找到了梅昌林,希望他能擔負起這個任務。雖然當時梅昌林對垃圾分類只有初步的認識,但他意識到這是以後城市發展的大趨勢,便答應了下來。既然要推廣為試點,分類的硬體設施一定不能落後,但當時的市場上,智能回收機比較流行,回收機只能接收可回收垃圾,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大量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則「無處安放」。

  「智能回收機定位在『回收』,而我們的智能垃圾分類機需要定位在『分類』上。」梅昌林告訴北青報記者,那幾年,他和公司僅有的幾位技術人員時常遊走於各個科技博物館和這些智能回收機的公司之間,「偷學」了不少大數據處理、「刷臉」傳感等前沿技術,最終,他們設計的第一臺智能垃圾分類機於2018年正式落地。相比以前的智能回收機,智能垃圾分類機多了四類常見的分類桶,居民在投放刷卡時,智能桶站還可自動稱重,存儲居民投放垃圾的重量並進行儲值。

  目前,智能垃圾分類站已經建成15個,在海澱區12個小區運營,去年8月,梅昌林帶領公司員工研發的「垃分奇」全品類分類平臺正式上線運營。該平臺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可以在有條件的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能夠做到社區垃圾回收的全覆蓋、無死角,保證居民和社區產生的所有垃圾都能夠在平臺進行有效的處理。

  智能垃圾分類站的投入使用,獲得了小區居民的稱讚。然而,梅昌林在一些小區走訪時也發現,桶站相對高昂的價格以及較大的體積,讓一些資金不夠或空間有限的小區望而卻步。為此,梅昌林和同事們開了不少會,希望研發出一款小巧、便捷、實惠的機器,「投用智能垃圾桶主要是為了數據統計,其實一臺小機器完全可以做到。」

  今年上半年,車載式的智能稱重系統問世,梅昌林說,這個設備耗電少、攜帶方便,並且可以存儲幾百個品類的垃圾數據,非常方便。這種小機器目前已應用到海澱區的香山街道。

  「其實做垃圾分類工作利潤不高、工序比較繁瑣,人力物力投入還大。」梅昌林說,但之所以堅持到現在,就是因為每當他幫助一個小區「定製」出一套垃圾分類解決方案,並引領了小區居民垃圾分類新習慣時,心裡那種滿足感和獲得感是其他任何事都不能比的,「能在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上出一份力,還是很自豪的。」文/本報記者 劉婧

相關焦點

  • 80後垃圾分類達人8年踏遍百餘小區量身「定製」分類方案
    小南莊社區建立了全品類智能櫃機分類驛站,用「網際網路+」模式助力垃圾分類,居民只需要對著智能櫃機中央的屏幕「刷臉」,就能輕輕鬆鬆地投放各類生活垃圾,投放完成後還能獲得相應的積分獎勵。  同樣,在香山街道四王府村,一輛垃圾移動分類回收車穿梭於各條街巷。
  • 東城版垃圾分類方案出爐,小區有兩種垃圾投放模式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近日,東城區印發了《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和相關實施辦法。按照實施辦法,東城區住宅小區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可分為固定式、流動式兩類,一些小區也可採取二者的組合模式。《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社會單位垃圾分類全面實施, 所有街道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
  • 「當中秋節遇上垃圾分類」宿龍橋社區動員小區居民齊參與垃圾分類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9日訊(通訊員 陳雨佳 李建兵)「當月餅節遇上垃圾分類,沒想到過個中秋、吃個月餅,還能學習一下垃圾分類的知識。」9月8日晚,長沙市開福區秀峰街道宿龍橋社區聯合雙灣國際小區物業服務處(湖南中晟基業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舉辦了一場以「綠色中秋、淨享團圓」為主題的中秋晚會。活動穿插著「垃圾分類」的宣傳和有獎問答,讓居民邊看邊學,吸引了眾多老少居民前來參加。 晚會在《歌唱祖國》的精彩演唱中拉開序幕,小區居民自編自排自演的16個「原生態」節目輪番上演,讓大家應接不暇。
  • 這個小區垃圾要分類 正確分類有獎勵
    二維碼識別身份,建立家庭環保帳戶金砂水岸小區是試點小區之一。小區張宗智介紹,現在家裡的垃圾分類為廚餘垃圾和其它垃圾,這也是小區實施垃圾分類後,家裡逐漸養成的習慣。垃圾分類可以減少環境汙染,還可以變廢為寶。以前,金砂水岸小區每層樓只有一個垃圾桶,沒法進行垃圾分類,居民沒有養成分類的意識。
  • 深圳梅林一村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達80%
    穿著紅色的定製Polo衫,左手夾著藍色的文件夾,他一邊和出入的居民打著招呼,一邊做著記錄,還時不時會上前幫忙分類。根據規劃,在2019年底,深圳將實現所有住宅小區的「樓層撤桶」,形成「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模式。作為先行一步的試點小區,梅林一村僅用了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讓八成居民可以準確進行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樣板小區是如何煉成的?
    菜梗菜葉是餐廚垃圾,紙皮塑料是可回收物,沙發等大件垃圾要專門處理……這段時間,黃埔魚珠保利翰林花園居民一點一滴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小區環境更乾淨更整潔更優美,讓人發自內心有愉悅感。誰能想到,早前因為垃圾分類不落實,小區物管曾被約談整改。
  • 調查:生活垃圾分類實施1年 多數人扔垃圾不分類
    2017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一年多過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怎麼樣?實施起來有什麼難度嗎?中新網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 寫字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來看看2位職場「達人」的分享
    葛銳說,一層樓會設有兩個這樣的紙質回收箱,但現在公司實行無紙化辦公,已經大大減少了紙質垃圾的產生。做完這些,葛銳又到茶水間把杯子裡的茶葉倒出來,瀝乾水分後倒入廚餘垃圾。他說,茶水間也就是辦公樓層的垃圾回收點,內設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廚餘垃圾等垃圾桶,還有專門的環境專員、分類督導員。「這些督導都會對每個樓層的垃圾分類進行評級,獲獎後會有一些紀念品。」
  • 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百餘天 開出至今最大罰單10萬元!
    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百餘天 開出至今最大罰單10萬元!小區內設置的8處垃圾分類投放點,類別清晰、乾淨整潔,洗手臺、宣傳標語配備齊全。記者發現,多位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在投放前,就已將垃圾提前分類,來到投放點後,便能按照類別準確投放。
  • 常州採取「大分流+細分類」方式 606個小區實施垃圾分類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採取的是幹垃圾、溼垃圾的分類方式,而我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以「重點推進大分流,有序推進細分類」的辦法,不斷完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大分流主要涉及六大類:日常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餐廚廢棄物、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農貿市場有機垃圾等。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29座,基本搭建起了生活垃圾大分流處理體系框架。
  • 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陽泉這8個地方……
    12月3日上午,市政府大院社區政府小區居民樓下,新設置的垃圾亭旁,陽泉中環潔公司環衛工安俊芳作為垃圾分類投放引導員,身披綬帶,向過往居民發放《關於政府小區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告知書
  • 成都推進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
    原標題:成都推進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   11月12日,記者獲悉,近日成都市住建局、成都市城管委聯合組織召開全市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   各區(市)縣住建行政主管部門、市物業管理協會及部分物業服務企業代表共計80餘人先後赴青羊區童子街庭苑小區、高新區銀泰泰悅灣小區實地參觀學習,並以「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營造小區綠色環境」為主題,開展成都市物管行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座談交流會。   活動現場,東潤物業、蜀信勵志物業項目負責人結合小區實際,分別就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中的經驗和做法進行了介紹。
  • 古城街道垃圾分類活動:社工「敲敲門」 分類知識進家門
    「普通電池不含汞屬於其他垃圾,紐扣電池、充電電池含汞屬於有害垃圾。一顆紐扣電池會汙染六百噸的水資源,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趙彥博向社區工作人員「炫耀」著自己的垃圾分類知識。今年六年級的趙彥博每天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吃完剩下的飯菜他都會主動倒入廚餘垃圾桶中,並通過視頻軟體了解垃圾分類,是一位社區垃圾分類小達人。
  • 吳門橋街道在小區建「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清潔屋」
    街道建設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新安裝的「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清潔屋」。據悉,早在今年8月初,街道就委託相關單位,根據小區所在地理位置,結合外觀、環境等諸多因素進行了設計,於8月10日先期開展基礎施工,並著手定做裝配式垃圾房。在為期4天的現場安裝作業後,8月31日,新垃圾房正式完工。據了解,除了和茂苑二期以外,位於蘇和苑和萬科精品的「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清潔屋」也於同日完工。
  • 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示範小區」復驗合格名單公示(第二批...
    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示範小區」復驗合格名單公示(第二批、第三批)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26 星期四     為發揮居民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引領作用
  • 垃圾分類成老舊小區「新時尚」!提醒:大骨頭、貝殼等屬於其他垃圾
    《海口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兩年行動方案(2020-2021)》(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今年7月底前,所有單位、公共區域、試點街道居住區完成垃圾分類容器、分類指示牌、分類宣傳欄的設置,張貼分類標識,具備開展垃圾分類的必要條件。今年8月1日起,對黨政機關、醫院、學校(包括大中小學校、幼兒園)、大型商超、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試點街道實行強制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 我準備好了
    我的心得體會是:訓練成習慣,「小手牽大手」,即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讓學生形成垃圾分類習慣,進而「小手牽大手」,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的效應。建青是一所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高中的15年一貫制學校,已有近80年歷史,現有中外學生2300餘人,教職員工240餘人。
  • 被問政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已整改
    記者了解到,第二季(上集)節目中部分小區被曝光的垃圾分類不到位問題,均已得到整改。&nbsp&nbsp&nbsp&nbsp海曙區石碶\街道的雅渡新村小區、南江綠苑小區、碧水華庭小區、雅源望江花園小區,均為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小區內雖有垃圾分類的宣傳告示,卻沒有配備基本的分類垃圾桶。其中南江綠苑小區、碧水華庭小區,雖然建設了分類垃圾房,卻成了雜物間。
  • 垃圾分類 全民參與: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垃圾分類小達人
    天津北方網訊:「同學們,今天我們課程的內容跟垃圾分類有關。從12月1日到今天,大家有沒有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小問題?又有沒有一些小妙招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 實施垃圾分類新規 春節後全民總動員
    來源:新京報垃圾分類不會「撤桶撤站」,不強迫「定時定點」;一旦發現垃圾運輸、處理混裝混運將嚴懲2019年7月24日上午,朝陽區甜水西園社區居民向垃圾分類回收車內投放垃圾,志願者在一邊協助指導。記者 吳江 攝2019年11月25日,東城區新怡家園,工作人員正在將廚餘垃圾收入廚餘垃圾回收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