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群眾訴求服務「光明模式」推廣現場會舉行

2020-12-19 騰訊網

12月17日下午,深圳市群眾訴求服務推廣現場會在光明區召開。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光明區兩級群眾訴求服務大廳建設和運行情況,觀看有關工作視頻片,聽取了光明區經驗介紹。

12月17日下午,深圳市群眾訴求服務推廣現場會在光明區召開。

據了解,近年來,光明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機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光明區在大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不斷致力於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主要思路是堅持黨建引領,突出法律、心理和智慧服務,把基層社會治理與系統、源頭、就地、多元、依法化解群眾矛盾結合起來,形成群眾訴求服務「一三五」工作法,營造了訴求疏導更加順暢、便民服務更加高效、平安幸福更加凸顯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自2019年1月在公明社區試點、3月全區鋪開以來,光明群眾訴求服務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矛盾糾紛化解率全市第一。2019年以來,共受理群眾訴求服務30218宗,化解30203宗,化解率99.95%,服務群眾48萬人,涉及金額10.64億元。社會治安安全感提升全市第一。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推廣「光明模式」的重要意義;要深化思想認識,充分發揮典型經驗的示範作用;要強化責任落實,加強組織領導、搞好宣傳發動、完善工作機制,以實際行動打造社會治理領域的深圳範例。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餘新國主持會議,餘新國指出這次現場會是一次工作部署會、思想動員會,更是責任落實會。強調各區各相關部門要及時傳達好會議精神,推廣落實好光明經驗,健全完善好責任機制。各區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建立健全責任落實機制,以責任到位倒逼工作落實到位,確保取得實效。

突出社區「主陣地」作用,由「外在壓力」變「內生動力」

從機制運行上,光明區賦權社區黨委,讓社區成為解決群眾矛盾的一線指揮部,系統性提出「1+6+31+N」群眾訴求服務體系,創新「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機制,區信訪聯席辦授權社區黨委,對需要區、街道相關部門參與調處的矛盾糾紛,由社區黨委發令,要求到現場調處,相當於社區黨委行使了區委區政府的部分權力。

從責任落實上,強化「三級負責制」,讓職能部門主動到現場解決群眾矛盾。由社區黨委統籌,依託社區群眾訴求服務大廳,群眾矛盾糾紛當天在社區解決了98%;對於跨社區、情況較複雜的、有聚集隱患的矛盾糾紛,由區、街成立專班進行化解;對於一時化解不了的涉穩事項,依法處理。

從監督問責上,以公開透明為抓手,讓群眾矛盾糾紛高效化解不過夜。

由「政府主導」變「多元治理」,實現群眾矛盾糾紛預防在先、化解在小

光明區堅持多元化解,啟動「壯隊伍」和「強隊伍」工程,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在全區6萬多棟樓宇門口、樓梯口等人員必經位置,張貼有群眾訴求服務二維碼,群眾可隨時掃碼在線反映訴求、報告情況,全面激活了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另一方面,建好平安志願者隊伍「主動發現」。光明組建3.6萬多名平安志願者隊伍,包括樓棟長、網格員、社工等14類群體,這些平安志願者來自群眾、熟悉基層,有效解決了城市陌生人社會矛盾糾紛預警預測難問題,平安志願者發現矛盾糾紛線索佔比72.4%,特別是全區基礎網格員,每天開展網格化巡查、實時預警。

此外, 光明整合全區行政、司法力量,配備43名法官、檢察官駐點社區,參與涉法涉訴問題調處;發動「兩代表一委員」、社會各界人員組成義務調解員隊伍,實現多元化解。通過整合全區現有政府購買的法律、心理等服務力量,先後在群眾訴求服務站點配備人民調解員301人,駐點法律顧問111人,心理服務人員78人,常態化提供訴求服務、心理服務、法律服務等。

突出「家門口」服務,實現就地解決群眾操心事

光明區整合全區現有場地資源,建立1個區級、6個街道、31個社區「群眾訴求服務大廳」,並在住宅小區、建築工地、企業園區、學校、醫院等人流密集場所,搭建208個群眾訴求服務站點,做到群眾集中在哪裡,訴求服務站建在哪裡。比如,率先設立82個建築工地群眾訴求服務站,覆蓋全區所有50人以上的工地,已累計化解工地矛盾糾紛564宗,做到「工地的事情在工地解決」。2019年,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全市第一。

光明區還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結合城市治理特點,為群眾提供糾紛調處、投訴建議、幫扶救助、法律服務、心理服務等五大服務,構建「500米為民服務圈」,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產生。2019年以來,處理投訴建議1895宗,調處矛盾糾紛9386宗,提供法律服務6680人次、心理服務1831人次,對接幫扶群眾165批次,發放167萬元幫扶救助資金。

(小標4)由「傳統管控」變「智慧治理」,實現基層社會治理更智慧、更高效

光明區建設群眾訴求服務智慧平臺系統,群眾可以在線一鍵反映訴求,網上受理、實時分撥、快速處理、閉環管理,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化解、第一時間確認、第一時間反饋。

「一張圖」分級預警。建立群眾矛盾糾紛分級預警機制,根據矛盾糾紛涉及人數、緊急程度、涉案金額等因素進行分級分類,要求一類訴求10分鐘響應、30分鐘受理,自動生成風險評估圖,在智慧系統實時顯示、動態更新,為黨委和政府實時掌握情況、研判形勢、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做到「一鍵可查、心中有數」。

光明還在全區範圍內建立48個在線司法確認室,對於達成調解協議的涉及金額較大、情況較複雜的重大糾紛事項,半小時內完成當場申請、當場在線確認、當場製作文書、當場送達等全部流程,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目前,已完成線上司法確認187件。特別是開展「不見面」線上服務,疫情期間,化解涉疫情矛盾糾紛535宗,涉及金額2974萬元,修改涉疫合同330份;為集中隔離人員提供心理健康評估2.75萬人次,發現並解除心理隱患3432人,做到「隔離不隔愛,線上服務一直在」。

【撰文】柳豔

【通訊員】劉關生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群眾訴求服務「光明模式」全市推廣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鄧紅麗 12月17日,深圳市群眾訴求服務「光明模式」推廣現場會在光明區公共服務平臺召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餘新國,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局黨委書記、局長程正華,光明區委書記、區長劉勝,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梁增昌
  • 構建社會治理領域深圳範例 群眾訴求服務「光明模式」面向全市推廣
    服務「光明模式」推廣現場會在光明區公共服務平臺召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餘新國,市政府副劉慶生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推廣「光明模式」的重要意義。同時,強化責任落實,以實際行動打造社會治理領域的深圳範例。  當日會議由余新國主持。
  • 《中國新聞周刊》調研光明群眾訴求服務工作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龍冠斌)12月1日下午,《中國新聞周刊》社長呂振亞率隊先後前往光明街道光明社區群眾訴求服務中心、光明區群眾訴求服務智慧管理指揮中心,現場調研光明區群眾訴求服務工作。光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奕飛,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大嶺參加活動。
  • 深圳市光明新區管理委員會2013年度公共服務白皮書--2013年特刊
    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市政府績效管理委員會的要求,深圳市光明新區管理委員會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2013年度公共服務白皮書,明確了2013年度公共服務事項的目標及進度。現將白皮書予以公布,歡迎公眾查閱,提供相關建議,積極予以監督。
  • 市規劃國土委光明管理局 關於原光明農場職工訴求土地規劃方案的通告
    我局根據市政府五屆九十二次常務會議精神開展的「原光明農場職工訴求土地選址方案」已經規劃主管部門審議通過,現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深圳市城市規劃條例》等相關規定予以公示: 一、公示內容 「原光明農場職工訴求土地」選址於光明辦事處轄區,共4塊(附圖詳見網站),總面積70000.64平方米,用地性質均為二類居住用地
  • 廣東省總工會多形式多層級勞資溝通協商機制經驗推廣會在龍崗舉行
    龍崗全面推動建立多形式多層級勞資溝通協商機制結出碩果12月11日,廣東省總工會多形式多層級勞資溝通協商機制現場經驗推廣活動在龍崗舉行龍崗區總工會堅持推進職代會和集體合同制度,覆蓋職工最廣泛的利益訴求,並形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書面協議,同時結合區情實際,通過探索企業工會與企業行政方聯席會議制度、社區(園區)議事會制度等創新模式,深入指導各級基層工會組織在社區、園區、企業間推動建立多形式多層級勞資溝通協商機制,形成了對職代會和集體合同制度的有力補充,使職工訴求能夠更加快速高效地得到受理和解決
  • 2019年ITF深圳國際元老網球巡迴賽將在光明舉行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廖萍萍 盛亞軍/文 記者 管強/圖)10月10日上午,2019年ITF深圳國際元老網球巡迴賽新聞發布會在光明區潤樺全福樓會客廳舉行。本次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19年ITF深圳國際元老網球巡迴賽籌備情況,並現場就新聞媒體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
  • 酷似電話亭的小屋能解決群眾訴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豐臺盧溝橋鄉積極暢通訴求渠道,從群眾訴求中發現工作短板和不足,不斷完善工作機制、靶向施為、加大辦理力度,主動辦好群眾身邊事,努力解決好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問題,在接訴即辦工作中守初心、解煩心、連民心。
  • 2018遼寧錦州市群眾訴求服務系統平臺服務外包人員招聘公告【招5人】
    錦州市群眾訴求服務系統平臺,現根據工作需要,面向社會招聘5名「錦州市8890政務便民綜合服務熱線」服務外包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報考基本條件1.具有錦州市居民戶口(農業或非農業戶口);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為人民服務精神;
  • 伊寧市啟動基層雲服務平臺提升群眾滿意度
    為基層黨建插上智慧「翅膀」伊寧市啟動基層雲服務平臺提升群眾滿意度10月28日,伊寧市漢賓鄉巴什庫勒克村村幹部蘇熱豔·艾爾肯接到一條手機指令,讓其前往村民吾某家中解決困難訴求。通過手機給村幹部下達走訪任務的,正是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搭建的「智慧花城」基層黨建智慧雲服務平臺。巴什庫勒克村黨群服務中心是伊寧市首個運用「智慧花城」系統的村委會。據悉,自今年3月啟動試點以來,「黨建+網際網路」社會治理模式讓各部門數據共享共聯,不斷提高基層組織工作效率,切實為基層幹部減負鬆綁。
  • 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揭牌成立!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
    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舉行 2020-12-21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造「三張平安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光明
    光明區圍繞平安建設這一主線,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光明模式」,完善基層平安中心(綜治中心)建設,探索出一系列有益的經驗做法,全國多地來光明學習交流。創新不止步,光明區堅持全周期全要素平安理念,擘畫人、事、樓等「三張平安圖」,持續深化平安光明建設。今年4月26日,光明社區網格管理站網格員在日常巡查時發現電建洺悅府項目工地存在工人聚集現象,經了解發現該工地存在勞動糾紛,工人情緒激動。
  • 大連甘井子區確保群眾訴求有著落見效果
    即時辦 聯席辦 督導辦 大連甘井子區確保群眾訴求有著落見效果 作者:楊麗娟 2018-05-30 06:44   來源:遼寧日報  日前,大連市甘井子區椒房街道居民楊琴在民心網上反映了自家附近一處違建小平房存在安全隱患問題,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接到投訴後,立即和相關部門到現場進行調查。3天後,違章建築被拆除,街道還計劃投資5萬元對周邊環境進行升級改造。  群眾有訴求,政府快反應。去年以來,甘井子區通過建機制、提服務、重監管,全面提升辦件水平和群眾滿意率。
  • 全市移風易俗現場推進會在我縣舉行 推廣海豐試點經驗
    12月23日,全市移風易俗現場推進會在海豐縣溫厝村舉行,總結推廣海豐試點經驗,部署全域推進工作,確保移風易俗按照既定步驟有序推進並取得預期成效。 就如何做好全市移風易俗工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曉佳要求:一、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做好移風易俗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工作全過程,站在群眾角度謀劃和推進有關工作
  • 共話食安 2020深圳市食品安全周雲端對話會舉行
    共話食安 2020深圳市食品安全周雲端對話會舉行 2020-09-18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揭牌成立 光明科學城再添新引擎
    12月19日至20日,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在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副市長艾學峰,光明區委書記、區長劉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曾堅朋,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副院長呂建成,光明區領導姚高科等參加活動。
  • 深圳旅遊推廣會在以色列舉行
    深圳旅遊推廣會在特拉維夫舉行。(攝影 孫伶俐)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伶俐):深圳市旅遊推廣會暨第15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推介會6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中國文化中心舉行,深圳市與以色列旅遊部籤署了旅遊合作聯合宣言。
  • 從舊「三寶」到新「三件」——新發展理念引領的「光明實踐」
    如今,光明科學城、城市「綠肺」、群眾訴求服務新「三件」的叫法在深圳日漸響亮。農場「起家」位於深圳西北部的光明區,是一個在農場上「長大」的新區。1958年1月,廣東省國營光明農場成立,1979年底更名為廣東省光明華僑畜牧場,1988年下放深圳市管理,2007年光明新區成立。
  • 瀋陽出入境大廳推廣自助服務模式
    昨日,瀋陽市公安局對外發布消息稱,日前,公安部門制定出臺《瀋陽公安出入境管理系統軟環境建設十項服務舉措》和《出入境窗口服務十項「必須做到」》等制度措施,規範全市出入境窗口服務行為,提升服務質量。  系統軟環境建設十項服務舉措  一:全面推行跨區就近受理、審批、發證工作模式,市民不出居住所在地區即可辦理出入境證件。  二:在市局出入境窗口推行自助申請「一條龍」辦證模式,市內九區出入境大廳推廣自助服務模式,全面提升信息化辦證服務水平。  三:市內九區出入境窗口實行「雙休日」、「午休延時」受理模式。
  • 深圳市「醫教康」一體化家庭康復服務示範項目正式籤約落地
    央廣網深圳12月13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劉明濤)深圳市「醫教康」一體化家庭康復服務示範項目啟動儀式13日在深圳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舉行。項目啟動儀式現場 (記者 黃倩 攝)深圳市「醫教康」一體化家庭康復服務示範項目將由深圳市特殊需要兒童早期幹預中心、濱州醫學院、深圳市兒童醫院共同組成「醫、教、康」聯合體,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教學、科研三位一體的合作關係,以優化聽障兒童康復服務為目的,做好社區家庭一體化健康知識和先天性耳聾疾病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