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民:數位化重塑之路 雖遠但行則必至

2020-12-16 申耀的科技觀察

5月29日,盤古大觀IBM中國總部,羅思民(Tom Rosamilia)剛一走進2121會議室,就用一口純正的北京話向在座的工作人員說了一聲:「您好!」

對這位IBM高級副總裁,IBM系統部總經理、北美地區總裁,被稱之為IBM派駐中國的「大使」的高管而言,經常來中國了解客戶的需求,傾聽合作夥伴的聲音,一直以來都是他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們知道,今年年初IBM提出了數位化重塑2.0的新理念,指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旅程已走過了1.0階段,目前企業正進入數位化重塑的第二篇章,企業將在這一階段將80%的關鍵業務應用通過轉型上雲而完成數位化重塑,同時還將以AI為核心展開企業現代基礎設施的重構和再造。

但數位化重塑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是企業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架構都比較複雜,既有老系統,也有新系統,既有虛擬化環境,也有雲化的環境;另一方面是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乃至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落地,企業往往也會面臨著「無所適從」的感覺。

正如羅思民所言:「在數位化重塑2.0時代,IBM希望和更多的企業客戶去探索雲和AI,將重點放到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慧之上,同時也希望和合作夥伴一起迎接不同的挑戰和機遇,幫助更多中國企業完成從雲到AI的數位化重塑,這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

從雲到AI的數位化重塑

毫無疑問,隨著大數據的進一步發展,人工智慧的逐步爆發,如今整個產業無疑進入到了一個「雲+AI」的新時代,各行各業也都在加速進行數位化的重塑和轉型,實體和虛擬經濟也開始融合,數字經濟的願景和雛形也正在顯現。

在羅思民看來,在這種大背景之下,企業CIO的角色也正在變為一個「編排者」,他們不僅要維護整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環境的安全、可靠、連接和彈性,同時也要把不同的雲環境連接起來,讓企業更好的使用PaaS、SaaS或者其他的「即服務」新模式,並在此基礎上引入AI等新技術,發揮數據的價值,支撐企業的業務創新。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RightScale在2018年進行的第七次年度雲計算狀況調查顯示,目前全球71%的企業已採用混合雲策略;而在中國市場,預計到2021年,部署混合雲的企業比例也將從現在的12%上升到45%。顯然,未來兩年中國企業混合雲市場將會進入快速的發展期。顯然,無論是企業客戶上雲的現狀、以及上雲過程中的需求痛點,都讓混合雲成為了大部分企業未來上雲的最佳的解決方案。

在這方面,IBM無疑也為客戶應對這種複雜的雲環境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早在2017年初,IBM就推出了IBM Cloud Private(ICP)新一代私有雲解決方案;2018年,IBM多雲管理平臺(Multicloud Manager)上線,讓企業可以處理不同雲環境下的多達數千個Kubernetes應用程式,並進行一致性、自動化的統一管理;今年年初,IBM又發布了幾款重量級混合雲新產品,包括IBM雲集成平臺(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以及幾項重要的IBM混合雲服務等等。

不僅如此,正是因為提前預見和洞察到了企業會面臨混合、多雲環境的挑戰,IBM也在去年10月底,正式宣布收購紅帽(Red Hat),並在解決方案中積極採納OpenShift等新容器平臺,幫助企業更好的實現數位化重塑2.0向雲的遷移。

羅思民說:「IBM在混合和多雲的環境中有著極大的領先優勢,我們也非常確信,未來有能力也有信心抓住這個機會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客戶。」

針對人工智慧的發展,羅思民認為,今天可能很多企業會面臨複雜的環境,數據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平臺,處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IBM的做法是,讓客戶不需要把數據送到指定的位置,而是主動去貼近客戶,幫助他們駕馭和分析數據。

因此,IBM也通過ICP for Data的集成能力,讓IBM Watson可以應用到任意的雲平臺,從而使企業能夠突破雲提供商的限制,在數據存儲的任何地方靈活地部署AI。同時,還通過Watson Machine Learning Accelerator提供的加速器能力,讓企業能夠在Power Systems和x86系統上實現高性能的GPU集群,同時結合IBM POWER9領先的GPU內存帶寬,實現更快的機器學習能力,從而讓中國的客戶也能夠更好地使用人工智慧。

不難看出,從雲到AI的數位化重塑旅程之中,IBM也正以前所未的前瞻力和爆發力,在大力推動企業完成雲+AI轉型加速的同時,也真正引領了整個行業的升級與迭代。

構築堅實的現代基礎設施

在此過程中,推動企業從雲到AI的數位化重塑,同樣也離不開「堅如磐石」的現代基礎設施的支撐。羅思民表示:「我在IBM已服務了36年,一直都在致力於構建一個安全可靠以及彈性靈活的基礎設施系統,我們不僅深耕這個市場很多很多年,同時也具備非常強大的技術優勢,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傳承與創新的歷程。」

確實如此,當今仍活躍在市場上System z主機系統傳承於IBM在1964年發布的System/360,按此時間計算,迄今IBM主機系統已經走過了55年,可以說這是IBM乃至IT業界歷史上最為悠久的產品家族。

但直到今天,IBM主機系統依然保持著「歷久彌新」的狀態。目前,IBM已為整個市場提供了各種各樣開放式的主機系統,它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不僅可以支持Java、Linux,還有各種各樣新的程式語言,機器學習、容器等新技術;此外,IBM主機系統的API也實現了對外開放,今天客戶也能夠在混合、多雲的環境下將主機系統作為基礎設施的「核心」,實現能力的向外延展。

同時,IBM在2015年還創新推出了LinuxONE平臺,該平臺誕生之後,不僅減少了客戶在管理方面的複雜程度,大大提高了客戶的體驗,也減少了企業未來在安全、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帶來的挑戰,有效幫助了企業應用最新的技術成果。

「總而言之,IBM提供了一種非常現代的主機系統。當然,它本身也是非常紮實的、高可用的系統,同時還具備敏捷性和靈活性。」他說。

此外,在關鍵業務市場,IBM也持續投資Power系統。兩年前,IBM就宣布和浪潮信息合資成立浪潮商用機器有限公司(IPS),而IPS不但可以借力於IBM領先的技術基因,也可以通過浪潮信息建立的本地化優勢,實現更大的創新與突破。

在羅思民看來:「Power系統最顯著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支持Unix、IBM i等不同的應用環境。同時,它還結合了Power晶片架構的力量,以及合作夥伴GPU晶片的力量,讓客戶更好地去應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因此它也是很好的運行人工智慧工作負載的系統。」

不僅如此,在存儲系統市場,IBM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存儲磁帶的供應商,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軟體定義存儲的供應商。同時,IBM不但能夠支持現有的存儲介質,同時也積極支持非易失性存儲器標準(NVMe),由此為企業客戶打造出了能夠滿足最嚴苛的AI和數據分析應用的性能、擴展性及速度要求的存儲解決方案。

由此可見,無論是大型主機、LinuxONE、Power、還是存儲、IBM今天都在重新定義這些現代基礎設施系統,讓它們也具備了更大的想像空間。關鍵的是,IBM還用自身實力和行動真正踐行了那句老話:在硬體系統領域,IBM一直在引領,從未被超越。

平臺+生態的IBM價值觀

當然,如何更好地與生態夥伴一起將全球領先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帶向中國,為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業務需求的中國客戶,量身打造出可以幫助他們轉型的解決方案,一直也是IBM面對中國市場以及為生態夥伴轉型賦能時思考的重點。

羅思民認為:「生態系統對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是他們的產品和技術能夠觸及到整個市場和客戶非常關鍵的一環。IBM也是這樣,我認為不可能憑一家公司可以做到廣泛的業務。所以,IBM也和全球以及中國的合作夥伴一起合作,為客戶帶來更多的解決方案。」

可以看到,OpenPOWER基金會已經吸納了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340多家成員,以開放、高效、社區化的平臺覆蓋了從硬體、固件、作業系統到應用的全棧式產品與解決方案,聚焦軟體與系統的整合式發展,真正實現了在成長中不斷的發展壯大。

IBM一直以來也和開源社區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在廣泛的範圍之內,IBM參與上千個開源項目和社區。除了大量採用開原始碼外,IBM還是向GitHub組織和代碼庫提供開原始碼貢獻最多的公司之一,以至於IBM甚至用了一個詞來形容自己:「IBM is Open by Design」。

在主機系統方面,IBM也和軟體廠商一起構建主機生態,共同開發主機解決方案,提供主機管理和系統軟體。此外,今年3月,IBM還面向中國市場發布了LinuxONE「嵌入式解決方案合作模式」(ESA),將與本地合作夥伴一道,將LinuxONE作為高端Linux伺服器的優勢與合作夥伴自身的增值特性及定製化的服務結合,為本地市場提供面向多雲與開放架構的、更為客戶化、更具增值的Linux伺服器解決方案。

在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領域,IBM同樣也和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區塊鏈技術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多能夠落地的實際應用,比如食品安全、海運平臺還有全球商品原產地溯源的應用,IBM希望通過共同的合作,實現在前沿技術領域的探索與創新。

這就是IBM的「平臺+生態」的價值觀,通過各個領域、各個行業不同的合作夥伴一起努力,以平臺產品聚合生態的新模式,建立一個相互交融、百花齊放的數位化重塑的新生態體系。顯然,這也會打開數位化重塑的新突破口,而在這背後,不僅僅是IBM的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動,更是其格局和價值觀的全面超越和升華。

數位化之路雖遠行則必至

實際上,2017年羅思民曾舉家遷往中國,成為了IBM在華40年歷史上,以IBM全球高級副總裁身份常駐中國的「第一人」,直到15個月之後,羅思民才再次回到美國,所以他在業界也有一個響亮的稱號,那就是IBM派駐中國的「大使」。

對此,羅思民謙虛的說:「在IBM我其實承擔了一個角色,那就是『翻譯』,即把中國本土的需求和中國的特殊的市場情況,從中國『翻譯』到總部,讓我在總部的同事們,能夠更好的了解到中國有它非常獨到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羅思民還被任命為中國廣東省省長經濟顧問。他表示:「能和廣東省政府有這樣緊密的關係,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我也希望這樣的合作關係能夠繼續下去,期待能夠儘快再去廣州開會。」

正是有了這樣一段不同的經歷,以及與中國結下的深厚的情緣,讓羅思民對中國未來在數位化重塑方面的進程也充滿信心。他最後也說:「我認為中國市場在數位化進程方面是快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其實我在中國生活工作的那段時間,就覺得沒有微信寸步難行,微信對我來說比我的錢包就更加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通過IBM和企業客戶的共同創新,以及與生態夥伴的共同努力,一定會讓數位化重塑之路,雖遠但行則必至,這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IBM在這個大時代的新價值和新使命所在。

相關焦點

  • 路雖遠 行則必至 杜國楹為了夢想埋頭苦幹砥礪前行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杜國楹最新資訊 > 正文 路雖遠 行則必至 杜國楹為了夢想埋頭苦幹砥礪前行
  • 夢想雖遠 行則可至
    張立莉(中)在做藥品檢驗。■ 深圳特區報記者 易東 文/圖「行行出狀元」,真是不假。平凡的崗位也能體現價值,創造價值,在深圳這片創新的熱土上,張立莉的成長經歷告訴追夢的年輕人:夢想雖遠,行則可至。
  • 扶貧之路雖遠,但行則必至
  • 【中國科學報】「路雖遠,行則至 事雖難,做必成」
    「路雖遠,行則至。事雖難,做必成。」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糾纏發射機主任設計師賈建軍說。  聚靈氣——優勢互補協同攻關  「墨子號」上搭載4個有效載荷——上海技物所牽頭研製量子密鑰通信機和量子糾纏發射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研製量子糾纏源、量子實驗控制與處理機。  走通天地量子科學實驗之路並非易事。
  • 遠方雖遠,行則將至
    道雖彌,不行則不至;路雖遠,行則將至。當我們決定出發,遠方,就不再是「遙不可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路上,我們也許會彷徨、會失意。但在未來的日子裡,請相信,美好終會到來。遠方雖遠,行則將至我們期待著詩和遠方的田野,同時,也要在追逐美好的路上不知疲倦。長路漫漫,唯有奮鬥不負時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路雖遠而行之 事雖難而成之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路雖遠而行之 事雖難而成之 2019-12-03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路雖遠,行則將至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2018,我們,不負時光,歲月靜好。2019,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順心如意,闔家幸福安康!
  • 李子柒:烹飪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夢想雖遠必不敢減匠力
    那就是: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句話,如果讓李子柒的話來說,興許就成了這樣:烹飪雖繁必不敢省人工,信仰雖遠必不敢減匠力。烹飪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在某個身心疲憊的空暇之餘,求佛君打開了一個李子柒的視頻,視頻那種清新、自然,給人的感覺真的很治癒。並且,李子柒烹飪美食,每一個器具,看起來都是那麼的有質感。
  • 侶行人生:行不止者,雖遠必臻。
    行不止者,雖遠必臻。當有人還在憧憬著、猶豫著的時候,另外一些人已經在旅行路上越走越勇。他們用腳步丈量世界,竭盡全力,為之全力以赴,將旅行變成了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國內首檔網絡自製戶外真人秀節目《我們的侶行》的主創張昕宇、梁紅夫婦便是後者中的佼佼者。
  • 為數位化「築橋鋪路」|F5G光聯智能交通,行穩方致遠
    高速公路變革,站在數位化轉型「十字路口」這個時代下,數位技術正在重塑世界,智能已經無處不在並深入影響到社會中的每一領域,都開始在數位化升級轉型中開始受益匪淺。三地之間的最遠距離,車程不超過4小時。在拉近距離的同時,這條高速的通信網絡,不堪重負。之前建設通信系統採用傳統光同步數字傳輸系統和2層傳輸網結構。
  • 雖遠必抓!兩省三地抓捕嫌疑人
    雖遠必抓!
  • 說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到底有多牛!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此言一出,中國整個歷史的回聲都盪氣迴腸,響徹至今。這句話讓世人知道了漢人的霸氣、強大和自信。在我們的想像中,能喊出這種話的人一定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那你對這個人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喊出這句流傳千古霸氣宣言的人——陳湯。
  • 雖遠必追!「金三角」押回上百電詐嫌疑人
    域外雖遠,亦非法外之地!今年9月份,鹽城警方堅持主動出擊,申請出境打擊,公安部同意鹽城市公安局代表中國警方,派駐寮國開展駐點偵查,由省市兩級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組成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警務執法合作工作組,先期趕赴寮國。「經過一個月的辛苦偵查,我們在多方的幫助下,在寮國金三角經濟特區發現了5個窩點,租賃在當地一個寫字樓裡。」
  • 從網易智企《企業數位化升級之路》白皮書看企業數位化轉型現狀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網易創新企業大會上,網易智企發布了與全球最大戰略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聯合調研的成果《企業數位化升級之路——百家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分析報告》(下文簡稱為《報告》)。該報告以274家來自各行各業的大中小型企業為樣本,從企業數位化轉型動因、數位化轉型應用現狀和轉型成效三個方面為我們展示了中國企業開展數位化轉型的真實圖景。
  • 易票雲:競逐新賽道不僅影響市場未來,也影響全球數位化進程
    近期,國內企業的數位化建設正快速轉向雲計算架構,這讓原先相向而行的各傳統行業巨頭和網際網路巨頭匯聚到了同一個賽道。巨頭們的比拼不僅事關自己的未來,也將影響到全球的數位化進程。與此同時,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和5G技術也日漸成熟或進入應用,它們和雲技術一道,催生了企業巨大的數位化轉型升級需求,這一需求和各路巨頭髮力B端市場的戰略布局交融,致使國內數字經濟體基於雲計算的新型To B市場急劇升溫。
  • 杜國楹致力於做好中國茶重任在肩 路雖遠 行則必至!
    把複雜的事情留給自己,把簡單交給消費者,杜國楹說,對於消費者和消費場景的洞察,讓小罐茶做了標準化設計,又對茶具產品進行了招待、自飲、差旅三個場景化設計,而這種簡單重塑了用戶對茶的消費體驗,促成正向循環。但簡單背後,小罐茶做得很"複雜"和"重"。
  • 「雖不中,不遠矣」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樣一來,教育者要做的事情就是,肯定大眾在生活中養成的道德智慧,並努力架構起這種自在的道德智慧與儒家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係,使之最終為後者所統攝。儒家苦口婆心地告訴被教育者,你的道德智慧離核心價值觀本來就很近,只要稍做努力,「跳起來就夠得著」。在文本中,反映這一思想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各種「近乎」「近於」「近」等字眼。
  • 全景之路,北海道必訪絕景之路
    導語:全景之路,北海道必訪絕景之路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北海道美瑛地區中有一條相當有名的道路,叫做全景之路(パノラマロード,Panorama Road)。這條全景之路主要是由幾個展望點所構成,由南至北分別是四季彩之丘、千代田之丘見晴臺、三愛之丘展望公園和新榮之丘展望公園,各展望臺之間的距離都不會很遠,整條路走完大約30~60分即可,不過中途的景色真的是相當壯觀,走走停停搞不會會花更多時間。
  • 歷史上那些最著名的「狠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歷史上那些最著名的「狠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其實在歷史上有非常多的狠話,這些話並不是吹牛或者是虛構出來的。而是真的存在,真的可以做到。比如當初的《殺胡令》中那句,五胡敢稱兵者,皆斬!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令者斬!「出自被李自成稱作盧閻王的盧象升,他在清軍逼近通州威脅京城後,率三萬多明軍夜襲兩倍於己的清軍主力,清軍大亂。但監軍太監高起潛暗地調走了三萬多人中的大部後續部隊,使得他只能死戰突圍,可惜歷史沒能讓他如願。「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西藏軍區邊防戰士哨點宣誓畫面曝光,「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
    視頻中,邊防戰士身著新式星空迷彩,威武帥氣;身後掩體懸掛的「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高原戰士微博視頻截圖「銘記偉大勝利,弘揚戰鬥精神,艱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做不辱使命的高原戰士!」邊防官兵背後掩體懸掛的「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 視頻截圖演兵場發現,視頻中,除了鮮紅的國旗,篆刻著「戍邊衛國」四個大字的碑石,以及全身穿著新式星空迷彩的邊防戰士,在畫面中還出現了一處掩體上懸掛著「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引人注意。